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元武林遗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十章 古风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昆廷教授的各种课业当中,最为繁杂的还不是拉丁语,而是中西礼仪知识的学习。因为他至少需要学习三大类风格大不相同的社交礼仪,蒙古的,汉族的,西方的。

  元朝上层包括宫廷礼仪很多由蒙古习俗转化而来,包括献哈达和奶酒。而元朝治地下的汉人仍习惯于宋时的传统礼仪。

  对此,元朝上层没有任何学习或干预的意思,只要汉人乖乖上税,不造反就行。

  而在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才刚开始启蒙,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与礼仪正是当时最流行的。

  相对中国各种复杂的民间及社会上层礼仪,西方的礼仪还处在原始阶段,主要是约束教士和宗教活动中使用。

  在各种西方民间,以及贵族阶层中的礼仪主要以如下形式表现:

  如果有人将手套扔到你脸上,表明他想和你决斗。

  骑士要遵守荣誉、智慧、慷慨、英勇、怜悯五德。

  见到女士的礼仪有:吻手礼、脱帽礼、拥抱礼…

  在吃饭时,不要把口痰吐过了桌面,吐到对面。

  别人在大小便时,和人家打招呼是不礼貌的。(因为当时都没有厕所,男男女女,从贵族到平民都是随便找一个阴暗角落自行解决。)

  在往窗外的街上倾倒马桶时前,要大喊愿上帝保佑你,提醒别人躲避。

  谦和有礼的男士们都要走在女性的左侧,以保护其免受这些不可描述的攻击。(这个习俗,一直沿用到现代社会。)

  所有修士一年之中只能洗两次澡。(对所有人而言,洗澡都是一件稀罕事,刷牙就更别提了,都没有这个概念。)

  用餐时以用手指头的多寡来区分身份,平民是五指齐下,有教养的贵族只用三个手指,无名指和小指是不能沾到食物的。

  用餐时所有人要轮流使用勺子、杯子,及其它餐具,你用完之后要有礼节的递给其他人。

  如此种种…………

  前几个好像貌似还正常,后面这些嘛……

  可以想象,林深在听完这些重口味的礼仪要求时,心中是如何的郁结。

  当然,琨庭也很大度的说,我们这是在东方,按着当地的习俗来就可以了,上帝会原谅我们的。

  林深一边跑步一边回忆整理昨天下午的礼仪课内容,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总结。

  从上次偶遇青衣以后的这十几天,林深就没再遇到过那个可爱的小朋友了。因为本来就是偶遇,所以他也不太在意,一切随缘。

  不过由于他近段时间学习进度飞快,昆庭感到很满意,觉得林深应该得到一些奖励:每隔十天就有一天完全可以自由安排的个人时间。

  林深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平时事也不多,挺自由的。

  就算是放假,好像也无事可做,到时候再说吧。

  他边跑边调整呼吸,跑到竹林空地时,已出了密密一层细汗。

  稍稍休息了下,做了做热身,林深就开始了48式太极拳练习。

  一般来讲,他每次跑到这里,都会打三遍太极拳。

  以前还要先做一套广播体操,后来觉得打拳就完全可以了,只是先要把广播体操当中的一些动作拆出来,先做一些热身。

  林深全神贯注的打拳,每一个动作,都尽力做到最好。

  待行拳到了第二遍时,他又敝见那个老爷子站在路口,远远的看着他打拳。

  林深对他笑了笑,点了点头算是招呼过了。

  这老头子近段时间以来,经常在他练拳时路过这竹林空地。

  开始只是远远的望一眼,后来有时则站在路口盯着一会儿,也就是多看几眼就走了。

  今天这老头子却慢慢走近过来,看似想和林深聊几句。

  林深见老头走了过来,也不理会,直到把这48式拳打完,收了式,转身对着老头一笑:“大爷,你也在锻炼身体呀?”

  感情把这老头当成了公园里遛弯锻炼身体老大爷了。

  这老头,大约60来岁,头发胡子都白了,头上一个竹制发簪插在一具翠绿的竹冠中,随意的把头发扎起来,锋锐的白眉下有一双细长却有神的双眼,坚挺的鼻梁,又着男性特有魅力的宽厚下巴与嘴唇,以及三寸长的飘逸白须,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他以前定是个翩翩美男子。

  他穿着一件浆洗得很干净的褐色旧道袍,上面还有一些补丁,背上背着一个药篓,手里提着一个小锄头,行走说话之间,中气十足,身形健朗。

  他笑吟吟的抚须看着林深解释道:“老夫可不是偷窥你练拳,只是每日采药路过这里,多少看了一点。你小小年纪却独自在此练拳,且这拳好生奇怪,既无杀意,又无杀招,但却有点意思。此拳唤作何名?可否告之?”

  “哦,你说我练的这个?它叫太极拳。”林深在原地一边双臂左右互摆拉伸活动着,一边对着老头解释。

  “太极拳?…嗯,《易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嘿,好大的囗气。”

  “想学吗?我教你啊。”

  “教我?哈哈哈哈……”那老头抚掌大笑,仿佛遇见了天下间最可笑的事情。“那我须得请教你,你这拳,又慢又软,如何克敌,学来何用?而你师承何人?师出何门?你这小儿,年纪尚小却私相授拳,此大逆不道之行,师门可知?”

