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零年代好妈妈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五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妈愣了一下, 有些懊恼自己嘴巴太快,之前赵珍珍已经嘱咐过她, 他们才搬过来凡事要低调些, 没想到还是因为无心的一句话惹了事端, 再瞟一眼刘大嫂脸上那窥探的笑容, 让人特别的不舒服,不知不觉语气就有点硬, 说道,“谁家也不是天天这么吃,这不是刚搬来所以才做顿好吃的给孩子嘛”

  说完扭身去招呼孩子了。

  刘大嫂撇了撇嘴, 这王校长家的确和传闻的一样不一般, 家里不但用着保姆, 这保姆还这么厉害

  张妈回到屋子忍不住把这件事儿说了出来, 赵珍珍一笑, 说道,“没关系的,张妈你不用多想, 下次注意一下就好了”

  张妈重重的点了点头。

  虽然才搬来没几天, 但赵珍珍对邻居刘大嫂有点看不顺眼,原因也很简单, 他们搬来的第一天, 这位刘大嫂借着搬东西的由头,一双眼睛不老实的看来看去,简直恨不得把他们的行李卷打开看看, 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她还企图跟女主人套近乎,这样的人,赵珍珍向来是不会怎么搭理的。

  反观梁校长一家,不但派了大儿子来搬东西,搬完因为快到中午了,担心王家开不了火,吴教授还让小女儿端来七八个刚出锅的素馅包子。

  如此一对比,谁家更有诚意自不必说。

  王建昌很喜欢自己的花蝴蝶,笑嘻嘻的伸出手,说道,“妈妈,你看蝴蝶”

  一直被他捏在手里的蝴蝶本来都奄奄一息了,一旦得到解脱,立即用尽全力飞起来了,很快一眨眼就飞出了屋子。

  王建昌没想到还能有这种变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蝴蝶消失了,他瘪瘪嘴想哭,一抬眼看到爸爸严厉的目光,硬生生的憋回去,十分委屈的说道,“妈妈这蝴蝶不听话”

  赵珍珍笑了笑,说道,“等一会儿妈妈给你编一个笼子放进去就好了,快去洗手吃饭吧”

  王文广给妻子递了一块儿馍,说道,“建昌也五岁了,虽然咱妈每周给他上一次课,但学得东西还是太少了,像他这个年龄,建民和建国都正式开始学习英文了,要不,我外文系找一个学生给他上上课吧”

  赵珍珍摇摇头,公公王稼轩以前是平城大学外文系的主任,精通好几种语言,王文广也有留学的背景,自然都很重视英文的教育,但在她看来,学英文一点用处也没有,而且有可能还会惹出事端,一口拒绝了,“我看没有这个必要,妈虽然一周只上一次课,但是内容并不少,建昌现在学的差不多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了,前几天碰到幼儿园的老师,她还夸咱们老三聪明呢”

  王文广放下筷子,却还坚持着自己的意见,“正因为此,所以才要多学一点啊,小孩子不知道辛苦,只要有兴趣就肯学,要是再大一点反而还不好学了”

  赵珍珍比丈夫更坚持,说道,“学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学英文洋鬼子的话有什么好学的学了又用不上不说,其他孩子都不会,就咱们家的孩子会也不太好”

  王文广听出妻子话里的弦外之音了,要在以前他肯定觉得这是草木皆兵了,但现在不知为何,他竟然一下子想起来老同学邓家平,精通外文的另一面就是可能会被人诬陷通敌叛国

  他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但却瞪了小建昌一眼,说道,“老三,你不学英文,数学总要多学一点的吧,这样吧,爸爸每周抽出点时间来亲自来教你”

  大学校长要教五岁的儿子,但王建昌并不领情,他此刻已经洗了手,正抓着一块儿鸭肉啃得满嘴是油,抬起头说道,“爸爸工作忙不用爸爸教,让妈妈教我吧”老三自己已经观察到了,两个哥哥建民和建国都更喜欢跟妈妈请教问题,而且妈妈每次都是面带微笑的讲解,爸爸就不一样了,脸色很严肃不说,还动不动喜欢教训人,尤其喜欢教训二哥。

  在他看来,大哥最聪明,但二哥也不笨,至少比他懂得多多了,二哥都会被爸爸嫌弃,那他岂不是更糟糕

  在他们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叫苗浩凯,比他还大半岁呢,现在说话吐字很不清楚,反应也有点慢,玩游戏总是输,包括建昌在内的小朋友都不太喜欢她,而且因为每次吃饭总要洒到桌子上,老师几乎每天都要批评他

