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发行国债
在一众苦巴巴等着琦善接见的官员满是羡慕嫉妒的注视下,易知足快步走进了琦善所住的独院,他已经收到消息,琦善和林则徐今日去了长乐机器厂、长州造船厂、广东水师弹药局视察,而且还去正在修建的火车站逛了一圈,显然是想看火车铁路。
这让有些不安,琦善是道光倚重的肱股大臣,此番前来广州,下车伊始,就急于视察元奇的工厂和佛广铁路,这显然不合常理,很显然,考察元奇的情况也是对方此次来广州的任务之一,看来,朝廷对于元奇团练的防范之心不是一般的重。
走进客厅,他飞快的瞥了一眼,见屋里就琦善和林则徐两人,两人一身便服也并非是按官场规矩上下首而坐,而是随意的相对而坐,也不知在聊些什么,似乎相谈甚欢,相比起林则徐,琦善显的清瘦些,同样是蓄着长须,看着比林则徐年轻的多,似乎才四十多岁。
不过,易知足详细的了解过琦善的情况,知道他比林则徐实则仅小一岁,今年才五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年纪。第一次见面,他自然不好失礼,瞥了一眼就赶紧低眉垂眼,上前大礼参见。
琦善仔细的打量了他两眼,见他不仅年轻,而且身形挺拔,容貌也十分俊朗,且举止稳重,毫无一般官员见他之时的局促模样,尤为难得的是一口官话丝毫不夹杂广东口音,反而还带有些京味,不由的暗自赞许,广东官话,他听起来着实是费劲。
“知足无须拘礼。”琦善含笑道:“一篇《铁路兴国十八条》一篇《国债轮》,令知足名满京师,老夫亦是慕名已久......。”说着,见易知足守礼站着,便指了指椅子,道:“无须拘礼,坐。”
“谢大人。”易知足说着,大大方方的在下首落座,腰杆挺的笔直,对方不仅是钦差,还有可能是接任林则徐成为两广总督,第一印象很重要,他可不希望初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尤其对方是满人,很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遏制元奇,这第一印象就更不能坏,否则以后难以挽回。
林则徐清楚易知足的性子,再则他也急于知道英夷是否增兵,俟其落座,他就直接问道:“知足与英夷洽谈的结果如何?”
与懿律谈的主要是交还战俘,易知足不好直说,当即欠身道:“在下昨日与英军舰队总司令懿律以及英吉利驻华总监督义律在澳门澳葡总督署见的面,通过交谈,可以肯定的有两点,一是英吉利正大规模向广州派遣援兵,兵力约在一万至一万五之间。二是英军舰队总司令懿律,因为作战不力,将面临革职,新任舰队总司令据说是英国海军少将璞鼎查。”
一听英吉利增兵一万至一万五千人,林则徐心里不由的一紧,琦善也是一脸凝重,几千人就已经让大清束手无策了,如今增兵一万多,那会是什么情形?
不待两人开口,易知足接着道:“这次懿律约见在下,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换被咱们俘虏的四千余战俘.....。”
“交换?”琦善沉声道:“英夷拿什么交换?”
“用东南沿海港口城池的安全作为交换条件。”易知足道:“若是咱们交还所有战俘,懿律保证,在谈判结束之前,实则也就是英吉利援兵到达之前,不再攻击沿海的港口城池,否则,他们将变本加厉,无差别的袭击沿海的所有港口城池。”
“无耻!”林则徐忿忿的骂了一句,才道:“知足如何回复他们的?”
“还能如何回复?”易知足苦笑着道:“用四千英军战俘换取大清海疆大半年的安稳,这笔买卖还是合算的,在下已经同意,十日之内,交还所有英军战俘。”
“不妥。”琦善沉声道:“英夷大举增兵,显然是为了扩大战事,此时交还四千余战俘,岂非是增强英夷实力?”
易知足瞥了林则徐一眼,缓声道:“在下之所以贸然同意,是出于几点考虑,一则英军舰队在海上来去自如,防不胜防,若是蓄意攻击沿海,大半年时间,至少会有十多座城池惨遭英军荼毒,尤为可虑的是江南。
再则,懿律之所以急于索回战俘,是不甘失败,希望能在他手中,也就是援兵抵达之前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咱们交还战俘,英军实力未损,若是谈判再稍做让步,一场迫在眉睫的大规模战争,有可能就此化为无形。
另则,这批四千余人的英军战俘,咱们迟早要交还英军,不过是早晚而已,不论是交换战俘还是英军付赎金赎回,在下窃以为,都不及此时痛快的交还给英军。”
这批数量庞大的英军战俘,琦善早就打算将作为与英夷谈判的筹码,如果白白的交还给英军,他与英夷的谈判只怕会相当艰难,但易知足说的在理,他也不好直接反驳,略微沉吟,他才道:“战事尚未结束,就将四千战俘拱手交还,知足如何向朝廷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易知足看了看两人,含笑道:“要向朝廷和天下人交代的,是二位大人,与小子无关,元奇团练不过是负责羁押管理这批战俘而已,况且,交还四千战俘,如此大事,岂是在下区区一个行商能够做主的,广州这不还有钦差大人和部堂大人坐镇。”
琦善不由的一楞,合着这事情还得他两人来背负这恶名?林则徐却是瞪了易知足一眼,道:“如此大事,知足也敢擅自答应。”
“十日之期是英夷提出来的。”易知足一脸无辜的道:“再则,在下也跟英夷说的明白,此事最终须得二位大人定夺。”
听这话,琦善脸色稍稍缓和,他知道林则徐最重清名,当即试探道:“少穆以为该当如何?”
