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赤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章数学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各位皆是冀州英才。”刘玄德继续微笑着:“玄德以此物相赠,还请各位笑纳。”

  刘玄德的笑容让在座的所有人如沐春风。更重要的是,他赠与的礼物让人感觉得到他的诚意。

  汉人精英阶级,对于知识的渴求远超过许多野蛮民族。从广义角度讲,这是因为汉人是文明的,文明的人懂得知识的力量。而从个人角度讲,知道的知识更多,就代表更有能力。更有能力,就代表脱颖而出的可能更大。

  除此之外,这不单单是一份礼物,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邀请,以及一种拉拢。

  那本《数学初解》的编纂者是刘备自己。

  如果这些人拿到这本书,学了上面的知识。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有了求学于刘玄德的经历。虽然与正式的弟子不同,但仍旧可以叫一句“先生”。

  这个时代的“先生”可不是后世对男士的尊称。而是对于求学过的,又达不到“老师”这个程度的人的敬称。

  对于古典时代的汉人来说,“老师”必定只有一个。但“先生”却越多越好。

  这个关系可远可近,发展系数良好。或许有朝一日,接受馈赠的人会成为刘备势力的嫡系中坚。又或者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路人,甚至敌人。不过无论如何,刘备都不会吃亏。

  “各位,可以先看一看,然后再决定。”刘玄德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一切。他继续微笑着,伸了伸手,示意各位可以看一看。

  作为士人,面前摆着一本听都没听过的,与数学相关的书。这种情况许多人本来就等不及了。只是碍于礼节,他们无法这么做而已。

  在刘备示意之后,最后的障碍消失,他们马上端起书,看了起来。

  起先书籍的排版让他们有些不舒服。毕竟这是横版,而非竖版。

  不过很快,标点符号以及分段这两种让文章阅读性增加的功能,就引来了一些士子们的赞叹。

  再接下来,他们又因为刘玄德使用的数学符号,以及“数学工具”理论而发出了第二轮感叹。

  聪明人都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身毒字码与数学符号都是有效的“数学工具”。

  当然,最令人动容的,是这本书提出的逻辑思想。借鉴欧罗巴先贤欧几里得著作《几何原理》提出的理论。

  使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这种提纲挈领的思想,真正让几何,成为了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和科学方法的学科。

  很明显,这是一本划时代的,甚至说超出时代的数学书籍。其意义甚至远超过目前,汉代数学的最高杰作《九章算术》。

  不单是刘备提供的数学工具,算式。更是因为这本书的逻辑,思想,给仍处于蒙昧中的古典时代数学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

  “泰西之地,也有这等大贤?”

  “欧几里得?不知这位先生是哪一族人?”

  “身毒数码,泰西理论,再加上我中原思想,与玄德先生系统组合。这,这,这……“

  只是粗略的看了几眼,这些士子就兴奋地难以呼吸了。几名性格急躁的几乎忍不住,想要出席,然后向刘玄德大礼参拜,以感谢他将这样划时代的巨作送给他们。

  是的,任何一本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判断出来,拥有这样一本著作的刘玄德,足以光耀千古。

  只是他们有些好奇,为什么刘备会赠送这样的书给自己。

  这与同一时代的风气不同。

  按照这个时代的“常识”,这种等级的书,这种等级的知识,应该被好好地保存在暗格里,作为家族的最高机密,传子不传女。

  因为这样一本书足够早就一个数学世家——汉人看待这个问题非常清楚。权力,财富,地位。这些东西固然很好,但却是次要的。因为钱财会花光,权力与地位会衰退。

  只有知识,唯有知识,是传给后代最珍贵的,并且永恒的礼物。

  优秀的军事家藏起兵书密策。

  优秀的医学家藏起医术典籍。

  优秀的数学家藏起数学理论。

  就算那些手艺人,武术家,工匠……他们同样会藏起他们的绝活。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世界上大量流传的,是最不重要的历史与哲学。真正重要的科学技术无法流行,甚至会因为天灾人祸而失传。

  某种意义上,这还真是讽刺。

  刘备微笑着,看着这些兴奋不已的年轻人。

  很好,他们都拥有对知识的渴望。单单这一点,就足够让人产生好感了。

  与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知识几乎可以说是“疯狂”的渴求相比,后世的人显得有点可恶。

  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就不值钱。而什么东西容易拿到手,什么东西就不会被珍惜。

  就算是“知识”也一样。

  明明知道不是时候,然而看着这些人如饥似渴的看着书,刘备还是忍不住感叹:

  “各位可以先将书收起来。等回去之后再看。“他平静地说。

  “是,先生。”士子们虽然很想继续看下去,却又不好违背刘备的意思。

  差不多就是这样,虽然宴饮又持续了一小会儿,但是所有人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上面了。

  就算刘备对他们表示,就算通不过考试,无法进入州幕府,也有足够的位置给他们,他们也没有太激动。

  巨鹿郡,乃至整个冀州都有许多县被攻破。

  在朝廷正式任命之前,这些县可以由州牧直接任命官员,进行代理统治。

  这些县同样需要佐吏,一些郡城也一样。更不要说下属的亭、乡。位置就更多了。

  冀州非常大,能干的官吏缺口也非常多。就算将来应试的三千多名士子全部填充进去都没问题。

  只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职务罢了。

  尽管没有到后世官吏完全分开的程度。然而东汉的官场,仍旧出现了“清流”与“浊流”的分别。对于基层公务员的鄙视由此展开,这又是一件让人忍不住,唏嘘不已的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