  王建昌虽然不喜欢苗浩凯,但也有点同情他,他可不要和苗浩凯一样天天挨批

  赵珍珍笑了笑,她自己刚学完初二的课程,初三的课程还没开始学呢,对她来说时间简直是太紧迫了,现阶段根本分不出来一点来教孩子,而且她也觉得建昌还小,大可不必这么着急。

  就笑着拍了拍他的小脑袋,说道,“好啊,等你放了暑假妈妈再教你好不好”

  王建昌高高兴兴的点了点头。

  次日上午十点多,王文广和赵珍珍上班去了,建民几个去上学了,张妈收拾完家务,将小建明抱到院子里玩儿。这小家伙儿再有几天就要一周岁了,比之前好奇心更大了,他此刻不肯让张妈抱着,两只小手使劲往外推,嘴里还呜呜呀呀的说着什么。

  张妈摸了摸他的小脸蛋,笑着问道,“我们建明是要下去吗”

  小建明不会回答,但听懂了,他裂开嘴笑了笑,露出四颗整齐的小嫩牙。

  张妈提前在地上铺了一层垫子,她将小建明放到垫子上,小家伙立即欢快的爬了起来,一连爬了好几圈之后,他用小胳膊撑起身子,两只小腿使劲蹬着地面,胳膊再往上抬,竟然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

  小孩子站起来可能发现自己的视野完全不一样了,建明开心的嘎嘎直乐,但当他迈开步子准备往前走的时候,因为没掌握好平衡又摔倒在地了。张妈怕他哭,赶紧过去要抱他,没想到四宝完全不在意,开心的爬了一圈后,又发力站了起来,然后不出意外的又很快摔倒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摔倒了站起来,站起来再摔倒,不折不挠的学走路的劲头儿,可把张妈心疼欢喜坏了。

  “四宝累不累要不要喝水啊”

  小建明自然不可能回答,张妈想到她去厨房倒水也就几步路,因此没有抱起建明,而是一路小跑进了屋子,等她端了一杯水再出来,发现隔壁的刘大搜竟然站在了小建明的旁边,正弯下腰企图抱孩子呢

  张妈有点紧张,连忙将水杯放到地上,质问道,“哎哟,刘家大嫂这是怎么进来的呀”

  刘大嫂直起腰特别坦然的说道,“从大门进来的呀,怎么了”

  张妈盯着她看了几眼,有点不高兴的说道,“你来串门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的最起码得招呼一声儿吧”

  刘大嫂没有这一份自觉,她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笑着说道,“咱们就隔着一堵墙住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王校长家这小儿子可真是招人疼啊,过周岁了吗”

  张妈想起来赵珍珍的嘱咐,就有点不太想理她,将小建明抱起来,端起水杯喂他喝水。

  刘大嫂受了冷落也不生气,一屁股坐在地上,拿出来随身带着的毛线团开始织毛衣,从她的动作能看出来异常熟练,可见是干惯了的。张妈喂小建明喝完水,好奇的瞟了几眼,已经织好的半截紫红毛背心针法紧密,花纹精致,看起来还挺不错的。

  真没想到,刘大嫂这人看着不太靠谱,手头上倒还算利索。

  刘大嫂察觉到她的目光,笑着问道,"婶子你看我这毛衣织得还不错吧”

  张妈点了点头,实话实说道,"是挺不错的。“

  刘大嫂有点得意,“织这么一件毛衣,人家给五块钱的工钱呢,我织得快,一个星期就能织好一件”

  一个星期一件,一个月才不过二十块,和国棉厂的学徒工工资差不多,还不如张妈挣得一半多,她没表现出来应有的惊讶,而是淡淡说了一句,“那挣得不少了,买菜钱都够了”

  刘大嫂这话却似乎有点不太高兴,不过她立即转移了话题,“婶子,你们以前在专家楼里住着,可能还不知道,大家都说呢,咱们这大学家属院大姑娘小媳妇有一个算一个,谁都比不上王校长的爱人水灵漂亮那身条那模样,哪里像生养过四个孩子的说是没结婚的大姑娘都有人信”

  客观的说,赵珍珍的确长得漂亮,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漂亮,但刘大嫂这话说的也太过了,平城大学人才济济,俊男靓女也是很多的,不说别人,就说以前的邻居吴校长家的女儿吴清芳,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身材相貌样样不输赵珍珍。

  张妈摇摇头,说道,“虽然我不太出门,但也知道大学里漂亮人有的是,她可不是最拔尖的。但珍珍的好处不是长得好看,而是她很聪明能干手脚特别的勤快,王校长能娶到她真是福气哦”

