134 和祖国的关系
(天气多变,我中招了,浑身难受,头疼!大家注意啊!)
劳动创造幸福,前提是劳动者能享受劳动成果。
看着一点一点正在成形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何永元有些疑惑。“少爷,这会不会太浪费,四车道就够了。”
“呵呵,唐山路是贯穿新唐山市的干道,六车道一点也不宽,现在如果不考虑未来的发展,将来路边的建筑修建起来后,再改建就麻烦了。”
司徒南解释道,笑了笑,“你不觉得从码头一上岸,就进入这条宽阔笔直的公路,很有气派吗?让人感觉到南华工业化的决心。”
唐山路从码头到城外正在破土动工的南部工业区,直接经过新唐山市市区,把失去分成东西两部分。
自从南华从美国、德国招来的大批规划专家,新唐山的建设进城加快,城市规划也更加细化。
城市也被人精致地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西片是商业区,集中了南华的大公司银行。东片是政府机关、文化中心和住宅区,南华的权贵们的府邸大多数都集中在那里,包括司徒公馆。
而新来的移民则居住在南部郊区,沿着唐山路向南,越来越向工业区扩展,已经自发地出现了市集小镇。
身材矮小,皮肤黑黝黝的爪哇土著人意识到商机,把田里的作物运到华人聚居处贩卖,生意火爆。
“人都是趋利的动物,普通人更加不会考虑太高深的问题,他们只想过得更好。”
司徒南指着不远处正操着别扭的粤语和华人移民讨价还价的土著小贩,轻声笑道。
“现在大搞基建,每天都涌入那么多人。对那些头脑灵活的土著人确实是个很好的消息。他们随便出售什么东西都赚钱。
如果是我,我就去乡下收购白菜,运到城市去卖。如果跟工程队搞好关系,达成长期合作,不用几年就发家了。”何永元笑道。
“说的也是。要不我放一个月假。让你去做菜贩子?看看能赚多少?本钱就从100南华元开始好了。”司徒南笑道。
“好啊!”何永元点点头,看出司徒南心情很好,他也乐得开开玩笑。
司徒南想了想,又道:“城市里的土著其实和乡下的土著有很大不同,他们更有商业头脑。在欧洲人没到来之前,到南洋做生意的大多数阿拉伯商人,他们把伊斯兰文化带到南洋,同时也把商业文化的种子传给南洋的土著。
以后,随着我们的经济强大。让南华的土著人不得不依附我们,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强势,大力推广汉语文化。同化他们不少难事。”
说完。发动汽车,向正在形成南华金融中心雏形的美华路开去。
他们要出席一个破土动工仪式。见证南华的金融业的一个传奇诞生。
眼尖的罗伯斯看重的新唐山的发展潜力,在南华金融业只有美华银行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就准备在新唐山开办证劵交易所。
姚宏民也提出美华公司要参与其中,双方一拍即合,加上后来闻到腥味的黄仲涵、李远山等人喊着要参与,于是南洋首家大型的证券交易所——新唐山交易所诞生了。
新唐山交易所计划上市的首批公司就有南华铁路公司、爪哇铁路公司、美华钢铁、美华石油等大型工业集团,都是南华工商业界的支柱。
虽然只是少量股份上市,成交量不算太大,但也足以让南华的嗅觉灵敏的投资者趋之若鹜了。
就连海峡对岸的英国商人也兴冲冲地赶到新唐山购买这些美国垄断巨头和南华最大的地头蛇——美华公司合作项目的股票。
他们都知道,整个南华的资源大部分都被美华公司垄断,美华公司就是南华,投资美华公司绝对不会错的。
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南华的金融市场,事实上,南华融资的渠道大部分在纽约和伦敦。
“嘿!就等你了。”罗伯斯看见司徒南从车里出来,远远就招手。
出席仪式的人不多,南华的高层都很忙,没空过来,倒是罗伯斯、亨达他们几个洋鬼子比较空闲。
