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南军对策
就在朱棣等人弹冠相庆胜利的时候,在南京紫禁城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允炆可是很不开心。
三十万大军战败,盛庸被俘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可多年良好的皇家教育之下朱允炆并没有恼羞成怒,平静的看着眼前跪拜着的大臣,淡淡的说道:“盛庸无能,统帅三十万大军竟然无力与燕军一战,现下山东怕是不保!”
兵部尚书齐泰立刻跪拜在地,向朱允炆请罪:“陛下,老臣有罪,当初力荐盛庸担任主帅,如今却是遭此大败!请陛下责罚!”
朱允炆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心腹,目前还有用,自然是不能动他的。虽然心里憋屈,但也不得不挂出一副和煦的模样,笑着说道:“齐爱卿严重了,此战的经过我了解过了,罪不在你,而在燕军实在是太狡猾!不过盛庸却也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齐泰松了口气,有盛庸顶雷就好,但还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拿着笏板躬身说道:“陛下,依臣所见,此战虽然战损高达三十万人,可依旧对我朝廷来说不算是元气大伤,顶多也不过是伤筋动骨罢了,而燕军实力依旧不足以相抗衡!”
翰林大学士黄子澄同为朱允炆的心腹之一,在此事之上看法却是与齐泰大相庭径,直接出列呵斥道:“简直是胡言乱语,如今济南已丢,燕军踏平山东指日可待!到时候再向南方挺进将一马平川,再无天险可以阻敌!”
朱允炆点了点头,示意黄子澄继续说,黄子澄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这才道:“当初臣下就力保平安担任主帅,可却是让盛庸做了,这事不提也罢,如今对抗燕军,也只有平安等将领逃了回来,就驻扎在灵璧,我看莫不如再给平安二十万精锐,让他一举收复山东!”
方孝孺此刻却是站了出来,颤颤巍巍的说道:“陛下,依臣所见,平安如今不过丧家之犬,怕是再难以担此大任,而且军中将领怕也是不服,老臣举荐一人,定能一举收复山东,活抓燕王!”
朱允炆抬了抬眼皮,一干重臣也纷纷期待的看着方孝孺,说不准便是下一个战神呢?方孝孺倒也没有藏着掖着,抚须微笑着说道:“中山王徐达之子,左军都督府指挥使徐辉祖!”
众人哗然不已,黄子澄一声冷笑着说道:“方大人难道不知朱棣是徐辉祖的亲妹夫?如此行事,也不怕二十万大军直接阵前倒戈投敌!?再说了,先就是你举荐了李景隆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葬送了数十万大军,如今,你倒是不知羞!又跑出来掰扯朝廷军机大事!我看你还是回家好好做学问吧!”
朝臣也纷纷点头,谁也不想拿这种事情去考验徐辉祖的忠诚,方孝孺气的老脸通红,憋了老半天这才颤巍巍的说道:“书生之见!书生之见!徐家一门忠烈,徐辉祖更是深得中山王徐达真传,你们如此短视,将来定是要后悔!”
黄子澄衣袖一拂,根本就是不理,方孝孺年岁本来就很高了,眼看着一口老气便是要喘不过来,朱允炆这才赶紧吩咐人将方孝孺送了回家。
没人理会一把年纪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的方孝孺,朝会还得继续,争论不休了半天的朝会让朱允炆很是厌烦,直接便是拍手做主道:“行了,朝堂之上争吵不休成何体统?就按黄爱卿说的办!任命平安为讨北大元帅,朝廷方面从京畿地区调集精锐补齐二十人万人,一定要收复山东!这样糟蹋下去,朝廷可是败不起!”
一旁负责书写圣旨的小黄门直接便是将朱允炆的命令书写了出来,给朱允炆看过之后这才盖上玉玺,随后便是被迅速的执行了下去,不过朝会却是并没有结束,朱允炆淡淡的看了一眼朝臣,冷冷的说道:“盛庸战阵之中被俘,目前也不知是否已经投降于燕军,说说吧,怎么处置他的家人!”
盛庸乃是齐泰一力举荐的,自然是要尽量保全他,不然其他人想必对自己也会有看法,连忙出言说道:“陛下,目前还不确定盛庸是否已经投敌叛变,不如将他的家人控制起来也就是了,盛庸心有顾虑之下,肯定不会变节!”
黄子澄等人到底也是书生而已,想要反驳却是无从说起,抄家灭族的事情他们还干不出来,最终也只得同意了齐泰的建议,朱允炆以仁孝著称,自然也是慈悲大度之人,盛庸之事就这样轻轻地被揭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