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贵妾之女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3章心性过于凉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语说有其母必有其女。

  定南侯夫人精明彪悍, 作为她的女儿, 阿宁性情可知一二。

  不过, 若只看外表, 阿宁生得明眸皓齿, 举止落落大方,言谈也甚是有趣。

  看到与阿琇坐在一处,言笑晏晏的阿宁, 顾老太太心中不免一动。

  等人走了,三太太碰了碰温氏的胳膊,“大嫂子你看, 母亲的眼睛都要粘在徐家小姐身上了。”

  “阿宁姐姐人物出众, 谈吐也不俗。”阿琇笑眯眯地接口道,“祖母喜欢她么”

  她也看出来了, 顾老太太这是有些相中了阿宁的架势呀。

  仔细想想, 她大哥哥沈安斯斯文文的,实打实的白面书生。瞧着好看, 就是总给人一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感觉。说实话, 与她们老沈家的整体家风有些违和。

  顾老太太从前就很担心沈安这性子。尤其,沈安有二太太那样的母亲,高不能成低不肯就,给沈安寻亲事挑剔程度堪比为皇子选妃。

  不止顾老太太,靖国公里的女眷们心里都门清, 日后沈安的妻子, 但凡性情稍微和顺一些的, 都只怕要被二太太刁难,还无处去说委屈。毕竟这年头,在婆婆手下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纵然上头还有顾老太太,可说到底,隔了一层。顾老太太也没有天天看着二太太不叫她为难儿媳妇的,这么一大把的年纪了,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母亲,您的意思”温氏在顾老太太跟前二十年了,同样了解自己的婆婆。一看顾老太太的眼神,便知道婆婆心中在想什么,试探着问道,“徐家小姐不错”

  顾老太太笑呵呵点头,“我看不错。定南侯夫人是个明白人,难得行事不拖泥带水的。”

  她这辈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委屈求全的女人。

  凭什么呢,男人三妻四妾左拥右抱的,最多被人说一句风流。女人就该独守空房相夫教子

  没这个道理。

  定南侯夫人带着女儿和离出府这种行事风格,不管多少人诟病,却是极合顾老太太的心的。

  这样的女子教导出来的徐宁,想必不会是个糊涂人。

  温氏妯娌几个互相看了一眼。

  “就怕是二弟妹不愿意。”温氏轻声道。

  定南侯娶亲后,有不少的人背地里暗暗笑话过,说他拼杀半生,位列侯爵,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偏生娶了个和离的女人,还是带了个十六七岁孩子的女儿。

  说不得,这现成的绿帽子就是他手上杀戮太多的报应了。

  在许多人眼中,就算定南侯夫人当初和离另嫁,徐宁也不该抛了祖宗。

  随娘改嫁这四个字,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当着面,人因惧怕徐春,会称徐宁一声侯门千金。背过人去,还不定怎么编排。

  二太太从前便总是拿着娘家书香出身说嘴自得,最是看中名声的人。温氏几乎不用想,便知道她是不会愿意叫儿子娶徐宁的。就是二老爷,也未必愿意当然,话分两头说,人徐家也未必就能看上沈安。

  顾老太太想着,成与不成的,先去提上一提,也没有什么。

  进门最晚的霍昀端着一杯茶水,莹润的手指滑过莲青色花纹,眉尖微微蹙起,“其实,四老爷前两日便见过了定南侯,徐侯爷也正在为女儿相看亲事。若母亲觉得合适不如叫四老爷去试探一下”

  凭借沈焱和徐春的交情,真有心做亲,十成里倒是也有七八分的把握。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徐宁的身份,在外人眼里实在是有些个尴尬。

  顾老太太点头,“等我与你二哥二嫂说一声。”

  出人意料的,二太太并没有别的话。倒是二老爷,看他凝重的脸色,很有些不大愿意的模样。

  “这”

  顾老太太是晚间将二房夫妻两个叫到了春晖堂,开口问的。

  二老爷是个孝子,能看出母亲是真看中徐家小姐。

  原本想要点头,但想一想自己只有沈安这一个儿子,一咬牙,觑着顾老太太的脸色,沉吟道,“母亲都看着好的人,自然是妥当。就只这位定南侯府的小姐,我只担心她心性过于凉薄。”

  能够抛弃亲族的姑娘,实在是不大和二老爷的心意。

  顾老太太在沈安的婚事之上,本来也打定了主意不再过分干预。只是因为见了徐宁后,觉得这姑娘无论性情容貌,都与沈安十分的相配,这才动了念头。

  听到二老爷这样说了,心内虽觉得可惜,却也没有再说什么,只点头,“本也是我一时的心热,既是你这样说,便算了吧。”

