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贼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七百四十五章 淮王南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七月流火,连日无雨的南京就像落在了一座火炉里,被炙烤的了无生气。军帐中的李信挥汗如雨,身上仅仅着一条单裤,也早就被汗水打的透湿。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二十一世纪,为官者是要讲究仪容的,就算再冷,再热按照礼制该穿的衣服一件不能多,一件也不能少。

  但是这江南的天如果不下雨就和下了火一样,让人连处理公文的精神都提不起来。李信哪里还会顾及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规矩,反正这是三卫军的军营,是他的一亩三分地,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不但如此,他还发下话来,天热过甚所有午时之后应有的操练一律取消,直至过了伏天再行恢复。这道命令得到了全体将士的一致欢呼。但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建奴降人李达竟是其中之一。

  “在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是李达有所建言时的开场语,李信几乎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那就别讲!案上有凉水刚刚浸的酸梅汤,你自去解暑,再聒噪几句,还嫌本帅的火气小吗?”

  李信从他一进军帐,微微皱起的眉毛和不以为然的表情里就看出来,这货又要拿自己光膀子处理公文来说事,无非是衣冠不整辱及政事之庄重等等,纯属狗屁道理。但如果在这个话题上较真,李信说不过李达,只好让他去喝酸梅汤来堵住他的嘴。

  深井水刚刚浸上的酸梅汤在这等火热的天气里,无论是谁都难以抵挡其诱惑。李达抿了下嘴,拿起陶盆中浮着的木瓢,舀了一碗咕咚咕咚转眼下肚,犹自觉得不解署,正犹豫着是否再舀一碗来喝时。只听李信道:“不必顾虑,敞开了管够喝!”

  李达这才又舀了一瓢,咕咚咕咚喝下去,真是酣畅痛快无比,浑身的暑气瞬间被清扫一空。喝足了酸梅汤以后,李达又旧话重提,“镇虏侯不让在下说,在下思量一阵,也还是要说。大不了说完了以后,在下自领处罚就是。”

  听到李达如此说,李信心头连连苦笑,就连这几大碗酸梅汤都没能买通这聒噪的李达,仍旧挡不住他的聒噪。念及此处,不禁暗叹一声,想说就说罢。

  果然,李达也没等李信回答,就自顾自的说起李信的衣衫不整来,“……如果此事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知了去,又要借此弹劾镇虏侯,不是徒然添乱吗……”

  李信哪里会怕文臣弹劾,他自领兵以来被弹劾的还少了吗?正所谓虱子多了不嫌咬,如今早就在虫吃鼠咬中锻炼出了一副铜皮铁骨。

  只是李信默不作声,那李达却大有不达目的不闭嘴的尽头,害的李信暗自腹诽,你李达不过是关外蛮夷,怎么比我这皇汉还在乎这些繁文缛节?真真是奇了怪了。但他可不想将这心里的腹诽之言说出来,让李达难看,毕竟李达做这些事也是出于一片好心,虽然聒噪了一点,但总归不能为这点小事伤了人心。

  李信又开始琢磨着找个什么借口将他的注意力转移,一扫眼正瞧见他捧进来放在案上的厚厚公文,于是指着这一叠公文问道:

  “今日可有西面的军情?”

  这西面的军情,所指正是米琰与张石头在江西的战事。自从九江大捷之后,一路收复南昌,江西的战局似乎就陷入了一种僵局,每日军报都是无大战事,仅仅偶有接触,俘获探马奸细,这等无关紧要的军报。

  此前李达还曾抱怨前方米琰和张石头进展缓慢,不甚用心。但李信深知掣肘指挥遥控的利弊,硬是按住了军中的这种情绪,没有干预江西战场的战局。

  李达正说的唾沫星子横飞,忽然听李信提起今日军报,这才一拍脑门赶忙紧走几步来到案前,从哪一摞厚厚的公文中抽出了一份,放在李信面前。

  “险些忘了这件大事!江西战事有了变化,淮王溃围而出,经由抚州、建昌已经窜入福建建宁!”

  淮王溃围而逃了?李信目光一敛,若有所思。李达却一扫之前的激动,似大有深意的说道:“今日在下才知米琰和张石头为何迟迟不向饶州合围,原来等的就是这一计驱虎吞狼!”

