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大丈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明商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轻轻点了点头:“那就让继先负责这件事吧。不过既然是替朝廷办事,就得以朝廷的名义,你和衡臣商议一下,给继先弄个职务,品级暂定……从六品吧,从六品挺好,不算高,也不算低。”

  听李景将沈继先的品级定了下来,沈正不由有些失望。

  按照沈正的意思,只要李景同意沈继先来办这个差事,就跟周衡臣商议给沈继先封个五品官,却不想李景提前把路给堵死了。

  看了看沈正,李景笑道:“岳父,继先经商是把好手,但是从政未必擅长,有道是过犹不及,不要想着把所有的好事都占了,会出问题的。

  我是这么想的,让继先以商人的身份从政,还得的本行,咱们成立一个商会,负责统筹全国的工商发展事宜,这个会长以后可以让继先担任,但是不是现在。现在继先还没有那么高的威望和能力担任这个会长,所以我们现在不能给他定的品级太高。

  岳父,你应该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品级低,盯他的人就少,等他真正干出成绩,那时再提拔就顺理成章了,别人也无话可说。”

  沈正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杨柳风忽道:“大帅,这个商会统筹全国的工商发展事宜,必然要经常跟商人们打交道,这其中怕是有些不妥吧?”

  李景笑道:“你怕商会替商人说话?”

  轻轻笑了笑,李景接道:“慎行,你要明白,商会本来就是替商人说话的,只有替商人说话,才能体现商会的价值。要是替朝廷说话,那就不叫商会了。

  其实,就算我们不成立商会,很多商人已经抱成团了,就像顾秉有他们搞的那个江浙商会,就是商人们自己组织成立的。

  但是朝廷成立的商会跟商人们自己成立的商会目的完全不同,商人们自己成立的商会只会考虑如何把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为了利益他们甚至会联合起来向地方官府施压。

  而朝廷成立商会是为了跟商人们进行沟通,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解决官府和商人之间的一些矛盾。而且有了商会以后,朝廷就可以通过商会了解商人的需求,然后根据商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工商业。”

  杨柳风闻言转头看向沈正道:“若是如大帅所说,这个商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继先要是能担任这个商会的会长,那就是商人的领袖了。”

  沈正连连点头。

  李景接道:“不过继先现在还当不了这个领袖,我刚才说了,继先的威望还不够,这跟钱多钱少没关系,等继先组织商人们干几件大事出来以后,大家对他都信服了,那时就可以担任这个会长了。”

  杨柳风闻言笑道:“我看,这次让继先组织商人从察尔汗往内地运盐就是大事。虽然朝廷对盐监管很严,但是贩盐自古就是暴利,江南那些有钱人多是盐商,如果继先能扶持一些盐商出来,那他马上就会在商人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李景笑道:“其实,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商人们把盐运出来肯定能赚钱,而朝廷发卖盐证也是一大笔收入。”

  杨柳风笑道:“恐怕收入要远远高于平阳府的盐场。”

  李景点点头:“如果盐商能把察尔汗的盐运出来,那咱们就可以把平阳府的盐场停了。现在平阳府的很多工厂都缺人呢,把这些制盐的工人解放出来,正好能解决平阳府的用工难题。”

  袁枢沉吟了一下道:“大帅,现在很多地方都缺少人力,依我看,你制定的人口政策还是暂缓推行吧。”

  李景摇摇头:“人口政策必须执行,这是为了以后着想,虽然暂时咱们人力不足,但那是因为老百姓还舍不得他们的土地,如果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人,那用工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决。

  至于农民转换成工人以后闲置下来的土地,可以卖给不出来做工的农民,农民靠人力耕种不了那么多土地,就靠畜力进行耕种。

  总之,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办法,唯一不能使用的就是鼓励生育。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好了,等张鳌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推行新的人口政策。”

  “张鳌这两年可是够累的,清丈土地,整理户籍,统计人口,都是最繁琐的事情。”袁枢叹道。

  李景道:“所以明年开春还要继续开恩科,我们的官员和吏员还远远不够,很多人都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

  袁枢轻轻点了点头。

  虽然李景这些年每年都开科取士,不过录取的人数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即进士和同进士三百人,这些人经过培训以后,朝廷会进行重点培养,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日后大多都会成为官员。也就是说,朝廷每年固定增加的官员人数最多只有三百人。

