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叔万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章暴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阮氏眼睛一下子亮了, 就连庆福也抬起头来。程老夫人年纪大,养气功夫最好, 闻言依然不紧不慢地问“九爷调遣令下来了报喜人怎么说”

  “大喜, 九爷领了工部缺,授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

  女眷们“啊”了一声,阮氏最关心这个, 她没听懂那长长一串官名, 只知道问“是几品官啊”

  “正五品。”

  “正五品啊。”阮氏喃喃, 她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得意于程元璟官职才五品, 官阶不升反降, 一方面又有点为程家担忧。毕竟,程元璟是侯府官职最高、前途最好人了, 他都升不上去, 那宜春侯府只会衰落越发厉害。

  屋里除了阮氏没人说话,但无疑阮氏说出了众人心声。程敏劝程老夫人动用钱财给程元璟打点关系, 程老夫人老大不乐意, 但是她理智知道程敏说得对。程老夫人想利用这个关卡拿捏拿捏庶子, 好让他知道别以为做了官, 就能摆脱嫡母掌控。结果还没等程老夫人摆完架子,程元璟调令发下来了。

  正五品, 还是工部官, 程老夫人听到这个官职有点失望, 但更多是暗爽。这个官位不是说不高, 只不过和众人想象,少年天才一路翰林清官外放入阁差远了。

  官职授予也是很有顺序,真正顺畅青云路,乃是进士出身,入翰林,熬几年清苦日子,之后外放去上州做知府,外放两任后,调回京师进六部,一般能进户部、吏部这等地方,便是默认内阁大学士了。再在六部熬上七八年,从侍郎做到尚书,如果任期内没有大差错,便能入阁做阁老,熬死一个,往前升一位。

  这才是天下文人最理想仕途履历。如果会试没进二甲,不如不参加,下半辈子仕途注定不会高,如果进士第一个官不是清官,没进翰林,那此人日后升官空间,亦十分有限。

  向程元璟这种殿试后被调到外地下放,委实是高开低走,难怪昌国公府觉得是程家不打点,耽误了儿孙前程。现在好容易调回京,众人都眼巴巴等着程元璟进修史馆等清贵之地,结果,竟然去了工部。

  六部之中,吏部为首,户部、兵部次之,工部,乃是下下行。

  程老夫人听不懂什么是虞衡清吏司郎中,只知道程元璟进了最穷最累工部。按照她多年生活经验,没成翰林,进了工部,日后升官空间恐怕断绝了。

  程老夫人不知不觉安下了心,默默想,什么少年四品,进士出身,说再好听,还不是庸庸碌碌。和程老夫人同样想法还有庆福,她心里轻嗤,不过表面上不显露出来,笑着吆喝“授了官职就是好事,多少人在京城赋闲两三年,也排不上官呢。来人,给赏。”

  小厮领了赏,欢欢喜喜出去了。程瑜瑾看到庆福等人表情,暗暗摇头。她为了能精准找到潜力股,特意研究了朝廷官职,她知道更多,就更能看懂官职变更门道。

  就比如这次,虽然郎中正五品,比程元璟外放时四品低,但是京官和外放官岂能一样。就算是外省正二品大员,逢年过节不是一样向京城打点,论起权力,还不如京官四品。

  所以程元璟外调回京,顺利领到官职,乃是不折不扣升迁。他又进了六部,虽然是下下行工部,但虞衡司郎中管各地官营店制造,各省军费、军需、军火制造和核算,以及熔炼铸钱等,这是实权职官,还是最核心那一拨。

  虽然位小,不打眼,但是极为重要。

  程瑜瑾倒不觉得程元璟仕途失利,但是既然程老夫人和庆福愿意这样想,那她戳破做什么。于是程瑜瑾也笑笑,并不说话。

  但是授官了依然是喜事,程家之前根本没人进了六部,程元璟依然远远超过程家平均水平。程老夫人装模作样地和两个儿媳惋惜了一会,就发话道“为官升升降降都是常事,让九爷平常心,勿要被一次失利挫败了进取心。老身毕竟是他嫡母,无论他怎么样,我总要尽母亲职责。这样吧,从公中支取一百两银子补贴给九爷,为他办场升迁宴。至于请什么人,如何办,就让他自己决定吧。”

  一百两,阮氏暗暗咋舌。她一个月月例银子才三十两,她又不像庆福,有天价陪嫁吃老本,她须得精打细算才能过得体面。结果呢,程老夫人一挥手就给程元璟拨了一百两。

  有官职和没官职,实在差太多了。

  时候进入三月,天气渐渐温柔起来,花圃萌出新绿,庭院中处处可见花,女眷们也陆续换上轻薄春衫。

  锦宁院里,程瑜瑾穿着白色上衫,下缘处绣着团团金蕊海棠,仿佛是海棠花蔓延到裙子上一般,她裙子亦是同色,隐隐有金色暗纹。程瑜瑾坐在绣房,垂直刺针,不破坏反面绣线,她排针匀称有致,兼顾两边。她又绣好一个字,连续几次短针,将线尾藏住,两边都不露线头。

