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让反派痛哭流涕

报错
关灯
护眼
9第29章我要做皇帝29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内侍不意她会问起此事, 先是一怔,旋即面色涨红, 讷讷半日, 方才勉强辩解道“陛下仁德, 自然也牵挂他的子民”

  燕琅眼底讥诮一闪即逝“但愿陛下当真有这份仁心。”说完,她冷冷一哂, 转身大步离去, 只留那一行金陵使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早先分散式的游击作战, 已经叫定北伯沈胤之在底层边军与北境百姓中声名鹊起,而此次收复昌源,逼退柔然, 更叫她名扬四海,广纳民心。

  沈平佑在时,便是边军的一面旗帜, 他倒下之后,边军激愤之余,又有些仓皇, 颇觉不知所措, 现下出现了这样一个手腕强硬、作风果敢的后起之秀, 又有沈平佑光环的加成, 燕琅免不得会被边军士卒视为沈平佑的继任者, 钦佩敬慕, 无不景从。

  没有人推举她坐上主帅之位, 也没有人提及过此事,但此战之后,无论是士卒还是将领,却都不约而同的以应对主帅的态度对待她。

  燕琅的功勋是实打实的,能力也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任谁也无法反驳,这也是她行事逐渐张扬的底气所在。

  薛礼见李韬被燕琅扣下,押入狱中,心头便是一跳,听人提及李韬出事,似乎涉及镇国公之死,方才意会到几分内情。

  他的心腹登门道“李大人毕竟是监军,无凭无证,定北伯便将人扣下了,着实有些跋扈,此战之后,边军又有以定北伯马首是瞻之态,长此以往,只怕不妙”

  薛礼默然良久,道“李韬此次下狱,是因牵涉到昌源战败一事,定北伯行事莽撞,然而大义不亏,我终究不好说什么。此事勿要再提。”

  薛礼这个副帅一系的魁首都这样讲,其余人就更不好有所异议,再得知李韬牵涉到镇国公战死、昌源失陷一事中时,更是群情激奋,看守他的人也不得不从最初的十人增添到五十人。

  昌源陷落两月,战死士卒便有十万之众,更不必说惨遭屠戮的边民,多少离子散,家破人亡,现下知晓李韬参与其中,甚至很有可能一手造成了这样惨烈的恶果,士卒只恨不能生噬其肉,说不得什么时候便隐忍不住,扑上去将他给杀了。

  燕琅既然敢将他扣下,就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一边叫老管家搜集罪证,严审李韬及其亲信,另一边又遣兵布将,准备将这群南侵的柔然人一网打尽。

  李韬并不是什么硬骨头,刚被关起来的时候,还叫骂不休,语出威胁,只可惜,他这威风耍错了地方。

  老管家跟随沈家老太爷征战沙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如何会将这等色厉内荏之辈放在眼里,先把人吊起来,用蘸盐水的鞭子抽个半死,晾了半日之后,李韬立马就老实了。

  老管家是亲眼看着沈平佑长大的,视他如子侄,现下见到了害他至死的凶手之一,如何会心软,几番刑罚上去,不出三日,李韬便哭爹喊娘,吐了个干干净净,从何时起与仪国公密谋,到两人在何处商定此事,由什么人传讯,经手者几人,招供的极为详尽。

  燕琅对着那份口供看了良久,终于道“与他那群亲信所言,可都对的起来吗”

  老管家道“严丝合缝,并无错漏。”

  “好。”燕琅淡淡丢下一个字,道“将这份口供誊抄数份,投寄到刑部、大理寺、几位宰辅、乃至于诸位御史家中去。至于李韬按下手印的这一份,便附录在我的奏疏之中,送入宫中。时值深秋,今岁的死刑犯也该陆续问斩,就在这个月,我要仪国公死”

  老管家眼底厉色一闪“是”

  沈胤之未死的消息传回金陵,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皇帝初次听闻此事,惊得险些从御座上摔下去“沈胤之没有死这怎么可能一个多月都没消息,忽然就跳出来了”

  回话的侍从低着头道“据说,定北伯当时身受重伤,昏迷不醒,为大漠中的猎户所救,大半个月后方才醒来,叫人送信给沈家”

  皇帝疑心甚重“那的确是沈胤之吗是否是其余人假扮”

