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泽图演世界现,镇压栗广
古佛一现,仿佛时光倒转,岿然不动间,栗广所受的伤害全部消失。莫闲这才明白,这才是栗广的本钱,任何一个修士,会对一位杀不死的对手,都会很头疼,再加上他又是一个身具九十九龙力的龙象大力神魔法的传人,这样一个对手,便是合道修士遇到,也会避让三舍。
“原来如此!”莫闲只是淡淡的看着他,“这就是你的依仗?”
“佛魔本是一体,在末法时代,魔本是佛,魔者,磨也,生命的美好,魔执着一切美好的东西,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栗广莫名其妙地说了一段话,莫闲完全听得懂。
莫闲笑了:“正因为魔执着,故此看不透力。”
“力为诸天法则之一,而且万事万物都因力的作用而显示,可以说是诸天之中最大的法则。”
“诸天法则都是大道化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别,只有作用不同而已。”
“道门执着道,佛门执着空,他们都是执着,和魔有什么区别?你一身之力,已入魔之三昧,不如弃道入魔,你会发现,又是一个天地!”栗广舌灿莲花,居然劝起莫闲来。
莫闲笑了:“你的道非我之道,你也接我一招!”说着,头顶上方陡然出现兆景,冲天而起,光芒长达数十万公里,中间现出一图,正是他的白泽图,这白泽图已不是太阴宗的白泽图,已成为莫闲化身的灵宝,这是逍遥修士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间,莫闲知道不可能杀死栗广,但把他镇压在白泽图中,未尝不是一个方法。
兆景一现,气势恢宏,大地之上,几乎所有地方都看现一条螺旋光带盘旋上升,直冲天宇,中间现出一图,转瞬之间,演化大千,无数不存在于世的异兽咆哮,而栗广像一只苍蝇一样,顿时胶住,延绵不断的压力如同胶水一样,就算他有九十九龙力,却感觉到无法施展,像陷入蜂蜜中的苍蝇一般。
莫闲不再保持低调,他用兆景向世间宣布,他莫闲回来了,顺便镇压栗广。
他兆景一现,世间大能立刻的感觉到,先是幽冥教主,紧接着远在南疆的提婆达多,还有不知躲在什么角落里九婴,还有许多化神以上修士,实际上兆景一现,就是炼气修士也能看道一道白光冲天而起,不过他们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罢了。
潜虚子猛然一抬头,望向兆景,他心中震憾,他是还虚修士,正在向合道迈进,低下头来,掐指一算,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他想了想,对童子说:“你去梦思洞中,去见绿如仙姑,告诉她,莫闲回来了。”
“是!”童子走了,梦思洞就是莫闲的洞府,莫闲也没有给它起名。莫闲失踪后,绿如日夜思念,绿猗见到此,叹了一口气,在一次偶然机会,说出了梦思二字,绿如并没有留意到,石筱莲却叫师傅所居之地为梦思洞,渐渐为他人所接受,于是山便叫梦思山,洞便叫梦思洞,反而原来的名字没有人叫了。
绿如自从莫闲走了以后,她事先听莫闲说,这次出去有危险,他会被困在一个地方,不过,不要为他担心,她心中早有准备,但见回来的人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莫闲的好友子渊子常都受了重伤,更严重的是子渊失去肉身,仅以元婴回来,虽说元婴也能成道,但比起肉身来说,差了许多,元婴修士,能断肢重生,但却不能凭空生成肉体。
子常更是丢失了一条腿,好在子常已入元婴,蠡玉还好,身上虽然伤痕累累,但总算没有少什么东西,更可惜的是,谢草儿身陨,听丹阳子说,死在小世界里面的人,连神魂都逃不出,都会化作云兽,连转世之身都不可能出现,这一次可算修行界受了重创,各家的人虽然化神修士没有多大损失,但元婴修士和金丹修士却受到重创,去的门派都损失在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有些门派,传承都出现了断层。
这也是一百多年来,除了圣门因九婴而重创外,其他门口派几乎相安无事的原因,各家都在背后舔着伤口,也是圣门在九婴出现后,没有灭门的原因。
倒是在十几年后,一个女子寻找到天随山,她是谢草儿的转世之身,因为前生被莫闲打入一道符箓,护住她的神魂,破开了小世界,投入人间,在人间懵懂了十年,终于觉醒前尘,从而踏上修行之路。
前生的她毕竟达到了金丹层次,重头修行,达到了炼气高层,有了一定自保能力,加上她的金丹修士的眼界,终于回到了山门,遇仙宗大喜,这是唯一的一个修士转世归来。
童子到了梦思洞,向绿如道喜:“恭喜仙姑,老爷说莫师兄脱困。”
“真的!”绿如一刹那心情波动,差点因喜而走火入魔,“他在那里?”
“老爷说,那横贯天际的白光就是莫闲师兄所发出来的。”
绿如喜极,流下了泪水,童子吓了一跳,不知所措,绿如带着泪笑道:“我太高兴了,谢谢你告诉我消息,这是我夫君留下的法宝断玉钩,一点小意思,你辛苦了。”
说完之后,从身上乾坤袋中取出断玉钩,这是莫闲当日在寻得松溪转世之身时,收得楚离的一件法宝,他不知道这是枕野子的奇珍,绿如听说莫闲的消息,出手自然大方。
童子听说过断玉钩,一见大喜,又有点迟疑,绿如说:“给你的,你尽管拿着!”
童子道谢,告辞而去,绿如见遥远的西方一道白光冲天而起,便唤来士成绮,告诉他他的师傅回来了,而士成绮已现内景,再进一步就是阴神境,已到观照境的顶峰。这些年来,他的进步并不快,但一步一个脚印。
而松溪却已到化神,抬头看见兆景,略一推算,知道莫闲归来,微微一笑,他看得很开,他虽寄居在遇仙宗,身边却已聚集二十个昔日他遣走的宣明宗修士,在天随山一座偏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