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幽芳轻盈 1. 缘分的际会
《相亲相爱一家人》,
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中国的“大学”一词除了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皇朝帝国时代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为最高学府,而地方也开始设立郡学、州学、府学、县学等供同龄学生学习的的地方官办高等学校,相当于不同阶级的公立大学,低阶大学学业出色的学生可以进至高阶大学学习。隋唐以后太学改为国子监,唐朝以后出现书院。书院可以分为大学部、小学部,有些并不严格区分,有官办,有私立,不少是私办官助。白鹭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都是著名书院的代表。中国传统的学校部分培养公共政治fuwu的官员仕人以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偏重儒学人文教育。
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校和西方现代的大学存在差别,尤其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政府的仕人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上自然科学尤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个的传统教育体系都面临着转型、革新。在近代和西方交流以来,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译成“书院”等。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北洋西学学堂(今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成立于1895年。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转为效法美国的大学制度,延续至今。民国以后“大学”和“学院”等则成为正式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则为全苏联式的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恢复中华民国的道路,使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成为华人地区主要的借鉴模式方向。
澜考取的大学是国内知名高校,也曾是沿袭苏联式教育的院校。然而,大学对于澜来说是神秘的,不仅是这所学校,也是这座城市。澜真正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异地求学。澜没有让父母送,自立要从入学开始。澜要从此刻起成为一个大人。不满十八的的她,坐火车来到学校,一出火车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广场上,各大高校,拉着学校名字的横幅,打着热情欢迎的旗号,俨然就像庆祝重大节日。瞬间这座陌生的城市不再冰冷,师兄师姐热情洋溢的笑容像六月的天气,融化了一颗颗胆怯的心灵。
宿舍是古老的三层筒子楼,一个宿舍三张上下铺,一张方桌,一个六层铁皮柜。第一个来的是北京郊县的女孩亢,矮矮胖胖有当地女孩的开朗大气,选了靠近窗和柜子的床铺和最高一层柜子。和弟弟一起来的,弟弟个子不高,有点瘦,很帅气。她的下铺是个山西女孩霖,瘦瘦高高,话不多。母亲忙里忙外,很爽朗干练的样子。靠窗另一边下铺是个陕西女孩青,大眼睛,天真开朗。父母都来送,自己什么都不干,一看就是娇生惯养的。后来听说高三都是妈妈给洗脚,她只管读书就行。她上铺是个东北女孩淞,大气成熟端庄,和母亲一起互相有商有量的,很懂事。据说是保送的,在班里也应该是班干部之类的。澜在靠门的位置,上铺来的最晚,是南京的女孩俪,唯一一个南方妹子,父母常出差来北京。澜在北京的亲戚送来后,就留自己一个人。其他人的父母都陪着待几天,相比之下,澜显得独立也孤单。看着大家热热闹闹,澜有些后悔没让父母来,周围每个人嘘寒问暖。淞像个大姐姐,她母亲很和蔼,看澜一个人,叫她一起吃饭。晚上躺在硬硬窄窄的床上,特别想念家里自己的小单间。
几天后,家人纷纷回去,澜没有比较也就没显得特别孤单了。几个女孩叽叽喳喳,很快熟悉起来。班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齐聚一堂。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说:“我在大学只做了两件事:学习和谈恋爱。”有同学接话:“我只想做一件事!”惹得哄堂大笑。
回到宿舍,几个女生不约而同的谈论起来。班里的男生太差了,高个子的没几个,反而女生165以上的好几个;男生长的一般般,瘦瘦弱弱的,有的很奇怪,性格好像也怪怪的。女生们都很失望,梦想中要在大学好好谈场恋爱,似乎希望渺茫了。又燃起大家希望的是军训,开学一个月是校内军训,师兄们当教官。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身上朝气蓬勃,很少稚嫩,成熟很多,俨然就是大学生该有的摸样。经过大学的熏陶,人立马能脱胎换骨,变得更有气质。
女孩总喜欢拉帮结对的。澜和俪喜好相同,俪像个小姑娘一样粘着澜,什么都一起。俪作为这一级班里唯一的一个南方女孩,气质确实与众不同。娇小的身材,白白的皮肤,大而有神的眼睛,细致的装扮,真是个精致的女孩。俪被班里男生公认为班花,至少一半的男生都喜欢她。
开学不久,学校各个社团开始招募人员。校园里,大一新生在各个社团的展台前转来转去,各个部长都尽显其能的拉拢新成员。报社适合文采或美工好的同学做记者和编辑,外联部适合活泼善于交际的人,合唱团适合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各种可以想到和想象的应有尽有。社团是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年级的组织,以新生为主力。大都是大一学年热情满满,半数都浅尝即止,仅仅体验一下。
澜和俪来来回回走了几趟,随便选了几个不知道做什么的社团。澜凭借美术功底,在报社做了一阵。后来因为和文艺青年融不到一起,又重文轻画发挥不出才能,只能退出。在外联部,没有那么外向去拓展资源,只能作罢。信访部里,部长师兄看中俪的美丽,让其做副部长,让澜小受打击。社团是社会的缩影,让大家在此尝试、挫败、积累经验。
与澜和俪不同,淞和青是稳重与活泼的组合,淞是保送的,青立志出国,两人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淞能照顾青,青的天真能调节淞的沉闷。刚没几天,就有班里男生约淞秋游。男生其貌不扬,但是外向热情。淞看起来成熟懂事,而实际简单大方,不经世事的她对突然的示好的也颇为动心。
亢性格大条,直爽好事。她是唯一的当地女孩,也是唯一的非城市家庭。亢向来独来独往,和报社的文艺青年打成一片,仰慕主编师兄,与宿舍的人倒是不太合群。
霖是贤良淑德、刚烈野性与痴情哀怨的综合体。什么事都会做,很贤惠,很会照顾人;做事像男生,野姑娘一样,什么都不吝;心里有喜欢的男生,远在他乡读军校,对她没有任何表示,她却满心爱慕。女人的相思哀怨集为一身,唱歌都是《长恨歌》。真奇怪爱憎分明的她有着如此复合性格,会不会精神错乱。
宿舍不同性格的女孩有共同的特点:年轻、率真、jiqg。年轻,什么事情都能尝试,哪怕冒险、犯错,至少曾经争取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