  内侍声音愈发低了“定北伯先往河西去祭拜镇国公,与镇国公夫人和荣安郡主短暂相聚之后,便前往北境,见到他的人不在少数,想来无法造假。”

  皇帝眉头拧个疙瘩,没再做声,内侍监见状,便摆摆手,打发那侍从退下,却听皇帝阴郁道“你说,沈家人是不是故意的”

  内侍监为之一怔“陛下是说”

  “沈家人刚刚离开朕把控范围没多久,就遇上沈胤之派去的信使,这也太过巧合了,”皇帝冷冷一笑,眼底恶意迸显“你说,她们是不是早就知道沈胤之没死,只是为了欺瞒于朕,方才一直瞒着,直到走得远了,才公之于众”

  这等大事上,内侍监哪里敢插嘴,只讪讪笑道“奴婢愚钝”

  “一定是这样”皇帝像是想通了什么似的,冷笑连连“她们信不过朕,也防备着朕这群乱臣贼子那两个贱婢是何声色,你也知晓,沈胤之难道便是个好的焉知他没有悖逆之心”

  “不能再纵容下去了”皇帝站起身,在内殿中来回踱步,如此过了半晌,忽的传人来拟诏“定北伯忠良之后,英武不凡,朕心甚慰,着去职还京,另加恩赐”

  内侍监听他这般言说,便知道他已经对沈家起了疑心,传召沈胤之回京,无非是将人扣住,免于来日生乱罢了。

  他心底暗叹口气,禁不住有些同情那位远在天边的定北伯。

  只是事情到底赶不上变化,半月之后,前往北境传旨的侍从仓皇回宫,沈胤之没带回来也就罢了,竟还捎了那么两句戳心窝子的话回来。

  皇帝默默将那两句话念了几遍,再想起林氏与沈静秋对自己的无礼冒犯,双目几乎要喷出火来,正待爆发之际,却接到了来自边关的加急文书。

  定北伯沈胤之收复昌源,生擒柔然可汗之子莫度,却敌于百里之外。

  这消息皇帝已经听传旨的内侍提过,心里虽略有些欢欣,但更多的却是对于沈家子崛起的不安与担忧,他眉头微皱,目光往下一扫,脸色登时坏了,狠狠一拍桌案,怒骂道“谁给他的胆子扣押监军,私下用刑简直罪该万死”

  林氏与沈静秋冒犯他时,皇帝暴怒非常,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为天子的无上权威受到了冒犯,但此时此刻,他盛怒之余,心头却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几分忐忑来。

  沈胤之与林氏、沈静秋不一样。

  他是沈平佑的儿子,是定北伯,是收复昌源的英雄,林氏与沈静秋只能用放肆的怒骂来表达愤慨,只能煽动民心来对抗君王,但沈胤之不一样。

  他手握军权,是真正能够组织一场报复,并且付诸行动的人。

  他有那么做的原因,也有那么做的底气。

  有那么一瞬间,皇帝感觉到了惧怕。

  他原本是想将手中奏疏揉成一团,丢到废纸篓里去的,只是手掌哆嗦了良久,竟没能如愿。

  内侍监见他脸色实在不好,花白的胡须也颤抖的有些仓皇,忙近前去帮他顺了顺气,恭谨而又小意的道“陛下,您还好吗”

  皇帝有些无力的将那份奏疏合上“将它发到三省中去,叫几位宰辅商议,看该如何处置,至于柔然使臣”

  他倦怠道“先前商议的条款,统统都不作数了。具体如何,容后再议。”

  不只是皇帝,刑部、大理寺、御史们乃至于诸位宰辅,都收到了李韬的详尽口供,其中夹杂着与仪国公的往来书信,以及其余人证的口供,千真万确,着实抵赖不得,好容易平静下来的朝局,重又沸腾起来。

  昌源战败,镇国公为国捐躯,十万忠魂埋骨北境,究其根由,竟是为了一家私利,岂不可恨,岂不该杀

  第二日上午,便有国子监学生聚集在皇宫门前请愿“望陛下明辨忠奸,立杀苏子禄”

  御史们更是联名上书,请求彻查此案,而市井之间,议论之声也不在少数。

  晋王晨起听闻此事,险些魂飞魄散,顾不得用早膳,胡乱穿上衣袍,便催马往仪国公府去。

  他面色仓皇,身体止不住的颤抖“外祖父,这可如何是好”

