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侯门纪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一十章,寻找元皓小王爷动向的韩正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执瑜执璞说得有板有眼:“您时常不陪表弟,如今可算能陪表弟,难道不好吗?”

  镇南老王听听是有道理的,但对胖兄弟佯怒:“我接他不回,是因为有你们系得他,不是我不陪他。”

  香姐儿讨好:“那这一路上您可以好好的在乎不是吗?”

  镇南老王对她板起脸:“禄二爷办件差使,就学会言语上挟制人了。当孙子的不在乎我,我倒手捧着他?”

  加福笑眯眯:“祖孙计较什么您手捧着他,他不在乎您?元皓其实也很在乎您。”

  萧战一锤子定下来:“加福说得对!”禇大路小红花狂点头不说,小红花对萧战是崇拜之极的眼光。

  自从小王爷抓出“柳家小爷花心鬼儿”,小红花就拿萧战小王爷看得重,认定他很能干很聪明,他说什么都对。

  小红花快把脑袋点成鸡啄米。

  对着热烈的孩子们,镇南老王没办法再绷住脸,又孙子不要自家人,祖父心里屈,不肯被动的答应,见关安出来请用早饭,老王笑笑:“先吃早饭去吧,这事儿再说。”

  ......

  梅英包下大院子,院中有株大柳树,合抱粗,带来一地绿荫。天气晴好,饭桌子摆在院中树下。老王等进来时,加寿带着元皓坐得好好的。

  胖脸儿上眼睛还有微红,当祖父的心疼他,走过去在孙子身边坐下,正要哄他几句,却听到长条板凳一声响,元皓往下一滑,到了桌子底下。

  再钻出来的时候,带着加寿一起走:“加寿姐姐快走,元皓不回家。”

  镇南老王心里能痛快吗?但又不好发脾气。加寿忍住笑对他歉意的看看,让表弟带到桌子的对面坐下不说,元皓还瞪圆眼睛,警惕的对着祖父,是随时可以逃开的神色。

  梁山老王见到哈哈一笑,揶揄着亲家:“你省省吧,这小子防上你了。”镇南老王没地儿出气,对着袁训一嗓子:“全是你小子害的。”

  这话袁训昨天晚上没少听,陪上一笑,见大家全坐下只差他自己,侯爷也坐下用饭,但有镇南老王碰钉子在前,侯爷坐的离元皓也远远的。

  元皓右手是加寿,左手是香姐儿,加寿旁边是称心如意执瑜执璞,香姐儿那边是萧战加福,他大为放心。

  手腕上和加寿系在一起的帕子还在,加寿为方便用饭,系住的是左手。加寿先喂表弟粥饭,给表弟系住右手,他左手还可以拿馒首。

  吃上几口,表弟也很有良心:“元皓吃一口,加寿姐姐吃一口。”加寿吃的时候,元皓对香姐儿张嘴:“啊啊,”咬一口馒首,香姐儿喂块小菜给他。

  元皓会说:“谢谢。”吃下这口馒首,就对加寿张嘴:“啊啊”,加寿喂粥给他,他含糊地说声:“谢谢”。再去找香姐儿讨小菜。

  这样子乖极,跟昨天那捣蛋得宫里都吃不消的小子判若两人。梁山老王又要取笑亲家:“到你手里就不行”,镇南老王哭笑不得。

  萧战羡慕表弟那声“谢谢”,凑过来喂他一片肉,元皓躲开他的筷子,对他就不乖巧。

  瞪大眼睛:“打晕!送回京里,下大狱。元皓才不要帮你开门!”孩子们嘻嘻哈哈,为元皓喝彩:“说的好。”元皓小脸儿上平时的得意出来三分。

  为表弟刚说过话,让他留下来的表哥缩脑袋坐下,把肉自己吃。

  梅英送一盘子新蒸的馒首过来,离加寿远,加寿站起来伸手要取,元皓急了:“加寿姐姐不要走!”加寿忙又坐下,执瑜递给她。加寿只哄着表弟:“姐姐不走,姐姐时时刻刻跟元皓在一起可好不好?”

