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太原惊变(四)
虽是初春,但太原城夜里还是寒得能让人口鼻处皆显白雾,披上厚厚棉袍的周五骑在高头大马上,一双眸子不断地扫视四周景象。这一条长街实在静得有些骇人,而西南角那冲天火光,更是让周五不得不忧心起此番行动究竟能否圆满。
周五盯着那久久未灭,反而愈发通亮的火光,皱着眉一扬马鞭,一声低嘶,周五胯下宝马只两三步快蹄,便赶上了前边的杨黄荆,与杨黄荆胯下那匹高头大马并驾齐驱。
“杨家主,你们的线人还没有回信么?”
这宽敞驰道上,唯有杨家这百余人的队伍,除此之外,便是每夜巡逻的卫兵也没了踪影,这一番异象让周五心中实在有些忐忑。或许是因为失了武功的缘故,周五自己也感觉的出来,他愈发谨小慎微了。
“尚未回信,五爷,依照你看,那火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杨黄荆身处太原多年,无论是王家还是太原官府的秉性,杨黄荆无不了解,今夜这番异象周五都能看得出来,他一个太原武林世家的家主,又岂能没有丝毫察觉呢?
“这把火,与杨家没有干系吧?”
杨黄荆这个问题让周五一时哑言,他不知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回应,但对于太原城城外各方位大致有什么东西,他事先早已从吴先生留下的卷帙之中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那儿是王家祖坟,怎么会与我们杨家有干系?莫非王家守夜人一时失察,不幸引起大火?”
这个猜想刚刚说出口,杨黄荆便“嗤”的一声笑出来,很闲让,只有这个答案是绝无可能的。
“再过半条街,咱们就到王家了,这一路来为何连个人影都没有?杨家主,你派出去查探情报的‘影子们’可有遭遇不测的?”
对于周五一个又一个问题,杨黄荆心中虽极为不耐,却也只能咬着牙回答道:“遭遇不测?孙五爷说笑了,派出十个人,回来十个人,怎么可能有人遭遇不测?”
“这十个人,果真是派出去的那十个人么?”
“怎么?孙五爷你这是在怀疑我杨家对弟子的训练?他们一个个虽然武功不算一流,但若说他们遭遇不测,却不知放出信号示警,这一点我这个家主可绝对不信。”
“杨家主,话说得不可太满啊……”
“五爷,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咱们似乎快到了。”
周五笑了笑,但杨黄荆却只看见了人皮面具的僵硬。
周五胯下的马儿慢了下来,直到与柯云飞并驾之时,周五才松开了微微拉紧的缰绳,又轻轻一扬马鞭。
“五爷,怎么了?”
柯云飞虽说心智如同少年,却绝不是一个瞎子,也不是一个呆瓜。
“你一会机灵些,提防背后的刀子,这一战你也无须死战,尽量保全你我性命就是。”
这声音压得很低,即便是柯云飞也只是听得隐隐约约,唯有最后半句“保全你我性命”听得格外清晰,因此点点头后,应声道:“五爷放心。”
周五点点头,这大约是他如今能够做的,唯一一件事了。
这驰道并不算长,就在周五这两次扬起马鞭的间隙,杨家大部队距离王家宅邸也只剩下不到半里的距离了,那燃着白色灯笼,挂着白绸缎的王家大门前,是一片耀眼的火光。
无数王家人立在那儿,虽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杨黄荆还是选择了跟我给稳健的做法——吩咐杨家弟子皆下马步行,当然,着如同命令一般的话语虽然仅仅是对杨家弟子说的,但对于周五这样前来做“帮手”的江湖豪杰,却也只能听从这个并非针对自己的命令。
“身为家主的人,无论智慧与胆魄如何,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么?”
看着杨家弟子们齐刷刷下马,又昂首阔步,孤身往王家众人走去的杨黄荆,周五心中不由得想起如今大约已经身在襄樊的那位“司空家主”。
杨黄荆是绝不如司空孤的,这一点周五看得十分清楚,但在河东武林之中,杨黄荆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他不会变成孔纹,因为他如今需要斩断与神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或,实际上杨家与神门之间,并不像丐帮那样利益交错。
杨黄荆战胜王家之后,不可能不需要江南盟的支持,或许今夜击败王家之后,杨黄荆还是会与神门虚与委蛇,但最终还是会投向江南盟的怀抱……正如司空孤判断得那样,只要杨家获胜,最终整个河北都会倒向江南盟,神门统一的江北武林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震荡,那个时候,阳非秋就会腹背受敌。
想象着成功时的景象,周五不由得翘起了嘴角——
“先生,您的夙愿……”
流矢穿透了周五的胸膛,而刚刚拔刀出鞘的柯云飞,他的右臂则中了第二箭。
“三箭连珠”乃是神门执弓使不传之秘,虽然对外宣称不传,但无论是执弓使之子的身份,还是执剑使这个位置,都足以让齐云深习得这一招“不传之秘”。
第三箭,则是直接穿透走在众人身前,面容因为惊诧而稍稍有些扭曲的杨黄荆的脖颈。
杨家与王家这一场大战,在一个时辰之前,绝不会有人能够猜得到会是王家这边先下的手,即便是周五也一样。
“这就是……意外?”
周五躺倒在地,后脑勺砸在地上之后,便是慢慢扩大的冰凉触感,似乎是血,又似乎只是冰凉的大地。
胸口处的剧烈疼痛,几乎要将周五整个人撕裂,那一夜被胡云重创时的回忆再一次涌上心头。
“神门?三箭连珠?为什么……”
试图艰难地撑着身子,但很快就发现这是徒劳,周五咬着牙,喘着气,面前似乎是无止境的绝望,当然还是浓得让他双目失明的疑惑。
最终,在感觉到自己后腰处有有一股力量将自己托起的同时,周五也失去了最后一点知觉。
这一场料想中的血战,结束得实在太快。
咸平四年二月,太原杨家,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