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国江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回到洛阳城中后,杨渥第一件事情便是将负责情报的长剑都指挥使范遇给找来。

  如今一晃二十年过去,此时的范遇也已经白发苍苍,早不是当年年轻时的模样了,不过他的精神状态还很好,脸色也比较红润,显然身体还不错。

  见到范遇后,杨渥当先便问道:“长安那边发生的祥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范遇作为杨渥的亲信之人,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有什么隐瞒,更不会有什么忌讳。

  他直接道:“此事乃是三王子所为,据说万年县县令乃是徐善徐大人的门生。”

  “原来如此。”杨渥顿时便明白过来,徐善便是杨煜的亲舅舅,看来此事他也有参与进来。

  “那么,柴再用对于此事有什么反应?”杨渥接着问道。

  柴再用作为吴国在关中驻军的统领,手中权利不可谓不大,再加上他的儿子如今还担任着吴国骁骑军的都督,所以杨渥必须知道他对杨煜是何态度,是不是已经与杨煜联手,参与到储君的争夺中来了。

  范遇道:“回禀大王,据说在祥瑞出世之前的两天,延州那边有匪乱发生,所以柴都督统领大军前去征讨去了。”

  杨渥听了顿时大笑起来:“是吗?这个柴再用还真是狡猾啊!”

  口中虽然说得不客气,但心中却对柴再用的选择极为满意。

  作为关中驻军的最高统领,柴再用对于长安城的一切都有权过问,不可能不知道万年县将要发生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在事先杨煜就派人去联络他了。

  不过最后柴再用却以征讨匪乱的名义避开了此事,显然他并不想与杨煜联系在一起,否则若只是剿匪的话,何必他这个都督亲自上阵?

  其实杨渥也理解他的选择,毕竟现在杨渥还年轻,连四十岁都不到,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就算再活个一二十年都不难。

  对于柴再用来说,这么早就掺和到储君之争可不是什么好事。

  更何况,柴再用父子二人如今都受到杨渥的重用,以他们的功劳和在军中的影响力,不管将来是谁当上储君,都不会影响到他们;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冒着风险参与储君之争呢?还不如保持中立,只忠诚于杨渥一人就够了。

  事实上,如今的吴军军中,像柴再用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目前对于储君之争都是持中立态度的,真正参与进来的,除了像周本这种不得不争的人外,其他的大多都只是中层的将领,那些功勋老将基本都没有参与。

  对于这样的状态,杨渥也感到满意。

  他心中虽然依旧中意长子杨炅,但对于三子杨煜的举动他也没有明确反对,毕竟给杨煜留下一个竞争对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让竞争失控了才行。

  听完祥瑞一事的经过后,接着杨渥又询问了一些事情,正准备打发范遇下去,这时,范遇却突然道:“大王,还有一件事,臣觉得或许应该告知大王。”

  “哦,到底是什么事情?”

  “大王还记得宋齐丘否?”

  “宋齐丘?孤当然记得他。”杨渥愣了一下,顿时想起来,从当初将宋齐丘罢官,到现在刚好已经十年过去了。

  范遇道:“这宋齐丘,如今就在三王子身边担当幕僚,据说这次的祥瑞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原来是他出的主意啊!”杨渥恍然,同时心中沉吟起来。

  这个宋齐丘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说,即便如今吴国朝堂上文武鼎盛,人才众多,但宋齐丘的才能也不能因此忽略。

  不过当初之所以罢黜宋齐丘,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有问题,不仅脾气太过急躁,更重要的是太过嫉贤妒能了。

  若是将这样的人放在中枢,他倒是能施展才能了,但其他贤才却会因此而不能得到重用,这样的结果杨渥当然不愿看到,所以当初才会果断将其罢官。

  只是不知这十年过去,如今宋齐丘的性格到底有没有发生改变。

  心中沉吟了一会,他觉得还是先观察观察,于是道:“暂时就让他留在老三身边吧。”

  “是。”范遇这才告退。

  等到范遇离开后,陈彦谦、严可求、郭崇韬、冯道等人一同来访。

  一番行礼过后,陈彦谦当先问道:“大王,如今不管是天下的局势,还是大王如今的名望,称帝之事都已经势在必行了。不知对于此事大王是如何看的?”

  来的这些人都是杨渥最亲信的人,作为心腹,他们当然知道杨渥的想法,明白他这一次回洛阳后就要正式称帝了,所以他们也没有转弯抹角,而是直接询问。

  而杨渥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像刚才在百官面前时那样一味推脱。

  他直截了当的道:“称帝之事势在必行,但大义名分也必须顾及。昔日朱温弑君夺位,被世人认为是大逆不道之举,至今留下骂名。虽名为天子,却不为正统,仅仅是个僭越之君罢了。孤要为天子,也要做正统天子,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此外,当初朱温篡位之时,孤曾说过要诛灭伪梁,恢复大唐;如今伪梁虽然已灭,但昔日之言尚在,不知诸位对此可有良策?”

  以如今杨渥的威望,加上吴国如今的强大势力,即便他不管不顾的直接登基称帝,其他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甚至像岐王李茂贞、定难节度使李仁福,以及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等藩镇,还会上表承认他的正统地位。

  这毕竟是一个武力至上的时代,只要你掌握了军权,你就能称帝;更何况杨渥如今不仅掌握了军权,更是掌握天下大半的地盘,称帝的根基比当初朱温还要强得多。

  但若是强行称帝的话,在大义名分上总是留有缺憾,杨渥可不希望自己将来做了皇帝都要被人诟病,至少在这方面必须想个合适的办法作为对天下人的交代。

  冯道想了想,提议道:“要不,找一位李唐宗室,将其立为天子,然后进行禅让?”