  太子都对他心软成小水洼,帮着他说话,对镇南老王道:“让他跟我们多走几天吧,可怜见儿的,从没有见到他这样过。”

  以前都知道元皓是什么小模样儿,简直就是天老二,他老大。

  肯为表弟求情的萧战不在乎从表弟手里吃瘪,但是笑话他从不放过。萧战嘿嘿:“以前多无赖,难得这么老实,带上他,让他多老实几天。”

  “打晕!”元皓对前半句又怒了,后半句么就没有听见。

  萧战急忙又缩头,和加福挤挤眼,一起笑了起来。

  镇南老王对着孙子摇头:“没办法,只能再跟你们走几天,这个孩子也是的,就爱跟这些哥哥姐姐们玩,如今看看,更是一步也离不开。”

  暂不回京说在前面,元皓这一回听懂,响亮的回答:“谢谢祖父!”

  “哈哈哈......”袁训忍无可忍大笑出声,大家都跟着大笑,元皓左瞄瞄右瞅瞅,不是要送元皓离开,放心再咬一口馒首,再去对香姐儿张嘴讨菜:“啊啊。”

  镇南老王甘拜下风,承认自己输给这“顽劣”的乖孙子。

  饭后,袁训安排昨天守下半夜的人上午休息,昨天守上半夜的人负责巡视,院门关上,开始分派地方。

  正房里靠窗户的地方,请太子坐下,是张大学士讲课的地方。屋檐下面阴凉地方,马车上自带的小案几,一头给执瑜执璞,袁训随行带出来一个人,却是阮英明的岳父赵老夫子。

  探花侯爷自己也可以教儿子,但他照管行程,不会见天儿有功夫。小二贴心的送来岳父,赵老夫子也动心于这是一趟上好的游玩,他跟出来负责孩子们路上的功课。

  他上午教胖兄弟,下午胖兄弟自己写字温习或习武。下午就教小六苏似玉,上午让小六苏似玉先写字习武。

  另一头,给梁山老王和萧战加福。

  香姐儿自己作主,她差哥哥们一岁,愿意跟着哥哥们听课,也能听懂。愿意自己写字背书,不会的字由父亲教导也行。对于这样的安排,香姐儿很满意。

  小管家主妇称心如意带着梅英红花和小子们,准备午饭,把换下来的衣裳让他们洗了。宝珠是个四处照看的人,不拘单管哪一项。

  禇大路跟随胖兄弟念书,给小红花一张纸,让她写字,小红花同他坐一张案几。

  加寿本应该同太子在一个房间里,小二把她的课程交给袁训,袁训拜托给张大学士,也是分上下午给她和太子讲课。但为陪元皓,小案几带的有,要一张和表弟坐到厢房门外乘凉,加寿背昨天学的书,给表弟一张纸,小六带的有描红,让元皓在旁边写字。

  元皓半天也不打扰他的加寿姐姐,只要不离开她就很开心。写上一会儿,本来就开始习字的他,居然个个字周正。

  镇南老王离孙子远些,在对面厢房门口看着他抿着唇动笔,硬是看出两个字“认真”,换上两个字,是“用心”。

  老王感慨着,等袁训从外面出来,招手让他到身边来。低声道:“小袁我来问你,你这一路上,全是这样安排,不让孩子们丢下功课?”

