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节 奥地利人(二)
远处道路上塞满了土耳其骑兵浩荡如一条黑色的长河在向他涌来!
数目不知道有多少自己这三百多人如果没有营垒保护都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和许多人一样普特诺克百思不得其解不由想到:“不是说土耳其人撤退了吗?为什么他们还有这么多的军队?”
后来欧洲人才知道土耳其的主力部队确定撤退了留下来的部队采取一人三马的方式进行快速机动同时不断地改变旗号给了欧洲人一个错觉好象土耳其人到处都有实际上相隔百里地击溃不同欧洲人的土耳其部队就是同一支。
一时间普特诺克有点恍惚此时有人扑到他身边正是亲兵伯坎南小伙子着急地问道:“大人您的命令?!”
普特诺克往回头往下一看营垒内闹哄哄一片都是人喊叫声四起叫着嚷着显得有点混乱。
“让各个军官整队登墙到达各自指定的位置去准备战斗!”普特诺克沉声道。
伯坎南飞快地沿着营墙跑起来一路招呼过去于是一支接一支的小队登上了墙头伏在墙垛上往外望。
他们的燧发枪尽数上膛随时可以击发。
东西方的交流沟通在大航海时代日益频繁军队也深受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不过关西方军队一直使用火绳枪虽说效率低但比他们坑爹的燧发枪更好用。
燧发枪传到东方后被华人发扬光大他们改进了燧发枪让它变得可靠之后大量装备。
欧洲工匠们得到了华人燧发枪实枪后他们可是鼻祖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于是欧洲军队也广泛装备了燧发枪。
墙下则有近百人的预备队在排队他们都准备好了兵器戴好头盔必要时上墙助战。
营垒不大每面五十人总人数不过三百而敌人出动的骑兵有三千?五千?甚至更多?
奥地利人畏惧敌人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战斗之心!
“为基督而战消灭异教徒!”正是奥地利人的坚定信念。
坚固的营防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就算是死也要让那些异教徒付出惨重的代价!
“点烽火!”普特诺克吩咐一名士兵道。
那个年轻的士兵依令爬上一个高高的哨楼在里面把一个油坛“哐”地砸碎在一块金属盆上将火把一扔盆子里的油着火冒烟很快就是笔直一条烟柱向上。
士兵接连砸碎了三个油坛点起了三注狼烟烽火一注烟表明敌人一百人左右二注烟表明一千人三注烟表明敌人很多多到数不清。
不久后营垒西面的远处也有狼烟烽火升起来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把敌情警报向后方传递。
奥地利人缓缓而行建设军政显示出效果来!
这样做效果比起用骑传更快更好毕竟二三个骑兵往后方传递信息时很容易被截杀但是想攻破一个营垒不让他们发出警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以往土耳其人以精干小队潜入敌后截杀白皮的信使、斥侯让他们没有了耳目各处失去联系从而制造战机。
可是对于奥地利人此计不售也就没有乱了阵脚。
土耳其人杀至!
红色新月旗映入奥地利人的眼中让他们分外的痛恨。
奥地利人与土耳其人厮杀得十分惨烈要不是奥地利人抵住了土耳其人欧洲就危险了但奥地利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土耳其骑兵非常多看上去仿佛外面都是人!整个堡垒被人潮洪水围在了中间一般。
“胡胡胡……”弓弦声大作骑兵当空抛射箭枝天空为之一暗!
“夺夺夺……”箭矢落下钉在各处没能造成多大的伤亡。
奥地利人几乎人手一个盾牌而且营墙上大量搭起了防火防爆棚这种棚子用木板搭起来混合了草和泥土有一定的防护力箭矢难穿就算落下也耗尽动能杀伤力不足。
接下来就是一枚枚点燃着导火索的黑呼呼的东西扔过来黑火药炸弹!
轰隆!……
爆炸声此起彼伏空气中一股呛人的硝烟味儿迸飞的铁钉与弹丸给奥地利人造成了一些损伤但无人被炸死严重者顶多是脑震荡暂时失去战斗力而已。
爆炸很快就平息下来土耳其人光顾着放箭没有再扔炸弹。
别看华人开枪打炮扔炸弹不要钱一般那是华人土豪有钱同时有大量人力制造火药生产的效率也高其余国家根本做不来华人那么地败家。
箭矢依旧不断射来营垒却是非常安静奥地利人没开一枪没发一箭进行还击。
普特诺克早就作出指示:“等敌人越过壕沟时我们就开枪没有命令不能开枪!”
号角吹动震撼人心随着旗帜转移大票土耳其骑兵接近了奥地利人的营垒持着的一面金色大纛上挂了三撮马尾巴表明来将身份尊贵。
帕夏是奥斯曼帝国军事高官他们持有挂着马尾巴的旗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三撮、两撮或一撮正是突厥-蒙古的传统。
在战时持有者会展示在他们的军旗上以展示其军事权力。只有苏丹可持有四撮马尾持三撮马尾的来者正是维齐尔素卜哈·帕夏。
他看着对方刺猬一般的营垒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别看奥地利人的营垒不大但要耗费骑兵的生命去攻击营垒哪怕是一百名骑兵素卜哈·帕夏一点都舍不得!
不同于以往的家大业大主力撤退土耳其人是卖少见少无力挥霍。
一名军官上前禀道:“他们一直没有还击!”
没错土耳其人百般挑逗甚至用半生不熟的奥地利语将基督毁骂说基督是在马屎里出生的也未能激怒那些奥地利人!
“费迪南大公的兵还真的是不容易对付!”素卜哈·帕夏微叹了一口气。
他用望远镜观看那座小小的营垒最终没有下令让骑兵下马进攻而是围而不打看看能否围点打援。
以往几千上万的欧洲白皮他都敢于进攻因为他知道必有收获。
但对于敌人戒备森严的营垒哪怕才区区几百人防守他没有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