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安静的美国,溅血的欧亚大陆
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突然风平浪静下来,几艘来自美国的商船组成的编队正驶往英国,突然响起一声爆炸,从海底冒出来的鱼雷把商船击沉。
过了一会儿,附近的海面陆续升起几个潜望镜,德国潜艇确认目标后,又继续沉了下去,消失在茫茫大海里。
每个月,每分每秒都有驶往英国的商船被击沉,伦敦陷入饥饿状态……
“远东局势让人担心,中日两国武装起数百万军队,严重威胁到菲律宾安全,麦克阿瑟要求国内增派军队。”
白宫,罗斯福和司徒南又见面了。
提起西太平洋的局势,总统脸有忧色,眼神别有意味的看着司徒南,问道:“西太平洋的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司徒南和威廉财团在中国和南华很有影响力,这是公开的秘密,总统想听听司徒南的意见。欧洲的力量在远东严重衰退,面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中日两国,美国不得不有所担心。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司徒南心里也不是太肯定,亚洲的历史已经被他改变了,没打败中国,日本还会不会南下,所有人都不知道。
珍珠港事件,似乎也不太会爆发了。
或许,没等日本人动手,中华联合舰队没准先发制人,来个偷袭东京,一举打垮日本海军呢?
司徒南摇摇头,淡淡一笑:“谁知道呢?到处达成一团,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说不清楚。
无论中日之间是否爆发战争,对美国都是好事,来自西太平洋的海外贸易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已经快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了。
选民都支持总统,不是吗?”
罗斯福听了高兴,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正如司徒南所言,尽管欧洲英国看起来岌岌可危,亚洲也不太平,到底走向何方,他也说不清楚,但战争给美国带来天赐良机,美国走出了大萧条,而他本人也成功竞选成为第三届美国总统。
至于菲律宾嘛,司徒南没有说,罗斯福也没有继续问,就美国在菲律宾的那点兵力,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轻轻一动,就被消灭了。
美国的防御重心在夏威夷,而夏威夷距离西太平洋“十万八千里”,处在天然安全的状态,美国人可以高枕无忧,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和欧洲。
“我们不能放任纳粹横行,要给以英国更多支持,然而国内有些人太敏感了,他们天然反对政府对欧洲的必要关注,所以我希望……”
罗斯福停顿下来看着司徒南,意思很明确,希望威廉财团做一做共和党保守派的工作,别让国会那些老爷们总和白宫较劲。
罗斯福渴望更多的权力,最好能把国会甩在一边。
罗斯福新政一方面限制财团扩张,损害大财团利益,一方面又恢复美国经济秩序,大财团从中获益,双方的关系是竞争又合作。
如今美国已经恢复过来,罗斯福野心勃勃,要对外扩张,把美国拉入战争,验证美国天命扩张之路,美国对外扩张,不就是大财团大型跨国公司对外扩张么?
司徒南和威廉财团自然要在背后推一把,故作为难地考虑了一会,他点了点头,表示威廉财团会配合白宫干涉欧洲的野心,给英国提供更多的支持,购买英国资产,给英国提供物资支持,给英国提供充足的运力,保证英国人不会被德国人绞杀饿死。
为了对付德国无限制潜艇,自由轮计划被摆上日程。
虽然自由轮计划尚未实施,但威廉财团东西海岸的船厂已经验证了这项计划。
离开华盛顿,司徒南来到纽约,会见威廉财团的合伙人,以及其他财团领袖,商讨国际大事。
纽约真是得天独厚,欧洲亚洲都很少超过二十层的楼,而纽约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反而让纽约高楼大厦更多了。
助力在曼哈顿的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高高在上,都象征着杜邦洛克菲勒这些财团实力恢复和扩张。
不久前,西方石油公司成功争夺下海军5万吨油料储备合同,把德州的油料送到珍珠港基地,但美孚公司毫不示弱,他们也成功和日本公司订下废铁和原油合同,具体数额司徒南不清楚,但肯定数量不菲。
经过洛克菲勒中心时候,看着一排建筑群,同车的罗伯斯笑对司徒南说了一句:“修建洛克菲勒中心,小洛克菲勒做了笔成功的买卖,在世界中心烙下了洛克菲勒的名声,而威廉中心或者威廉大厦在哪呢?”
