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炮火1906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五十九章 蔡锷之战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目前中国最大的兵工厂还是齐齐哈尔兵工厂与双鸭山兵工厂,在李安生的多年经营之下,规模相当庞大。qВ5\

  这是由于李安生早早的开发出了自主产权的“07”式步枪开始的,又打开了海外市场。

  如今全国统一了制式步枪,便是结合了东北兵工厂与江南制造局大成的“辛亥”式步枪。

  江南制造局在李安生接手前,只能年产步枪五千支,现在则扩大了十倍还不止,达到了年产“上海造”步枪七万支。

  汉阳兵工厂在清廷倒台时,已经能够年产步枪三万支,而经过李安生的扶持,经过改造与整顿,目前与“上海造”步枪同一规格的新式“辛亥”式步枪,再次的达到了三万支的年产量,而且产能还在进一步的扩大,也是拜战争所赐。

  目前上海也好,汉阳也好,还有东北的几家兵工厂,都已经统一的步枪的名称“辛亥”式,只是各个工厂制造的型号略有轻微不同而已。

  这种最新式的步枪技术已经彻底成熟,完全的超过了当世任何一款步枪,成为了最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步枪。

  李安生的初步目标是全国各家兵工厂能够年产“辛亥”式二十万支,逐步的将轻重机枪,各种火炮的制造也提上来。

  尤其是土耳其与南美数国都开始大规模列装“辛亥”式的外销型号之后,对于兵工厂的产能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这枪好用,实属难得,难以想象居然是我国自己设计制造。”

  说起“辛亥”式这种集大成的步枪,蔡锷眉飞色舞,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步枪,甚至要胜于德国的98。

  日本在自己设计制式步枪上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而中国后来居上,完成了一次军事壮举。

  一款拥有自主产权并且能够大规模列装成为大国陆军制式装备的步枪,对于这个国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蔡锷一直担心李安生是个野心勃勃的大军阀,但有三点,他还是肯定对方的,那就是在军事改革上,对民族工业的开明扶持,以及对列强的强硬态度。

  一路上,他与蒋方震也在反复的探讨将来中国的时局发展。

  袁世凯日益倾向于集权,在民主开化方面不如李安生,但是李安生有时候也表现出了强势与独裁的一面,这让国内的民主势力有些犹疑。

  但李安生总体还是在东北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经济,推进中国的军事改革,对教育尤其重视,是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强势人物。

  相比于袁世凯,蔡锷更倾向于选择李安生,但是他还需要观察。

  若是李安生野心勃勃,他还是倾向于推动黄兴站出来竞选总统,而不是选择学李安生,在湖北观望形势进展。

  他也不知道李安生留下他是什么用意,就连蒋方震也有些局促。

  这位强权人物短短的数年就迅速崛起,年轻的过分,在东北创下了无数奇迹,照道理应该是能够轻易招揽大批人才,但是无数人望而却步,因为东北的神秘莫测,东北的崛起太过诡异,完全突破了常理。

  蔡锷与李安生随意的就中国近年来在军事上的进步探讨,说来说去,李安生对于中国的军事改革军工体系的推动是功劳卓著,离不开他的一手支持。

  蔡锷自从就任云南都督之后,积极更新人事,革除弊政,整顿财政,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使云南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李安生看到了蔡锷治政的能力,却还没有见到蔡锷的军事能力,要知道军事能力是要用实战来磨砺,检验的。

  刚才李安生谈到英法对西南边疆的窥视,也是在试探蔡锷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蔡锷所写的《五省边防计划》是好的,可是当下国内格局诡异,断无实现的可能。

  云南陆军讲武堂也出了不少的人才,也在蔡锷的领头下,对军略颇有建树,《五省边防计划》出于云南军界集体之手,由此可见。

  蔡锷当初呼吁“英窥西藏,法窥滇黔桂粤之谋日迫,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不国。”亲自担任主编,拟定了数万言的《五省边防计划》,即西南边防协同作战计划。该计划指出,中华民国虽然已经建立,但“内讧未靖,外患思乘”,列强侵吞中国之心不死。除沙俄日本在东、北部边境地区屡挑事端外,英国侵略者也不断从印度以武力干涉西藏,法国也往越南增兵,企图进犯滇桂。在此情况下,“西南边要尤陷危险,民国全局殆哉岌岌”。

  因此,蔡锷呼吁滇、川,黔、桂、粤五省实行军事联合,以便随时抗击英法侵略者的军事侵略,保卫新生的共和国。这份计划草案分三编十章,分别对五省联合军的兵力编成、作战区域和协同办法,军队的集中,展开和作战步骤,以及战前准备,兵站设置,战场建设等重大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具体的规定。

  它虽然未能实行,却充分而具体地体现了蔡锷的战区战略思想。

  李安生的战区战略思想其实还是从蔡锷的这份《五省边防计划》得到的灵感,在这个时代,他这个半吊子军事迷只能以穿越者的眼光来引导,而具体的实施,还是要靠蔡锷这等人才。

  所以蔡锷亲自到了东北,让他很高兴,要是能将蔡锷收入麾下,那么东北更加的将星荟萃,蔡锷、蒋方震、吴禄贞、张孝淮、张绍曾、蓝天蔚等名将云集,李安生自己培养出来的李持国、谢垢、苏凯、狄益青、孟繁路等人也是一时瑜亮。