  人家阿宁,哪里有值得挑剔的地方呢

  就只说定南侯夫人未和离之时,阿宁也是西南望族的嫡女,实打实的官家千金

  如今她的母亲得定南侯爱重,她改姓徐,无论世人如何不屑,可谁又能说,阿宁就不是正经的定南侯府长女

  也罢了。

  她本来只是因看着阿宁行事说话稳重,并不是那种扭捏作态的女孩儿,看着便是个能撑起门楣的人。徐侯当年入京,也来府中拜会过,她也是认得的,虽不少人说他心肠冷硬,在战场上手段太过血腥,不过顾老太太却知道,徐侯其实很是明事理,后来行事上的风格,多是因那场灭门之祸而起,并不能因此就说徐侯人品不行。

  然自己想的再好,儿子不情愿,顾老太太也并不想多劝什么了。

  摇了摇手,让二老爷和二太太回去了。看着儿子儿媳离开的背影,还有外面昏暗下来的天色,顾老太太长长地叹了口气。

  然后,便看到了屏风后边,探出一颗脑袋来。

  “祖母”阿琇弯着眼睛,“您累了呀”

  颠颠儿地小跑了过去,阿琇握起了拳头为顾老太太捶肩膀。

  “多用点儿力气。”肩膀上传来微微酸痛的舒适感,顾老太太闭着眼睛指挥。

  阿琇捶得更欢实了。

  “祖母呀。”她想了想,试着问顾老太太,“您喜欢阿宁姐姐呀”

  “喜欢。”顾老太太还是闭着眼睛。漂漂亮亮,明明白白的小姑娘,谁不喜欢呢“你不是也与她说得很是投机”

  阿琇左手不停,右手绕到顾老太太跟前去比了比大拇指,“您和我娘一起与定南侯夫人说得很投机,原来还看到了我和阿宁姐姐说话”

  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暗暗发笑。

  她与徐宁说话的时候,顾老太太那小眼神儿就不停地往这边飘,与温氏三太太一起,将徐宁全方位地夸赞了不知道多少遍,哄得定南侯夫人眉开眼笑的。

  她觉得,如果不是顾及着定南侯夫人和阿宁是头一次登门,说不定她祖母就得直接跟人家说一句“若能让阿宁长长久久地伴在我身边,才是了了我的一桩心愿哪”。

  这点儿拐弯抹角的试探,顾老太太哪里会听不明白

  “这就开始叫阿宁姐姐了”

  阿琇在京城里位数不多的朋友,个个都被她叫做姐姐。当然,就顾老太太所知,这“个个”,其实也只是一个贺长安而已。

  “嗯。”停下了手,阿琇转到了顾老太太一侧,坐下后又伸手去给自家的老祖母捶腿,“阿宁姐姐见识多,说话也有趣。祖母您不知道,原来她去过不少的地方呢。”

  顾老太太来了兴致,“哦”

  按说,徐宁从前的家族,是西南的名门,听说家中规矩很严,尤其是对女眷,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了。阿宁如今才是十几岁的年纪,能去过多少的地方

  “定南侯夫人的娘家,原先是皇商来着,专管供茶。阿宁姐姐说,其中一品的甘露春最是有名。定南侯夫人出去巡视茶庄茶铺的时候,阿宁姐姐都会跟着。”

  顾老太太叹道,“原来是这样。我也听见侯夫人说了,阿宁从小在她身边,耳濡目染的,小小年纪这商事上的天赋,便显露了出来。如今,侯夫人也渐渐将手里的铺子,叫阿宁管着几个了。”

  这样与阿琇聊着,老太太心里又是好一番的遗憾。

  不说别的,单说徐宁只要承袭了定南侯夫人五分的本事,那真是一把扛起家业的好手了。

  说不得,安哥儿无福罢了。

  “徐侯一家,好像暂时不会回去西南去。”朝着顾老太太眨了眨眼,“等下了雪,我请阿宁姐姐来咱们家里赏雪看梅花,好不好”

  “自然好了。”顾老太太顺了顺阿琇的头发,“不过,徐侯身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能够在京城耽搁这许久”

  暂时不回西南

  莫非军中要有什么变动

  阿琇便说道,“应该是徐侯先行回去。阿宁姐姐说,她们在京中也有一家大茶铺,约莫是要留下来盘账”

  京城距离西南数千里,每年都是定南侯夫人遣人来查账。说不定这次,就是要趁机会自己看一看

  既然与自己投缘,阿琇很是自然地将徐宁引见给了贺长安。

  年龄上来看,贺长安与徐宁更为接近。都是十几岁的姑娘,性情也都甚是明朗大方,二人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那亲密的模样,叫阿琇都有些吃味儿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