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荒之骷髅问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章 路遇巨蟒思练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见山洞里再无别物,启承就把葫芦挂在腰间,铁叉之类都收了进去。

  要说这葫芦还是好使,只要神念一动,物品自动移进移出,方便的很。

  离开山洞,不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十分宽广,就准备扎个筏子,左右看看,只有左边五六里外有一片小树林。

  来到近前,选定一棵挥拳击去,咚的一声,那树摇了几摇、晃了几晃,随即不动。

  启承被反震的倒退了几步,痛的呲牙,这树硬比钢铁啊。摸出铁叉,用全力对着树干叉了过去,叉尖直接断了,启承吸口凉气,又对着地面叉了下去,没成想地面也坚实无比。

  绕着这小树林转了一圈,也就几十棵树,大都腰身粗细,树干树枝全是笔直,一丝弯曲没有。这树不凡啊,偏生打不断,砍不动,挖不了。

  敲了几下树干,音色清亮干脆,心下合计:“音清而硬金属像,五行属金,火克金,当用火!”他也算是考古爱好者,有些知识是必须懂得。

  奔出二十里另找了个山林,砍了若干枯枝,又砍了几棵大树,都装到葫芦里,这回葫芦派上大用场了。

  回到小树林,围着树堆了一圈枯枝,点起火来,烤了几个时辰,才见树枝有点变形,一拳击去,那树应声折断;他一共伐了两棵,其他的留给其他有缘人,他也是怕自己的法子不对,那就白瞎了这么好的材质了。

  把枝叶尽数去掉,找了根杯口粗树枝削了根长棍,其他的尽数削成标枪,细的削成箭支,一点都没有浪费,全都收在葫芦里,兵器总算充足了起来。

  又取出枯枝扎了一个筏子,选了一根当撑杆,渡河而去,筏子行的慢,两天两夜过去还没看到对岸。却见河心位置有个小岛,十来里方圆,就靠了过去。

  岛上灌木丛生,中间是一个椭圆形沼泽地,长宽三四里左右,看上去没有特异之处。

  正要回身赶路,突然一个黑影袭来,凝神看去,却是一条尾巴,躲闪不及,被击出十米开外,摔倒在地。他赶紧一个侧滚,立起身来,好在没有受伤。

  摸出一根标枪,向上斜指,凝神戒备。

  看那怪却是一条巨蟒,身长足有百米,水缸粗细,全身长满黑色鳞片,却又速度奇快,扭身又一尾巴砸落下来。启承持矛在地上一点,借力窜了出去,也不回身,向后一枪刺出,感觉落空,又前冲了百米,才回身看去。

  正好蟒头向他冲来,那巨口如马车般大,带着腥风吞来,启承标枪顺手一击,向巨蟒上颚刺出。同时从葫芦中取出一截铁树,向巨蟒口中扔去,巨蟒闪过标枪,见又有异物,下意识咬住就欲吞下,铁树又长又硬,它吞不下去,正卡在半截那儿。

  启承抓住机会,又摸出一根标枪,刺向巨蟒眼球部位。那蟒含着铁树,头部转动不灵躲不过去,只好一闭眼,标枪顺着眼部鳞片滑了出去,它竟毫发无伤。

  启承心内大惊,这鳞片如此坚韧滑溜,根本破不开啊。

  看看铁树露出蟒口的半截,计上心来。就把标枪插在地上,屈膝下蹲,拧腰出拳,一下下全力打在树干尾端,足打了千百拳,铁树被生生打进蟒腹之内,那蟒被撑成一个圆柱,动弹不得,只剩一个尾巴梢疯狂甩动,再无法攻击。

  启承也发了狠劲,一定要灭掉此怪,手持标枪对着巨蟒上颚刺出千百下,枪枪到底,这处正是脑部,这千百枪下去,脑浆都搅成了浆糊,巨蟒慢慢失去生机。

  待蟒蛇死透,吞了它的魂魄,蓝色炼火竟然粗了一倍。

  到此时启承心下方才大定,又钻入蟒口,用匕首把血肉内脏尽数剥去,空留一副鳞皮,这才到河中清洗干净。

  这鳞皮如此坚硬,正是做护甲的好材料,可惜他目下还破不开,也不会炼制,就整个收在葫芦里,又收了铁树、标枪,才乘着筏子离开。

  直到靠上对岸,这才彻底放松,不由身形一软,坐倒在河岸。

  细细思量这次战斗,他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任何有效的攻击手段,全凭身体硬打硬扛,面对这些凶禽猛兽,如何能敌?必须要练习一门兵器了!