威廉家族一向是神秘的,司徒南本人更是神秘中的神秘,除了极少数人知道他这一位,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他这么一位,司徒南也不介意,面对罗伯斯的调侃,司徒南突然回了一句:“我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我的功绩改变世界。”
罗伯斯愣了一下,没想到司徒南口气那么大,很快又嗤笑一声,话题转移到生意上。
“尽管总统一再强调不会参与欧洲战争,但他心里想法未必如此,迟早会被英国人拖下水的。”
司徒南对罗伯斯道。
“迟早是多久?”罗伯斯问道。
“一年半载吧,纳粹统一欧洲,这是美国的灾难,不是么?”司徒南反问道。
“这倒也是。”罗伯斯点点头,别看美国人二战后扶持德国,德国的工业装备换代,资金来自美国,但美国不会允许德国独霸欧洲,这是各界的共识。
罗斯福和丘吉尔有哪些勾当,司徒南大体知道,罗斯福和丘吉尔尚未知道他们会干出那些事,司徒南也都知道。对于欧洲,司徒南尽量不去干涉,故而欧洲的历史大体上没什么变化,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
英国注定衰败,对威廉财团而言,是时候肢解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了,于是他们开始完全忽略英国人的感受,果断进军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英国殖民地,来自美国的资金进一步控制了加拿大和澳洲。
……
1941年5月,威廉庄园玫瑰绽放,成了一片花海。
来自旧金山的亨利·凯泽走进威廉庄园,暗暗惊叹,司徒南的侄子汤姆热情地招待这位建筑商人。
“凯泽先生,你有意整合西海岸的造船业?说说你的计划。”汤姆直接问道。
眼前的建筑材料商人似乎闻到了有利可图,准备在西海岸投资钢铁机械等产业,原本这种任务轮不到他,他没这样的资格,因为旧金山造船厂和圣迭戈造船厂,还有西海岸最大的钢铁公司加州钢铁公司,这些都是伯利恒公司旗下的工厂,西海岸其他的钢铁工厂机械工厂小造船厂加起来,都不如伯利恒公司。
不过亨利·凯泽的目标不是加州钢铁公司旧金山造船厂这样的巨头,而是那些小心工厂,面对汤姆的询问,他解释道:“大造船厂首先要保证海军订单,他们的船台有限,军舰要求高,耗时长,偏偏来自欧洲的订单有不少中小型商船,如果把分散的工厂整合起来,就能接下这些订单。
造船未必就需要大型专业的船坞,不是吗?”
说完有些期待地看着汤姆,要实现自己的计划,不仅需要银行的贷款,还需要大公司的支持,在西海岸,尽管不知道威廉庄园的主人有和来头,但亨利·凯泽到处兜售自己的计划,几经周折找到了威廉庄园,见到了汤姆。
“据我所知,你并没有任何造船方面的经验的,你过去一直从事建筑行业……”
汤姆迟疑道,怀疑的眼光打量着眼前这样异想天开的商人。
亨利·凯泽没有推却,面对汤姆的质疑,他表现出足够的自信:“恕我直言,在我看来,建筑和造船没有区别,建一栋楼时,我们用设计好的模块一块块地搭上去,造一艘船也不例外,只不过钢筋混凝土变成了钢板而已。”
“这真是场灾难,我不看好这样劣质产品能……”汤姆摇头道。
“先生,听我说,英国人会在乎吗?面对德国潜艇,或许我们不必苛责船只的质量,更注意船只的数量。一艘船从纽约到伦敦,只要航行一次就足够了。实际上,美国商船在大西洋的航行次数并不足够一次。”
亨利·凯泽一本正经道。
尽管造船不像他说的像建筑那样简单,但“更注意数量”的观点引起了汤姆的注意。
对于英国人的需求,汤姆比亨利·凯泽知道得更详尽,英国人急需50万吨运力,但美国造船厂都在制造军舰,腾不出资源来造商船,英国人到处求爹哭娘。
伯利恒公司就囤积一批旧船,结果高价卖给英国人,英国人还要感激涕零。
“说说你的计划吧!凯泽先生!”汤姆来了兴趣,问道。
“我的计划有三个重点,分别是平底造船模块化设计大量的焊接工艺……”亨利·凯泽见汤姆来了兴致,暗暗兴奋,这事快成了。
汤姆听完想了想,觉得这计划值得试一试,船体设计用不着亨利·凯泽,伯利恒公司旗下就有大量的船舶工程师,船舶各种零部件也用不着亨利·凯泽,康明斯动力公司伯利恒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船舶零件。
换言之,汤姆调动的资源远不是亨利·凯泽这个建筑商人能比的。
不过考虑到亨利·凯泽的组织能力,汤姆脑子里转了一圈,想起司徒南的教导,“让优秀的人才为自己干活,甚至成为自己的合伙人,这是一个商人走向更高层次的必备要素。”就没打算把亨利·凯泽踢开,然后自己干。
更主要的是,可以为英国制造更多的商船,好尽一点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于是汤姆下定决心。
涉及对英国的生意,司徒南给以汤姆自主决定的权力。
汤姆又继续询问亨利·凯泽的计划,最后被亨利·凯泽说服了。
“我想,我们要成为合作伙伴了,亨利。”汤姆热情叫出对方的名字,两人的手很快握在一起。
“是的,我们是合伙人。”亨利·凯泽松了口气,他真怕汤姆踢开他单干呢。
“知道吗?亨利,英国人需要50万吨运力,如果这笔订单……”汤姆话没说完,亨利·凯泽就急不可耐道:“都是我们的!”
