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我有四个孝顺儿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2章 第 112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林云舒得知太后要宣自己进宫, 还以为太后要问春玉的胎相。听说太后连失两个孙子, 对春玉肚子里的孩子尤为看中。想必也不会为难她。

  为表隆重, 她还特地进屋换了敕命衣服,宫女有些惊讶,一问才知,这人还是盐俭县县令的母亲, 今年刚被皇上封为安人。

  她们一路到了慈寿宫。

  进去后, 林云舒头也不敢抬, 跟着宫女照做,下跪行礼,“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徐月琴和王清瑶看到她身上的敕命衣服, 眉峰紧锁。原来她不是贱民。

  太后叫她起身后, 宫女走到太后跟前附手在她耳边嘀咕几句。

  太后点了点头, 也不叫林云舒坐, 声音微凉, “顾林氏,听说你是徐会的先生”

  林云舒怔了怔, 不敢抬头, 太后叫她来不是为了春玉,而是因为徐会

  心里惊讶, 林云舒面上却不敢表现,应了声“是”

  太后手搁在茶几上, 声音威严, “你可知徐会因你将女儿除族”

  林云舒自然知道的, 老大几乎每天都出去溜达听这些小道消息。她当时知道还惊讶了一回。

  林云舒也没否认,“道听途说。不知道是真是假。”

  太后抬了抬手,“抬头回话,不要总低着头。”

  林云舒秉持着说多错多,也没说什么奉承话,抬头平视前方,将对面这些人尽收眼底。

  三个年龄相近的年轻男子以及徐月琴和王清瑶。

  太后见她不过是个寻常老婆子,心里冷嗤,还真是小瞧这些小人物,敢给她侄孙女气受,她拿着佛珠,拨了几下,“依你所言,徐会此举是对还是错”

  林云舒心里一个咯噔,她要是说徐会做得对,太后还不撕了她她要是说徐会做得不对,太后岂不是让她教训徒弟

  怎么回答都是错的,她选择避而不答,“此乃徐会家事。我只是她的绘画师傅,不教为人处事,也不便掺和。”她又拱手,转了话题,“太后娘娘,臣妇是玉妃娘娘请来的稳婆。还要为她请脉,恕臣妇不便在此久留。”

  太后拧着眉,“你就是玉妃娘娘千里迢迢要从老家请进宫的稳婆”

  “是”林云舒低声应是,“夫君病重后,家中孩子年幼,臣妇只能替人接生养活四个儿子。”

  徐月琴冷嗤一声,“竟从事那下九流的行当。爹爹拜先生真是一点也不稳当。”

  林云舒不卑不亢,“令堂才高八斗,画技超群,臣妇一届妇孺自然没什么可教他的。若不是十年前,他奉皇上之命,千里迢迢跑到我家学习素描,想必我们也没有师徒情谊。说起来,这都要感谢皇上。”

  徐月琴脸都白了。她刚说她爹不稳当,这人就说是皇上促成的。这岂不是说她不敬皇上。

  太后眼睛微眯,没再揪着这件事不放,顺势问道,“玉妃娘娘腹中胎儿可还好”

  林云舒无语,你一天为她请三回脉,你会不知林云舒却不敢不答,“回太后娘娘的话,玉妃娘娘身体康健,腹中胎儿很好。”

  太后点了点头,“玉妃娘娘以前是宫女出身,比我身边的丫鬟还会伺候人。你既是玉妃娘娘请来的稳婆,想必也会伺候人。你奉茶吧。”

  林云舒听这话还以为太后是故意寒碜玉妃,顺便拿她撒气。可她又听人说,太后飞扬跋扈,心狠手辣,应该不会做这种无聊的事。

  这人该不会有别的阴谋吧

  林云舒有些不情愿。明知道对方要害你,你却必须得按她的要求来做。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可她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好借口来推辞。