  “民国初建,边疆不稳,我坚持要打俄国,其实也是在震慑其他各国,不然的话,今日冲突,明日挑衅,这回是日本,那回是英国,哪里能有宁日?干脆豁出去,大打一场,为四万万人争国格。胜则飞黄腾达,败则万劫不复,仅此而已。”

  李安生慷慨激昂,义正词严。

  国内对他颇有抨击,将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战争贩子,即便是袁世凯一系,也是背地里多有诋毁。

  好吧,战争贩子就战争贩子,他问心无愧。

  总有一天,他会证明给世界看,他李安生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不过,对俄作战,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列强的猫爪没有了。

  否则的话,今日交涉,明日逼迫,每天都有事端,列强将民国政府当成了烂泥,想踩就踩。

  而中国对俄国宣战后,连一直不安分的日本也消停了下来,不敢过多的刺激东北军。

  小日本鬼子,来啊,来就痛揍你。

  李安生后世可是个小愤青,对日本恨之入骨,恨不得将日本彻底踏平,哪里能够容许日本趁火打劫。

  东北军就像个刺猬,谁来都要狠狠扎,这势头吓住了列强各国,不敢轻易欺辱中国。

  这跟人之常情没什么两样,人善被人欺,过度的软弱只会招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的凌辱。

  蔡锷也很认同,他是个主张对外强硬的爱国将领,甚至提出了军国民主义的主张。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蔡锷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1902年2月,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丁他的救国救民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他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那么,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

  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

  当时,国内正掀起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的热潮,把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而蔡锷等爱国青年则认为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这种主张,与单纯依靠改革军制以求强兵御侮的思想相比,显然视野更广阔、更深远。

  蔡锷未能诠释的“国魂”,在李安生这里却有了全盘的回答,那就是国之魂魄,民族脊梁。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种国魂首先体现在了军队身上。

  在任何情况下,军队都要无条件的服从,民族危亡,要冲在第一线。

  这次的对俄战争,既是对军队的考验,也是对国魂的锤炼。

  中国人永远都要争国格,不惜一战,不惜将民族命运寄托在万丈深渊之上。

  恐怕至今俄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华民国初建,就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还有这个能力。

  蔡锷由衷的感慨,当初在云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热血斗罗,各方将士都来请愿,要求北上作战,让他很是触动。

  李安生将中国带入了战争,但是,他对中国还是有功绩的,这点应该承认。

  没有这次战争,中国的政局将发生很微妙的变化,让人无法找到方向,而现在各方携手,众志成城,一致投入到战争中来,也是个难得的机遇。

  “五省边防计划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等对俄战争结束后,就立即着手组建云南军区,而且是大军区,将来,不仅要驻防五省,还要承担将民主传播到中南半岛的重任。”

  蔡锷暗暗心惊,李安生居然对中俄战争如此乐观,乐观到对俄战争胜利后,还能立即在西南边境对英法等国强硬。

  不过李安生的风格的确如此,倾向于打出中国的一片新天地。

  解放中南半岛?

  安南、缅甸、暹罗等地?

  蔡锷热血斗罗起来,中人,以保卫国土为要务,但何尝没有开疆拓土的宿愿?

  更何况,那些土地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或是臣属。

  他不知道李安生跟他说这些是何用意,但是他还是感到振奋,李安生这样的强势人物说出来的话都是有意向的,正如当初提出对俄战争一样。

  云南大军区么?

  很好。

  中国现在有六大军区,东北军控制之下的库伦军区与东北军区,中央政府控制的直隶军区与西北军区,两江控制的南京军区,以及革命党人控制的武汉军区。

  在这样奇怪的格局之下,五省边防计划给忽视掉,很正常,毕竟云南没有实现大军区的可能。

  除非武力征伐,但是这更加的不现实。

  蔡锷虽然内心谨慎,但还是将五省边防计划与大军区构建思想详述,希望能够得到李安生的支持。

  像他也好,吴禄贞等人也好,作为军人,都在担心一点,那就是中国的政治。

  军人不问政治,只是相对,不是绝对。

  民国初建,但是要想实现富强,走何种道路,尚未可知。

  民主没有一个明确的道路,国家战略没有一个正确的部署,军事改革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

  正如吴禄贞等人选择支持李安生一样,蔡锷也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强权人物的支持,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最为适合中国的道路,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军事上。

  李安生也向蔡锷介绍了当前北方战局,以及明确的战略思想,那就是攻克乌兰乌德,切断西伯利亚铁路,攻略赤塔筑垒地域,从而以伊尔库兹克为前线,逐步孤立海参崴等东方要塞。

  但是蔡锷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从伊尔库兹克到赤塔大战场作战,对中国不利,毕竟兵力不足,最好的办法,是从海兰泡北上,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然后集中攻击伯力这个不上不下的要塞,北进庙街,封锁鞑靼海峡,进一步封锁海参崴。

  如此,海参崴要塞就等于被彻底封绝,不战而下。

  李安生本来就在头痛,攻克双城子要塞与海参崴要塞的伤亡承担不起,似乎真的可以考虑蔡锷的建议。

  “那么,乌兰乌德不打?赤塔要塞不打?”~~~~

  【……文字更新最快……】!!

  最新全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