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武经总要
林深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就成为了五闲峰的弟子,从此江湖层次有了进一步提高,至少对着别人能报得出名号来了。
不过这个帮派有些与众不同。与中原其他门派大不一样的是,五闲峰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多流派综合体。
五闲峰地处成都西南约三百里外,是一处山清水秀的隐蔽世外桃源,有主峰一座,其余大小副峰八座,因五闲峰门派在此开山立派而得名。
在其最上层的是五位白泽长老,以议会的方式管理着整个门派,同时分管着不同的功能区域。
玉面白泽游皓轩,在成都经营着星瀚书院,负责处理江湖事务。
知事白泽周离天,管理着天理崖,其下各有学首专门教研数术、天文地理、农工百科、医学、木匠、工艺、锻造、巧机、炼丹等支流派,他同时也利用这些资源经营着门派生意。
护守白泽余夫子,常在藏书洞,整个五闲峰最核心的整理、藏书、修编书籍的事务由他来管理。
鸿学白泽齐沧海,带领着一帮子学首住雅涧,整日辨研琴棋书画、曲艺、诸子百家、儒、释、道等学问。
铁角白泽田大力,在绝顶峰设有习武场,主要教授门派武学,同时肩负着护卫山门,监察门风的重任。
五位白泽同心协力,共同将这古老的门派传承下来。
而林深所在的就是天理崖中的炼丹派,其学首就是这三清道人封大利。
这五闲峰还有一处古怪的地方便是它门内各种稀奇古怪的杂学流派除了最为主流的几样,其余的很多时断时续。
一般来讲任何人只要有这个能力,并且通过了五位白泽的考评,便可在五闲峰上任学首开流派。而一旦这一学派后继无人,或者学首逝世,那么此学派就会不存于世,只留下一卷流派精要,以待后人重新拾起。
而同其他门派一样,五闲峰招收的弟子也分为外门与内门。外门弟子多数是花钱来学技术的,师傅心情好就多教一点,心情不好不搭理也很正常,留个几手绝招不教也是应该。
而所有内门弟子,不管是哪个学首门下的,都有另外一个身份:寻简人,识别他们的方法就是脖子上挂着那条玉鱼。
像林深这样的,则可能两者皆有可能。一方面他是由封大吉作为内门弟子甚至是传承弟子推荐而来。另一方面,这一切还得由三清道人封大利说了算,到底最后是个什么身份,还要看林深是否能得到三清道人的认可。
至于认不认可,林深好像一点不担心。此刻,林深正和他的师父封大利在白云观的厅室中密谈,谈到得意处,两人不时露出猥琐的笑容,一看这两个人聊的就不是什么好事。
“师父你想呀,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些客户都是些什么人?大多都是枢密院、六部、御史台、大宗政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的大人们,或者其家眷,这些人都是大元朝的权贵们。而咱们大元朝这些权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当然就是有钱了。他们可以说是全大都最有钱的一群人,搜刮地皮,贪污受贿,平日里玩命的捞钱,有大把大把银子在怀里,简直就是一张张会走路的人形银票啊。”
三清道人听着只觉得两眼放光,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不住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所以啊,光想靠卖丹药挣钱的那都是小打小闹。想要有名声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花重金聘几个大都文化名流把你往死里吹,再找几个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卖丹药靠什么呀?靠的就是名声啊。名声上去了,银票跟着就来了。”
“你砸进去多少钱,就加在药上面,后面再加一零,直接就卖出去了,还不带讨价还价的。”
说着说着林深仿佛灵感来了,站起来把手一挥,吐沫横飞的继续讲:“特别是我们的产品包装,一定得选最好的白玉琉璃瓶,雇色目人设计师。外面的包装盒,必须最高档次的金丝楠木,金镶边直接全覆盖,盒子最小也得八寸,什么宝石呀,珍珠呀,玛瑙呀,能给他镶的全给他镶上。”
“盒子里边要有最贵的天鹅绒,天鹅绒里面还有最贵的香薰。再请一个七、八尺高的蒙古壮汉来捧盒,留桃子头,身上的肌肉一块块的那种。只要有人一靠近,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乌木利亚考桑利乌木里提!(我将以生命守护它)。一口地道的漠北斡难河蒙古腔(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倍有面子。”
“咱们再将齐云观重新装修一番,搞一个高级贵族式会所。讲经场地全定青楼,一年光会费就得万两银子,再建一所国际化诊所,把东西方最好的医生全部请来,二十四小时候诊,有空就讲养生,就是一个字贵。”
“看个感冒就得花个千把两银子的,来的人最少都是八抬大轿,人少了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在这样的地方买丹,一颗你得卖多少钱?”
三清道人艰难的吞了口唾沫答:“想来至少也得千两银子。”
“千两银子那是成本,起码得三千两起!你别嫌贵,我还不打折。你得研究这些权贵富豪的购物心理,愿意掏千两银子买几颗药丸的人,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几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卖药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林深讲到激动处口水四溅,情绪高亢,一不留神,把许多现代名词也用上了,只听得三清道人一愣一愣的,不由得心驰神往。
他不禁想象,如果真的那个样子,那将会赚到多少银票啊?一想到这里,三清道人不由得醉了,道骨仙风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脸上只剩下流着口水猥琐的傻笑。
林深也被自己的才华感动到了,与三清道人一起开始无尽的遐想,两人四目相对,一齐猥琐的奸笑起来。
“吾徒儿天资绝顶,当为我衣钵传人。”三清道人捻须长叹,目光悠远,仿佛看到了未来炼丹派的发扬光大。
“全赖师父的点拨,否则我万万想不到这些。”林深一本正经的拍了记马屁。
“唉唉唉,徒儿休要谦虚。”
“哪里哪里,师父不要客气。”林深连连摆手。
“来来来,好徒儿,与为师一起好好周详一番细节。”
“谨遵师命。”
紧闭的厅堂内,不时传来阵阵猥琐的笑声,直到深夜。
林深这边生活规律的很,每隔三天去一次齐云观,其余时间多半泡在圣约翰大教堂的档案室内。在这众多的书籍之中,他尤其偏爱那些“异端邪说”。例如关于恶魔召唤仪式的,炼金术之类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书籍。特别是炼金术,这是西方化学古老的先祖,里面很多炼金配方常让他脑洞大开。
中世纪西方炼金术主攻三个方向,一个是炼制长生不老药,类似中国的炼丹;第二个是点石成金,即把普通金属炼制成黄金;第三个是制造人造生命。
不管这些书里面讲的东西是真是假,也让林深学到不少东西,受益不少。
除此之外,林深还发现教会正在组织一批僧侣翻译《武经总要》!
