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一纸惊长安
政令下发十几日,结果很不理想,闽县的富商和大户来周县令处报名的很少,只有寥寥两三人,闽县的情况都是如此,更别说闽州治下的其他县城。
在很多富商看来,李宽是因为卖不出水泥才发出承包修路的政令,让大家购买无人问津的水泥,李宽好大赚一笔,其中的好处他们却没有见到,纷纷嘲笑报名承包的大户是傻子,有不要钱路不走谁会去走要钱的水泥路,轻易的被楚王三言两语给骗了。
当然,暗地里嘲笑李宽和闽州官员是傻子的人也不少,楚王和官员们真是傻到把他们也当成傻子了,承包修路的事也敢发政令,只有傻子才会答应承包修路。
承包修路是一项大工程,在李宽的计划中,他要把水泥路修通到关中,所耗费的钱财仅仅现在报名的人数拿不出来,他将自己的家财全部投入其中也不够,而且让关中之地的富商加入到承包修路的事情,李宽打从心里有些不愿意,毕竟他乃闽州总管,造福闽州是他的责任,所以总是找借口安慰自己,过段时间就有人能明白他的苦心了,过段时间就有不少的大户愿意承包修路。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的时间,苏媚儿一直很苦恼,这么长的时间,李宽好像把她给忘了一般,除了开饭的时候叫她吃饭之外就没有一次长谈,她也想找李宽谈一谈,可是就算在吃饭的时间,李宽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她根本就不敢打断李宽的思路,一个多月的时间,她才明白原来李宽比她要忙碌的多,暗暗决定多关心关心李宽。
历经一个多月,除了苏媚儿心态的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小芷,小芷如今与寻常的孩子差不了多少,完全能正常说话了,毕竟小芷只是因为心理上的原因导致不会说话,心理原因得到的解决,自然不会像呀呀学语的孩童一样,刚刚开始。
“哥哥吃饭了。”见李宽又是愁眉不展,低头沉思,小芷拉了拉李宽衣服。
小芷的变化是李宽在这一个多月里,最大的收获,见小芷叫他吃饭,他才回过神来,笑道:“好,吃饭。”
饭吃到一半,胡庆进门说闽县中有人传他是傻子,李宽不高兴了,既然不愿意,就不带闽县的大户们玩了,到时候看看谁才是傻子。
放下手中的碗筷,吩咐道:“立即召马周和周县令前来商议。”
话音刚落,苏媚儿问道:“殿下,您不吃了?”
“不吃了,你带小芷吃吧!”起身回书房,走了没两步,一拍脑袋,说:“明日,你带小芷去学城进学。”
回到书房没写两个字,马周和周县令来了,李宽放下手中的朱笔,说:“本王决定让关中的富商们承包修路,你二人觉得如何?”
“殿下,您早该如此下决定了。”周县令语气不太好,只因心中有气,气闽州的大户们不识抬举。
见二人认同,李宽没再多说,再次提起笔,小半个时辰一篇宣传承包修路好处的告示跃然纸上,将宣纸递给马周和周县令看过之后,李宽吩咐道:“找人抄录千份,派人带回关中散发。”
转眼,又是一年八月,陈家老大这次回长安不仅带着茶叶和白糖,带着李宽送给小安平的生日礼物,还带上了承包修路的告示。
在安平生日过后的第二天,在桃源村学舍学子的努力,承包修路的告示贴满了整个长安城,告示让很多人现在才知道原来卖的犹如天价的白糖是闽州南安出产,卖到整个关中整个大唐的炒茶在岭南遍地都是,原来岭南的稻子是一年三熟,岭南的百姓家中堆着无数的粮食,只是因为道路难行不能运往关中之地。
仅仅是这三项就让无数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更别说告示中还介绍了岭南许多特产,其中的利益大的惊人,长安城的富商勋贵们激动了。
不得不说,长安城和关中之地的商人们眼光确实比闽州的大户们要看的长远,岭南的利益必定让整个大唐的富商和勋贵纷纷派遣商队去岭南,光是收取过路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想要承包修水泥路工程的人却不多,只因告示中的最后两条让他们望而却步,一条是最少出资五万贯以上,还有一条就是承包年限和过路费的定价由闽州官员决定。