  袁训含笑:“自然,我们要走好几年,我是让他们游历,不是让他们荒废。”

  镇南老王又把孙子看一眼,难得他写这么久,中间除去加寿喂他水,给他果子点心,他没有主动说不写过。

  老王示意袁训去看:“如果天天这样,那我说不得也陪你们走一走。”袁训在他身边台阶上坐下,把后面行程解释给他听:“功课,我和张大学士、赵老先生都说过,后面难免有一走几天遇不到宿头的时候,请他们把每天功课抓紧。到没有宿头的地方,又天冷,没法子中途野外授课,在马上讲讲书,再就给孩子们休息。”

  “好好好,”镇南老王露出笑容:“我早就应该想到,你家孩子们个个出息,与你教导的好不无关系。”

  “写字,就平时这有地方写,让他们一天多写几张。”袁训说完,提醒道:“您如果要同行,太上皇太后和王爷那里,我可不去信说。”

  镇南老王还不能就此确定,只回他:“再跟几天,他万一想家肯回去,我们还回京。”

  到底元皓太小,是不能远离父母亲的年纪,在京里住舅舅家,到底父母随时可见,和出远门不一样,袁训没有多劝。少带上人,他也少责任。关安进来说前后又巡视过没有闲杂人,请侯爷也去补个眠,袁训和他进房。

  镇南老王贪看夜景,也早疲倦,但他还是守着孙子直到中午。

  午后,上午睡觉的人起来吃饭换班,院子里一片寂静,余下的人集体午休。

  睡半个时辰,梁山老王带着萧战加福先起来,在院子里锤舞得呼呼生风,拳打得啪啪响。

  胖兄弟起来练弓箭,元皓跟过去看热闹,表哥们教他打拳踢腿,元皓玩得很开心,胖脸上汗流个不停,但笑容终于出来,格格笑得似灿烂的日光。

  镇南老王又安一层心,觉得功夫也不丢,功课不丢,跟在家里一样。再说元皓的年纪,留在京里也还不会今年开蒙,跟着哥哥姐姐们,反倒字开始写,拳开始练。孩子们的提议开始在老王心里转动。但他犹豫不决,主要还是担心太上皇太后不会答应。

  袁训声明他不去碰这钉子,这话要说只能由老王自己说。老王还只能是个再看两天。

  先不说元皓一走几年太上皇不答应,就是老王自己离京几年,他也觉得不真实。

  ......

  晚饭后,地面暑气下降。梅英红花带着小子们往各房里送热水,把白天洗的干衣裳往各房送。

  镇南老王也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换上干净衣裳,满身都是清爽,跟他的人来请,用路上的称呼:“袁公子请老爷上路。”

  房外一轮红日跳落的只有最后一道边儿,凉风从柳树梢送到人心里。这是第二夜,但镇南老王给了极高的评价:“小袁真人才也。”

  白天孩子们什么也不耽误,晚上赶路睡觉比在客栈里凉快,还听着马蹄声跟催眠曲似的,声声都让梦更香。

  这在路上都样样周到,何况是在家里呢?肯定把自家孙子天天哄得开开心心,他才跟着不肯走。

  镇南老王发现自己接不回家的孙子原因在哪儿,又服上一层。

  店外,元皓早坐到马车上,两个小胖腿甩动着,由着哥哥姐姐们殷勤的围上一大圈。

  “把果子拿进去,夜里吃。”胖兄弟送上桃子李子杏子......这天气里能买到的果子。

  元皓乐颠颠儿。

  “这是母亲今天做的点心,元皓收好。”香姐儿有“收买”的嫌疑:“下半夜能陪陪二表姐就好了。”

  元皓这般重要,元皓乐颠颠儿。

  加福送上水袋,元皓正要乐颠颠儿,一抬眼见到祖父出来。一骨碌儿滚到车里面,伸出一胖手,从三表姐手上夺走水袋,然后直到镇南老王上马,车队行驶,再没有露出一面儿。

  太子无意中见到,暗暗好笑。镇南老王是存心看见,暗暗和孙子生气。

  第二天一早投宿客栈,元皓照旧躲着祖父。镇南老王无计可施,当晚再次踏上行程,往出门第三天的早上行去。

  ......