  就在她踌躇不前时,太后身边的宫女冷着脸,不耐烦地提醒她,“顾林氏,还傻愣着干什么,难不成还要太后三催四请你才会去。还不快点去奉茶。”

  说着,就有小宫女走到她面前,“跟我来吧”

  林云舒跟在小宫女身后,走到旁边的小隔间。

  她在小宫女的示意下将茶倒好,端了茶出来,却突然膝盖什么东西打了一下,整个人往前倾。林云舒眼急手快将手里的茶碗抱好,好在朝服的袖子都是极为宽大的,她这么一遮,倒是看不出来。

  不等林云舒起身,太后身后的宫女跳出来,指着趴在地上的林云舒骂道,“大胆居然敢砸碎太后最喜欢的缠枝茶碗。你是不是故意藐视太后”

  林云舒没起来,趴在地上仰着头,一脸委屈,“臣妇没有”

  太后颇为威严,一巴掌拍到桌面,气得脸色铁青,“还说没有来人呐把人拖下去打八十大板”

  八十大板这分明是想她死

  林云舒也不再演戏了,立刻爬起来,也顾不得弹衣服上的灰尘,将袖子盖住的茶盘端起来,顶着众人惊讶的目光,愤愤不平道,“刚才有人用东西打了臣妇膝盖一下,幸亏臣妇时刻记得太后,摔了一跤,也想着护好茶碗。”

  林云舒从那宫女身旁经过,将茶碗奉到太后身旁的小几上。

  她眼睛在众人面上扫了一圈,而后又飞快收回。余光扫到有个年轻男子的手好像多了一指。六指

  林云舒收回视线,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太后看了眼办事不利的宫女,对方惨白着脸,低下了头。

  太后正要再吩咐,就听外面太监尖细的嗓音传来,“皇后娘娘嫁到”

  说完,张宝珠已经带着宫女进来了。

  她进来后先向太后行礼,“臣妾给太后娘娘请安。”

  其他人也都站起来,向她行礼,“皇后娘娘万福”

  张宝珠笑盈盈抬了抬手,“免礼”

  她看向站在中间的林云舒,脸上恰到好处地惊讶,“林婶子原来你在这儿啊。玉妃刚刚吃东西吐了,劳烦你去给她看看吧。”

  林云舒看了眼太后,迟疑道,“可太后还未恩准”

  张宝珠笑容不变,又往前走了几步,“太后娘娘最是看中玉妃娘娘肚子里的孩子,皇上子嗣又极为单薄。她老人家肯定会放人的。太后娘娘,臣妾说得可对”

  太后如何不知道她这是在将她呢,冷着脸,挥了挥手,“去吧”

  等两人走了,徐月琴坐不住了,“姑祖母,她太嚣张了。”

  她在婆家再跋扈,也不敢当着婆婆的面说这种话。

  皇后娘娘居然敢这么跟太后说话。

  太后揉了揉眉心,“现在没什么比玉妃娘娘肚子里的孩子更重要。”

  信王府的子嗣却接二连三往外蹦

  皇上已经登基十三年了,至今连个子嗣都没有,她能不急嘛。

  再加上皇上对她没护好慈皇子一事心存不满。母子俩已经产生隔阂。她要是再找玉妃娘娘的麻烦,想必皇上又该多想了。

  徐月琴知道太后娘娘不会为自己做主了,不满地撅起了嘴。

  太后拍了拍她的手背,“待玉妃生子。我定会为你出头。”

  徐月琴这才高兴了,“多谢姑祖母。”

  另一边,林云舒跟在张宝珠身后。

  太后居住的宫殿富丽堂皇,但她总觉得压仰,不知不觉,后背都湿了。

  看着外面高高的太阳,明明是火辣辣的,像是可以把人烤化的温度,她却觉得这太阳比什么时候都要温暖,照在她身上,给她一种难以形容的力量。

  她刚刚还紧张到不行的心,立时落回实处,也有闲心打量周围的景色了。

  林云舒去过故宫游玩,但那时代已经有些久远。再加上只是冰冷的宫殿。没有气氛。不像现在,身处其中,三不五时,就能看到宫女侍卫,却是大气也不敢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她心里也不自觉紧张起来。