  话音刚落,严可求便道:“不妥,从朱温篡位灭唐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便是从去年灭伪梁至今也有年余时间,这期间我等一直没有立新的天子,如今即将登基称帝了,却临时抱佛脚,立一个傀儡皇帝,传出去只会惹人笑话的。”

  郭崇韬也道:“不错,而且昔日昭宗的诸多皇子,都已经被朱温杀害殆尽,便是其他与昭宗血脉相近的宗室也被杀戮一空,剩下的宗室之人,不是血脉隔得太远的,便是已经隐姓埋名,踪迹难寻的。这样的人,即便立为皇帝,也难以让人心服口服。”

  陈彦谦则补充道:“再者,自从朱温弑杀唐昭宗以来,我等淮南之臣,向来以先王还有大王您为君,这十多年来只知有杨氏吴王,不知有李唐天子。如今却无缘无故要弄出个李唐的天子来,这事情别说百官不会心服,便是老臣也不会答应!”

  言语间显得极为坚定,显然此事没得商量。

  这时候的冯道毕竟还不如后世那么老练,刚一提议就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不再开口。

  其实立李唐宗室为帝,这种事别说朝廷百官不愿意,就是杨渥自己也不怎么情愿。

  他的江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与李唐天子何干?从一开始杨行密在庐州起兵,就与朝廷没有半点干系,最多朝廷只是给了他一个名义而已,地盘却是他父子两代人打下来的。

  而对杨渥来说,这十多年里他一直都是事实上的君王,若是现在搞一个李唐天子出来,那么至少也要再等一两年时间才方便进行禅让。

  在这期间,杨渥岂不是还要向这傀儡天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种事情,光想想他就觉得不愿意。

  总之,立李唐宗室为帝的提议,对于如今的吴国来说,肯定会遭到一致反对,所以这项提议当即就被否决了。

  杨渥沉声道:“立李唐宗室之议,不大可行。不过大义名分的问题,却要解决,不能轻忽。诸位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没?”

  过了片刻,严可求开口道:“大王,昔日朱温弑君篡位,建立的帝国被我等斥为伪朝,不承认其正统。所以要想获得大义名分,此事终究是绕不开李唐宗室之人。”

  “但立李唐宗室为帝又不可取,所以臣以为,不如,只让李唐宗室出面作为代表,却不立新帝。”

  “哦,此话怎讲?”杨渥听了顿时来了兴趣,其他人也都将目光看向严可求。

  “臣的想法是,将目前还能查证的李唐宗室,尽量都召集到洛阳来,让他们代表李唐,上书给大王,请大王登基称帝,以示天命!如此也算对天下人有个交代。”

  郭崇韬点头道:“好办法,以让李唐宗室之人出面,象征天命自唐转移到大王手中。这样一来既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又不必再立天子。而在事后,大王可以按照血脉远近,对这些李唐宗室之人适当封爵,如此也算对李唐有了交代。”

  杨渥听了也连连点头,再不立李唐天子的前提下,有想要取得大义名分,让李唐宗室之人出面显然是最合适的,同样也是最有操作性的。

  大义名分这种东西,说到底就是要给自己的皇位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给天下人一个合适的交代,不能让天下人觉得你是草头天子就行,最重要的一点终究还是要靠武力。

  至于这层合法外衣的分量是不是足够,其实天下人也不会太过追究的。

  昔日汉高祖刘邦,虽然有义帝“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作为大义名分,但严格来说,所谓义帝,其本人的大义名分都显得不怎么足,更何况刘邦?说到底还是刘邦击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

  如今在吴国强大武力的基础上,再让李唐宗室作为代表,来象征天命自唐转移到吴,这大义名分基本上也就够了。

  当然,若是再加上各地官员、百姓,以及那些臣属于吴国的藩镇势力上书,请求杨渥登基称帝的话,那自然更加能彰显出众望所归。

  杨渥当即便将刚刚离去不久的范遇给召了回来,让他派人去查探一下,看看如今吴国境内到底还有多少能够证实的李唐宗室之人。

  长剑都的规模自然无法与后世的东厂、锦衣卫相比,但论起办事效率来却是丝毫不差,尤其是如今这事涉及到杨渥登基称帝,所以长剑都查探起来就更加卖力了,想来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

  接着,陈彦谦又建议道:“昔日大王立志为大唐复仇,如今伪梁已灭,大王也应当去昭宗以及李唐历代帝王陵前祭拜一二,以安抚天下人心。”

  杨渥听了连连点头道:“不错,这件事必须要做,别的帝王也就罢了,但唐高祖、太宗,还有昭宗,这三人的陵是必须要去的。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没?”

  严可求等人又提了一些,杨渥将其中可行的都用心记下,准备在合适的时候采纳。

  接着众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等差不多了后才告辞离去。

  在离开之前,陈彦谦忽然问道:“最近长安那边出现的祥瑞,不知大王对此是何看法?”

  “祥瑞吗?”杨渥摸了摸下巴,沉声道:“如果真有此事,那也是天命所归,孤自然感到高兴。不过凡事有度,不要搞得太刻意了。”

  像当初王建登基称帝的时候,蜀中各地都有祥瑞出现,什么龙、凤、麒麟等,各路神兽争先出现,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王建将要称帝一般。

  这些祥瑞,看起来是在为王建登基造势,但在外人看来却如同在看笑话一般。

  说到底还是王建称帝的根基太弱了,不仅地盘只有蜀中一地,而且整体国力也远远比不上后梁、吴国、晋国,最多也就是比岐王李茂贞要强一些,仗着蜀中地域偏远,这才能割据一方。

  如今杨渥想要称帝,有一两处祥瑞装点一下就够了,搞多了只会平白让人笑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