  刘大嫂一脸的惊讶,说道,“是吗,哎呦那可真是难得王校长的爱人是哪里人啊”

  张妈警惕的看了她一眼,有点懊恼自己好像又说多了话,就含糊的回答道,“惠阳县。”

  刘大嫂立即说道,“是不是惠阳樱桃公社的”

  这下轮到张妈吃惊了,问道,“你怎么知道”

  刘大嫂有点激动的说道,“婶子,真是巧了,我娘家也是樱桃公社的呢赵家妹妹是不是桃园村的”

  张妈迟疑着点了点头。

  刘大嫂这下更激动了,说道,“我娘家就是纸坊村的,和桃园就隔了两里地说实话我早就看着赵家妹妹眼熟,以前应该见过的”

  张妈没想到,这位讨人嫌的刘大嫂竟然是赵珍珍的同乡,但也因为此,更加提高了警惕,谨慎的说道,“那还真是挺巧的哎呦,建明是累了吧,来来张妈抱抱”

  小建明独自玩耍了好一会儿有点累了,往常这个时候张妈会喂他一瓶奶,喝完奶他很快就会睡午觉了。

  要是一般人看到张妈抱起孩子往里走,就会很识趣的走了,但刘大嫂不是一般人,又觉得自己是赵珍珍的同乡,也不把自己当做外人,笑呵呵的跟着走进屋子,说道,“孩子这是饿了吧我来帮你抱着孩子,你去孩子冲奶粉吧”

  小建明喝完奶张妈把他放到卧室的小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这时候刘大嫂还不肯走,她问东问西,张妈都是含糊的答了,眼看到中午了,张妈习惯一个人简单煮碗面,吃过饭抓紧歇上一会儿,从早上睁开眼,也唯有中午能清净一会儿了。

  小建明现在大了,光喝奶粉不行了,在他睡醒之前,张妈要蒸好一碗鸡蛋糕,有时候还要煮点猪肝或者胡萝卜,碾碎了给他吃。

  因此,她不耐烦地说道,“天不早了,你这不回家做饭吗”

  刘家大嫂笑得咯咯的,说道,“哎呦瞧我这记性,我来的时候还想的好好的,今儿早起我蒸了一锅白菜大包子,中午省事了,配上甜沫儿咸菜吃特别美你也别做饭了,等着啊,我这就家去热包子”

  说完一阵风儿似的又走了。

  张妈平时吃的很清淡,她自己要么煮碗面,要么熬点小米粥就着萝卜条就是一顿饭,她今天想吃完鸡蛋面,刚把水烧开,刘大嫂已经端着一个盆跑过来了,她将盖子打开,里面是四个大包子和两碗甜沫,还有一小碟子自家做的咸菜。

  刘大嫂不容置疑的将一个大包子塞给张妈,笑嘻嘻的说道,“婶子你尝尝我做的包子怎么样”

  这包子闻起来是很香的,而且包子上的褶也整整齐齐的,张妈咬了一口,味道还真是不错,是青萝卜馅的,只加了点肉末,但因为还加了点小虾皮,吃起来味道挺鲜美的,包子皮做的也好,又软又喧腾。

  就连小咸菜也很好吃,并不是萝卜条,而是十分清脆的藕条。

  刘大嫂盯着她一脸的期待,张妈觉得有点好笑,忽然想起来自己的亲妹妹也是这么咋咋呼呼的一个人,做饭手艺也挺好的,每每做了好吃的让她尝,也是这样的表情。

  她点点头,说道,“好吃”

  刘大嫂哈哈大笑,说道,“我做的包子谁尝了都说好吃还有这咸菜,这藕是我自己种的来,婶子,咱俩一人两个包子啊,看谁先吃完”

  张妈自己都不敢相信,她竟然真吃掉了两个大包子,不但吃了两个大包子,还把一碗甜沫喝的干干净净,还跟刘大嫂抢着吃辣藕条。

  吃完饭刘大嫂倒是没再啰嗦,端着盆很快就回家了。

  第二天,刘大嫂又乐呵呵的来了,她还是照常打探赵珍珍的事情,张妈这次学精了全部避而不答,反而开始打听刘大嫂的事情,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位刘大嫂果然不是一般人,她和她丈夫竟然是表兄妹

  曹丽娟为了给小孙子准备周岁的礼物,一连跑了好几天商场,最后终于精挑细选了一套衣服,一个银百锁一对儿银手镯。但买好了礼物她又继续纠结开了,现在小孩子过百岁都是在自己家里过,讲究一点的出去吃个饭,赵珍珍向来节俭,恐怕不会同意花大价钱去饭店,那么,她这个奶奶势必要去上门了

