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忽悠瘸了:上(4/4)
“杜尔先生,相信您肯定已经知道比尔先生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在icq获得了10%的股份,现在的icq并不缺乏发展资金,icq的广告平台也开始运作,如果您是为了融资,我想我们这一个小时完全可以聊点别的。”一上来,林铮就是气势汹汹的一番话。
林铮上来的一番话,让约翰.杜尔登时有些发懵:还有这么底气十足的和风险投资公司说话的?小子,你知不知道我是谁?我可是全美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的经理!
对于比尔.盖茨入股icq这件事,一开始大家还暗地里嘲笑比尔那个走运的混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谁都不认为icq的10%的股份能值4000万美元,可现在,看着icq的注册用户数量和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如同坐了火箭一般的往上飞快攀升,大家对比尔.盖茨剩下的就只剩下了羡慕嫉妒了:这个该死的、走运的混蛋,又做了一笔好生意!
除了羡慕和嫉妒之外,还有不少恨的,比如各大风险投资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高盛更是其中典型当中的典型:尼玛比尔.盖茨你个混蛋,你入股icq是爽了,可你让老子怎么做生意?大家都指望着能够从icq的发展中获利呢,可你这么横插一杠子,我们赚钱的机会全都让你这混蛋给毁了。
可林铮话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却让约翰.杜尔很快冷静了下来,是的,没错,比尔.盖茨那个混蛋高度看好icq,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入股icq公司10%,成为了icq的股东之一,这已经是在整个美国科技界和金融界众所周知的事情,kpcb如果打算投资icq,不好意思。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现在的icq公司并不缺钱,他约翰.杜尔再怎么恨的牙痒痒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好吧,林先生,我听说你们icq虽然并不缺钱,但你们仍然有向红杉资本融资的计划?”虽然林铮上来的咄咄逼人有些大乱了约翰.杜尔的准备,但约翰.杜尔好歹也是见多了风雨的风险投资商了。随即就调整了过来。
“的确,”林铮点点头,自己的确向红杉资本融资了,有心人只要打听一下就能打听的到,自己没有隐瞒的必要,但林铮还是认真的强调了一点。“不过更加准确的说,是我以icq和yahoo!的股份做抵押,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方式向红杉资本借款。”
那就是说双方在这一点上没有达成一致?不过也是,以自己对红杉资本那群混蛋的了解,他们就是一群吸血蝙蝠一般的混蛋,只要有点儿办法的,谁愿意和他们合作?正经是kpcb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才是创业型企业的孵化器……在咒骂红杉资本的唐.瓦伦丁和迈克尔.莫瑞茨是吸血蝙蝠的同时。约翰.杜尔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创业者的眼里其实一点都不比唐.瓦伦丁和迈克尔.莫瑞茨好到哪里去。
心里咒骂归心里咒骂,虽然有点儿失望,可既然来了,他也想要听听林铮的这个借款到底是怎么回事……相比于挑肥拣瘦的红杉资本,kpcb能够稳压红杉资本一头,靠的就是这一点:不挑肥拣瘦,只要是肉,他们都吃。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高的借款?如果借款条件合适,也不是不可以借啊,不是还有icq和yahoo!这两家优质企业的股份做抵押吗?
“我们想要1.5个亿,”林铮竖起一根指头,嗯,似乎不太对,不过这个时候谁在乎这个?“以10%的yahoo!股份和20%的icq股份做抵押。借款期限为2年,利息为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120%,在这期间,kpcb不能以手中持有的股份来干涉yahoo!和icq的经营活动。”
120%的利息?美国现在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在5%左右。那就是年息6%?一时间,约翰.杜尔心里就有些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郁闷。
凭心而论,以yahoo!和icq现在的成长速度,10%的yahoo!股份和20%的icq股份最少也只能值2亿美元,对方拿出这么多的股份却只借1.5亿美元,也的确算得上是和银行差不多的贷款情况了,但对于平均盈利率在20%左右的kpcb这样的巨头来说,6%的盈利率实在是……你说这钱是借不借呢?
