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0节 汉藏交战(三)
明军指挥官明摆着是老兵打仗不温不火想让他中招简直不可能。
于是兴教占堆就尴尬了他接到军令是必须顶住绝不能让汉狗过昌都可现在这情形汉狗步步为营他们的火器犀利藏兵根本不是对手。
事实上在进藏的历程中明军将领们的三观极正:“让更多的孩子们回乡”、“你能派子弹去的地方不要派人去”不冒进稳扎稳打以致于藏人用上种种手段明军让他们统统无功而返。
以前锋尖兵杨璟新为例是军中的少壮派本应年轻气盛打起仗来却如个老油条他用兵不用奇每次步步为营、小心谨慎能赢的仗一般不会输不能赢的仗也不会大败。
时人称之为“少年老成”杨璟新则自嘲是“未老先衰”!
无论是杨璟新还是皮熊主将杨展还真的是用对人了两将部署得当又很会做人、能约束将士让杨展轻松了不少甚至他都不用上阵就已经躺赢。
所以说人生在世有个好领导固然是好事而有个好部下同样是美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杨展在关下摆开了帷幕他在桌子边翘着二郎腿美滋滋地喝茶。
有碍军容但大伙儿见到他这么个从容淡定的样子心中大定!
杨展眺望着云雾笼罩下的关隘脸上尽是一片喜意。
在以前进攻这样险峻的关隘损失难以估计但现在用上了炸弹当空爆炸防守方根本抵挡。
也不是说顶不住杨展在中东打包头佬用炸弹攻击城上的奥斯曼人效果不佳。
奥斯曼人身上披的装甲更普及亦厚黑火药炸弹的杀伤力遇到装甲被严重削弱而且奥斯曼人反应迅速他们在城墙处建屋搭棚木制或者石制、砖砌就算是茅草泥巴搭的棚都能够抵挡炸弹的侵袭。
可在天路上许多地方别说连树都不多一棵就是茅草也是稀少。
如今炸弹能炸得藏人鸡毛鸭血就不动用威力更大的飞雷炮了!
杨展的目光瞟向架设在一边的飞雷炮它们长相墩实能够发射十公斤重的大炸弹而个人投掷的炸弹是五公斤重的中型炸弹以及一斤重的小炸弹。
留着吧能派上用场的!
现在明军新型号的飞雷炮不再追求更粗而讲究更小更硬口径变小长度加长更加坚硬缩少重量利于机动。
进藏用了小口径飞雷炮威力不减更容易携带。
还有六磅行军炮它们来之不易在一些实在无法通行的地方将它们折卸后单件用人运输现在照着藏人轰击藏人非常震惊。
汉藏交战明军的攻击不温不火藏人的反击则非常凌厉关隘处硝烟弥漫火药燃烧的味道在石头地面上散开非常呛人明军士卒正在蜂拥向后退却。“啊”一声惨叫一个士卒背上中箭扑倒在地上被战友们拖走
烟雾弥漫中时不时看见长黑影飕飕飞来明军用盾牌招架退兵从容而藏兵则面容狰狞可怖显得气急败坏。
形势比人强明军不断地给藏兵放血是量变成质变藏兵损失惨重!
如果藏兵是boss有血条的话那么血条就刷刷地往下掉。
相比之下明军损失非常小主将皮熊无论藏兵怎么变化多端他都是不变应万变。
一是充分发挥明军火器的威力能派子弹去的地方不上人!
二是一线部队进攻不倾巢出动总有大量的后备兵力作火力支援或者应急攻势猛烈凶狠但每次攻击都不会余力多留出来的一份余力就是用来防止藏兵的猛烈突袭过尤不及如
果我军全力出击反而会给敌军有翻盘或者重挫我军的机会反倒不美。
皮熊很想取胜但他并不心急鱼已陷入网中他只需慢慢地收网就行了。他像是最有耐性的猎人慢慢地将对手推向绝望的深渊。
明军一点一点地加重压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可多费点力气也不给敌军任何的机会。
山脚下杨展开的茶摊茶客旺盛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则杨展请来各位高级军官和有脸面的人士比如钟培英一起坐着品茶看孩子们打得怎么样!
他们喝着茶吃着军队大厨做出的小点心指指点点俨然一副风轻云淡胜券在握的样子
谈笑风声评判哪一支部队表现好哪一支部队表现不咋地。
攻打这个关隘明军各支部队轮番上阵当他们上阵时经过“茶餐厅”时无不是斗志昂扬狂轮藏军。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数天内明军所有的部队都上过一次或者更多次的战场以此得到了作战经验。
藏军主将兴教占堆使尽了浑身解数又是短促突击又是夜袭却发现力不从心。
对方火力之强是他以前作梦也想象不到的!
对方摆出堂堂之师的阵势无情碾压过来兴教占堆又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凭借的天险在明军的进攻中成为笑话。
每每进攻前明军的炸弹铺天盖地地扔来把藏军炸得根本抬不起头来士气一跌再跌无可奈何明军。
藏兵再无斗志要不是天路难行兴教占堆派人在后方设卡堵截捉到逃兵即杀藏兵又找不到其它逃跑的道路只怕藏兵逃个精光都有可能。
兴教占堆脸色憔悴胡子拉碴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明军早有机会突破关隘却一直没作总攻实在是太过分了!
这天上午明军例牌地向关隘发动了一次攻击兴教占堆保持着最后的脸面他动用亲卫队把明军“赶下”关隘。
事实上这是明军自动退却兴教占堆守了不过七天的关隘军队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二而关下敌军阵容依旧鼎盛。
“七天来我们的部队战死不到一百人但病死的也有一百人还有上千人受到大大小小的伤势!”参谋向长官们报告道。
“孩子们打得还不错嘛倒是病死的不应该军官得控制这个比率下降!”杨展口水四溅地说道:“只要我们这样打下去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
他说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间发现所有的人都不听他的而是呆呆地望着山上。
怎么回事?
他抓起望远镜望过去见到关隘上先是竖起了一面白旗然后明军进入了关隘白旗就不见了升起了大明的日月旗。
关隘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