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节 奥斯曼骑兵怂了!
旁边的颜常武忙问:“此话怎讲?”
“奥斯曼人号称自己是突厥人突厥人跟匈奴人都是差不多的匈奴人曾经八万骑兵去打李广五千步兵结果大单于被打得都要逃跑!”他晒笑道:“奥斯曼人肯定没读过历史书否则他们就不会愚蠢到以骑兵硬捍我有备而来的步兵了!”
确实有这段历史戴维先生接着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好在我戴维不是李广何止封侯应该封公有望了吧!”
听得颜常武呵呵笑开了旁边的人则心中暗骂红毛番真会拍马屁意思是说老大比汉武帝高明。
此时战场上杀成了一锅粥奥斯曼人前后夹攻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也有火器加上弓箭还有骑兵!
他们的骑兵让东南军吓得把自家骑兵当成了步兵用下马开枪而不敢与奥斯曼人展开一场马刀的激情约会让奥斯曼人大声嘲笑那些
骑兵在各处穿行竭力寻找东南军的漏洞他们不可谓不努力甚至直冲东南军的枪刺阵也在所不惜!
然而帕夏们深深的的失望了他们寄予厚望的、名声显赫的骑兵---还真的是东方大明明实在是逊b了那些鞑靼人和蒙古人实际上人数很少比如女真满万不可敌实际上他们出动一万人都很困难!
奥斯曼骑兵没能啃动东南军的方阵因为华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华人齐心协心就足以排山倒海表现为基建狂魔表现为大战役中迸发出空前的战斗力关键一点必须有一个强力的领袖!
华人太聪明了一个华人是龙二个华人是虫三个华人没水吃但只要有一个核心的领袖存在则他能够把华人的力量尽显无遗。
东南国幸运的是正好有一位主儿在位而且双方的战术和士气对比不利于奥斯曼人。
东南军10多个方阵都是训练有素的华人他们在射击一类的技术性训练上的确雄视任何国家让他们玩骑射可能不怎么顺溜但玩火枪却让他们如鱼得水。
领袖贴心哪他说过能派子弹去的地方不要上人以炸弹开路是必须的开枪、砸炸弹!
华人的射击水平让他们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用火枪给敌人造成一半伤亡的军队加上护甲东南军稳定的方阵成为了敌人的梦魇。
可见方阵在野战中是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把骑兵的冲击比作狂暴的海浪那么由意志坚定、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的方阵就是冷静的礁石。
不过方阵本身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若方阵中的士兵训练不佳、组织纪律性差则整个方阵很可能会像沙堤一样迅速崩溃奥斯曼骑兵以前可是没少攻破红毛番的方阵以致于红毛番只能凭城而守不用方阵了!
同样都是明人出身鞑靼人和蒙古人也把明军的方阵大量攻破之后明军都不敢野战以方阵对敌同样当了缩头龟守城去也!
而且密集的方阵正好为炮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射击目标而被炮火打散的方阵又会成为骑兵的良好突击目标。
幸运的是奥斯曼的大炮因为在开罗前线战败而丢失殆尽他们的生产效率也太低没能补充以致于只有少量火炮弹药也不足没有威胁到东南军的方阵。
虽然奥斯曼有神可是华人有领袖是帕夏对王奥斯曼死后成勇士而东南军则胜利就通吃双方士气高下对比一目了然!
华人们坚定意志:“我们要活着回去见自己的家人我们一定要胜利!”
火枪的好处尽显无遗奥斯曼的弓骑兵射出二十箭就手臂渐酸射出三十箭后已经算是一等一射手无力再发箭。
可是三十发火枪射击是东南军中一等一射手六分钟的功力他们一分钟能够射出五颗子弹!
六分钟之后或许会射速有所减慢但再慢也能够达到一分钟三颗子弹的射速换言之东南军平均一分钟三发子弹射速一小时就是180颗子弹只要有充足的弹药东南军的dps输出始终稳定。
在骑兵后阵督战的费达·帕夏又惊又怒他使尽浑身解数又是骑兵突击又是步兵稳固阵地然而没能奏效反倒是死伤的人越来越多但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总不能半途而废他再次投入了五千骑兵。
如此一来疯狂的死亡冲锋开始奔腾的战马给华人很大的压力毕竟精神上高度紧张也有点麻木了动作变形很正常射速下降精度降低敌人威胁增强。
危急时候戴维先生亲率千余人来援马上把阵势稳定下来。
道理简单人力无大用榜样的力量无穷。
他就穿着一身光鲜的陆军上将制服---他本是海军上将为方便指挥打仗领袖把他转为陆军上将在阵地上一站他都不动谁敢动?
所以官兵们没得说了豁出去吧为了解除心中的恐惧为了活下去他们的怒火化为怒焰让子弹飞!
暴走东南军!
东南军的射速奇迹般地再增一下子攀升回正常的水平打得奥斯曼人仰马翻你有神我有火枪!
在戴维先生的回忆录中他写道:“……烟尘与火药的焦味几乎使人窒息每移动一步都要踩着负伤官兵或者尸体当然敌人死得更多倒在我们阵地前的奥斯曼人是如此之多我认为他们的号召已经苍白无力而我的声音虽弱可是却神迹般地传遍了整个战场。”
奥斯曼人为了胜利狂风暴雨地冲杀而来速度之快有的人甚至给战马上捅了一刀刺激战马突击!
戴维先生教数十名大嗓子亲兵在队列中来回狂奔声嘶力竭的吼道“领袖有令……杀敌者重赏……每人十块大洋勋田五亩后退者没收田地、全家处死……!”
所有官兵心中大凛真是水火两重天哪。
前进一步就是花差花差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大洋十块不错难得的是勋田五亩华人骨子里谁都爱土地这是挠到了大家的痒处领袖说话算数牙齿当金使信领袖就得救拼了。
火枪齐射东南军的阵地成为了吞噬奥斯曼人的黑洞让他们有去无回。
撤退的号角传遍全场奥斯曼骑兵脱离战线向侧后方转进!
欢呼声在东南军的后方传来:奥斯曼骑兵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