  加喜洗三的当晚,她的姨妈掌珠玉珠动了胎气,第二天凌晨双双早产,小妹妹常增喜和韩添喜在加喜满月的第四天,就是她们过满月。

  安老太太头一个要去。宝珠不在家,袁国公夫人为宝珠也要去,加喜姑娘就安然还在太后的宫里呼呼大睡,从她的父母离京那天,一步也没有挪动过。

  太上皇太后上了年纪后,更要常常见到女儿瑞庆长公主,长公主想到坏蛋哥嫂不在家,她要多陪加喜,就每天都进宫。把女儿明怡送来和加喜一处睡着,自己留下说会儿话再走。

  袁夫人进宫来说明天往常家,不来看加喜,长公主听在耳中。

  长公主从来调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见袁国夫人辞出,长公主想了起来,对母后噘嘴儿:“母后母后,您看明怡的名字多不好。”

  太上皇道:“胡说,这名字是状元起的,哪能不好。”

  长公主撇嘴儿:“状元起的当然好,但和加喜一比,就叫不好。父皇不信,您且想想。加喜有常家的妹妹叫常增喜,有韩家的妹妹叫还添喜。明怡是她同一年生的姐姐,却叫明怡,半点儿喜也没有。”

  女儿这样一解释,太上皇哑口无言:“是啊,有些道理。那,怎么办?”太后想了想,道:“加喜是个小名儿,她的大名原本叫做袁佳喜。常家韩家哪有加喜运道高,她们要把增喜添喜当做大名儿,才扛得住这名字。这样吧,咱们来给明怡起个小名儿,也和加喜差不多,你们看可好?”

  瑞庆长公主踊跃回应:“好啊好啊,可起什么样带喜字的名字呢?”

  太后笑道:“就叫明怡多喜欢可好不好?”

  太上皇乐了:“多多的喜欢,这名字好。”

  长公主念两遍,还是不乐意:“母后,常增喜,常常的增加喜欢,这名字有口彩又多一层喻意。韩添喜,还要添加喜欢,这名字也多一层意思。萧多喜,就是多喜欢,却没有别的念法了。”

  太后胸有成竹:“你听我念,萧多喜,瞧,多喜欢。”太上皇抚须不住点头,长公主也没了话,当下把明怡郡主叫成多喜欢,特特的让人去告诉皇帝一声,明怡也有喜字,叫个只要瞧一瞧,就生出许多喜欢。

  袁家福禄寿三个人,在知道的人眼里,已经不是单独有个好名字那么简单。而是寿星禄星和福星。这有了加喜,出生就有人叫她喜星。

  不知道内幕的人,还以为袁家失势,这喜星出来的不对,成了灾星。但皇帝是知道对表弟来说,他丢了官职还能趁势出门游玩,借机给国舅祭祖。

  加喜真的是喜星,不然混帐表弟一直为官,哪能有机会回老家?

  外甥女儿添上喜字,皇帝闻言欣然。亲手写下多喜欢三个字,送到太后宫中,给太上皇太后添喜欢。

  因为表面上皇帝和太后母子不和,太后没有张扬,把御笔交由瑞庆长公主,让她收在府上,等瞧、多喜欢明年过生日,母子间关系也能明朗之时,再张贴出来,给瞧、多喜欢的生日添上一笔光彩。

  也因为这个,太上皇也答应,太后额外施恩,以看在袁国夫人的面上为由,在第二天给常家和文章侯府送去赏赐,贺常增喜和韩添喜的满月。

  常家接旨意喜出望外,常都御史山呼万岁后,招待公公吃酒,把五个儿子叫到房中。

  “都说小袁圣眷差,惹得太后母子不和,我看不尽然。他当过弄计的将军,又在大捷上也弄计,说不好,这一回离京也是弄计。不然太后怎么能忽然加恩与小袁的内亲---咱们家呢?皇上正恼小袁呢,这是让皇上又一次颜面无光不是吗?咱们且看着,出门小心说话,小心行事为好。”

  儿子们都说有理,常都御史本来就有偏爱幼子之心,这就把赏赐交给幼子:“这是给增喜欢的,没有她,哪里有这恩典。这真是自她生下来,真的增了喜欢,你拿上,送去房中给你媳妇收着。”

  常五公子就捧着,往自己房里来。

  房中,生产刚满月的玉珠逗长女说话:“好孩子,妹妹满月,你送什么?”