  这老头越说到后面语言越严厉,最后竟似一只直眉怒目的狮子盯着林深,隐隐有威势压迫而来,让人不敢直视。

  还好林深外貌只有十来岁,而心智上已是30来岁的人了,尚可抵御得住。要真是一个孩童,只怕现在早已吓尿了。

  “这老头,属狗的?刚才还好好的,说翻脸就翻脸,还真是一个暴脾气老头,早晚会发心脏病。”林深在心中无不恶意的揣测着。

  “咳,老头你情绪不要这么激动,你听我给你解释啊。”林深有点紧张了。

  虽然对面是个白胡子老头,但自己也就十来岁的小身板,这老头要发疯,打自己屁股,还真的挣脱不了,到时候还有脸见人吗?

  “哼,你这小儿,小小年纪就如此悖逆,今天你要是讲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老夫就要替你的师门好生教下你师道常伦。”

  其实也不怪老头要发飙,这是现代与古代的不同思维模式产生的矛盾。

  对古人来讲,拜师学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师父,师父,师即父。

  古代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

  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几个程序。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投师帖子。

  第三,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而对于学徒学到的本领,在没有师门允许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教授外人的。

  一来,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教,不要误人子弟,影响师门声誉。

  二来,这些本领往往涉及到师门的核心机密,教与他人,本门如何生存。

  所以古人往往在收弟子时十分谨慎,特别是名门大派。不光是考察第子的天资,而更看重第子的品行、德行。

  可以想见,当林深随便看到一个人就问对方学不学本门的拳法,是犯了德行上的大忌,难怪这老头要发飙。

  林深也不是笨人,他看到老头这个样子,很快反应过来,把原因猜到了八九不离十。

  他偷偷的抹了一下头上的汗,开始组织忽悠的话术…不,是沟通的语言。

  根据忽悠的常识…啊呸,是沟通的常识,这个时候是一定不能承认错误的。

  应该要…………转移视线。

  “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林深摆了个pose,将寂落的脸45°角望着天空,发出了与他这个年纪不相称的幽幽叹息。

  “在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懵懂小童。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我有幸遇到一位高人,他当时也像这般正在一个僻静无人之处打拳。那时我正好路过那里,这拳打的也是满是有趣,于是在这机缘巧合之下我很认真的站在一旁边看边学。也亏得我当时天资聪颖,悟性奇高,竟有了几分体悟。”

  “出乎意料的是,那位高人打完拳之后,问我:想学吗?我教你啊。”

  “我毫不犹豫的点头,然后跟着他苦学了一年,终于学会了这套拳法。这套拳法窥究天人大道,一共108式,纵然我这样的天纵之才也只学得了48式。”

  “没错!这套拳法,不是一般的拳法。它根本就不是用来争勇斗狠的。它的存在只有一个意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那位高人在离开之前,慎重的告诉我:你一定要将这套拳法传授给更多的人。我华夏一族之所以衰落至今天,不是因为没有厉害的武功,而是因为习武的人太少。而高深的武功,学之不易,唯有这太极拳,男女老少人人可学。方可强身健体,振兴我华夏。”

  说着说着,林深也被自己的忽悠话语感动到了。“太特么感动了!想不到我还能记得不知哪部电影里这么有哲理的话,给我自己点个赞。”他暗自得意中。

  “一派胡言!多年前,你才几岁?还天纵之才?哼,你不愿意透露你的师门就算了,我也不再过问。”那老头流露出一个我懂的表情。

  “不过那位高人最后说的那句话,倒是有些道理的。罢了,罢了。既然高人原意如此,我也就不再深究了。”

  “不过,你这小子,滑头的很,嘴里没有几句实话。平日里要多多自省,否则以后难免坠入邪道,切记!切记!”

  林深见自己躲过一劫,哪有理由不顺着杆爬,连忙躬身道谢,但突然觉得好像哪里有不对。

  这都什么事儿啊!本来是我要教你拳,不收你学费都是好的了。为什么最后变成了我还给你道谢了?还教训我,还要说我滑头,敢问天理何在?

  那老头却不管那么多,教训完林深后,顺势话锋一转:“虽然你毫无武艺底子,把这套拳法打得是惨不忍睹,但既然这拳人人都可学,那我这老头子也得来学上一学。”

  说着放下药篓和锄头,扶正衣冠,肃容正身,双手前抱,躬身下去,深深的作了一个揖,正正经经的说道:“请小友教我。”

  林深知道这一揖不全是对他,当受得,当下坦然的受了这一礼。

  然后他也肃容整衣,学着老者的样子,严肃的躬身行了一揖:“尽我所能。”

  这一老一小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轻轻笑了起来。

  清晨的阳光透过竹林,形成一条条的,斑驳的光线,照在二人的身上。

  翠绿的竹叶在微风中呈波浪状轻轻摆动,传来轻柔的沙沙响声,恍若浪涛。

  这一老一小在这林间相对而揖礼,简单肃穆,自然而然,此乃古风。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