不借吧,1.5亿美元,每年6%的利息,两年光是利息也有1800万美元了,这不是个小数目,从1990年到去年年底,kpcb公司一共完成了对55家信息技术公司和生命科学公司的投资和上市,其中40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发行价格,5家持平,还有10家非常成功,但即便是如此,能够在两年里帮kpcb赚到1800万的也没有几家。
可借吧,6%的年息实在是蛋疼,kpcb若是拿这1.5亿美元去投资别的行业,未来能给kpcb赚来多少个1800万美元呢?
只是既然是风险投资,那也意味着如果投资对象失败了,自己投出去的钱也就打了水漂,不像林铮这样,人家手里的抵押物真的很值钱……某种程度上,约翰.杜尔其实巴不得林铮失败呢。
他犹豫了足足半分钟,才开口向林铮问到,“林先生,我能不能问一句,你们借这笔钱打算做什么?”
约翰.杜尔打定了主意,如果林铮他们的这个项目赚钱的几率不小,那借钱也不是不可以,两年能净赚1800万呢,而且丫说120%就120%啊,我要150%你答应不答应?……或者如果这个项目真的好,也可以直接在他这个项目上投资?
“哦,是一个微型汽车项目。”既然约翰.杜尔感兴趣,林铮也不介意给他介绍一下:说说就说说呗。
约翰.杜尔登时就觉得自己有点儿头晕,“等会儿,你们一家做即时聊天软件和搜索引擎的企业,现在准备改行做汽车?”
这里面的跨度实在是有点太大,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丫知不知道美国就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有着全世界最齐全的汽车类型啊?
“是啊,”林铮倒是一点都不为约翰.杜尔的反应感到奇怪,如果约翰.杜尔不感到奇怪他才奇怪了呢,给他解释道,“是一种车身长度在3米以下、只能坐2个人的、袖珍型微型车,特点是排量小,我们使用了一台0.8l的直列三缸发动机和一台自动离合手动变速箱,百公里油耗大约在4升左右,很适合在城市里穿梭和通勤使用,价格也不贵,预期的市场价大约在9000至10000美元之间,针对的客户群有三类,一类是刚刚准备买车的、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一类是嫌车子太大,路上钻来钻去不方便、停车也不方便、迫切的需要有个体积小巧随便什么地方就能停下、有个缝就能钻过去的车子的人;至于最后一种么,嗯,卖给那些环保主义者,百公里4l的油耗他们总不能再叽叽哇哇了吧?”
为了增强说服力,林铮跟着补充了一句,“德国戴姆勒公司也在运作一个类似的项目,他们和瑞士微电子集团合作,在法国建立了一家mcc汽车制造公司,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他们似乎马上就要推出这种微型车的雏形。”
约翰.杜尔的眼神再次迷茫起来,习惯了美式轿车动辄5米以上长度的他,很难想象一辆汽车怎么能做到长度在3米以下,发动机放哪儿?变速箱放哪儿?就算像跑车一样只有一排座椅坐两个人,可也没办法做到车身长度3米以下啊,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小车……美国似乎还真没有,而且似乎也的确很方便的样子。
想到自己每次去超市的时候找停车位就需要找半天,约翰.杜尔就再一次的肯定起来:没错,这车子确实很方便,如果市场上真有这么一辆小车,或者自己也会买一辆来用?不过问题在于:“汽车设计和制造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你们懂吗?”
“我们已经完成了汽车的内饰和外观的设计工作,底盘的设计工作也已经完成了大半,发动机和变速箱也已经有了成熟可用的产品……哦,忘记对您说了,我们的总设计师是前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比乔恩.瓦尔德加德先生,以瓦尔德加德先生在汽车方面的造诣和对汽车的了解,我们相信他能非常好的完成这份工作。”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外观、内饰……一辆车除了这些东西,其他的还能剩下多少?也就是说他们其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前期工作,真的进入到了切实可行的阶段了?
————————————————————————
ps:给兄弟们说一下,明天和后天这两天每天只有三更,一个是之前的6天更了将近8万字,实在是累得不行了,需要小小的休息一下,再一个,这三天一直都是长辈带着孩子,我这个当父亲的有些惭愧,这两天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转转。
争取白天更一章,如果白天更不了,那就三章都放在晚上,大家不用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