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败露(1)
温婉蓉觉得他这段时间都怪怪的,笑起来,故意问:“覃炀,你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吧?”
覃炀立马否认:“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温婉蓉笑得不行:“我开个玩笑,你这么大反应干吗?真做亏心事了?”
“我天天早出晚归,想做亏心事也得闲下来。”覃炀歪理邪说,掩饰心虚。
温婉蓉又翻过来,和他面对面,主动亲一下:“我知道你忙,要不我明天定省跟太后说说,让你轻松一点,免得累坏了。”
覃炀心想他不是累,是煎熬!
嘴上哄:“算了,忙一点无所谓,我扛得住。”
“真的不用我说?”
“嗯。”
温婉蓉心疼他,摸摸他的脸,笑道:“等我伤好了,我们努把力,赶紧凑个好字。”
覃炀寻思,“好……”的另半边说不定就在外面,问题不是温婉蓉生的,就算同意接回府,肯定会很长一段时间不让他好过。
他想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要等温婉蓉发现,覃府后院会烧起来。
老太太知道,一定会家法伺候。
透骨鞭……想想都疼。
覃炀痛定思痛,决定过两天,趁下午没什么事,未时过半,去趟粉巷。
粉巷一般都是申时后才开业,他来得太早,青玉阁大堂里除了桌椅,没有一个客人,一个小厮正趴在桌上打盹。
覃炀过去拍醒他,直接说:“我找牡丹。”
“您是?”
“你告诉她,覃二爷,她知道。”
小厮一听“覃二爷……”三个字,忙站起来,哎了声,恭敬道:“覃爷,您是青玉阁的常客,小的记得,这会牡丹姑娘在午睡,要不您稍等片刻,小的去通报一声。”
覃炀听说牡丹在,没麻烦小厮,说句不用,直接上楼,去了牡丹的房间。牡丹开门时,睡眼惺忪,似乎从熟睡中吵醒,眼神里几分慵懒,几分迷离,赛雪凝脂,双颊透出一抹红晕,朱唇微启,青丝如瀑,随意挽个髻垂在脑后,曼妙身材藏在半透明的海棠长衫里,肚兜若影若现
。
如果温婉蓉是一朵坠入尘世的金缕芙蓉,牡丹则人如其名,却不应落俗世,气味清香的花王姚黄。
她以为这个时间来敲门的是,花妈妈或端茶倒水的小丫头,嫌热没穿外衣,没想到门外站的覃炀。
两人皆一愣。
牡丹反应快,屈膝福礼,往后让了一步,低头轻音:“二爷,您来了,里面请。”
覃炀嗯一声,撩袍跨进门。
牡丹跟在后面,不露声色取了外衣,背对着覃炀,快速穿好。
“二爷喝什么茶?”她动作娴熟翻起茶具,扬起客套的笑脸,“还是以前老规矩?”
提起老规矩,覃炀很多回忆从心底涌出,他看着眼前的貌美容颜,沉默片刻,嗯一声,目光瞥向窗外,微微眯眼。
只听开水冲洗茶具的轻响,覃炀回过神,开门见山:“牡丹,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来。”
牡丹神色平静,语气平稳:“知道。”
她倒好两杯茶:“宋爷肯定跟您说了。”
说着,牡丹抬眸,眼底划过一丝期许,又垂眸,道:“其实这事,我……”
“孩子现在在哪?”覃炀不想听什么悲伤秋怀的后悔话,只想知道结果。
牡丹抿抿嘴,咽下打断的话,回答:“二爷想看,现在就可以走。”
语毕,两人起身,出门,下楼,离开粉巷,一路无话。
牡丹觉得覃炀变了,覃炀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曾经喜欢也好,好感也好,动过念想也罢,已成过去,他现在就担心怎么跟温婉蓉交代。
温婉蓉要知道这事,别说生儿子,一个指头都不会让他碰。
覃炀满心烦躁,气不顺,说话态度自然不好:“还有多远?”
牡丹在前面带路,脚步停了停,转头答非所问:“二爷,您以前不这样对牡丹。”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覃炀叹气,心里有火,也得憋着,他造的孽,认了,总之儿子不能流落外面,否则传出去,外界怎么看他,怎么看覃家,不关乎他一人脸面,是整个家族的脸面。
至于回去后,关起门温婉蓉怎么对付他……
覃炀不愿多想。
牡丹看出覃炀情绪不好,把满肚子话吞下去,加快脚步。
直到一个精致的院落小宅门口,两人停下脚步。
覃炀扫了眼四周,环境清幽,墙壁干净,几株繁茂的蔷薇垂吊墙头,郁郁葱葱,花团锦簇,偶有蜜蜂停留花间。
这宅子,这地段,不便宜。
他不由对牡丹起疑,就算青玉阁的生意再好,养儿子请奶妈,处处要钱,再看牡丹穿着打扮。
覃炀不懂布料、首饰,但玉、翠、宝石这些东西,基本多少懂点,就牡丹头上的如意玉簪,他看着眼熟,好像温婉蓉也有支一模一样的,他陪她去银楼买的,所以有印象。
具体多少银钱,他不记得,少说几百两跑不掉。
覃炀寻思,自己别成冤大头……
牡丹不知道他心里所想,叫开门,请人进去。
绕过影壁墙,覃炀扫一眼院内,两个下人加一个奶妈。
奶妈跟牡丹说孩子闹了一中午,刚睡。
牡丹支走下人,转头跟覃炀说,进屋动作轻一点。
覃炀没心思多留,说看一眼就走。
面上镇定自若,心里早忐忑不安,再当他看到小孩时,不由皱起眉头。
宋执没骗人。
玉琢般的粉嫩小脸,偏像牡丹,但眉眼间一看就是覃家人。
尤其侧面一晃眼,和飒飒几分相似。
覃炀顿时觉得手心冒汗,他捏紧的拳头松了松,又紧了紧,退到门廊下,想了半天,开口:“你什么时候怀的孕?”
牡丹说大前年,年关刚过没多久发现的。
覃炀回想了一下,那段时间已经认识牡丹。
下一句他不好开口,因为压根不记得那段时间睡没睡过她。
但小孩长相骗不了人。覃炀从怀里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银票,塞到牡丹手上:“这是五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