  “李韬这个废物”晋王忍不住迁怒,骂道“这么点事都办不好”

  晋王心慌,仪国公何尝不慌,寒气侵人的深秋时节,他额头冷汗涔涔“沈胤之身为边将,却擅自扣押监军,严刑拷问,本就是大罪,我们只要咬紧牙根,说他是屈打成招”

  “不成”晋王痛苦的摇头,字袖中取出那御史收到的一沓口供,道“沈胤之心思谨慎,搜罗了数人口供,又与当日之事严丝合缝,轻易推拖不得,外祖父还是另想法子吧”

  仪国公心慌意乱,如何能有什么主意,看着面前身为皇子的外孙,老泪纵横道“殿下,老臣如此为之,可都是为了你,骨肉相连,你不能见死不救啊”

  昌源战败,镇国公与十万士卒战死沙场,这么大的恶果,一旦罪名坐实,仪国公必然要死,苏家上下也逃不过满门抄斩。

  晋王叫了他这么多年的外祖父,感情终究是有的,更不必说苏家是苏皇后的母家,是他的外家,一旦苏家倒了,他也就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晋王心思转的飞快,道“既然无力脱罪,那便想个法子,叫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仪国公悲观道“这如何化得了沈胤之既然将此事捅出来,如何肯轻易罢休”

  “不肯罢休也要罢休”晋王眼底冷光一闪,道“他私自囚禁监军,本就有过,父皇心里必定不快,未必就肯顺水推舟,成全他这心愿,再则,当初参与此事的,可不仅仅是外祖父您”说着,他目光向南一扫,脸上浮现出一层讥诮来。

  仪国公听得双目微亮“你是说高陵侯府”

  “不,不妥”他眼底的光芒黯淡下去,摇头道“当日高陵侯夫人之事,沈家便与陆家撕破了脸,沈胤之一心只想为父亲报仇,如何肯为陆家而收手。”

  “高陵侯参与其中了,陆老太君可没有,”晋王胸有成竹,道“她是沈胤之嫡亲的外祖母,关系向来亲厚,一向疼爱他的长辈跪下去苦苦哀求,他难道也不会心软”

  仪国公心里略微有了点底,勉强一笑,道“是这个道理。”

  金陵因仪国公暗害镇国公,以至于昌源失陷,生灵涂炭一事而沸腾时,镇国公之子、定北伯沈胤之收复昌源,却敌于百里之外的消息,也涌入京师,一日之间,金陵百姓经历了极致的愤怒,又被来自远方的喜讯所安抚。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

  沈胤之

  金陵物议纷纷,或褒赞,或质疑时,燕琅正与几位副将商讨接下来的战略。

  “柔然人的优势,便在于骑兵,机动性强,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弱处,”她点了点柔然军帐所在,道“他们孤军在外,运输线过长,补给难以及时供应,这也是他们时常劫掠边民的原因所在,我们或许可以从此处着手,予以重击”

  燕琅还正年轻,经验较之老将不免短缺,她自己也从来不羞于向人请教,而真正到了该拍板的时候,她又果敢刚毅,令出即行,无人违逆。

  敲定作战计划之后,底下将领各自前去准备,她则站起身来,往帐中军情图前细阅,将将过了半刻钟,忽然听得帐外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

  燕琅微微蹙眉,就听帐外亲兵传禀,道是用莫度前去交换被俘边军百姓的人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她问。

  “少将军,柔然欺人太甚”回禀之人面色激愤,双目赤红“嘴上答允我们交换,送回来的却都是老弱百姓,青壮与妇人、孩童都不见踪影,据被救回来的老人们讲,柔然人得知昌源被大夏收复,莫度被俘之后,便虐杀妇孺泄愤,好些青壮看不下去,与之争执对抗,也都被杀了”

  燕琅将手中墨笔搁下,道“他们送还多少百姓回来柔然军中,可还有大夏子民”

  那士卒忍不住哭了“只剩下三百余人了”

  燕琅点点头,道“剁掉莫度的胳膊和腿,再把他还给柔然的交涉者。告诉他们,这笔账我记下了,没完”

