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隐龙惊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门八字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时,一个身穿五品官服、留着一撮山羊胡子的壮年官员上前来,向李沐施礼道:“下官杭州府别驾黄晟拜见都督、拜见魏刺史。”

  虽说未曾谋面,但李沐的王服和魏征的国公服说明了一切。

  李沐点头道:“那就烦请黄别驾替孤引见诸位同僚吧。”

  黄晟一一为李沐引见了杭州府长史沈乐文、司马郭义,加上黄晟自己,这便是杭州府衙三大僚属了。

  不过,这不是李沐的僚属,而是刺史魏征的僚属。

  黄晟特意为李沐引见了越州刺史宁纯。

  这是个年过半百的老者,面目清瘦但双目有神。

  整个人看起来很干练,在李沐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之后,黄晟又介绍杭州府辖下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县令,余者便不再一一介绍了。

  这八人中,李沐唯独对钱塘县令张仁愿印象深刻,不仅仅是钱塘县是州府所在地的关系,而是李沐发现钱塘县令张仁愿的眼神中带着一抹焦虑。

  一阵寒喧之后。

  两州官员纷纷邀请李沐赴宴洗尘,说是早已备下了接风宴。

  李沐笑道:“感谢诸位同僚不畏酷暑前来迎接本王,不过这洗尘宴请就免了吧。到时等本王行署建好,本王再宴请诸位同僚吧。”

  说完对黄晟道:“烦黄别驾前面带路,魏公年长,旅途劳顿,先去府衙安置。”

  官员们连声称赞李沐礼贤下士。

  一行数百人向州府衙门行去。

  可越走李沐心中越奇怪,道路两旁的百姓个个挑着木桶,往返道路两侧。

  人流之甚,如同两条长蛇一般。

  “停。”李沐大声喊道。

  官员们诧异地看着李沐,不知道发生何事。

  李沐跳下马,在路边拦住一个挑担的百姓询问道:“你们挑着木桶去做什么?”

  那百姓惶恐不安答道:“回官爷话,草民是去挑水。”

  说完一溜烟地跑了。

  挑水?李沐心中奇怪,难道钱塘无水吗?

  “谁来与孤解释一下,百姓所为何事?”李沐大喝道。

  这时钱塘县令张仁愿急步上前道:“禀都督,杭州府今年有旱情,已半月有余,尤其以钱塘县为最。若不设法,不仅百姓无人饮用,地里庄稼也会欠收。”

  李沐皱眉道:“那为何不上报朝廷?”

  张仁愿低头不语。

  李沐正要斥责,这时魏征上前来,拉了拉李沐衣袖。

  魏征低声道:“上报灾情,本是州府的权限,但上报灾情,考评必差。如今杭州府刺史调任,僚属岂会有上报之心。”

  李沐明白了,这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刺史不在,僚属自然不会抢这个黑锅背。

  而眼前这个钱塘县令,他的权限是上报州府,真要追责于张仁愿,那就有点苛责了。

  李沐扫了一眼州府的别驾、长史、司马三人,后者皆低头赫然。

  这不是追责的时候,李沐也不想一来就与地方官搞僵了关系。

  于是向张仁愿问道:“灾情严重到何种程度?”

  张仁愿:“钱塘县由于海水倒灌,打井所取的地下水都是咸水,无法饮用。不用说地里的庄稼缺水干枯,连百姓日常的生活用水都十分缺乏。百姓们只能挑着水桶前往数十里外的吴山取涧水饮用。可天气炎热,一来一回,除去途中喝的,挑回家的也就只有一半了。”

  李沐转头对魏征道:“看来孤要鸠占雀巢,征用魏公的府衙一用了。”

  魏征道:“殿下请便。”

  ……。

  州衙其实与县衙相差无比,也就是放大了的县衙。

  座落在钱塘县的杭州府衙与钱塘县衙仅相距不足十里地。

  此时以北为尊,故在县衙的北方。

  州衙不与民居相连接,独占一个街区。

  故衙门前的街道被称为“州前街”、“州东街”、“州西街”。

  让李沐惊讶的是,州府衙门灰暗邋遢,说它破败也不为过。

  看到李沐的表情,身边的魏征低声解释道:“殿下不必惊讶,除了新建的衙门,大唐各处衙门都是这副景象。”

  “这是为何?”

  “州县想要修缮衙门,无非两条路,一是想上申报,虽然十有八九上得到拨款,可这就在官员考核中落下一笔靡费的评语,与升迁不利。二是在地方向乡绅募款,可这对于乡绅没有什么好处,自然不被拥护,而得罪乡绅,由当地乡绅操纵的舆情就对官员不利,最终还是会影响官员的仕途。所以,每一任官员无论清还是贪,都没有动力去修缮它。”

  李沐恍然,他知道魏征还有一种没有说,那就是自掏腰包修缮,可为官一任,也就三至六年,自己掏腰包修缮衙门,便宜后来者的事,恐怕没几个会做。

  看来民间所谓“官不修衙”的谚语出自此处啊。

  府衙前最显眼的是正对大门的照壁。由磨砖细砌而成,墙顶覆盖顶瓦。

  照壁朝北的墙面一般有砖雕,中心是一个怪兽图像,这个怪兽形状有一点象麒麟,它的周围有不少金银财宝,可它还是张开大嘴,企图吞吃天上的一轮红日。

  这种怪兽名不见经传,在照壁的北面雕上它的尊容,据说就是为了提醒进出衙门的众人不要贪得无厌。

  照壁朝南的墙面是官府的公告栏,经常贴满了官府的告示、批词、判语等等,供人阅读抄录。

  大门两侧的墙面有个转折斜向大门,以突出大门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八字墙”。

  大门的形制受到法律、礼制的严格限制,无论多大的州县,大门都只能是三开间。

  每间各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这也是“六扇门”叫法的由来。

  “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俗语,恐怕便是出于此。

  进了大门,看到的是一堵和大门外照壁相对的屏墙,遮挡进入大门人的视线。

  这道屏墙就是所说的“萧墙”,到此之人就应脱帽整装,算是进入了衙门正式办公的区域了。

  整个府衙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院落组成。

  这些院落都被高高的围墙隔绝,以此彰显内外有别。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