  驱虎吞狼之说让李信怦然心动,福建没有朝廷边军,卫所军早就烂的不堪用,唯一能与淮王叛军对抗的只有郑芝龙麾下的兵。但郑芝龙的兵基本都分布在沿海一带,像建宁这等远离大海的府县,只怕郑某人也是鞭长莫及啊。

  就谋略而言,这一招用的漂亮。但就本心而言,不管什么谋略最终遭殃的还是被卷入战火的无辜百姓,不过李信很快就调整心态,三卫军如今的处境已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如已经箭在弦上,他能做的只能是向前再向前,最终只有权力在手,他才能施展肚子里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设想。

  有了这一番计较,李信的心态反而平静下来。

  “这封战报立即交付政事堂,再誊抄一份,报与南直隶巡抚衙门!”

  这种敏感至极的军报绝不能拖延,必须立即上报,否则拖延个一时半刻都可能招来风言风语。李达点头应下,便来到李信左手边为他专门设置的桌案前坐下,动手研磨,一时间也忘了聒噪李信衣冠不整的事情。

  政事堂很快接到了这份军报,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没人率先发言。自从吴祯事件以后,政事堂里的臣僚们越发谨言慎行,从不轻易表态,对三卫军欲南直隶巡抚衙门的公事也从来都是积极配合,从不提出反对意见。

  而今三卫军让淮王溃围而出,又将战火蔓延到福建山区,这不是等于蛟龙入海,放虎归山吗?再想彻底浇灭淮王叛军又不知该何年何月能做到 了。自从熊明遇去了杭州以后,这政事堂也愈发死气沉沉,郑三俊和高宏图都是出了名的老狐狸,对甚事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既不反对也不明确表态赞成。

  而今出了这等事更是不会率先发言。

  这时姜曰广犹豫的说了一句:“官军打仗向来喜好瞒报,谎报,大败为小败,小败为小胜,小胜为大胜。三卫军在江西走了淮王叛军,当是小败,没准江西战事是一次惨败啊!”

  他分析的头头是道,有几名挤进来的翰林也跟着连连称是。连带着一些官员也议论纷纷。一直默不作声的南京兵部尚书高宏图这时却在鼻腔里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冷笑。

  打了败仗?李信的三卫军那是何鞑子能一较短长的虎狼之师,淮王叛军的底子不过是黄梅贼,怎么可能吃了败仗。此前三卫军一直按兵不动,高宏图还有些犹疑,不解其意。而今,淮王叛军窜入福建建宁,他立即便可以断定,李信这是在驱虎吞狼。

  这个想法使他浑身不由得一颤。李信好大的胃口啊,不但要将南直隶与浙江、江西纳入麾下范围,而今竟还要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将手伸到福建去。

  或许淮王叛军只要一日不灭,李信的三卫军就能追着叛军一路杀进两广、云贵。而叛军每克一地必然杀尽地方官员,届时由三卫军出面维持地方治安,而朝廷又与江南通讯断绝,久而久之……

  三伏天里,高宏图还是止不住后背渗出的阵阵寒意。如果,正如自己所料,大明朝江南半壁江山岂非尽落入李信之手?这种局面要怪也只能怪朝廷重北方边事,而轻南方。几乎所有的精兵强将都用来对抗关外的鞑子,和中原肆虐的流贼,而南方富庶之地又无甚战事,终至没有一支强有力的边军镇守,仅仅一个魏国公在南京坐镇又能顶得上多少人马?

  如果魏国公没有太平府的惨败,坐困愁城,或许还能震慑住江南局势,而今纸糊的老虎被戳破现了原形,谁还顾及他是开国功臣徐达之后的威名了?

  思来想去,高宏图已经冷汗淋漓,再没有人能阻止李信了。他忘了一眼身旁稳坐的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却见这位“老友”眼皮微闭,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顿时便有所领悟,于是也微闭双眼打起了瞌睡……

  闹吧,闹吧!就让这些不知死活的人闹去吧,前车之鉴还少了吗?以为这样就能有机可乘?那熊明遇和张方严哪个不是人中龙凤?最终不都败给了那个镇虏侯?

  姜曰广本是掌南京翰林院事的闲散官员,手中无职无权,一直都是摆设一样的存在。而今有了这一番论断,又加上翰林院的一干学生怂恿,不甘寂寞的心也禁不住活泛了起来。

  他不无鄙视的扫了一眼周遭手握权柄,却都在那装死的一干大僚们。心中暗暗骂着:你们这群墙头草,都当缩头乌龟吧,否则还没有我姜曰广展露手脚的机会呢!

  姜曰广本是掌南京翰林院事的闲散官员,手中无职无权,一直都是摆设一样的存在。而今有了这一番论断,又加上翰林院的一干学生怂恿,不甘寂寞的心也禁不住活泛了起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