  昌源收复之后,来自金陵的诏令便一封接一封的送到了燕琅手中,无一例外,都是要求她以大局为重,暂缓攻势,不要妄开战端,激化两国矛盾。

  皇帝看得很清楚,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只会叫沈胤之威望越来越高,最后完全掌控边军,搞出一个不受朝廷控制的畸形利益团体来。

  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只要能阻挡沈胤之进一步的发展,即便是放弃眼前的大好局势,皇帝也在所不惜。

  当初与柔然和谈的时候,他都做好了割让昌源出去的准备,这会儿昌源都收复了,情况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

  外邦毕竟是外邦,总是有的商量,但像沈胤之这样的家贼,却决计不容姑息

  燕琅看出皇帝心思,只是冷冷一哂,若她此刻身在金陵,怕是没什么法子应对,但此时人在军中,几十万大军在握,如臂指使,谁能奈何得了她

  接过内侍递上来的诏书,她淡淡瞥了一眼,当着他的面,丢到了废纸篓里边。

  内侍顿时变色“定北伯,这可是圣旨”

  “圣旨”燕琅含笑看着他,道“忘了告诉你,其实我不识字。”

  内侍“”

  “陛下若是太过闲暇,不妨想一想如何处置仪国公,才不至于令边关将士心冷,又或者是好生思量一下,该如何嘉赏于我,至于所谓的退兵、和谈,他远在金陵,不知战况,最好还是不要插手了吧。”

  燕琅笑微微道“你觉得呢”

  内侍盯着废纸篓里边的那道圣旨,简直都要哭了,崩溃着重复道“定北伯,那可是圣旨啊”

  “圣旨又如何,从前又不是没丢过,你去告诉陛下,不必再传旨过来了,我一个字也不会看的,”燕琅漠然道“有本事的话,就托梦给我啊。”

  “666666”系统忍不住道“我要给秀儿生猴子”

  内侍瑟瑟发抖,嘤嘤嘤哭着跑掉了。

  燕琅撇撇嘴,整装出发,号令昌源城中的军队,正式对柔然军帐发起了总攻。

  或许是因为昌源失守,柔然早有准备,最开始的时候,这场仗打的异常艰难,燕琅提枪上马,坚守在第一线,等到局势暂缓,回营安置时,铠甲之内的里衣都已经被鲜血染红。

  “少将军太冒进了,”有人道“如此贸然出站,得不偿失。”

  “是啊,”另有人小声附和“知道少将军报仇心切,但也不能不把兄弟们的性命放在眼里啊。”

  燕琅目光环视一周,却没做声,等他们说完,方才道“今日到此为止,都散了吧。”

  是日晚间,乌云蔽空,不见星子,一行柔然骑兵悄无声息的抵达大夏军帐之外,相距二里之时,便翻身下马,转为步行,急速往边军驻扎之处袭去。

  夜色漆黑而安寂,人走过去,连身边人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为首的柔然武士凝神细听,却发觉军帐中一片安谧,夜色之中,仿佛一座空无人烟的荒城,他心头一个“咯噔”,知道此行有变,想要令人撤走,却也晚了。

  远处杀声大作,鼓声轰鸣,这座荒城似乎在一瞬间活了过来,篝火点燃,蒋世安身披甲胄,手持方天画戟,哈哈大笑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们柔然人,难道连这句话都没听说过居然真的相信大夏人送去的消息”

  那柔然武士率人潜入之时,便舍弃了坐骑,又是以少对多,远非蒋世安对手,如何不知是中了对方奸计,牙根紧咬,恨声道“赵炜夏人果然奸诈”

  蒋世安听到“赵炜”二字,面色微变,却不多言,催马上前,三招两式,便将那柔然武士生擒,再见他随从之人或杀或擒,已然不成气候,这才收起方天画戟,远眺北方“少将军神机妙算,却不知他此去是否顺遂”

  柔然自以为有大夏人通风报信,暗杀沈胤之不过是小菜一碟,他若死了,好容易被重整起来的大夏边军,便会重新变成一盘散沙,欣喜之余,不免放松了警惕。

  毕竟白日一场激战,双方都十分疲惫,谁能想得到,会有人在这时候发动突袭呢。

  他们是以此算计沈胤之的,而燕琅,也将计就计,以此还击柔然。

  是日晚间,燕琅率领五千精悍士卒,势如破竹,击退柔然三万骑兵。

  夜色深深,柔然士卒不辨来敌,更不知深浅,惊惧之下,慌乱溃逃,定北伯沈胤之正式接管朔方城,重新将两国边界,推回到最初的界定线上。

  蒋世安生擒那柔然武士之后,旋即便令人去捉拿他口中提及的赵炜,他也怕那柔然武士信口开河,有意使诈,故而便不曾明言,直接令人将赵炜扣下,单刀直入道“你这狗贼好大胆子,竟敢与柔然人私通卖国”