他们和实业部敲定投资计划后,很快就会返回美国。不过,大批的机器设备,还有大量的美国技术人员会派到南华来的。
仪式简单,也就那个铲子做做样子而已,司徒南觉得有趣,很开心能在这座新城市留下自己的烙印。
《一个国家的诞生》摄制组没有撤销,不过原来的美国摄影师已经被华人摄影师取代了。
摄影师专心地拍摄,用镜头把新唐山的未来金融中心的诞生记录下来。
这个摄制组有通天的手段,从立国战争到工业建设,南华的几乎每个特殊的片刻,都用他们的身影。
南华宣传部专门建了一个仓库来保存那些珍贵的映像,大部分的映像都不会公开,但偶尔露出一点点也可以看出华人在南洋生根发展的艰辛历程和不懈努力。
南华开国后,和祖国大陆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南海上悬挂黄蓝两色旗帜的船只也多了起来。
在上海、广州、汉口的码头上,南星轮船公司光明正大地打出了黄蓝两色旗,越来越多的国内民众也知道,挂着那黄蓝两色旗帜的是海外的华人。
如果在国内混得不好的话,可以到南洋去闯荡一番,这对那些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列强承认南华政府后,北洋政府也和南华建立了外交关系。谈不上好,也谈不少坏,双方没什么仇恨,可以从平淡两字来形容。
两广在闹联省自治,关起门来搞建设,不理会别处的纷纷扰扰。在没有彻底打败东北土匪张和皖系势力前。现在主政北京的曹吴一时也没机会对两广动手。
两广和南华保持密切联系。而美华公司跟曹吴的关系还不错,于是北京政府和南华处在一种有点点复杂的微妙关系中:既有合作,也有提防。
对于那些大人物来说。突然冒出个南华,他们的心思有些复杂,毕竟“天下莫非王土”这类的观念深入人心。
而从积贫积弱的国家里走出的一群人。却在西方人的后花园里,裂土为疆,扬威域外,和本土的糟糕的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何不让人心情有些复杂。
或许他们还没做好如何和南华打交道的心里准备吧?
北京,吴佩孚的府邸。
吴佩孚心情复杂地看着面前的犹太人小嘉道理,今天小嘉道理是以南华商务参赞的身份来上门拜访的。
事实上,南华在中国的使馆就在原来的美华公司挂多一块牌子而已。美华公司的不少雇员临时多了个南华商务部参赞的名义。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南华政府很穷。没办法像其他列强一样,从国内派来一本正经的外交官,然后正儿八经地修建富丽堂皇的使馆。耀武扬威。
南华政府发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使馆(或者美华公司)的命令就是。拉人。宣传南华,把国内的知识分子、商人、破产工人、农民移民到南华去。
他们从国内拉人都来不及呢。那有多余的人口派到祖国去呢。这种状况是非常不伦不类的,事实上,除了极少数对美华公司死忠的雇员,大部分的员工都不能分辨中国人和南华人的区别。
南华外交部发给他们的指示更让人哭笑不得:在南华就是南华的中国人,在祖国就是祖国的中国人。
“吴将军,你怎么不说话啊?”小嘉道理笑问道。
“南华到底是怎样的?”吴佩孚问道。
“抱歉,我也没去看过,不过听说很热。”小嘉道理笑笑,又正色道,“按我理解,南华其实是一家比较大的公司。我个人认为,至少我的身份没变,还是一个商人,追逐利益的商人。当然,也会吴将军的好朋友。我手里有些好货,不知道吴将军有兴趣不?”
“什么好货?”吴佩孚敏感道。对于小嘉道理的话,他不置可否。
小嘉道理是个神通广大的军火商,吴佩孚多次向他购买了大批军火,效果还不错,曹吴的新直系如日中天也跟小嘉道理的提供的军火分不开。
特别是吴佩孚,现在被认为最能打战的将军,不少人都认为他是统一国家的有力人选。
见吴佩孚来了兴趣了,小嘉道理微微一笑,“棉兰造!刚刚打完荷兰人,还热着呢。机枪,大炮,应有尽有,价钱便宜!”
