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云飞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六章 诸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广退回上郡,和亲公主下落不明。

  赵王在轩帝知晓后的第二日,也收到了飞鸽传书。看过帛书后的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的失利,令他惶恐不安,几乎放弃了继续行刺的念头。这次传回消息的人,并不是那辛家兄弟,而是他在上郡布下的细作探得。

  “看来辛家兄弟是与那和亲公主同归于尽了。”有那么一瞬,赵王颇为这兄弟二人感到悲戚、惋惜。可那仅是一瞬,之后的他,又不禁把玩起吴王赠予的稀世珍宝和氏璧。

  赵王的欣喜尽头还未过去,却又接连收到上郡传回的消息。先是北地狼族承认和亲有效,并要亲自派兵护卫。再接着,是那和亲公主竟然顺利返回了上郡。一个个噩耗像棍棒,将他狠狠敲醒。此时哪还有什么美事?他迅速藏好绝世珍宝,与赵地的丞相和众将官商讨起今后的对策。

  比赵王更晚得知消息的是济南王。虽然他自称齐王,可实际上,却早因不守礼法而被孟丘弹劾,降成了济南王。而齐国硕大的封地,则被分成了四份。济南王占着原齐国西部的都城,济南。而其他三份,则分给赐予他的几个弟弟,也就是位于齐地中部的淄川王,东北部的胶东王和南部的胶西王。因弹劾而失去大半齐国的济南王又怎能忍气吞声?只是迫于神州直属势力太过强大,他敢怒而不敢言。本来齐国是比东南吴国更为富庶辽阔的大属国,可如今,济南王已失去了沿海,原本有鱼盐之利的胶东郡。他只空剩下一座看似繁华的都城,不时的长吁短叹。济南王当然明白,这是轩帝在背后属意,否则区区御史大夫,就真能废了齐王,分了封地?

  已经记不得是他先向吴王诉苦,还是吴王先派使臣找的他。总之,两位诸侯王相谈甚欢,一拍即合。他们暗下毒誓,一定要将国主轩帝,食肉寝皮。

  如今济南王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可自从有了吴王撑腰,他的胆子又大了起来。他将分封为王的弟弟们叫到身边,威逼利诱,迫使他们也站到了自己和吴王一边。原本得到封地的几人应是感激朝廷的,可怎奈齐地是明门的发源地,最讲长幼尊卑有序。而济南王,原本就是齐国的长子,对这几人来说,长兄如父,他们如果对哥哥济南王违逆,自然不可能得到封地的民心。他们的大哥,虽然自己生活糜烂,但对齐地的百姓确实很好,深得民心。况且毗邻他们东南的,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吴国。虽然齐国原来的实力更盛些,可如今毕竟被分为数份,不再是个有力的拳头了。

  现在齐地的东部虽然富庶,兵将却依然贫弱。至于精兵强将,都在原来的都城,由长兄济南王掌握着。一旦发生叛乱,恐怕这几个被封为王的弟弟,立时就会遭到杀身之祸。

  至于齐地东南的吴王,手下虽没什么名将,可他本人就是勇武好战的将领,所以更是个惹不起的角色。

  凭以上几点,胶东王、胶西王和淄川王也只能被迫成了反叛的同盟。他们倒不期望获得更大的封地,只祈求自己不要被杀。

  “今日将弟弟们邀来,不为别事,只想知道齐地各处的收成如何?”济南王借着查实各地秋收为名,又将他的三个弟弟约到了都城章丘。最近几日,他多次收到北地和亲的消息。随着消息越来越不利,他也加紧准备,随时配合吴王起兵。可弟弟们显然不想回答,他们都默默不语。不管怎么说,这封地毕竟是朝廷赐予的,既然已为王,域内的收成自然属内政,即便是亲哥哥,也是不应查问的。

  “那淄川王,你先说吧。”济南王知道弟弟们的心思,因此让最年幼的淄川王答话。这淄川王不仅在兄弟几人中年岁最小,而且离济南王最近。一旦有风吹草动,定是他先遭殃。可长兄那问话的态度,好像是问国内的臣子,连最年幼的淄川王都不禁皱了皱眉头。

  “兄长,我域内秋收尚可,能够自足。”淄川王略略的答道。

  “小弟,那具体数目是多少石?你现在可是淄川王,切不可当成儿戏。”济南王对弟弟的回答显然并不满意。他看似是教淄川王怎样做君主,实则不就是在训斥臣子没尽到职责吗?

  “大哥,这需问治粟内史,今日怕是说不出个确数了。”淄川王再次搪塞道。

  “尽快问出确数吧,毕竟事关重大。那胶西王,你今年的收成又如何呢?”济南王虽没问出小弟域内的确数,但毕竟打开了口子。因此他又将目标转向了三弟胶西王。三弟的胶西郡位于淄川东部,比齐国的其他地方都要平整,是一片不断被黄河南北翻滚冲积而成的平原。这里自古便是齐地最大的粮仓。

  “兄长,我也未将这秋收统计出确数,但齐地全境都吃我胶西粮食的话,四个月应是毫无问题的。”三弟胶西王回道。

  这次,济南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三个弟弟中,就属这三弟的性格最为柔顺。因此,朝廷将齐地的“粮仓”赐给他,自己也毫不介意。可领兵作战,除了担心粮食,钱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又将目光转向了二弟胶东王。

  “胶东……”

  “哥哥,你也知道,我们胶东不擅产粮食,也和你这一样,除了石头就是山。”胶东王还没等长兄问完话,就这样说了出来。这无异于告诉他,别再惦记胶东的钱粮了。原本胶东王就与济南王不和,再加上年龄相仿,更使他看不惯原齐王那颐指气使的模样。朝廷将富庶的胶东郡分封给他,他自然是欣然接受的。其实,这也是朝廷和轩帝当初深思熟虑的结果。虽然济南王依旧手握重兵,却得不到最富庶的胶东郡钱财。两者互相牵制,再加上淄川王和胶西王从中作为缓冲,使整个齐地一直维持在微妙的平衡中。

  胶东郡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无边的大海中。它位于齐地的最东端,也是黄河的出海口。那里气候更加温暖湿润,自古就是富庶的地区,虽然不利于大片耕种,却享有鱼盐之利。二弟手中的胶东郡比其他两个弟弟的封地都要大得多,仅次于济南王的属地。如真要起兵,这里自然也是济南王需重点关注的地方。

  “二弟,我知你那不擅产粮谷,可胶东毕竟临海,鱼盐总是有的。况且我常与吴王相谈,还是能明白这鱼盐之利的。”济南王笑里藏刀的说道。他面上是同胶东王攀谈,实际上却表明了同吴王的亲密关系。如果是齐地境内,胶东王还是可以同大哥分庭抗礼的,可现在济南王有了毗邻齐地东南的吴国相助,齐地就再也无法保持那微妙的平衡了。

  胶东王自然明白话中的利害。不跟着反的话,恐怕距离更近的吴国和济南国,两股重兵瞬间就覆灭胶东,那时的自己,才真叫死无葬身之地。自己身死后,胶东郡不依然是他们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因此他强颜欢笑道:“兄长勿要挂心,一旦济南国有难,弟弟定会倾国相助。”

  听了这话,济南王终于欣喜的放声大笑。而他心里想的却是:“等我诛了那昏君,这整个齐国还是我一人的。先前你们欣然领了我齐国的封地,现在倒不如先想好怎么料理后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