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元武林遗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章 平常的一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6平常的一天

  回到古代生活是什么样子?作为现代人的林深能适应吗?我们先来看看他所在的这个城市。

  邕州路,后名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座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古称“百越之地”。

  而在元代,南宁属于大元帝国湖广行省以南,版图南方边陲的最重要的省会城市。

  它的夏天比冬天长得多。春秋两季气候温和,集中的降雨多是在夏天。因为气候条件优越,南宁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华似锦,可以说“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

  就在这样一个气候宜人的清晨,雾气还没散完,城门就早已打开,那些早起的走脚伙夫已开始进城工作。

  那城门守卫还有些没睡醒,打着哈欠,懒洋洋的靠着城门,履行着自己的工作。

  元代民间禁止持有铁制武器,每一个要进城的人,守卫都要仔细搜查一番,顺便刮一点油水买酒吃。

  当然那些权贵之人不在此列,小卒们这点眼力还是有的,这种事情哪个朝代都一样。

  这时从城外一个身影不疾不缓的朝着城门跑来,他头上大颗的汗珠冒了出来,气喘吁吁,脚下却是不慢,停也不停的就进了城。

  一个守卫端着木枪正想上前去拦下询问,一旁的小头目拉住了他:“别管他,那是也里可温的小道士。这几日每天早上都这样,城门一开就跑出去,大约半个时辰后又会跑回来。”

  “为啥呀?他在追什么东西?”另一个守卫不解。

  “谁知道?这些色目人神神叨叨的。干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别去管那些管不着的。”小头目望着林深的身影,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呸,这狗日的世道。”

  另一个守卫色眯眯的凑过来说:“说不定这小子是春风楼的龙虎丹吃多了,上次我就是多吃了一颗,好家伙,一宿没睡觉,尽在那折腾。”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去的春风楼?居然不叫我。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你还在吃龙虎丹?告诉你,关键是要补肾,你看我,一晚上不睡觉都可以,肾好才是关键。说起这个补肾啊……”

  “一群憨包货,还不快去站好,一会儿队正来了,看到你们这样子,抽不死你们。”小头目一看这讨论都歪楼了,抬起腿一人给了一脚。“你们这些混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不是最近没抽你们了,皮痒了?”

  林深目不斜视,对城门口的骚动好像没有看到,也不理会旁人诧异的眼光,专心的一路从城门跑回教堂。

  跑步回来,又做了几十个俯卧撑,爬起来擦了擦身体,穿上了衣服,再慢慢的吃早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困在山里的几日让他深刻的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在自我检查了那发育没有完全的十来岁的小身板后,决定开始简单的煅炼。

  每天早晨起来,先简单吃一点东西,然后从东门慢跑出城,沿江边穿过几片小竹林和树林,在中途缓下气,做一套广播体操,再由南门回城。

  这样蛮好,没有雾霾,没有尾气,深呼吸一口,满满的柴火与牛粪味,这是自然的味道。

  穿好衣服,管家陈伯送来小米粥和糕点。古人早餐多清淡,林深特别加了些肉脯,以补充消耗。

  陈伯的主职工作是管家和厨子,但具体哪个优先其实不重要,因为这个家里事情并不多。以他每天主要买菜和做饭的工作来讲,更多的像一个厨子。

  不管是花姐、朱二还是陈伯,都把林深当成一个孩子,毕竟他也只有十岁,还是一个总角小儿。

  特别是陈伯,生怕林深吃不饱,只要他喊饿,肯定有吃食奉上。

  他们三人的身份是驱口,但很幸运的是昆廷从来没有真正的把他们当作奴隶,相对于其他驱口的悲惨人生来讲,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林深当然也能感觉到众人对他的好,也是十分礼貌,从不把他们当下人看待。

  他的官方渡碟己拿到,相当于元朝身份证。这是一块薄薄的竹牌,上面表明他是由梵蒂冈出使元朝的教士,色目人,并附上了外貌说明。对于身份问题林深也没太在意,更多的认为这是昆庭对他的保护。

  大元朝,人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汉人(称汉人),四等南汉人(称南人)。

  不同人等享受特权不同,下等人冒犯上等人,砍手割耳都正常,而上等人打死下等人,赔几两银子就可以了事。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这里暂不多讲。

  用完饭后稍作休息,林深便去打扫祭坛。

  教堂雇有仆役,包括清洁、饮食等所有杂务均有负责。唯有这祭坛神圣,只能林深来打理。

  祭坛摆放在教堂正中,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耶稣受难》油画。

  在画中,耶稣被钉在巨大的十字架上,表情痛苦。

  画中的肌肉纹理表现细腻,仿佛让观者都可以体会到那种全身的痛苦颤抖。

  十字架的下方,圣母玛利亚半捂着脸,表情哀恸。

  旁边耶稣的门徒们,则绝望的望着十字架上的主。

  而画面的上方,两个天使隐约的浮现,暗示着耶稣即将复活。

  油画下是祭坛,由紫檀木制成,约一米半长,成圆拱形,几个微胖的天使浮雕在上面,用各种乐器欢乐的演奏着。

  桌面放着圣洁的白色桌布,并镶以金边。

  上面摆放着各种法器、圣经、圣母雕像、还有供奉的鲜花。

  整个祭坛看起来肃穆庄严,华丽而不奢侈。

  林深的主要工作就是,用羽毛拂尘小心的清洁灰尘,换上送来的鲜花,规整好物件。

  很简单,仔细点就可以做好。

  不多会林深已工作完成,昆庭也来了,便带着林深跪在祭坛前诵念圣经。

  元代还没有圣经的中文版,所以只能是昆庭念一句,林深学一句。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肃穆的朗诵声在教堂内响起,无由的让人感到神圣,让人平和心态,忘却烦躁。

  不得不说昆庭的汉话讲得还是蛮流利的。

  诵念完圣经,昆庭带着林深到了书房,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第一节课教授的是拉丁文。

  “拉丁语是教会的官方文字,是整个欧洲的通用语,是贵族的标准语言。”上课时昆庭整个人气质一变,由狂信神甫转变为大学教授,侃侃而谈……

  拉丁语是个综合语,复杂的屈折变化体系构成了拉丁语语法的主要部分。这些变化通常使用在词尾添加后缀构成(外部屈折)或者变化词干的辅音或元音(内部屈折)。

  对于名词、形容词和代词,这种变化叫做“变格”,对于动词,叫做“变位”。

  初学者一开始就得熟记相当数量的规则,常常招致挫折。

  英语属于拉丁语系的一种,许多词汇也是由拉丁语演变而来。

  好在林深有一定英文基础,学起来还不算太费力,以至昆庭常说:你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

  “你到底教过几个学生?”林深有一次好奇的问。

  昆庭瞪圆了眼,盯着林深好一会儿,才不情愿的承认到:“目前来讲…嗯…就你一个。”

  学生是好学生,老师却不是好老师。

  这半疯的神甫以圣经为课本,讲授拉丁文,却又经常扯到经义和神学上去。

  但林深很快适应了这种风格,学得很是认真。

  开玩笑!我在以前老板手下干活的时候,他不是经常和我这样交流工作吗?

  从改功能到增加子项目,再到改外观,想起哪出说哪出,一天变三次,我都习惯了。

  中午用过饭后,稍作休息,昆庭又开始东西方礼仪的讲解,然后是神学和西方哲学课程。

  这样上了一天的课后,看着自己整理的笔记,林深累的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下。

  “这可比当程序猿累多了,这才是第一天……”他有种想逃学的冲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