  玉珠看着女儿蛮可怜,几天前表哥表姐们离京,好孩子就霜打了似的蔫下来。

  老太太带她到来,她坐在母亲房里嘟起嘴儿沉下脸,老太太让她说妹妹生得好,好孩子也没有个高兴劲儿。跟生下增喜时,表哥表姐在家的时候,好孩子殷勤送自己首饰回来给妹妹大不一样。

  玉珠为宝珠夫妻担心,也为女儿担心,但只有女儿在面前,变着法子哄她多说些话,让她开开小心怀。

  好孩子不领情,对母亲黑下小脸儿:“不可以问我的私房。”

  安老太太上了年纪,去客厅上坐,少不了和人说话多费精神,她请袁夫人去客厅上,老太太在这里陪着孙女儿和曾孙女儿。

  见玉珠这样问,好孩子这样答,勾起老太太一个心思。

  扶着拐杖,还是那年在宫里陪加寿,太后赏赐下来的,对玉珠道:“正要和你说这个,我又老一年,往年的精神更欠一分,好孩子的私房,我交给你吧,你代她管着,长大给她当嫁妆。你收下这一份儿,我就好去韩家,看看添喜欢,再把正经的私房交给掌珠。”

  玉珠这个月子为宝珠,坐的百般思量。又听到祖母这样的话,流泪道:“祖母说哪里的话,还是祖母管着吧。终我姐妹三个加起来,也不如祖母一分的精神头儿。”

  老太太知道宝珠离京有内情,但事情不明朗,不好对孙女儿说。如果宝珠和好孙婿真的是因为失去圣眷而离京,老太太反倒不说这话,可能没精神也强打精神操持。

  但玉珠不懂,老太太只笑话她:“你这清高孤介的人,还会说奉承的话?真真难得。我受不起,还是你管吧。”

  慢慢劝着玉珠,好孩子继续不喜欢,老太太早使眼色,让人回家把好孩子的私房取来。

  一个中等箱子,打开来满满的全是金银,玉珠总算不为宝珠难过,而是失声道:“倒有这么些?”

  她瞪着女儿,不敢相信地问:“曾祖母让你搜刮干净了吧?”

  “呀啐!”老太太瞪她:“愈发的胡说,我的钱还多着呢,才不会精光。”

  好孩子也听着不顺耳,但表哥表姐的离开让她没有争执的心情。曾祖母是长辈,她说交给母亲就给母亲吧,好孩子提不起精神,也没去想这钱到母亲手里,可能会不再由着自己花用。

  本不想多说一个字,但搜刮钱不是好话,小脸儿更黑,反驳母亲道:“全是好来的,从不搜刮。”

  玉珠见她肯说话,心里说声谢天谢地,更逗她:“那你说说吧,这钱都是什么来源?”

  好孩子站到箱子旁边,拿起一把金银锞子:“这是给太后拜年赏下的,”玉珠心情郁闷的人,也忍不住一笑:“我倒忘记,你有一年跟着表姐进宫,总是有赚头的人。”

  说到表姐,好孩子更难受,说得更飞快,只想说完一边儿去呆坐的她,又指另外的金银锞子:“这是寿表姐过年得的钱,分下来。这是二表姐过年的钱,分给我。这是曾祖母给我的钱,这是国夫人给我的钱。”

  故意的,把一小堆银子让母亲看清楚:“这是母亲给的。”

  玉珠反让她逗笑,看看银子和金子的区别,笑道:“你有许多钱,嫌弃我的,还我也罢。”

  “才不还。”好孩子扁扁嘴儿,又指另一堆:“这是胖孩子给我的。”

  玉珠纳闷儿:“你时常的说他笨,他却肯给你钱?”

