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直道
一夜无话,第二日三人又启程往南而来,这回道路就好走很多,一条宽阔的大路笔直宽敞,虽然偶尔有一些破损的路面,但是整体来看还是很通畅。李岱不由得感叹道:“这高节帅虽然做事狠辣但是这民生还是做了一些的,至少这路修得好啊。”
旁边同行的府州军信使那个年轻的叫做周平原,和狗子一样年纪,性子也和狗子差不多,爱笑爱闹性子跳脱,这时候在马上扑哧一笑说道:“东岳大哥,这不是高节帅修的路,这是皇上路,当地人又把它叫做圣人条。”
皇上路!李岱前世旅游在西安的时候听人提过,所谓的皇上路其实就是秦直道!那是当年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修筑的交通要道。李岱仔细看这路,狭窄处约五六丈宽,宽处足有二十来丈宽,路面被反复碾压的细密严实,这么多车走马踩却并没有什么坑洼,大路平直宽阔,直抵天际。想想几千年前始皇帝修建出如此雄伟的工程实在令人赞叹。司马迁曾经走过秦直道,大为震撼并且在史记中写道:“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又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其实在李岱看来,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固然骄奢过度,但是修筑长城和秦直道绝对是英明神武的决定,当年蒙恬靠着这个快捷的交通要道解决了后勤问题,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并且用长城把异族阻挡在长城之外。这直接把当时汉民族的活动空间向北拓展了几百公里,不但大大增强了汉民族的容错能力,还增加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的难度,降低了中原农耕文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成本。之后上千年里哪怕之后中原大地再混乱,政府再软弱,靠着长城还是挡住了北方草原上如同野草般的蛮族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这也是世界上那么多文明为什么到最后只有中华文明能传承几千年不绝于缕的原因之一。
看到李岱发愣,周平原又笑道:“东岳大哥,咱们这次南下走的是东线,在西线还有一条路,和这路是连着的,经过夏州城往北还有好长,北边路损坏的比南边厉害一些,不过也还宽敞好走。不知道是谁修了,忒宽敞!”这些军士都尊称李岱的字,称他为“东岳大哥”,这是因为李岱在府州和麟州军中征战半载,武艺出众,在众军士中间威望渐立之故。
李岱点点头道:“说起皇上路我就知道了,这是秦朝始皇帝修建的大路,叫做秦直道。”
这下子周平原和另一个年长老成的丁四郎都有兴趣起来,凑过来道:“东岳给解说解说,怎么是始皇帝老子修的?那怕不上千年了!”
李岱点头道:“有一千多年了,司马迁写史记有记载的。说这大路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把匈奴击退八百里,修建了这秦直道和长城。”
周平原听了点头道:“这秦始皇还真是厉害,不过现在燕云十六州丢了,长城也就排不上用场了!”
李岱叹道:“先人遗泽承惠至今,汉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走的就是这路,大唐击突厥建三受降城,设立安北都护府走的还是这路!我汉唐烈烈武功仿佛还在今日!”
周平原和丁四郎都听得心驰神往,半晌丁四郎叹道“可惜我们后辈子孙不肖,天天被契丹狗子欺负。”
李岱笑道:“男儿要有志气,当年中原纷乱,汉高祖有白登之围,唐太宗有渭水之盟,但是只要励精图治不出几十年,咱们中原儿郎都能打回来!秦汉北击匈奴隋唐北击突厥都从此道北上!”
周平原和丁四郎都精神一振,同声应道:“东岳大哥说的是!”
其实这秦直道从秦汉一直到明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秦直道出漠北的一段,在草原上绵延几百里直达阴山脚下,在当时可以说是汉民族把防御线直接修到了漠北民族的家门口。汉匈奴两次试图进犯关中,不从九原直接南下,却要远远绕道六盘山下,入萧关抵雍县和甘泉,就是顾忌这条秦直道。匈奴虽然暂时控制了河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当时匈奴左贤王曾一度占据阴山和河套地区,但不久又复撤走,就是这个缘故。唐朝时期的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控制中的阴山防线也是这个秦直道联络南北。和平时期这条大路商业也非常繁茂,是后来关中棉花向北运输的必经之路。每当运花季节,梁上路旁的灌木枝上,粘花带絮,一路皆白。可以说后世中国版图能掩有漠北,多赖此道。
几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倒也不寂寞,李岱说起昨晚那店家小二欲言又止,周平原接话道:“东岳大哥这事情在西北都传遍了,你却不知?”