此书在当时来讲,可以称得上是旷世奇书。
宋仁宗时期,因宋朝重文轻武,长期受到战争威胁,所以皇帝就命令手下的曾公亮、丁度等撰修了《武经总要》这样一部集当时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兵书。
此书详细总结了从排兵布阵到安营扎寨,再到林林总总各种冷兵器的用方法,以及宋军中先进的各类火药武器的制造使用方法,可以说是囊括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战争技术巨著。
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本多么牛逼的战争技术专著。
抛开冷兵器时代的军旅之事不提,仅讲当时的高科技火药武器如下。
几款终极武器级别,以抛投机发射的的炸弹制作方法:蒺藜火球——内装铁蒺藜,炸开之后杀伤敌人,阻挡骑兵;毒药烟球——历史上最早的毒气弹;霹雳火球——高爆炸弹;引火球——燃烧弹。
引火弹——燃烧弹的rpg版本。
火龙出水——二级远程导弹,射程可达两三里。
克制步兵利器——猛火油柜。
远程导弹——绑着炸药包的火箭。
多联发火箭炮之祖——一窝蜂
滑翔机炸弹投放装置——铁嘴火鹞。
制式步兵手雷——霹雳弹。(所以林深之前造的手雷其实古代早已有了)
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
最早的铁壳地雷——火药炮。
飞云霹雳炮——轻型爆炸性火炮,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
……
几十种各式各样的火药武器,脑洞简直突破天际。这些堪比第三帝国的黑科技武器,让林深彻底拜服,他自己搞的那几样东西在这些黑科技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更让他直观的认识到,宋朝科技到底有多牛逼。
然而,也不知道宋朝君臣是怎么想的,也许脑袋是被驴踢了,这种在后世看来绝对是属于国家核心技术的东西居然被广为传播,连当时的敌对国金国在吃了火器的大亏之后,也搞了一本这东西回去大肆研究,没用多久,连金国也开始装备火药武器了。宋朝败得不冤。
而现在连教会也在开始翻译这本奇书,想要带回欧洲。怪不得以后的我们只能自我安慰的说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对于这种事情林深也只有摇头。
这日晚上,林深正在灯下仔细研读《武经总要》,他俯身看了一会儿,终于有些累了,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看看旁边写的关于火药武器制作的笔记己有几页了。他满意的揉揉脸,准备吹灯睡觉了。
嘎吱一声轻响,房间的窗门打开了,一个黑衣人悄无声息的翻的进来。
林深看也不看随口问道:“吃了吗?”
“没有呢,可快饿死我了,给我留了什么吃的?”游方远扯下了蒙面,恢复了嬉皮笑脸的本来面目,开始不紧不慢的换衣服。
“给你留了两个烧饼,在那边桌上。”
这几天游方远都是这样早出晚归的,而且一般还不走正门,林深习以为常。
游方远拿过烧饼来,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水,在那里一边吃一边问道:“和尚都已经睡了?”
“嗯,在那屋的。”林深用下巴指了指。
现在林深三人在大都的这家客栈里包了二楼一间天字号客房,算是古代的两室一厅,三人凑合着住。反正现在发了财,不差这点钱。
游方远点点头,把声音压小了一点:“今天还算有收获。我跟着那个家伙到了城外一处庄园,那里应该就是他的老巢。不过那里守备太严,明日我再找人去打探。”
“那这个幕后黑手是什么来头?就是他策划的这秘籍阴谋,引得江湖上腥风血雨?”
“那人是额尔和木亲王府的门人,叫付青山,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蒙古名字:乌恩奇。背祖忘宗的家伙。”游方远一脸的鄙夷。
“那他跟额尔和木亲王府又有什么关系?难道那王府才是黑手背后的黑手?”林深好奇。
“好像有点关系,但…还得查查。”游方远嘴里嚼着一大块烧饼,吐词不清。
“那你自己小心点。”
游方远点点头,大口大口的吃完了所有东西,随便抹了抹嘴,两人便各自去休息。他嫌林深睡觉不太老实,还是和以前一样跑去挨着和尚睡了。
第二天林深一觉睡到自然醒,在客栈慢慢的用过早膳。抬脚出了门抬头看看太阳,感觉时间还早,便不紧不慢的往教堂去。
从客栈去教堂要穿过一条集市街。林深一边走一边逛,权当做消食了。
虽然还是早上,但这条街已经热闹起来了,挑着担子的小贩,站在门口吆喝的伙计,服装各异的商人,还有出来采买的各民族顾客,让这里从早到晚都这么热闹。
感觉好像回到了现代社会的商业步行街,人们摩肩擦踵热闹不已,让林深好像回忆起了什么,不由得长叹一声。
突然前面几个人吸引了林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