  这一句搔到好孩子的痒处,她的不高兴即刻烟消云散,挑起眉头虽不是笑靥如花,也看上去很喜欢。

  玉珠奇怪,请祖母解释:“这是哪一件得意事情,看她喜欢的?”

  安老太太笑呵呵:“他们三个人,见天儿拌嘴,一天拌好几回。旧年里,小王爷显摆过年得的钱多,这两个不高兴,一起不理小王爷。”

  下面的话,让好孩子抢走,得瑟的说完整:“我们不跟他拌嘴,他可怎么办?一天也过不下去。不到三天,给我一把金钱,给不好的表哥一把金钱,我们才肯跟他拌嘴......”

  嗓音渐渐小下去,好孩子来了精神,是啊,表哥表姐不在家,还有胖孩子呢?好几天没跟他拌嘴,他一个人在王府里过得好吗?

  ......

  文章侯府。

  太后宫中来了给添喜姑娘的赏赐,文章老侯带着儿子接了旨意,对儿子道:“你去请公公们用酒,我让你二叔三叔做准备。本以为皇上不喜欢袁家,今天咱们家里不会来太多客人。但太后懿旨一来,只怕转眼就有官员们登门。你媳妇儿刚出月子,你多承担,让你母亲婶娘也多承担,别累到她。”

  韩世拓笑回:“我忘记告诉父亲,不管谁是看着太后旨意才肯登门,二大人却是昨天就说过他会来。”

  文章老侯喜上加喜,由衷的道:“添喜欢进门,果然天大难事也能添上喜欢。”

  老侯更把养在袁家的长孙韩正经看成眼珠子,因为添喜姑娘的名字是跟着袁家加喜起的不是,处处还是离不开袁家,孙子本就是祖父的心头肉,在袁家长大的韩正经还是祖父的心头肉。

  让儿子去忙,他手捧着东西,跟刚才想的一样,往韩世拓房里走。

  他不是把赏赐送给掌珠,掌珠在厅上坐着呢。老侯是用添喜欢现在玩不了的赏赐,去哄自从哥哥姐姐们离京,就接回家的韩正经。

  廊下芭蕉下找到小身影,老侯放软嗓音:“正经,你看太后给小妹妹的好东西,你是哥哥你先玩。”

  一个玉如意,一套稍大才能穿的小宫衣,老侯一古脑儿全送到孙子眼前。

  韩正经板着小脸儿,忧伤的摇摇头,继续去看地面上蚂蚁走道。

  老侯在他旁边坐下,孙子伤心他也高兴不起来:“唉,你开心些,哥哥姐姐还会回来。”

  “什么时候?”韩正经还是忧伤。

  他这小模样是从回来的那天起开始,直到今天更是少言寡语。

  老侯就编假话哄他:“很快很快,你想想啊,加喜姑娘还在京里,侯爷侯夫人难道不想着?”

  “嗯,”韩正经稍有些喜欢。

  “表哥!”远处有人招手。

  “好孩子?”韩正经眼睛一亮,在难过的日子里遇到好孩子,把她叫的亲热大多事出有因也忘记。韩正经同样热烈:“我来了我来了。”

  文章老侯放下心,自语道:“孩子还是见孩子喜欢,我不去打扰,让他们好好玩吧。”

  他往客厅上来,这一回真的是把赏赐送给掌珠。

  掌珠正在客厅上目瞪口呆,对着刚来到的安老太太和袁国夫人吃惊:“这是正经的私房?长辈们太惯着他了,倒有这么多。”

  就让人叫儿子来谢过长辈们,去的人没有一会儿回来,说世子和好孩子表姑娘出门去了,有奶妈跟着,说是给添喜姑娘买礼物。

  这说出门就出门的习惯,是跟加福表姐学会。安老太太学着袁国夫人让孩子们自立,奶妈也不会阻拦,只跟上就行。

  掌珠也不担心,和留在这里的文章老侯,闻讯赶来的老侯夫人等,听安老太太解释韩正经一箱子私房的来源。

  “加寿按月开小镇,去吃的孩子们,先从太后手里得个金钱荷包,这按月到手的,全在这里。”

