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妇产圣手

报错
关灯
护眼
共青团员先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胡奶奶同意帮忙在边上看看, 但不肯收余秋分出来的一百斤稻子的补贴。

  “丫头哎, 这是我们杨树湾人自己的事情。主席派你们来帮忙已经是让你们吃大苦了, 我哪能再要你的粮食。”胡奶奶脸笑出满满的褶子来,“我也干不了什么,最多打打下手。”

  她嘴上这么说, 手里头已经开始比划这分娩室到底要建在什么地方。盖房子是要花钱的,再省着用也得好几百块。

  杨树湾穷啊, 大队也不晓得能不能掏出这笔钱来。

  余秋试探着问“奶奶, 你看咱们后边山下的那个山洞怎么样”

  前天她跟田雨还有胡杨上后山查探,看能不能开辟出一块种菜的山地来, 意外发现了个山洞。

  那山洞倒还算干燥, 没有汪水, 就是光线不好,让她心里头打鼓。

  胡奶奶也想到了这一条, 皱着眉头琢磨“最好还是盖房子, 前后装上窗户, 这样亮堂堂的,心里头也踏实。”

  问题又绕回头了, 到底要怎样筹措盖分娩室的钱呢

  余秋咬咬牙“回头我先上大队问问,要是不行的话再问问公社, 看能不能拿出这笔钱来。”

  其实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她并不太想跟杨树湾以外地方的人打交道。毕竟她现在冒用的是别人的身份,万一叫有心人看出问题来,那她真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她相中山洞还有个主要原因是后山离着知青点不远, 有什么事情也好来回照应。可要是通风跟光照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其他条件再优越也白搭。

  余秋在胡奶奶家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推开门,惊讶地发现雨居然停了。天还是黑黢黢的,看不到星子跟月亮,夜风吹在人身上带着瑟瑟凉意。

  她抬头看了眼知青点桌上的闹钟,时针已经走向晚上十一点,都到了子夜时分。

  “田雨胡杨他们呢”余秋拿干毛巾绞头发,随口问郝建国,“血压多少”

  赶鸭子上阵的郝大夫干巴巴地报出个数字“11570。没回来呢,也不晓得怎么样了。”

  余秋擦到头发不往下滴水就放开毛巾。

  她走到床边,揉了揉方英的肚子,感觉到硬得跟实心橡皮球似的子宫,缓缓舒了口气;再看看下面垫着的草纸上的血迹,谢天谢地,基本上没什么出血了。

  “这里。”她示意方英的丈夫,“摸到那个球了吗揉揉,没事多揉揉,也不用太大力气,可以帮助子宫恢复的。”

  余秋又抬头看了眼桌上的闹钟,这钟还是田雨从家里头带来的,好提醒自己下乡也不能当懒汉。

  “我出去看看吧。”余秋拿起立在屋角的油纸伞。

  她实在不放心那群孩子。他们当中,就是年纪最大的韩晓生也不过才高中毕业,刚满十八岁。自己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大晚上的出去看水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郝建国也跟着抬脚“我和你一块儿去。”

  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单独走夜路呢。

  他不过十六七,一张脸没冒胡茬,还带着婴儿肥,面上却写满了严肃。

  看得余秋忍不住发笑。她的这群小知青伙伴还挺有绅士风度的,即使大家条件都艰苦,男知青们仍旧想方设法照顾女同胞。

  其实余秋不怕单独走夜路。

  她实习时跟着老师上小夜班,科室值班室床不够用,她也是单独一人三更半夜穿过两条街回宿舍睡觉去。好像从来都没想过要害怕这个问题。

  在他们学校学中医的留学生都说,全世界也就中国可以这样无所畏惧地走夜路。

  郝建国却坚持女孩子要注意安全“你晚上出去给人看病也是,得找人陪你。这山沟沟的,碰到狼怎么办”

  余秋挑高了眉毛,惊奇不已“还有狼”

  在她的概念中,野生的狼只存在荒山老林。红星公社虽然也围着山,但终归还是差了点儿吧。

  郝建国一本正经“当然了,这儿可是山里头。我跟你说,以后你夜里出诊就拿火把照明,狼怕火。”

  余秋狐疑“真有用火把能烧多久啊。”

  郝建国煞有介事“砍松枝啊,松树分泌松脂,能烧好久呢。”

  余秋很怀疑他话的可信度“你烧过松脂”

  郝建国摸摸脑袋,不好意思起来“我听我堂哥说的,他在他们公社当邮递员,都是举着松枝赶山路。”

  他话音刚落,远远的,村里头就闹腾起来。平常挂在晒谷场上的大铜锣被敲醒了,脸盆也被敲得砰砰作响。一时间,马灯火把亮起,远远的,摇晃着人影子。

  两人顿觉不妙,赶紧询问两团朝自己方向跑的火把“发生什么事了怎么敲锣啊”

  不知道是树枝太潮还是松枝本来的成分结构有问题,火把燃烧极为不充分,跳跃的红光甚至没照亮举火把人的脸。远远看上去,就像是火苗自己长着脚往前跑一样。

  跟火把比起来,手电筒的照明效果显然好很多。何东胜一眼就认出了对面的两个小知青。

  “干啥呢先叫那大肚子在你们那儿躺一晚上,别急着送回船上去,水位太高了。”

