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五百六十八章 道光遗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会党假扮官兵?易知足一阵无语,还真是没他们不敢说的,广州的治安得要乱到什么程度,才会有胆子如此之大的会党?不过,话说回来,不如此说,还真是无法掩盖此事,略微沉吟,他才道:“昆臣兄身为广东巡抚,应该知道这事对西关证券交易所的影响有多大罢,仅是如此说辞,明日一开盘,元奇银股必然大跌。”

  叶名琛清楚他说的是实情,今晚这事传出去,必然会让人误以为朝廷欲着手铲除元奇,元奇银股大跌亦是必然,他当即试探道:“国城兄有何要求,但说无妨。”

  “攻打磊园的声势如此之大,昨日又是元宵,仅是一句匪徒假扮官兵,怕是没人会相信。”易知足缓声道:“正好,咱们也打死百余匪徒,还抓获了数十个受伤的,死的枭首,活的明日午时开斩,如此,方能让人信服。”

  叶名琛听的倒吸一口冷气,且不说奕湘是否会同意,仅是易知足这态度,压根就是不打算放过此事,这明摆是要与驻防八旗死磕的架势,他连忙苦笑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他们也是奉旨行事,如此一来,这仇怨可就结大了。”

  “哼!”易知足冷哼了一声,道:“奕湘公然带兵破门而入,昆臣兄莫非认为这梁子没结下?”顿了顿,他沉声道:“以明日黄昏为限,西关、花地、河南、洛溪、长州、黄埔等元奇的地盘上,不允许出现任何八旗绿营兵丁,一旦发现,不问情由,格杀勿论!”

  听的这话,叶名琛脸色顿时变的异常难看,包世臣赶紧斡旋道:“这也是为了避免双方发生摩擦,侯爷在元奇是什么地位,昆臣兄应该也清楚,方才得知事情真相,河南大营花地大营的军官都叫嚷着要杀进城去,屠了满城,若非侯爷顾全大局,怕是广州城早就血流成河了。

  至于明日午时开斩,不过是门内撒土迷外人眼罢了,昆臣兄久历地方,不会不清楚斩白鸭吧?”

  所谓斩白鸭,就是买人抵罪受死,叶名琛在地方为官多年,这些弊端岂能不清楚,这事倒也不难,问题是八旗绿营以后不得进入元奇地盘,这等若是元奇划界自治,这事他一个人可不敢做主。

  正自沉吟,包世臣却是笑道:“今日侯爷遭此一劫,岂能不加防范?再则,八旗绿营也是极少出现在元奇的地盘.......。”

  叶名琛连忙道:“此事干系太大,在下不过广东巡抚,委实不敢做主。”

  “抚台大人怕是误会了。”易知足冷声道:“我并非跟你商量,不过是知会你一声,另外,还烦请大人上折子,元奇家大业大,身为元奇大掌柜,在下不敢轻身涉险,不敢赴京上任,皇上于元奇有恩,于在下有恩,在下铭记在心。

  元奇是商帮,是商团,不是会党,元奇也不希望大清陷入内乱,为西洋各国所乘,不过,有一句话,得先说到明处,新君即位,君不君,则臣不臣!”

  说着,他端起茶杯,道:“再转告奕湘一句,磊园的损失,十倍赔偿,明日见不到,后日我登门索要!”

  从磊园出来,夜已深,叶名琛步出大门,回头看了一眼依旧灯火通明的磊园,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奕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今可不是捅了个马蜂窝那么简单,这简直是将天捅了个窟窿,易知足如今的态度已是再明白不过,看在道光这些年的恩情上,元奇不会为患作乱,新君即位,却与元奇没有半分恩情,新君若是不识趣,元奇必反无疑!

  君不君,则臣不臣!他暗暗念叨了一句,若是四阿哥继位,只怕是难以善了,但愿四阿哥能够清醒一点,真要逼反元奇,那必然是天下大乱,元奇可不是那些个会党可以相提并论的。

  他一路走一路寻思着,得想法子尽快调离广州这个是非之地,易知足不是善与之辈,既将话说明白了,就绝对不会妥协忍让,新君不论是四阿哥还是六阿哥,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或许六过阿哥会好些,若是四阿哥,怕是也咽不下这口气。

  长乐书屋,包世臣似笑非笑的道:“大掌柜守制期满,若是新君原职起复,又该当如何?”

  原职起复,也就是重新着他任南洋大臣,南洋提督,这个可能不是没有,但得看是谁继位,易知足略微沉吟才道:“南洋海军实则已然在我掌控之中,南洋提督一职,担任与否,并无多大意义,但若对外征伐,有这个职位,则可以名正言顺打朝廷的名号。

  再则,广州上海乃元奇根基所在,能担任南洋大臣,很多事情处理起来要方便不少,例如移民南洋,与西洋各国贸易外交,调整海关税率,与倭国、南洋各国打交道也方便不少。

  再有,身为元奇大掌柜,接受朝廷官职,能够极大的稳定元奇的人心,能够稳定广州上海,稳定东南各省,稳定南洋移民的民心,利于元奇的发展壮大。”

  包世臣微微颌首道:“如此说来,大掌柜是打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易知足听的一笑,“不瞒先生,在下还真没有争天下的野心,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在下自问没有治理天下之才。”

  “时候未到而已。”包世臣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当元奇的实力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即便大掌柜不争,朝廷也容不下元奇,元奇人马也会逼着大掌柜去争,属下强推平常事,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典范。”

  属下强推平常事?宋太祖赵匡胤是典范?易知足有些好奇,他一直以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自演自导的,当即便道:“陈桥兵变,不是宋太祖的授意?”