  “山西给大夫人五夫人秋天送收的田租银子,冬天送山西家里分的息银,大夫人五夫人送一分儿给我和国夫人,孩子们也分些银花用。”

  掌珠继续张口结舌,不然她会难为情的把脸涨红。把个孩子丢到四妹养已是亲戚们中称奇的事情,再看看这些钱,敢情还沾光到处搜刮钱。

  太后宫里的钱也收,要是没有四妹妹,这万万办不到。

  掌珠忽然伤了心,想到宝珠夫妻失势离京,路上可难过不难过?心里可解得过来吗?

  家中办满月,掌珠还能忍住不落泪。文章老侯夫人对着这些的钱,想想袁家的好处,却哭了出来:“多好的人啊,又能当将军又能有大捷,出了京,我心里没有一天是好过的,这路上日晒风吹的,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袁国夫人和安老太太对视一眼,实话不能说,想些别的话糊弄着哄一哄。

  这个时候,韩正经和好孩子来到镇南王府。

  长公主不在家,袁训没走几天,镇南王还在西山坐镇,跟冷捕头不时通信,关注林允文的新去向,老王又跟孙子上路,门人问过他们来历,因主人不在,没说请他们进去。

  “小王爷不在。”门人笑容满面。

  “在哪里?”韩正经问道。

  门人也不知道在哪里,随意地回:“在宫里。”

  韩正经带上好孩子,上车往宫门上来。

  没有表哥表姐就进不去,两个人失望的回来。在车里相互地道:“胖孩子没有我们拌嘴,一定玩不好。”

  “等两天吧,他总会想到我们。”

  这一天,韩正经稍稍有些开心,让表妹的话提醒胖孩子没有走,还有一个玩伴儿在京里。

  当晚他收拾书包,对母亲说明天一早去姨妈家学念书,指望能遇上胖孩子。掌珠答应,韩世拓说亲自送他,韩正经这一觉睡得香香甜甜。

  ......

  元皓小王爷在路上,一天比一天开心。

  袁训让儿子女儿教他亲近祖父,小王爷对祖父还不能放心,但不再一躲祖父八丈远。

  也还在生坏蛋舅舅的气,不怎么理会坏蛋舅舅,但坏蛋舅舅练功的时候,小王爷恢复在家里的情景,站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表哥们练举弓箭,元皓手里没有弓箭,也比划个拉弓的姿势,自己笑得格格响。

  他还是最粘加寿,但香姐儿出尽法子讨好他,也能把表弟讨到手里做上一夜的伴儿。

  加福也怜惜表弟跟来的不容易,有一晚也睡到二姐车上,两个表姐哄元皓一个,元皓这一晚很得意,唱了好些儿歌,说了好些话。太子在他的儿歌声里入睡,第二天夸他唱的好。

  他脑海里几乎没有想到过还有两个小伙伴,一个是好孩子,一个叫韩正经。

  他开心的每天“陪加寿姐姐写字”是享受,每天晚饭后,没到睡的时候,打起竹帘,和不管哪个表姐坐在车尾巴上,看星星看月儿,表姐教他念书,也是种享受。

  他在京里就会背子曰,换了一本新的书,抑扬顿挫的清脆小嗓音,总是和星光一样,把一路洒满。

  太子在他念书声里入睡,第二天又夸他,说他念的好,元皓劲头儿更十足,把书背的更上心。

  这让祖父心满意足。出行前几天怕提出回京,孙子不答应。这几天是不情愿提出回京,想想回京他不肯这样念书,老王寻思自己一个人哄不好他。

  就这一个男孙,强压他未免委屈,当祖父的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屈着孙子。

  镇南老王就不提出回京的事情,混着继续跟上。也不孤单,还有梁山老王这亲家谈谈说说,半夜里往车里一睡,一觉到天亮,客栈外面转转,午饭和梁山老王、袁训用几口当地的好酒,孙子不要他,他自在的睡一个好午觉。