林则徐心里明白不过,这批英军战俘,他根本就做不了主,想要做主,就的给元奇支付二百万的赏银,易知足这不过是给他们两人台阶下,再则,他也赞同易知足的想法,用四千战俘换取沿海各省大半年的太平,这笔帐怎么算都合算。
对于琦善的那点心思,他也是一清二楚,略微沉吟,他才道:“英夷舰队早静庵兄两日抵达广州,若是再度北上,搅乱江南,咱们怕是都难辞其咎,况且,若真能就此消弭一场战事,亦是功德无量,京师,咱们如实上奏,至于天下士绅,可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听的从他口中说出‘正确的舆论引导’,易知足不由的暗笑,林部堂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接受能力也强,立马就能想到用报纸来进行舆论引导。
琦善并不知道林则徐颁发悬赏告示的事情,听的这话,不由颇觉意外,想想,也不无道理,易知足与英夷约定的是十日之期,在他这个钦差抵达广州十日后,英军舰队再度北上搅乱江南,道光岂能轻饶的了他?
不过,如此一来,与英夷的谈判可就不是一般的麻烦,英夷提出的要求很是苛刻,做出让步,让到什么程度,英夷才会满意?懿律才能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事?更要命的是,与英夷谈判,完全是他这个钦差大臣的差事,谈判不力,丧权辱国的恶名只能他一个人来承受。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释然,林则徐珍惜羽毛,谈判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指望他,有他掺和,只会谈崩,谈判的恶果总的有人来承担,若是真能通过谈判消弭这场战事,就算是背个恶名又如何?
况且,林则徐都同意交还战俘,他还能如何?以钦差的身份压制,倒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事传出去,他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默然良久,他才开口道:“少穆既然赞成,那就交还给他们,不过,战俘交还之前,我的详细核查。”
这是担心广东方面弄虚作假,谎报战功,林则徐颌首道:“这是自然。”
经这事一搅和,琦善的心情有些低落,半晌没吭声,见这情形,林则徐站起身道:“静庵兄奔波了一日,早些歇息罢,在下告辞。”
易知足也连忙跟着起身,躬身行礼,不想琦善却道:“知足且留下来。”说着,他起身将林则徐送了出去,折回厅堂,落座后,他一边伸手让座一边含笑道:“知足的《国债论》老夫仔细的读过,相当精辟,朝廷岁入有定,用度却是无常,一旦遭逢大事,难免捉襟见肘.....。”
正所谓听话听音,一听这话,易知足不由的暗暗叫苦,道光这是想发行国债?眼下元奇银行的日子可不好过,见的琦善一顿,他赶紧抓住话缝儿,道:“在下斗胆,朝廷之所以入不敷出,根源在于永不加赋......。”
琦善一楞,暗忖这小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永不加赋,这是圣祖康熙改革赋税制度时发布的恩旨,这也敢抨击?
见琦善没吭声,易知足接着道:“永不加赋是祖制,也是朝廷深得人心之举措,且已推行百余年,难以更改,朝廷眼下要想走出财政困境,唯有仿效西洋,鼓励商贸,发展工业,不须十年,就能大为改观。”
“元奇这两年缴纳的税银,确实相当可观,已经及得上寻常中等省份的赋税,而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琦善说到这里,发觉偏离了话题,顿了顿,他才接着道:“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英吉利犬羊之性,畏威不畏德,如今大举增兵,一场大战在所难免,然朝廷国库空虚,无力支撑一场大战,欲尝试发行一千万两白银的国债,元奇可能承担?”
听的这话,易知足不由的暗自警惕,朝廷派琦善来广州谈判,事先根本就不知道英军大举增兵的情况,什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纯粹是扯谈,是什么原因让道光想元奇摊派一千万两国债?
答案不言自明,道光这是想釜底抽薪,道光能不知道广州的情形?不知道广州面临战事,人心惶惶,元奇几番遭遇挤兑?此时向元奇摊派一千万两国债,这是想置元奇于死地。
拒绝!显然不可能,他之前就向朝廷表态,元奇可以承接朝廷发行国债,此时拒绝的话,朝廷绝对不会容忍元奇,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能将元奇抄个干干净净,更何况元奇本身就有许多为朝廷所不容的事情。
同意,这一千万足以将元奇银行抽干,即便不会倒闭破产,亦会元气大伤,他也不敢多考虑,沉吟了片刻,他便沉声道:“国事艰难,元奇断无袖手旁观之理,更何况这是朝廷发行的第一笔国债,元奇岂有推诿之理。”
听的这话,琦善不由暗暗吃惊,他当然清楚元奇银行现在的处境,也明白道光向元奇发行这一千万两白银国债的意图,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易知足只是稍加沉吟,就一口应承下来,这小子可真是不简单,难怪如此年轻就能但任元奇大掌柜,还能在短短时间内将元奇经营的风生水起。
顿了顿,易知足才接着道:“朝廷第一次尝试发行国债,元奇也是第一次承接国债,元奇银行的境况,想必朝廷和大人也都清楚,无须赘言,在下只说一点,元奇银行很乐意承接国债,但是不可能因为承接国债而倒闭破产,想来这也不是朝廷乐意看到的。
一千万两白银,对朝廷来说或许是小数目,但对元奇来说,却不是小数目,元奇承接这笔国债,但有诸多细节要议定清楚,大人可能全权做主?”
这小子还真不是一般厉害,转过头来就将他一军,不用多想,琦善也明白,这小子所谓的细节,绝对能够难到他,至少是以他的身份地位拍不了板的,但他却不能示弱,当即含笑道:“本部堂历任要职,却未主理过户部,生平也未跟钱庄银号打过交道,有那些细节要议定,知足且说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