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定鼎宋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卷第一章 技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时间到了四月末尾,李岱得到一个巨大的喜讯,他的那几株玉米活过来了,李岱十分兴奋,他已经在幻想自己靠着玉米积攒大量的粮食,聚敛巨额的财富了,到时候粮食想吃就吃,想喂猪就喂猪,有足够的粮食才就有足够的资本,说不定他提前实现资本主义了呢!可惜这美好的愿望一直实现不了,可惜之后好多年那玉米总是病怏怏的,一直也没能够大规模的结穗。

  此时农场基地的高台南山塬旁边已经修了一条土梁连接到旁边的小南山上面,这样就有道路往来,交通已经十分便利,塬体和下面周围修了很多窑洞,可以走台阶上下往来,就如同一个高楼相似。这高台下面的窑洞主要就是军政要员的居所和会议办事场所,上面的田地也用大水车引入地面的河水灌溉,不过毕竟太费力,仅仅几百亩试验田,大多数都变成了学生学习和操练的场所。军官和政务官员的培训也设在这里。李岱当然不知道他这些玉米之后的命运,此时他把这些玉米当作宝贝一样,所以也在塬顶上面,找个安全僻静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种了,还安排人看着防止被不小心损坏也可以小心被人带走。这之后就是漫漫无期地等待,让李岱每次想起来就苦笑不已,这暂时不在细表。

  南面下次传来的消息是,郭威终于御驾亲征往兖州而来,这是四月末的消息,传到南山村的时候已经五月中,李岱估计郭威已经到达兖州了,按照李岱的判断很快慕容彦超就会灭亡。

  后来的事情果然按照预期发展:郭威到达兖州,派人招降,被拒,于是诸军攻城,克城,慕容彦超与妻投井而亡。后周军大掠兖州,城中死者近万人,杀慕容彦超子。郭威下旨降泰宁军为防御州,兖州平,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大战和动荡,后周的政局就此完全平静下来。

  当新的消息伴随着符二娘带给李岱的一把百炼刀到达南山村的时候,原来的南山坳和老杨坎子村之间的道路已经完全修好了,用的是附近发现的石灰和着碎石铺设的路面。之前李岱发现了石灰,仅仅想到用白垩做粉笔给孩子们上课,等到修路的时候才想起来可以用石灰制作简易的水泥来做修路盖房子用。中国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会烧石灰了,此时正好有煤做燃料,只要招募足够的人手,烧制石灰也并不困难。

  有了石灰制作的简单水泥,李岱不但开始大规模修路,还加固了南山坳等各处建筑,修建房屋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此时原来杨坎子村到南山坳的七八里长的道路已经修好,道路两边是处理和制造蜂窝煤的工坊,和在工坊里工作的人们自己修建的住宅。

  目前南山村已经在修建从煤矿到南山坳的道路。由于原来靠马驼运输,煤矿开采速度一直不高,李岱一直在琢磨运输工具的问题。南山坳原来的流民里面有几个是木匠出身的,其中一个技术最好的木匠叫做杨得水,手艺很不错,后来李岱叫他来研究他那辆军用卡车,这车的车头被时空转移的缝隙切掉了,但是一些基本构造还在,李岱希望杨得水可以通过对卡车的研究从中研制出四轮马车的技术出来。

  中国历史上一直到近代都使用的是两轮马车,两轮马车在拉货物的时候,车辕会把一部分货物载重的重量压到牲畜身上,所以两轮车的载重运力一直不高,而四轮马车的马匹只需要提供向前的动力,所以四轮马车的运力远远超过两轮马车,一辆车运送一吨的东西也不稀奇。不过四轮马车对地面要求比较高,太过崎岖的地面容易造成马车的损坏,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能够灵活转向的四轮马车,出现过的四轮车都是在车架子上简单的安装四个轮子,这样的车不能自由地转向,几乎没什么使用价值,按照中国技术的水平研制出前轮转向装置应该不难,但是可惜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李岱想不出是什么原因。

  现在李岱请到麟州最好的木匠杨得水来研究卡车下面车都轴承的技巧,希望可以启发他们研发出能够灵活转向的四轮马车来。木匠杨得水看了看就告诉李岱说不是很难,他研究研究很快就可以给李岱造出一个能转向的四轮马车来。过两天李岱去看的时候发现很简单,其实就是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这样就可以很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李岱大喜,集中了所有南山坳和杨坎子村的木匠和学徒,让杨的水成立专门的部门生产四轮马车。杨的水对车上的齿轮、齿条、弹簧、轴承非常感兴趣,希望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李岱当然大力支持。

  原来的杨坎子村和南山坳由于道路相连,交通更加快捷,商业也发达起来,所以新迁居过来的人就在两个村子之间的地方盖房子定居,两个村子之间的树林也都砍伐做了建筑材料,久而久之,这片树林几乎被砍光了,多出来的土地用来耕种或者用做制造蜂窝煤等产品的作坊。现在已经越来越分不清楚原来南山村和老杨坎子村的地理区别了,整个杨坎子村里都在慢慢地向南迁移,甚至原来杨坎子村的居民有了钱修建新房子也在往南迁,到五月末整个李岱控制之下的南山村人口数已经有将近六千。

  李岱和杨行田商量着尽快把各个部门分拆开来商业化,比如四轮马车的工坊、铁匠铺子、挖煤的煤矿、晒盐的盐场、制造衣服的衣坊、造蜂窝煤的工坊、烧石灰的工坊等等五花八门,现在这些工坊几乎都是李岱名下的产业,实际上就等于是公有制,没有激励机制和市场的影响,时间长了效率恐怕就会逐渐下降。

  古人讲究盐铁之利,因为盐和铁是和粮食水一样真正的刚性需求,里面既蕴含着暴利也关系着政权的安全,所以李岱暂时也不打算开放这一块,而其他的部门就可以考虑逐渐放开。

  他计划把盐场和钢铁冶炼抓在手里,大型的煤矿、石灰矿等开放只保留一部分股权,找专人去经营;而制衣坊、造马车的工坊还有铁匠铺子之类的就完全开放出去,手中的铺子也全部转让出去,成立专门的“南山村政府”军权、人员任免权和财政权力放在自己手里,行政权力依然让杨行田掌总,下面划分农业、商业、交通、矿业、安置建筑、治安、教育几个科来管理,头目就叫做科长好了。

  眼看这新南山村人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所带来的影响就是要想外扩张,这是必然的选择。在向外扩展之前,李岱的想法是让杨坎子村原来的几个长老和李岱带出来的一批学生和老兵都进入政府体系去工作。这些人目前在南山村里面算是比较有经验的人,他们可以去各个部门进行管理,等行政方面梳理清楚,才好为南山军再次整军为扩军做准备。

  面对蒸蒸日上,发展迅速的南山村,有时候李岱也感觉骑虎难下:人口多了就需要更多的部门;部门多了就需要更多的人员;招募了人员;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和钱;有了这些又需要更多的军队来保护;大量的军队造成支出更加庞大又需要更多的地盘来养兵。这就是一个循环,一但所有南山村的部门都循环运作起来,南山村这个政权就像一辆开动起来的火车,按照自己的惯性不停前进,就算是李岱自己打算阻止也是不行的,因为这发展已经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