  没事儿想想,竟然他一生里,懂事时苦读,少年时开始当差,青年中年全在差使里打滚,头一回有这样好日子。镇南老王看向袁训的眼光,由出京隐含生气,到现在变成笑意盎然。

  镇南老王现在只烦恼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他写信回京说祖孙也跟忠毅侯同行,太上皇那里可怎么解释?

  ......

  六月的京里,闷热的不时雷雨阵阵。不下雨的时候,又坐着不动就是一身汗水。

  这是指穷人家里,大宅院里荫凉地方多,相对好一些。

  但韩正经左一趟右一趟的往二门上跑,跑一趟就一身汗水,家里的荫凉对他来说等于没有。

  又一回怏怏回到母亲身边,有个小案几给他写字,垂头丧气去拿笔时,掌珠满心里都不忍。

  “祖父为你打听去了,这大热天的祖父没歇过,你乖,你不想写字,让人取冰果子给你吃好不好?”

  韩正经摇摇头:“不想吃。”

  掌珠叹气:“姨妈一家走的不到一个月,你就瘦了好些。等姨妈回来,难道不心疼吗?看着姨妈,看着表哥和表姐,你多吃东西吧。”

  韩正经所问非所答:“为什么胖孩子也能跟去?”

  “小王爷不在王府里,也不见得就跟姨妈一起,你安心吧,祖父为你打听呢。”掌珠打迭起柔声哄他。

  韩正经憋着气重新写字,写不到两个,外面一声炸雷响,雨随后哗啦下来。

  雨帘中,文章老侯没打伞,也没走抄手游廊,一路淋着进来。

  掌珠让丫头取干巾帛,老侯摆手:“不用!我和正经说两句,外面约了人,我还得出去。”

  韩正经希冀的起身:“祖父找到胖孩子了吗?好些天他不上学,在宫里有人看着他写字吗?”

  “不在宫里,”文章老侯跑回来,天气热,有些喘息:“正经,让你猜对了,小王爷只怕都不在京里。”

  韩正经眼睛一亮:“他能跟去,我也能是不是?姨妈姨丈对我们从不分彼此。”又想到什么,重新没精神:“他跟王爷在西山避暑吗?”

  在韩正经的潜意识里,如果胖孩子没有跟去,他反倒有失望。这来自他的直觉,也猜得半点儿不差。

  “我也这样猜,如果在西山,你想他,祖父怎么样也得托人捎个话给小王爷,如果他也想你,千难万险祖父也送你过去。”

  掌珠不过意:“父亲,您有了年纪,歇会儿吧,别为他天热跑出病来,可怎么是好。”

  “不行,我的孙子要办的事情,我就得想法子办成了。”文章老侯对孙子笑容满面:“祖父等下约的人,就是在西山大营里当差,他难得回京,昨儿晚上才到家,祖父这就跟他吃酒,请他带个话给小王爷,你们玩的那样好,他难道不想你吗?”

  说完,一头扎到大雨里。急得掌珠唤家人跟上去:“有抄手游廊可以走不是?请老侯爷换干衣裳再去会客人不迟。”

  再看儿子,小脸儿上多出一层光辉,渴望见到元皓小王爷的神色更厚了些。

  ------题外话------

  么么亲爱的们,好孩子和韩正经,咱们一个一个的来。

  ……。

  本书出版文即将在各大网站上架出售,感谢一直支持本书的亲,请多多支持。书名不改。

  豪门世家的生存之道,尔虞我诈的重重考验,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

  为一纸言诺,愿随海盟美誓山眷如花;

  捧一心一意,守住海枯石烂似水年华。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和大海报,值得收藏。

  么么哒求票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