  赵炜便是傍晚时分,在军帐中出言质疑燕琅之人,听蒋世安如此言说,声色俱厉,只当是事发了,当场便变了脸色。

  蒋世安见状,便知那柔然武士所言不假,将赵炜押解,卸下盔甲武器,又派人去他帐中搜罗,再请众将前来商议,看此人该当如何处置。

  赵炜通敌卖国,死罪是板上钉钉了,只是并非沈平佑的旧部,而是薛礼一系的人,故而第二日上午,众将领议及此事之时,免不得会将战火烧到薛礼身上。

  “赵炜是薛副帅的心腹,朝夕相处,难道薛副帅便不曾察觉他的狼子野心吗还是说,你是打算顺水推舟,借他的手除掉少将军”

  “我绝无此意”薛礼厉声驳斥,怒道“你不要血口喷人”

  另有人道“人心隔肚皮,薛副帅向来与镇国公不睦,对少将军也是不假辞色,谁知你心中究竟如何作想”

  薛礼脸色涨红,目光也有些仓皇,正待说话,却见燕琅站起身来,一抬手,止住了众将领的话“薛将军秉性刚直,我相信他不会这样做。”

  众人听得一怔,皱眉道“少将军”

  “赵炜通敌卖国,与薛将军何干难道只因为他曾经在薛将军帐下听令,所以便要将他们联系到一起如此说来,赵炜曾在我父亲帐下为将,难道我父亲也通敌卖国吗”

  燕琅少见的冷了神色,斥道“若有实证,我即刻处置了他,但若是无凭无据,便妄加揣测,岂不叫忠勇之士心寒,令天下人齿冷派系不同,只是小节,共抗柔然,却是大义,五根手指头握成拳,打出去才有力量,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都不懂吗”

  众人听得面露惭色,低头不语,薛礼也是怔住,良久之后,向燕琅郑重一礼“少将军胸吞万流,气度恢弘,薛某敬服”

  “薛将军,你也不必急着谢我,”燕琅道“赵炜毕竟在你帐下听令,你身为主将,有失察职责,险些酿成大祸,便以军规处置,打三十军棍,你可心服”

  薛礼道“心服口服”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到此为止。”燕琅点点头,道“赵炜通敌卖国,将其扣押,来日回京问罪;薛礼有失察之责,罚三十军棍,以儆效尤。朔方城初定,诸事纷杂,诸君,勉之”

  众将散去之后,方才有侍从前来传禀“少将军,柔然主帅沙略罗想求见您。”

  沙略罗在昨夜那场混战中被俘,只是燕琅忙于整顿军务,清查内奸,一直都没能顾得上他,此刻听人提及,方才问道“他想做什么”

  “他不肯说,只说是要跟您讲,”那侍从道“不愿与我们言谈。”

  燕琅听得眉头一跳,道“前边带路。”

  侍从领着她到了朔方城的监狱里,便见里边站着个身量瘦削的中年男子,眉毛很浓,双目细长而锋锐,因为昨夜那场混战,形容难免有些狼狈。

  听人提及燕琅身份,沙略罗方才抬起头,道“沈将军,你们大夏有一句话,叫将相不辱,只可惜,你似乎并不知道。”

  燕琅淡淡看他一眼,道“先前士卒问话,你为什么不回答,而非要见我”

  沙略罗微微抬起下巴,有些倨傲的道“对于这些普通士卒,我有保持沉默的权力。”

  燕琅问那带路士卒“他就是那个下令柔然起兵虐杀边关妇孺的人吗”

  那士卒面有激愤,恨声道“就是他”

  燕琅点点头,向沙略罗道“胜利者才有资格保持沉默,你不配。”

  “把他拖出去砍了,”她吩咐那士卒“脑袋挂到朔方城头上去,即刻执行。”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