  张宝珠回头瞧见林云舒四下乱看,让宫女退后两步,等林婶子到了跟前,才开口,“林婶子,太后为何召你入宫”

  她刚进殿就觉得太后好像在为难林婶子。但是贵妃娘娘却不在。事情大有蹊跷。

  林云舒把自己与徐月琴的恩怨说了一遍。

  张宝珠得知竟是他们,有一瞬间的沉默,心有余悸道,“幸好我一早便在太后宫中安插了人手。她通知我,说你出事了,我才赶过来。要不然以太后的性子,林婶子今天恐怕凶多吉少了。”

  林云舒倒是不怀疑这点。太后摆明了是找茬。但她总觉得张宝珠刚刚沉默时间太久了,好像有些不对劲儿,她转了转眼珠子,问她,“刚刚那几个少年郎是谁”

  张宝珠进殿后没有细看,只是粗粗看了一眼,不过这几人都是常客,她自然认得,“就是太后的侄孙。王清瑶的三个进士儿子。太后最宠爱的就是他们。”

  也不知是不是林云舒多心,她总觉得太后这样干大事的人不会宠一个外人。

  说是侄孙,其实姓的还是徐。太后要宠爱也该宠爱王家人。为何单单宠信徐家人。又是给他们找大儒,又是为徐月琴出气。这点太奇怪了吧

  林云舒这么想,也就这么问了。

  说话的功夫两人已经到了皇后寝殿。

  春玉正歪在榻上歇息。

  张宝珠把宫女太监都屏退后,三人坐在榻上聊天。

  张宝珠到底是皇后,还是有许多宫女向她投诚的,也从一些老人口中得知王家往事,“现在的王家其实跟太后娘娘并不是很亲。听说已经是出了五服的了。”

  林云舒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事,“为何”

  王家子嗣再怎么单薄,也不至于五代之内一个亲人都没有吧这倒像是人为的。她突然想起古代有连坐制。

  张宝珠默默叹气,“先皇登基后,担心外戚太过强大,新皇压不住。就千方百计找到王家人的把柄,数罪并罚,虽然没有诛九族那么狠。但是王家五代之内的男丁尽皆斩首,连孩童都不例外。嫁出去的外嫁女虽没有受到处罚。可许多人家都怕惹先皇不快,纷纷将王家女休弃。王清瑶是庶女,嫁给徐家后伺候公婆离世,属于三不去之列。再加徐家人又是厚道的,竟也没有用阴谋手断,把人除了。说起来王清瑶算是离太后最亲的人了。”

  林云舒揉了揉脸。到底是经过夺嫡的帝王,心够狠。连自己结发妻子的娘子说抄就给抄了。不过太后娘娘这样野心勃勃,新皇又年幼无能,先皇有此行为,倒也能理解。

  只可惜,他低估了他儿子的无能。竟然这么快就让王家东山再起了。

  张宝珠望着窗外开得正艳的花朵,进宫这些年,再狠再毒的事情在皇家都有可能发生。这是一座华美的宫殿,每天都上演着勾心斗角,把她这样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都磨练成一个防备心极重的人。不得不说,这皇宫是能吃人的。

  春玉捏了一颗葡萄,边薄皮边道,“说起王清瑶,我还听说过一桩趣事呢。当初王清瑶嫁进徐家,王家势大。王清瑶成亲三年无子。徐家人坐不住了,就想着为儿子纳妾。被王清瑶狠狠闹了一通。京城人人都说她是妒妇,以她为耻。徐家老两口临死前都没能看到下一代,含恨走了。没过两年,王家败了。被皇上下狱,王清瑶许是担心徐家会休了她,就一口气给夫君纳了七房小妾。那一年有五个小妾同时怀孕。生下来后,王清瑶将三子两女视为已出。现在三个儿子都成了进士,谁不说她是京城第一贤妇。”