双方很快达成相关合作协议,合资建立凯泽工业公司,伯利恒康明斯动力康明斯电气克莱斯勒汽车等大公司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这事做得好。在造船业方面,一个会流水线作业的亨利能帮上大忙。”
司徒南回到加州,听完汤姆汇到凯泽工业公司的情况,称赞汤姆的表现,这次回来,就算亨利·凯泽没有出现,司徒南也会祭出“自由轮”这个计划。
“康明斯伯利恒公司都有兴趣参与,就是富国银行那边有所顾虑。”汤姆提醒司徒南道。
“放心吧!我会说服银行的。”司徒南道。
既然有人出头了,司徒南就乐得放手,让他们施展拳脚。
拿康明斯动力来说,制造往复式蒸汽机难度不大,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伯利恒公司也同样具有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能力,船轴的能力。
整个威廉财团通过控制伯利恒公司等几家大型重工企业就掌握了三千万钢铁生产能力,而且钢铁产能还在扩张中,估计到二战结束,伯利恒公司钢铁产量突破五千万,而美国钢铁产量会接近亿吨每年。
这是为什么司徒南敢放言自己会改变世界的原因。
就造船能力而言,美国比欧洲亚洲加起来都要强。
“真是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汤姆有些得意,带着兴奋的心情去通知亨利·凯泽。
他不知道,第一次流水线造船或许并不是美国的专利,早在几年前,在南华和中国,美华财团旗下的美华造船厂就做过类似的尝试,只是规模太小,没有公开而已。
……
登陆英国无望,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上空折戟后,希特勒转而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西线的德国秘密乘火车潜回东欧,1914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350万德国扑向东欧,兵分三路进攻苏联,他们的对手是将近260万的苏军。
苏军猝不及防,步了法国人后尘,被德国闪电战战术打得落花流水,兵败如山倒。
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脸色铁青,抽烟斗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显示他内心的焦灼和恐惧。
原本他的计划是,等希特勒和英法联军互相残杀,精疲力尽后,苏军再下场,将希特勒爆菊,推平欧洲,没想到希特勒动作那么快,一招神龙摆尾把苏联打成重伤。
德国进攻前,无论是军方侦查报告还是德“女干”左尔格的提醒,都明确指出德国要进攻苏联,偏偏自己不信,结果上当了,眼看德国人就要打到莫斯科城下,每每想到这,斯大林心中无尽懊悔。
为今之计,只能干了。
他敲了敲烟斗,发布命令,格鲁吉亚口音低沉缓慢又坚定,说完又把目光投向朱可夫脸上,这个朱可夫虽然有些桀骜不驯,但打仗有本事,受到斯大林的重用。
苏德战争已经打响了,那么中苏战争还会远吗?
负责外交事务的莫洛托夫暗暗担心,武汉已经煽动对苏联的仇恨,要拿回失去的领土,对此苏联此前据理力争,坚决不还。
莫洛托夫找到斯大林,反映自己的担心。
“我们的状况很艰难,一定要稳住中国人,不能让他们加入战争。”斯大林命令道。
稳住?拿什么稳住?
莫洛托夫心中苦笑,一下子想到煽动中国国内的反对党,不顾那些苏联养的黄俄在上次中苏中东路战争就闹了一次,结果在中国国内名声烂大街了,再让他们跳出来“保卫苏联”,估计会被中国街头大妈打死。
虚以为蛇……也不容易啊!
莫洛托夫感叹道,想来想去,好像只有缓兵之计,先谈判,拖着再说吧。
对苏联而言,更急切的还是和英国结盟,共同对付德国。
该死的红魔鬼,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了吧?
苏德开战,最开心的莫过于丘吉尔,因为德国人不会再登陆英国,英国算是保住了。
接下来就和德国人慢慢耗,前提是不能让苏联一下子被德国打死。
英苏两国迅速结盟,英国人咬牙从美国订购的物资中拨出部分物资供应苏联。
英国积极把美国拉入战场,丘吉尔紧急联系罗斯福,双方在纽芬兰签订《大西洋宪章》,发表联合宣言,共同对付法西斯。
美国距离战场只有一步之遥,而迈过这一步,却是天大的难事。
谁是法西斯呢?
中国和日本两国对此没有太大反映,私底下都认为大西洋宪章不适合太平洋,像英国这样腐朽的殖民帝国不应该受到保护,继续剥削亚洲人民。
中苏秘密谈判,面对苏联人拖延的态度,宋美龄态度越发鲜明强硬起来,武汉已经没有耐心和双手沾满中国民族鲜血的俄国人扯皮。
在舆论上,俄国人的旧账被翻了出来,“海兰泡惨案”,“《瑷珲条约》的耻辱”,“俄国人从欧洲到亚洲一路杀了多少民族?”“衰落从尼布楚开始”,“俄国人欠我们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领土!”
这类具有煽动性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武汉上海等地的报纸广播里,让人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