  另外还有一些是不固定的,这些人就是秋考时考中的举人,举人的人数会多一些,大概有几千人。

  但是举人不一定能成为官员,举人如果不想继续参加会考并且想入仕的话,只能先从吏员做起,然后靠政绩予以晋升官员。

  至于秀才也可以入仕,但是这些人晋升的机会就要小很多,这几年秀才出身的晋升为官员的人数极少,能得到晋升的都是工作成绩出色,或者有重大贡献。

  这几年,大明每年亡故和退休的官员大约有几百人,基本上跟提拔晋升的人数相当。

  但是大明以前的官员数量是不够的,因此这两年虽然每年都开科取士,但最终朝廷的官员数量还是不够用。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突击提拔一批举人和秀才为官。不过李景并不愿那样做,那样做就意味着考中秀才和举人就可以做官了,那谁还愿意花费时间去学更多的知识?

  长此以往,大明的官员素质就会下降。李景宁可把本来是官员做的事交给吏员去做,也不愿降低官员的标准。

  至于最终解决官员数量不够的问题,李景已经想好了,那就是以后录取秀才和举人还有进士要限制年龄,即超过四十岁就不录取了,通过限制年龄,使官员年轻化。

  年轻人只要不犯错误,不被罢官免职,就能多干一些年,几年之内,官员退休的数量便会减少,慢慢地就可以补上官员的缺口。

  李景正要跟袁枢商议来年开春开科的事宜,小九匆匆来报,郑森在外面求见。

  听闻郑森求见,李景先是一怔,随即大喜,当即命人将郑森带进来。

  少顷,郑森进来,见了李景,郑森跪地磕了三个头:“卑职郑森见过大帅。”

  李景见了不悦道:“早就下了免跪令了,你怎么还跪?”

  郑森忙道:“卑职不同于别人,在大帅面前,卑职既是下属,又是晚辈,晚辈见了长辈自然应该磕头。”

  听了郑森的解释,李景不由笑了起来:“好小子,你这么说这个头我还真的受了,不然的话,你爹会以为我把他当外人了。不过你既然给我磕了三个头,那在场的诸位大人你也要磕头了,这些人可都是你的长辈。”

  郑森忙道:“正该如此。”

  说着转向沈正等人,每人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众人见了都捋着胡须微笑,心中俱道:这小子真会做人,比他老子可强多了。

  待郑森磕完头,李景笑道:“好了,起来吧,估计脑袋都磕肿了。说说吧,伽利略先生带回来了么?”

  郑森闻言忙道:“回大帅,卑职有辱使命,伽利略先生没有接回来。”

  “怎么?是教廷不放人还是是伽利略先生病重坐不了船?”李景问道。

  郑森忙道:“不瞒大帅,两个原因都有,卑职到了罗马以后把大帅的手信交给教皇,不过教皇不肯放人,说伽利略先生传播的乃是异端邪说,不能任他离开教会的监管。”

  “恩?教皇不肯放人?那你是如何做的?”李景问道。

  郑森忙道:“卑职秉承大帅所命,向教皇发出武力威胁。”

  李景闻言笑道:“想必教皇并没把你这点军队和舰船放在眼里吧?”

  郑森忙道:“是!”

  “那你打了么?”李景接问道。

  郑森正色道:“卑职是大帅的兵,这次远渡重洋更代表了大明,那老小子不听大帅的招呼,那就是不把大帅放在眼里,不把大明放在眼里,卑职自然要教训教训他们。”

  李景闻言大笑:“好!好样的!这才是我大明的军人!不管你这一仗打的如何,就冲你这份胆识,就值得嘉奖。”

  郑森忙道:“卑职不敢受奖,不瞒大帅,这次对罗马教廷作战,卑职损失了七百多名兄弟,还损失了四十多艘战舰。”“损失了七百多兄弟?四十多艘战舰?你这仗怎么打的?”李景惊问道。郑森忙道:“回大帅,卑职跟教皇没有谈拢,便回去召集部队向罗马教廷宣战,卑职率领两千士兵一路进攻,直打到罗马,打得教廷军节节败退,教皇眼见抵挡不住,只好跟卑职求和,允许卑职把伽利略先生带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