  “当然不是。”包世臣不假思索的道:“自安禄山造反之后,部属强推上官上位就已蔚然成风,陈桥兵变之时,宋太祖一家老小皆在开封城,毫无防范,而且,当时宋太祖兵权在握,整个开封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要篡位自立或者逼迫后周小皇帝禅位可说是轻而易举,何必演一出陈桥兵变?”

  说着,他话头一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掌柜如今与朝廷不说是决裂,也可说是摊牌,对于朝廷来说,元奇危害之大更甚于藩镇割据,即便元奇不再发展,安于现状,朝廷也断然难以容忍,大掌柜若不愿元奇夭折,须的及早做长远计。”

  最后终究是要被逼的造反吗?易知足点了支香烟沉吟不语,反正也不着急,就算要造反,也不是短时间内的事,元奇如今虽然瞧着财雄势大,手下又有数万精锐,但真要竖起反旗,天知道是什么情形?

  曾国藩当年挟剿灭太平天国之威,手下何尝不是雄兵数万,却也没敢造反,他并不迂腐,但却不希望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将国内打的稀烂,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先不急,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当然,包世臣说的也在理,须的有长远的计划,他断然是不会让元奇夭折在他手中的。

  广州,满城,将军署。

  叶名琛入城之后没有回巡抚衙门而是径直来到景军署,如今两广总督黄恩彤不在,遭遇如此大的事情,他能够与之商量的,也就广州将军奕湘。

  书房里,听的叶名琛将见易知足的情况详细的说完,奕湘又惊又怒,半晌说不出话来,易知足这是打算做什么?割据?他眼里还有没有朝廷?还要将数十个伤兵俘虏斩首示众,就算是斩白鸭,那也不啻于给他给驻防八旗脸上狠狠的扇了一耳光,尤其可恨的,居然还要他赔偿磊园的损失,十倍赔偿!否则就登门索要!

  奕湘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叶名琛在烛光下瞧的分明,却是佯装不见,老神在在的喝茶,他一点都不担心奕湘暴怒,元奇造反,奕湘担不起这个责任,他相信,作为一个老练的官油子,这其中的轻重,对方还是掂的清的。

  果然,奕湘慢慢的平静下来,闷声道:“磊园损失多大,总的有个数目罢。”

  “没说。”叶名琛干脆的道:“下官想来,易知足所要的不过是颜面,国公爷估摸着补偿就成,不过,易知足眼大,三五千两怕是入不了他的眼。”

  也就是说,至少的上万两白银?奕湘一阵肉痛,却也只得忍气吞声,真要激怒的元奇造反,他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当即缓缓的点了点头,道:“本帅顾全大局,明日就让人送去。”

  见他犹自嘴头硬,叶名琛心里暗笑,却是一本正经的道:“易知足那番话,下官与国公爷联名拜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罢。”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奕湘下意识就想推诿,不过,一想,这本就是他的差事,总的有个交代罢,当即便点了点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八旗绿营不的入元奇地盘之事还是不提为好,再则,易知足语气生硬,不妨婉转些。”

  叶名琛也不愿意多事,当即点头道:“依国公爷所言,事不宜迟,还的借国公爷文房四宝一用。”

  京师,圆明园、道光寝殿——慎德堂。

  殿外,一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各部院尚书侍郎全部都心情沉重的静立在殿外,一个个神情凝重,皆因道光的病情日益加重,如今连喘气都有几分困难,而且是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任谁都清楚,道光已处于弥留之际,自古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权交替,也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众重臣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寝殿内,道光再次睁开了眼,转首看了一眼显的空旷的寝殿,随后示意太监将他扶起身半躺着,这才开口道:“宣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林则徐......。”

  眼的太监匆匆躬身退下,他喘了几口粗气,无力的靠在软枕上,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很糟糕,怕是等不到广州的消息了,他必须乘着自己还清醒,将身后事情交代清楚,如今,他最为挂怀的,就是易知足,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大清要想中兴,必须借助元奇,能否掌控易知足,则是关键。

  殿外,听的太监宣旨,着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林则徐四人觐见,一众大臣心里都是一紧,难道已到了最后时刻不成?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林则徐四人是朝中四大派系的领军人物,道光此时召见四人,显然是有重要事情嘱托。

  载铨四人放轻脚步鱼贯而入,在门口跪安之后,便一溜在炕前依次跪下,一个个都一脸忧心的望着憔悴不堪的道光,听的动静,道光缓缓的睁开眼,转过头,目光在四人脸上一一扫过,口齿清楚的道:“朕数次秘密立储,却数次因为元奇而更改,是因为朕十分明白,大清兴衰,系于元奇,元奇兴衰,系于易知足一身。”

  稍稍喘了几口粗气,他强撑着道:“朕怕是等不到广州的消息了,但朕能预感到,强请易知足进京,只怕未必能顺利......众卿听旨......。”

  听的这话,载铨等四人连忙齐齐磕头,一个个都竖起耳朵,生怕少听漏听一个字,“朕驾崩之后,秘不发丧,待广州消息.......,易知足若进京,着皇六子奕訢继承大统,皇四子奕詝着封亲王。易知足若不进京,着皇四子奕詝继承大统,皇六子奕訢着封亲王。

  听的这话,载铨四人都觉的有些匪夷所思,大清册立储君,居然由易知足是否进京来决定!但见道光目光清明,显然一点也不糊涂,想想也不无道理,对于大清来说,元奇如今确实是举足轻重,当下里四人连忙叩首,齐声道:“微臣等尊旨。”

  “拟旨,三道。”道光费力的吩咐道。

  所谓三道谕旨,穆章阿自然清楚该如何拟,因是四人承旨,他也不敢做丝毫手脚,老老实实地尊道光的意思拟了三道谕旨,道光看过之后又着其他三人一一看过,这才吩咐道:“用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