  余秋扯着嗓子喊“胡奶奶正看着她呢。我们想去找找田雨他们,一直没回来。”

  “还在圩埂那块儿呢。”何东胜走近几步,嗓门也恢复了正常,“正好,你们赶紧把人给领回去。”

  大晚上的,一群毛娃娃赖在圩埂上死活不肯走,大队正头痛呢。

  宝珍的二哥也附和“就是,我们民兵队全上了,不缺人手。小余大夫,你赶紧跟他们讲讲,让他们下来睡觉吧。”

  余秋听着心里头发慌“圩埂垮了”

  情况要是不危急,宝珍他们肯定会回来的。毕竟每天礼拜一,大家都还要上班。

  何东胜含糊其辞“有漏的口子,我们都在堵了。”

  他跟赵二柱举着火把就是为了去村里头通知更多青壮劳力上圩埂。

  路上的水丁点儿消退的意思都没有,甚至漫到了余秋小腿高。她跟郝建国都缺乏走乡路的经验,一段路走的跌跌撞撞。

  何东胜不耐烦,直接招呼小知青“上来,动作快点儿。”

  郝建国吓了一跳,立刻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他堂堂男子汉,怎么能叫人背着。

  天上响起了一声炸雷,才停歇不到半个小时的雨居然又卷土重来,噼里啪啦往人头脸上砸。那举着的火把也很快被浇灭。

  何东胜眉头紧锁“别磨叽,要么上来要么回去,净瞎耽误功夫。”

  赵二柱弓下腰“小郝你快点,圩埂那儿正忙。”

  两个知青肯定得两个人背,他才不敢背小余大夫呢。

  赵二柱背起郝建国就往前头跑。余秋也不敢再踟蹰,赶紧趴到了何东胜肩膀上。

  她道了一句“劳烦你了。”,举着手电筒照亮前头的路。

  天黑黢黢的,雨水砸在人后脑勺跟背上,活像大颗的冰雹,疼得人龇牙咧嘴。

  余秋后背生痛冰凉,只胸口还笼着些微热气。他们谁也不敢开口,一是怕雨水灌进嘴巴里头,第二个就是担心身体这最后丁点儿热气会随着张嘴散干净。

  黑暗笼罩着整个乡村,余秋不知道背着她的人究竟跑了多久。何东胜七转八转,转得她头晕的时候,前面终于亮起了马灯。

  四五位穿着蓑衣的老人正半蹲在地上灌沙土包,挂在树枝上的马灯被风吹雨打得摇摇晃晃。

  余秋认出了宝珍父亲跟秀华公公的脸。

  “是我们下午搓的绳子。”郝建国有点儿压抑不住的惊喜。他就说怎么出去一趟,胡奶奶屋子里头那么多草绳都不见了呢。

  赵二哥放下他,朝自己父亲的方向喊“爸爸,怎么样了”

  宝珍父亲的脸跟刀斧凿出来的一样,听到儿子的声音,立刻抬头催促“快把土包抬上去,你哥哥在上头。”

  赵二柱赶紧应声。

  何东胜也放下余秋过去帮忙,他头也不回,随手往前一指“那边,田老师他们,叫他们下来。”

  天空又劈下一道闪电,雪白的光瞬间照亮这一片泽国。圩埂外头,水位暴涨。圩埂之上,人影晃动,运土包的,堤坝堵漏的、加高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还有人跳进水里头,用身体阻挡水流。

  十三位知青正接力抬着土袋加固圩埂。

  余秋朝他们的方向喊了一声,何东胜趁机招呼他们“快点回去吧,余大夫跟小郝好不容易找过来的。”

  再一转头,他才发现郝建国不仅没劝同伴们走,自己竟然也加入到抬土包的队伍当中来了。

  田雨朝圩埂下喊话“你先回去,晚上有人找看病见不到大夫就麻烦了。”

  知青们坚决不肯撤离圩埂。

  何东胜说这是红星公社的事。

  他们就强调自己扎根在红星公社插队。

  这儿归民兵管。

  胡杨扯着嗓子喊“刘主任说了,我们都是民兵。”

  何东胜头大如斗,只得退而求其次“女同胞们下去,先让女同胞下去成不”

  这会儿,男知青倒是跟民兵迅速结成同盟,齐心合力赶田雨她们下圩埂“好了,你们做好后勤工作就行。圩埂有我们在呢。”

  田雨眼睛瞪得老大“干革命不分男女,红星公社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也要保护它。”

  郝建国不知死活“打仗要上女兵也该亡国了。”

  这下子娘子兵们全都不干了,捋起袖子要跟男同胞们一较高下。

  前面响起大队书记焦急的声音“快点儿,八队老成根家里头还没撤出来。”

  老成根是八队看鱼人,他家就在沟边上,地势太低,已经淹起来了。

  田雨立刻扬高了声音“共青团员都跟我上,会游泳的先来。”

  余秋咬咬牙,抬脚往圩埂走,却不想被田雨张手拦住“你下去,你不是共青团员。”

  说着,她又一把拽出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郝红梅,“你也下去,你们是普通群众。共青团员都倒了,你们才能上。”

  雪白的闪电照亮了少女的脸,十五岁的姑娘挥舞着拳头,“同志们,我们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淇淇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