李岱好奇追问,那周平原又接着道:“这事就是去年冬天的事情,说来话长了。那高允权抢了周密的节度使之位,周密的这个位子却是钻空从刘景岩手里得到的。那刘景岩就是延州人,军头出身,当节度使却刮的一手好地皮,后来又去的别的地方当官。快八十岁时候当官当到太子太师的高位,后致仕去了华州养老。正赶上契丹攻打汴梁城,一路乱的很,于是这老头就回老家延州来养老。他想的是他孙女婿高允权当了延州的彰武军节度使,而且他和党项的关系也好,家宅奢豪田地广阔,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结果谁想到这家产却被他那个孙女婿惦记上了,这位高允权节帅也是狠茬子,就在去年冬天,污蔑说这个刘老头要造反,直接派兵把他老丈人全家满门诛尽,夺了刘家的亿万家宅田产。最狠的就是高允权的好儿子高绍基,亲手到他老娘的娘家家宅里从头杀到尾,实在的威风杀气啊!嘿嘿嘿。”
李岱听罢愣了半晌,摇头道:“这高绍基真是狼崽子了,不知道他爹高允权见自己有这么个和他性子一模一样的儿子睡觉睡的踏实不。”
周平原道:“都是这个球(被迫错别字)样,他还到处诏告说这是剿灭叛臣,大义灭亲。”
丁四郎冷冷地道:“他有千只手,掩不住万人口,这事情现在西北都传遍了,都说他父子两个都是中山狼。”
李岱这才知道为什么那店家不让伙计说,恐怕是怕遭了这高氏父子的毒手。众人当闲话说过也就算了,都继续赶路。
五代一直到两宋,地方设州,大约就是和现在市一个级别的地域名称。而有的州地处关卡要塞就会驻军守卫,这个州就会改名叫做某某军,这里的军就是和州齐平的地域名词了。宋太祖赵匡胤号称“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军州都姓赵”里面的军和州就是指此。
李岱等三人过延州再南面就是保大军节度使的驻地,之后又路过了三两个州,都是处于秦直道的左右。一路平坦也还算平安,几个人不着急赶路,慢慢走着不多日已经进入京兆府永兴军地界,距离长安城已经不远。
这一日几个人在放马缓缓而行,抬起头看时,见前面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几道山梁把中间的主峰高高拱起,走进其间,见那山间岚浮翠涌,奇石参差,各种鸟在林间啁啾,还有两只鹰在峰顶盘旋翱翔。四周树木高大蔽天,又有流泉飞布,让人暑气顿消。几个人不由得一起喝一声彩,这山好俊!
李岱见众山环绕,衬托得中间一座主峰孤耸回绕,更显挺拔不凡,正巧路上一个柴夫远远行了过来,连忙跳下马来上前询问。那挑夫见他年纪甚轻,但是身材高大挺拔举止从容,还牵着一匹骏马,当下也不敢怠慢,放下肩上挑的柴火,听了李岱的询问回答道:“好叫官人得知,这里叫做九嵕山,因为那山梁有九条,都绕到这最高的山峰处故此得名。咱们站的地方是属于昭陵的地界。这昭陵是大唐一个皇帝的墓,方圆十六里之内,均是这昭陵所属。”
原来这里就是昭陵!丁四郎和周平原还有点懵懂,李岱却是知道的。所谓“圣文周达曰昭,昭德有功曰昭”这昭陵里面葬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长孙皇后。李岱一解说,丁四郎和周平原自然也希望能够去瞻仰一番这位名垂古今的千古一帝,当下三人一同牵马往九嵕山主峰而来。
走不多时三人就见山势向上,又有沿着山势修建了的石头栈道,几人顺着石架栈道向上约几百步,便到了一座门楼,抬头见上书几个大字叫做“元宫门”,顺着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
进了元宫门,昭陵主陵便在这里了。以这里为中轴向下看去,一百九十余座陪葬墓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除了皇亲贵戚,唐初名臣魏徵、李靖、李世勣、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房玄龄、尉迟恭等人的陪葬墓也都在这里。
几人走上前去,见一石碑,上面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唐太宗谥号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墓碑上面的这段碑文据说是李世民亲笔所书,文字间的帝王胸襟气度让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