“哦!他们打败了荷兰人,据说连荷兰人的海军都打败了,真不简单啊!”吴佩孚刀子般的目光落在小嘉道理的脸上,他心里隐隐对南华军有些不服气。
“打仗的事情我不懂,我只知道这些东西对吴将军有用,而我可以赚钱。不瞒你说,现在南华穷得叮当响,军队的武器刚用完没多久就拿去换钱了。
不仅是你,我还要跑多几家呢?东北的张大帅,还有浙江的卢大帅,我都要去跑一趟。”
小嘉道理半是开玩笑道。事实上,美华公司和其他诸侯也保持商业往来,只是交易比不上吴佩孚这个大客户而已。
吴佩孚也知道这点,不仅是美华公司,所有军火商都是这样做的,他吴佩孚不也和其他军火商勾搭吗?
对于美华公司的产品,吴佩孚还是信得过的。小嘉道理也不像别的军火贩子动不动就狮子张大口,吴佩孚对此很满意。、
“这是样品,棉兰造,仿德国毛瑟,比汉阳造好多了。”小嘉道理从随从那里拿来一只棉兰步枪,递给吴佩孚。
“好枪!”吴佩孚把玩一会儿,赞道,他对军械一点不陌生。
“那是当然。枪管都是美国进口货,大公司出品,质量保障,不然怎么打败荷兰人呢?这次价钱就按照汉阳造算吧!我手里有5万支,你要我就全部给你。一次性付款,打九折,再送100万子弹。”
小嘉道理有些肉痛道。
现在南华的物资自身都不够用,南星轮船公司的船只北上的时候,船只经常又多余的运力,基本上南华有什么值钱的,能换钱的,美华公司都装上船,运回大陆,然后载着人口或者其他物资,满满地返航。
南华军开始退役,除了保留10万陆军,5万由二线部队改编而成的警察,其余的士兵都脱下军装,变成南华的建设者了。
因此南华军中腾出不少武器弹药,包括此前缴获荷兰人的武器,有十多万支步枪,机枪、大炮也不少。
与其把这些武器放在仓库里,占空间还不如拿去换钱,搞建设。当然,南华对土著势力的打击不会停止,不过确实不会发生大规谋的战事了。
军方保留一部分武器,就把剩下的武器拿去卖了。
感觉小嘉道理的态度有些急切,吴佩孚没有立即表态,又问道:“那,我需要飞机,不知——”
“没问题,你要多少?”小嘉道理爽快道。
“要不你送我10架吧!我帮你买下所有的军火。”吴佩孚道,他越来越感觉到飞机的重要性了,既然有现成的干嘛开口要呢。
小嘉道理微微一愕,看了看吴佩孚。
吴佩孚目光平静,一丝波动也没有。
“吴将军,你不去经商实在太浪费你的才能了。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吧!”小嘉道理叹道。
南华空军有两百多家飞机,战争结束后,有一百多家飞机退役,被大肆贱卖,被用来改装成农业飞机、飞行学校教练机、邮件航空公司运输机。
挤出十架飞机送给吴佩孚足足有余,反正就算不用来做人情,再过几年也老掉牙了。
“吴将军,除了谈生意,我们还希望你帮点小忙。是这样的,南华的情况,你也知道,我的大老板想从大陆吸纳移民,去开发南洋,毕竟华人在南洋还是少数,是应付那些土著人没有足够的人口是不行的。
现在大陆的情况有些乱,很多人都吃不饱,我们准备组织华人移民,让他们去南华谋生。如果有你的支持,我们的计划会顺利得多。我想,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小嘉道理坦诚道。他是个犹太人,但现在越来越溶于美华公司了。南华对华人人口的重视让他不得不打起精神。
吴佩孚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不妥,点点头道:“可以。不过我们要监督。”
“没问题。”小嘉道理保证道。心里暗想,吴佩孚可能是顾忌南华以招工的名义在国内扩充兵力,心里笑笑,没说什么。
有了吴佩孚的应允,事情就好办了。至少南华不仅可以在两广地区招工移民,也大大方便在北方知识分子,还有一些有冒险心的地主老财。
吴佩孚一直派人监督,免得小嘉道理有什么阴谋。不过至始至终,美华公司都规规矩矩,他们才没那个功夫去搞小动作呢。
.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