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选择
家,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语,但是只有远离家乡的游子才能真正明白这两个字沉重。
对于宋歌来说,他是一个游子,一个游荡在其他世界的游子,一个连自己这辈子是否能够回归都是一个疑问的游荡之人。
莫名眼眶开始发红,宋歌一言不发的举起手中饭碗,泪水混合着米饭,味道很是怪异,但是心中的温暖,以及对家乡的那种思念,却让口中的味道怪异的米饭带着让人难忘的味道。
或许这辈子,宋歌都会记住,这苦涩但是却让人难以忘怀的一顿饭。
荀子在一旁,仿佛亲身践行着食不言寝不语的教诲一般,头也不抬的自顾自的吃饭。
就这样,两人安安静静的吃完了这顿饭。
饭后,宋歌主动将桌子收拾了,随后就准备继续看书,然后消化自己身体内的庞然气息。
但是正当宋歌收拾完桌子,准备看书的时候,荀子突然间开口说道,“你刚刚为什么自己动手收拾东西?你难道不知道,君子远庖厨?”
听到荀子的声音,宋歌突然间楞了一下,这一刻宋歌大脑疯狂转动,来自后世的宋歌自然知道,所谓君子远庖厨的歧义,但是这个时候又是否应该讲这个歧义说出来。
毕竟在整个小圣贤庄之中,上至伏念下至普通的学生都坚信君子远庖厨,所以整个小圣贤庄之中没有一个厨房,全是从桑海城之中送来,用地球的说法就叫,外卖!
如果现在宋歌说出了这个歧义的话,那就代表着站在了整个小圣贤庄的对面,或者说与整个小圣贤庄都格格不入。
良久,宋歌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听到宋歌熟练的说着,荀子微微点点头,毫无表情的脸上隐约间露出一抹赞赏。
“但是,这其中的含义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做饭,而是说君子所必须的仁。”宋歌慢慢的说道,同时眼睛紧紧的看着荀子,如果荀子有一点要变脸色的样子的话,那么宋歌就会立马停下来。
“所谓君子远庖厨,是因为不忍心见到生命的死亡,换而言之,即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我所理解的君子远庖厨是一种仁心的体现。“宋歌很是委婉的说道。
“既然远庖厨是君子仁心的体现,那么君子为何要做饭,做饭岂不是要见到生命的消逝了吗?”荀子饶有兴趣的开口说道,同时眼神之中闪过一丝赞赏。
“君子远庖厨乃是对梁惠王仁行的赞赏,远庖厨者是君子,但是不远庖厨未必不是君子,孟子的口中,远庖厨是因为不忍见其死,所以,真正是君子的,乃是不忍见生命消逝之人,也就是,君子之行,乃是拯救!”宋歌继续说道,与此同时讲自己手中已经收拾好的食盒拿起放到一旁,随后将整个桌子收拾完毕。
“不错,理解的挺到位,你比那群死读书的家伙强多了,还有吗?。”看向宋歌的眼神之中,透出一阵赞赏。
“但是,天下何其大,你又能救多少呢?”荀子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脸色一凝,继续随后开口问道。
同事眼神微微有些涣散,似乎很多年前,他也同样问过一个人,一个同样的问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宋歌起身,昂首说道,动作间,浩然之气涌动,一时间有种正气凌然的感觉。
“说的不错,你和当年的那个傻子,不一样啊,不一样啊!”荀子有些哭笑的说道,在他的眼中,宋歌的身影莫名和之前的一人重合。
当年似乎又一个人,同样站在这里,面对他的问题,昂首回应。
当年那和今天几乎完全一样的问题,但是所得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答案。
“天地之法,执行不怠!愿为天下苍生一试!”当年韩非之言仿佛还历历在目。
“记住你说的话,不要像某个傻子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白白的赔上了自己。”荀子有些感叹的说道,若是当年的韩非在最后一刻前,有了如此的感悟,结局是否会大不一样。
不过,若是当年的韩非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那韩非也将不是韩非了。
“真是不错。”荀子看向宋歌,眼神之中的赞叹更加浓厚,这一刻,他才知道,伏念所称宋歌的天赋可以比拟韩非并非虚言,两人之间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即是是在文道之路上,宋歌的天赋依旧不输于韩非。
“接下来,你继续看书吧,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东西可以问我。”荀子指了指已经收拾好的书桌说道,示意宋歌坐下来。
“是。”点点头,宋歌坐在桌子旁,开始看书。
昨夜,荀子就是在这张书桌上著成荀子一书,自此成为百家诸子之一,此刻宋歌坐在这张桌子上,顿时感觉心神一阵安静。
拿起手中的书简,宋歌一字一句的开始阅读,每一次的阅读,都有新的感悟,来自儒家最原始的书籍,和宋歌脑海中无数的后世补充过后的思想不断的碰撞,渐渐地凝聚成了宋歌自己的见解。
周身庞然气息涌动,浩然之气逐渐转化,于是昨天的一幕今日再度出现在荀子的眼前。
“我原本以为,韩非的天赋就已经是空前绝后了,但是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如此完美的人。”这一刻,荀子有些明白伏念的想法了。
如此完美的人,是否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东西。
所谓完美不过是瑕疵没有出现而已,或者根本就是一个谎言,一个心怀不轨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