  当然了,若是不想去理由也很多,比如身体不舒服,比如要去医院坐诊等等等等,理由可以想出无数个,但是,她是很想去的呀。

  那几年两家几乎不走动,前面三个大孙子过周岁的时候,她那傻儿子也不知道来通知一下,已经很遗憾了。

  现在关系缓和多了,这些天和孙子们的相处,让她和老伴初尝到了含饴弄孙的乐趣,这种滋味可真是好,让她本来苍老的心又有了鲜活的牵挂。

  跟着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感觉自己都会年轻很多岁,所以,小建明的抓周礼,她作为孩子的奶奶,怎么能缺席呢

  临到小建明周岁的前两天,曹丽娟吃不好睡不下,王稼轩虽然觉得她是庸人自扰,但妻子要强了一辈子,费力费心培养出来的优秀儿子,最后便宜了赵珍珍这个乡下来的没文化的女人,心里没疙瘩是不可能的,当然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冷眼观察,老校长发现赵珍珍除了没文化,心眼子还是够用的,但即便如此,也还是配不上他儿子

  “丽娟,要不这样吧,你要是实在不想过去,我跟文广说,干脆让他们到咱们这边来”

  其实曹丽娟也有这样的想法,她放下手里的茶杯,有些犹豫的问道,“文广能同意吗”

  王稼轩点燃一支雪茄,抽了两口说道,“只要你想好了,我去说,他不会不同意的”

  曹丽娟最终还是没让丈夫去说,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难,还因为她突然想到,她有什么可怕的呢这几个月她不光给孙子启蒙,还给儿媳妇上课,可以说花费的精力比在小建昌身上一点不少赵珍珍叫她一声老师一点不亏的,就凭这个,她也不敢甩脸子,何况,儿媳妇这个人有一点很好,她的性格似乎不错,处事儿也算圆滑,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当众不给她这个婆婆面子的

  想通了这些,曹丽娟把之前的纠结全部都放下了。

  其实建民建国还有建昌他们的周岁都办的很简单,也就是抓抓周,再请堂叔一家和相熟的同事朋友在家里吃个便饭也就完了,不过现在轮到小建明过周岁了,情况又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因为王文广升了副校长,大学里的几个校级领导肯定会来,也不光是校领导,和丈夫关系不错的系主任,教授恐怕都会到场,再加上赵珍珍的朋友,还有公公婆婆,大姑子一家也一定也会来的,这些人加起来就很不少了。

  因此,头天晚上,张妈和赵珍珍就将两只鸡和两只鸭子剁了飞水备用,又和了两大盆面准备一大早起来蒸馍馍,明天客人多,饭菜供应就比较简单,鸡肉或鸭肉炖土豆大白菜,一人一碗一个馍就可以了,虽然这样做有点乡气和过于简陋了,但真要弄上几桌异常丰盛的酒席,那就和学校现在提倡的勤俭节约背道而驰了,肯定会有人背后说闲话的

  让赵珍珍没想到的是,当天一大早,她和堂婶,张妈正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公公婆婆已经到了,曹丽娟手里提着一串礼物,王稼轩则是提着一大包才买回来的早点,有建民爱吃的葱油饼,有建昌爱吃的肉饼儿,还有油条烧饼和茶叶蛋,总之十来个人吃都够了

  赵珍珍笑着从厨房走出来,说道,“爸,妈快坐吧,你们来的可真巧,厨房的锅灶都占上了,我正愁一会儿孩子醒了早饭吃什么呢这下简单了,等一会儿腾出炉子熬点小米粥就可以了”

  曹丽娟笑着问道,“抓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吧”

  赵珍珍回答,“都准备好了”

  曹丽娟摆摆手,说道,“你先去忙吧,建明还没醒是吧”

  赵珍珍点点头出去了。

  儿媳妇走后,老两口开始打量这一间半外屋充当的客厅,比起宽敞明亮的专家楼,这里的房子显得又矮又窄,尽管只摆放了最简单的家具,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已经满满当当了。

  当然了,屋子里收拾的还是很干净的,茶几上纤尘不染,水泥地面都擦得发亮,窗台上的绿植也养得生机勃勃。

  曹丽娟四处打量了一番,目光落在了桌子上的粗瓷茶壶上,她不禁摇了摇头,正要低声跟丈夫说话,忽然听到里屋小孩子的哭声。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