  林云舒猛然一惊,看着张宝珠,对方点头。

  林云舒眼里闪烁一道精光,她动了动手指,“那照你所说,这五个孩子根本不是王家血脉啊跟王清瑶完全没关系啊”

  张宝珠怔了怔,“也许太后爱乌及乌”因为太后看中王清瑶这个侄女,所以看中她的五个庶子庶女

  林云舒才不信宫斗之王能是这种善良的人。她突然想起之前在茶肆里听到的八卦,有人说那三个进士好像天生异相,“我看到有个人是生有六指的,其他两人有什么异样”

  “那两人也是六指。”张宝珠没想到她会想起问这个。

  林云舒想起张川乌曾经给徐会把过脉,说他子嗣单薄。为何王家下狱那年,徐会突然变得龙精虎猛,一下就得了五个孩子这也太不寻常了。

  林云舒隐约觉得事情有哪不对,目光灼灼看着张宝珠,“那两个女儿呢也是六指吗”

  张宝珠摇头,“不是六指。”

  林云舒拧着眉。五个孩子分别是五个小妾生的,总不可能她们家族都有六指基因吧

  “林婶子,可是有事”张宝珠见她神色不对,关切地问。

  林云舒还没想通,只摆了摆手。

  接着,林云舒给春玉把脉,胎相很好。

  张宝珠又说起一事,“昨日,皇上召见宁王,我估摸着又发生大事了。宁王一般不随便进宫,每次进宫必有大事发生。”

  春玉叹了口气,“什么大事难不成樊城之战失败了”

  林云舒拍了下她的手背,提醒她,“甚言。这种话也能乱说的吗”

  春玉自觉失言,忙住了嘴。

  张宝珠给她剥葡萄,摇了摇头,“不是这事。听说江南那边发大水。许多村庄都被淹了,今年江南那边颗粒无收。”

  靠林云舒忍不住想骂娘连上天都见不得皇上昏庸,要发下警示了。

  张宝珠压低声音道,“皇上跟宁王在御书房商量很久,还招了朝中几位大臣前来商量。最终派宁王前去安抚灾民。又从户部拨了三十万两银子赈灾。过不了就要出发了。我听说皇上要发罪己诏呢。”

  只要是天灾全部就要算到皇上身上。这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古代结此深信不疑。

  林云舒对罪己诏不敢兴趣,她感兴趣的却是旁的,“江南水灾,百姓粮食颗粒无收。赈灾粮只能从北边调,但是樊城战事吃紧,月国的粮食恐怕不够吧”

  看来她要写信给族里,让她们今年改种玉米和红薯。要不然朝廷强行征粮,他们自家人反倒饿死了。

  三人正说着话,小厨房已经做好了饭菜呈上来。

  春玉现在要少食多胎,时不时就会饿。

  林云舒认认真真看过一遍,“饭食没问题。吃吧。”

  春玉胃口不怎么好,只吃了一点点,就让宫女把吃食退下去了。

  “你每次只吃这么一点吗”林云舒有四个儿媳,哪个怀孕吃得都比她多,她怎么吃得这么少呢

  春玉捂着嘴想吐,尤其是闻不了饭菜味儿,“我最近孕吐得厉害,吃什么都没胃口。”

  林云舒瞧着她脸色确实不怎么好,也体谅她一个孕妇不容易,想了想问,“那你想吃什么明天我从宫外给你带进来。”

  春玉倒还真有想吃的,她刚想回答,又有些歉然,不好意思闭了嘴。

  林云舒摊了摊手,“别怕麻烦。我现在无所事事,找点事做,也能舒服点儿。”