  翻遍葫芦,里面只有长棍、标枪,俗话说: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棍最容易见效果,那就先练棍法。

  棍法虽没练过,但大略知道有:拔、扫、劈、抡、戳、圈、缠、挑、撩、拦、点、崩等基本动作,具体招式就一窍不通了。

  他明白什么东西都得从基本功练起,熟才能生巧,就先从姿势练起,每天劈一百下、抡一百下……十二个基本动作每个一百下,每天还要增加。

  基本动作熟练之后才试着用招式连接起来,一年之后,算是初成,棍子似乎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棍随手动,手随意走,意之所向,棍随之去。

  以这种棍法对战巨蟒的话,肯定还不是对手,但谁让他没人教导呢?只好拿出水磨功夫,自己摸索练习。

  遇到卡壳的时候,就坐着观望风景,看看天地、荒原、以及万物。

  经过那次所谓心劫,启承与这片天地的亲和度大为提升,对于身边事物有了更为细微的感受。

  此时阳光和煦、微风轻拂,天地间一片和谐,突然一头猎豹猛的窜出,向着一只黄羊扑去,黄羊转身就逃,但为时已晚,猎豹猛的一窜,把黄羊按到在地,张口咬住脖子,整个猎食过程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

  启承心中猛的一动:“是了,动静相合!静如山岳以蓄势,动如脱兔以猛扑。棍法也要刚柔相济、动静相合,不是一味的用死力,劲不可用老,力不可使尽。”

  摸出长棍,猛的对着身前大石劈去,却只用了八成力,快要击到大石之时微微一顿,一股震力从棍梢生出,大石顿时被击的粉碎。

  启承手不停歇,长棍一颤,猛的一抬,对着身边树上一枚叶片圈去;轻柔如春风,婉约如细雨,树叶顿时脱落,黏在棍梢,随棍飞舞。棍左则左、棍右则右。此时手中长棍轻轻一抖,使个崩字决,树叶如箭般飞出,只听嘟的一声,叶片刺入树干,竟如金石一般坚硬锋锐。

  双手持棍,静立原地,一遍遍回味刚才那一棍的感觉,总结出力的技巧、方位、刚柔变化,直到一天一夜之后才算完全掌握。

  他内心喜悦,这一招威力增长了十倍不止,如果现在与巨蟒交手,估计能战平!

  此次长进是受猎豹捕食启发,在后面旅途中,不免更加注意体会周边事物,再没有一丝焦躁,他观察见到的一切生灵,看它们的一举一动,看风吹过时树叶的摇摆,看雀捉虫时鸟喙的姿态,看猛虎捕食时的四肢摆动;

  每有感悟,就会停下来练上一阵。

  这一日天地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不少大树都被摧折,启承也不迎风赶路,找了个山洞躲避。

  洞口一侧有一株长草,叶细长,时而被大风刮得贴伏地面,风一稍歇,又直起身来前后摇摆。

  启承渐渐被它吸引,看的呆呆出神,脑袋里闪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正是太极拳诀。

  念叨数遍口诀,忽的跳起,就在山洞门口打起太极来,当真是松垂柔顺、圆融畅通,进退如意、刚柔相济。

  出锤时沉如山岳,抱球时柔若细羽。

  时而如弱女扶柳,时而如猛虎下山,其疾也如迅鸟高飞,其势也如江河奔涌,其徐也如初花展蕊,其柔也如露华沾叶。

  六遍一过,太极拳决已经吃透,虽不能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得落,却也相差仿佛矣。

  启承心内畅快,不由做昂天大笑状,摸了摸那根长草,转身踏上旅途。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