五万贯,很多商人都能拿不出来,毕竟能来看告示的商人就不是什么大富商,就算他们拿出五万贯,那也是投入了整个家底,可他们经商多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却是懂的,更何况年限和定价由闽州官员决定,他们怎么知道能不能收回投资有所回报。
想要承包修水泥路的人不多,却也不是没有,像李道宗和李道立两兄弟在得知李宽邀请关中富商前去闽州承包修路之后就派人去了。
对于李宽的话,他们是深信不疑,毕竟合作多年,李宽的性格他们清楚,不会无的放矢,更不会让他们吃亏,这些年李道宗和李宽合作水泥厂和砖瓦厂,李道立和李宽合作酒楼,赚取的钱财不少,五万贯对他们来说不算个事儿,正好家中的钱财发霉了,投资修路刚好。、
李道宗和李道立因为信得过李宽,而其他人则是单单因为其中的好处,工部出产的水泥比不上楚王府的水泥,众所周知,楚王府的水泥在长安,甚至在整个关中供不应求,承包修路就可以在闽州买到楚王府生产的水泥,而且还不限制购买,大批量的购买水泥运送回关中必然大赚一笔,就算承包修路有所亏损,可是岭南的特产和水泥一旦运回关中也能让他们稳赚不赔,更何况修路还能赚取名声。
长安城中的大富商们动了,就连跟李宽有矛盾的世家也动了,每日都有衣着华丽的人从长安出发、从关中各大城池出发前往闽州,长安城中的商人们和百姓震惊了,商人们震惊原来长安城中能出资五万贯以上的富户不少,自己小瞧了天下的富商,百姓震惊勋贵和富商们傻了,毕竟岭南之地向来是烟瘴之地,不会有什么利益。
百姓看不到其中的利益,认为勋贵和大富商们傻了,商人们却不会这样认为,奈何家中缺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挣钱。
当然,远在闽州的李宽也知道关中之地的大富商有限,所以他吩咐过小泗儿他们暗中组织商会,商会不能由楚王府出面,只需暗中提一嘴大家可找熟人合资承包。
不知从何时起,一间酒楼频繁出现商人聚集的情况,所谈论的全是合资承包修路一事,在勋贵们和大富商们的刺激下,不少人开始变卖产业,有人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承包修路,有人则是为了想要去闽州开店,毕竟在小商户眼中,楚王在经商方面可为他们老师,看看楚王府的产业就知道楚王在经商方面的本事。
世家受到当今陛下压制,世家人把手伸到了商业上,有世家插手商业,如今长安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还不如去闽州重新开始,毕竟有楚王在闽州不会亏待了自己这些小商户,楚王的名声还是信得过的。
商人的出走,对于百姓来说不算大事,毕竟打算到闽州重新开始的商人都是家中略有资产的中等商户,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朝堂的官员们却急了,他们兴奋的派遣家将去与李宽商谈承包修路之事,可是不代表他们喜欢看见商人们纷纷前往闽州。
商人上不得台面,可是长安城一下出走这么多中产阶级的商户,对于长安的商税影响很大,没有税收就没有政绩,没有政绩怎么升官,奏折如雪花一样的飘上了李世民的龙案。
初始,李世民也同官员一样担心,一想到闽州同样是大唐的治下,想到修建了水泥路之后,大唐军队开赴岭南更加便捷,李世民就不在过问此事,上书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上朝也一言不提李宽邀请富商承包修路之事。
至于赋税,反正闽州的赋税还不是要上缴国库,最终获益的还是自己,李世民就像如来佛祖一样稳坐钓鱼台,李宽在他眼中像是孙猴子,甭管李宽在闽州怎样蹦跶,都逃不出他的掌心。
事实上,真有李世民想的那般美好吗?当李宽正式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候,李世民才知道,原来李宽早已超脱了他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