  春玉这才结结巴巴说了,“大伯母做的那烤鸭不错,还有那麦芽糖。还有吊饼卷大葱。”

  前两样,她还能理解。吊饼卷大葱那不是西风县的特色吗

  春玉羞红了脸,“我早就想吃家乡菜了。可惜京城没有。”

  林云舒还当什么呢,“这些都是小意思,明天我就给你带进来。”

  春玉站起来,向她行了一礼。

  林云舒唬了一跳,“这可使不得。你现在是玉妃娘娘了,要是被旁人看到该说你不懂规矩了。”

  春玉摇头,“我娘很久就走了。跟我最新的人就是您了。我向您行礼是应该的。”

  林云舒没由来伤感起来,想起上次见到顾守庭,他头发都白了一半,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你爹一直想着你呢。原先还盼着你出宫,好一家团聚。谁成想你竟成了妃子。”

  春玉眼眶湿润,她拭了拭泪,“是女儿不孝。”

  林云舒见她哭了,只好又劝她,“不过你爹也找到安慰啦。你大哥给他生了个孙女,长得跟你很像。他天天带在身边。”

  春玉这才高兴了,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三人说了一会儿话,眼见着天色不晚,林云舒就提出告辞了。

  回到家,太阳像一轮咸蛋黄,晚霞满天,天空像是被火烧过一般,照得人脸颊发烫。余晖斜照进巷子里,给狭窄的巷子添了几分暖意。

  林云舒还没进门,就看到老大从巷子劲头走过来,手里还提着篮子,篮子里全是菜。

  他看到林云舒三两步跑过来,一通嘘寒问暖。

  林云舒顺口问他,“粮价涨了吗”

  他们之前住在徐家,自然不需要负责采买,可搬到外面来住了,老大负责买菜,这一买不知道,粮价竟然贵到离谱。老大苦着脸,“比我们盐俭县贵了五倍。娘,怪不得人家都是京城居不易呢。这么贵的粮食,谁能吃得起啊。”

  五倍再怎么居不易,也不可能贵这么多。

  林云舒进了屋,写了一封信交给老大,“你跑一趟驿站,四百里加急。”

  老大看了下落款是写给族里的,大惊失色,“可是玉妃娘娘出事了”

  不对他会这么想。他娘被太后派人叫走了。宫里他们只认识春玉一个,不是她出事,还能是谁出事。

  “不是她”林云舒摆了摆手,也不打算跟他讲今天发生的事,“是江南发大水。粮食要涨价了。河间府估计也受影响了。”

  老大张大嘴。原来不是江南粮食贵,而是发生水灾才造成粮价贵的。

  他猛得一拍额头,调头就走,“我现在就去送。”

  老大去帮她办事,两个丫鬟拿着菜篮到灶房做饭。

  林云舒独自坐在院下想徐家的事情。她上学时也约莫学过一点遗传学。虽然不是专业人才,但理论知识还是懂一点的。

  六指症分为隐性遗传和伴随性遗传,。如果只传给男人,那就说明这是父系六指伴随性遗传,所以才会只传男不传女。

  反过来也可以说明徐会一定是六指,否则他就不是那三人的父亲。

  同时也能证明她师傅的论断,徐会是个子嗣单薄的人。她师傅医术高明,老大吃了好几年的药,才得有一子。徐会啥药没吃,一年就得五个孩子。这跟中头奖也差不多了。

  林云舒越想越觉得她的猜测是对的。

  可是这五个孩子是谁的呢从太后的反应来看,这五个孩子最有可能是王家人。毕竟那时候王家人都下狱。太后可能察觉到先皇不会饶恕王家人,所以就铤而走险想出借腹生子的主意。

  她越想越觉得她的猜测是对的。只有这个猜测所有不同寻常的地方才能有个合理的解释。

  何着这王家人一次给徐会戴了五顶绿帽。这倒霉孩子也太可怜了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