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边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议 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折允武如此当众表态,诸大臣一时都不知如何接口,郭浩是带过兵的,陈正汇年轻时也曾是豪情万丈的书生,见折允武真情流露都为之感动,但他们毕竟不是年轻人了,一阵激动过后马上便恢复理智,想到目前汉廷的困状都觉单靠热情无法解决问题。

  韩昉道:“太子,眼前的局势,不容我们意气用事。”

  折允武道:“意气……这是边疆将士的军心士气!怎么是意气!”

  一直没有说话的陈显和张浩对望一眼,心里均道:“太子毕竟年轻,幸亏把那李寿赶出去了,否则太子在他面前如此说话,我们再想把场子圆回来也难了。”

  欧阳适看了折允武一眼,说道:“事情到了这份上,要想硬对硬,实在不行。若光是西夏一家我们还好对付,但加上宗弼、宗翰,还有随时都会反咬我们一口的赵宋,我们无论如何抵挡不住!”

  折允武听欧阳适提起宗弼、宗翰、赵宋,心中的豪情登时熄灭了大半,化为一股无奈道:“那四叔的说法,真要把那三十九处城寨给他们么?”

  李永奇闻言也抬头盯紧了欧阳适——不但是他,在场所有人几乎全都注视着欧阳适,欧阳适的修为可比折允武好多了,全没半点紧张,不紧不慢道:“之前我们众大臣不是已与太子议过了么?万大事都用一个拖字。所以在给和不给之间,还是有一个拖字!”

  折允武道:“但嵬名察哥已然动兵,照那李寿方才的说法,恐怕也拖不得了。”

  欧阳适笑道:“答应不答应的事情,自然是拖不得了。但答应后的事情,却大有可拖之处。”

  折允武不明,直接道:“请四叔赐教。”

  欧阳适道:“这三十九处城寨,广袤千里,要一一交割清楚,就算双方十分配合,也得经年累月。若我们再从中作梗,怕不要两三年才交割得完!两三年下来,漠北的仗早打完了。这等外交交涉的事情,只需找到一个口才便捷的文士便可。以此换得西北安宁,先稳住云中、河南、赵宋,等大哥一回来,那时收拾西夏,恢复疆土,如拾草芥!”

  折允武道:“那……还是要答应割地?”

  欧阳适道:“那也只是暂时答应。天下间的地方,有力者得。一切以漠北的大事为重,只要稳住了中原的局势,支持得大哥打赢了这场仗,只要大哥一回来,天下大势便能反转!”

  韩昉也点头道:“不错,允夏人割地,只是权宜。借这件事拖得一拖,等陛下凯旋,自有另外一番话说。”

  陈正汇叹了一口气道:“若无其它善法……怕唯有如此了。”

  陈显什么也不说,但点头而已。

  韩昉瞥了李永奇一眼道:“李参军,你以为如何?”

  李永奇心中不乐,但欧阳适既已如此说,自己又无奇策,便不敢强犟,低头道:“若太子、元帅与诸位相公已然决定,我等无识武夫,不敢反对。”说是不敢反对,那终究是不愿赞成。

  韩昉目视折允武道:“太子……”

  折允武道:“此事是否再问问七叔?”

  欧阳适道:“老七的意思也是拖,若他到此,也必是这般主张。”

  折允武心想从杨应麒这段时间的“软弱”行径看来,多半也会如此妥协,当下咬了咬牙道:“好吧!暂时就这般定了!”

  李永奇虽已听欧阳适等说这等割地乃是暂时,等折彦冲回来还是要夺回来的,但要陕西兵将向夏人弃土示弱,那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见折允武已经决定,忍不住当庭流泪——这一眶泪水却全是热泪!

  欧阳适道:“现在既已定计,接下来最关键的,便是出任此事的人选。此事不是光彩之事,办此事的人地位不能太高,所以不能由宰辅来办。但地位又不能太低,否则夏人会以为我们是在敷衍他们。武将容易冲动,而此事又需要婉转,因此也不能用武将来办。办此事需要忍辱,又要善于周旋,若办好了,便能让西北边疆在几年的拉锯中安稳度过,有利于东部的局势,若办砸了,到时候白白丢了疆土不说,还会惹得夏人垂涎而得寸进尺。所以该派哪个人去,这里头大有文章。”

  韩昉面向折允武,奏道:“臣举一人,乃燕云名臣刘彦宗之子,河北西路转运副使刘萼之兄刘筈,见居礼部,为人端肃知礼,行止有节,且能因时顺势,又能顾念大局,此事由他去办,必能成其全功。”

  欧阳适点了点头道:“刘筈这人我见过,很不错。”

  折允武道:“我也见过,确实是个国士。”

  欧阳适道:“太子若是同意,不如便用他吧。文书交涉、细节斟酌,则让韩昉在京畿遥控主持。”

  折允武想了想,问其他几位大臣道:“诸位,可有异议?”

  陈显、张浩对望一眼,一齐道:“臣等无异议。”

  陈正汇道:“如此大事,文书发出之前,需先由杨相签押。”

  郭浩点了点头,韩昉也道:“这是自然。”

  折允武心道:“若最后有七叔把一把关,便不怕这事有何不妥了。”当下点头允了。

  韩昉与郭浩便分头去措办文书、使节事宜,这件事的拖字是要用在嵬名察哥答应谈判之后,之前的动作却要迅速,免得嵬名察哥不耐烦,到时候陕西进入全面战争状态再要用谈判来拖延就迟了。韩昉和郭浩都知道此中关窍,没多久便办好了文书,来请折允武签押。

  折允武拿着文书,手不住颤抖,心想:“父皇才走了多久,我便要签这割地文书么?等他回来,我有何面目见他。”

  欧阳适在旁似乎窥破了他的心思,说道:“太子,并不是割地便是屈辱,这是为了顾大局。等大哥来了,他也必能体会你此时的苦处,不会怪你的。”

  折允武叹了一口气,手一挥,签了押,又盖了监国印玺。这张文书签押之后,心中恍若有失,却不将文书交给韩昉,而是自己收起,说道:“我……再想想。”说着便朝后堂走来。韩昉等在后面连叫“太子”他也当作没听见,直奔完颜虎处来。

  到了后宫,见完颜虎正在看折允文和林舆下棋,他在帘外张望了一会,心想:“我多大了,遇事还要去问母后不成?”转头便走了,一边走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发呆。他现在极需一个人商量,却不知道该找谁。走着走着,竟然走到了通往相府的角门,守门的侍卫见到他慌忙下跪见礼,口呼“太子”,折允武这才回过神来。

  折允武犹豫了一下,便过门来寻杨应麒,赵橘儿迎了出来道:“太子来了?怎么不先通传一声。”

  折允武问:“七叔的病好些了么?”

  赵橘儿道:“睡到现在还没起呢。”

  折允武哦了一声,赵橘儿才要问他有什么事,折允武犹豫了一会,转头又走了。他回到偏殿,只见韩昉还在那里等着,手一伸,把被他汗水渗湿了的文书递给了韩昉。韩昉见文书虽有褶皱,但字迹并未走样,便宽慰了折允武两句,告辞下去办事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