  连翘在一边看着,叹为观止。程瑜瑾绣品很少,但是样样都精致到一拿出来就能镇住场子,和一般绣活显著不一样。尤其是一手双面绣,简直绝了。连翘十分佩服,大姑娘做事从来尽善尽美,只要一动手做,必然要做到最好,连刺绣动作都行云流水,美观极了。

  连翘见程瑜瑾放下针,连忙上来给程瑜瑾揉肩膀“姑娘,您绣了好一会了,歇歇眼睛吧。”

  “嗯。”程瑜瑾应了一声,突然问,“九叔今日有客吧”

  “是,在外院宴客,听说徐二爷也来了。”

  程瑜瑾想了想,问“什么时候开始”

  连翘皱着眉头思索,她嘴皮子利索,结交丫鬟多,平时负责打听消息。连翘回忆了一会,说“有一会了,大概是一个时辰前。”

  程瑜瑾点点头,站起来说“走吧,有一个字我拿不准,去九叔书房里看看他是怎么写。”

  连翘怔了一下“姑娘,九爷院里现在没人,您还去”

  “当然。”程瑜瑾一脸正经,“给圣上贺礼是多么大事,怎么能耽误。九叔不在,我自己琢磨就好。去准备些点心,兴许九叔喝了酒,留给他醒醒酒。”

  连翘有点迷惑,杜若轻轻撞了她一肘子,她才如梦初醒,去外面准备糕点了。杜若看得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姑娘这是又有谋算了。

  杜若心里明白,嘴上一点不说,她手脚麻利,很快将桌子上针线收拾起来,问“姑娘,您要换衣服吗”

  “不必,我去拜访九叔,家常些才好。”程瑜瑾理了理裙摆,满意道“走吧。”

  程元璟院子里果然是没人,程瑜瑾这段时间日日来书房,宸明院下人对她很熟悉。小厮问可否要去请程元璟回来,程瑜瑾说不用,自己坐在东次间里,拿了纸笔,一笔一划地临摹程元璟字。

  过了一会,外面响起脚步声,是程元璟回来了。不过听声音,还有其他人。

  小厮跑过来和程元璟禀报“九爷,大姑娘在里面,已经坐了小半个时辰了。”

  话音刚落,程瑜瑾就出现在多宝阁旁,笑着向程元璟问好“九叔,你回来了。”

  程元璟一时间都有点恍惚,仿佛程瑜瑾亦属于这间屋子,一直在等他回来一样。程元璟很快就定住神,问“你怎么来了怎么一个人坐着”

  “我有一个字拿不准要怎么写,想来问问九叔。看你不在,我就坐在这里等一会。”程瑜瑾说着从东次间走出来,看到了程元璟身后几个人。她愣了一下,犹豫地看向程元璟“九叔,这是”

  程元璟有些迷惑脑子一下子清明了,他回头扫了身后一眼,这些人是他看好年轻人,前面宴席散了后,他又带了几个相熟到屋里细谈。能入程元璟眼睛,都是前途好、又年轻才俊。

  原来目在这里啊。他刚才是被人下降头了不成,竟然觉得她在等他。

  程瑜瑾如愿以偿,将目光转到程元璟身后客人上。她原本预料,程元璟是建武十九年进士,一年进士就那么几个,只要是同榜,便多了一层别人没有亲近。程元璟外放多年,如今刚刚回来,趁着授官当口,应当有许多同年进士来拜访他才是。散宴后,保不住他们会另找一个场子谈话。程瑜瑾来程元璟院子里赌,事实证明她赌赢了。

  程瑜瑾率先注意到两个年轻人,一个疏朗爱笑,一个沉默寡言,随后才看到徐之羡也在,而最扫兴,是霍长渊。

  徐之羡见了她,奇道“瑾姐姐,你怎么也在”

  程瑜瑾目光从霍长渊身上一扫而过,一点注意力都懒得施舍,她笑盈盈地看着徐之羡,端端正正行家礼“二表哥。”

  那个白净俊秀年轻人笑了“呦,你们家有意思,怎么一个叫姐姐,另一个叫哥哥到底谁大”

  程瑜瑾就等着这句话呢,她顺势看向程元璟,问“九叔,这位是”

  程元璟静静看着程瑜瑾,她是把他当傻子么掂量猪肉,还跑他这里挑来了

  庆福郡主听着心头火气,还你情我愿她呸,当他们宜春侯府巴着嫁给霍长渊不成

  庆福郡主在心里骂,她生气并不是因为挂名女儿被退婚,而是因为,程瑜瑾先前订婚排面闹得那么大,现在退婚,岂不是让她丢了颜面

  庆福郡主气归气,可是不得不说,霍长渊确实是个不可多求佳婿。放眼京城,其他勋贵府邸公子哥,在霍长渊这个年纪,才刚刚从内院里搬出来,等着父辈给他们托关系谋官职。像霍长渊一样又是立功又是封侯,实在是少数。

  霍长渊父亲,老靖勇侯在建武九年战亡,那时候霍家惹上了一些事,下面人揣测杨首辅心意,以世子霍长渊年幼为名,压着爵位不肯让霍长渊继承。那段时间靖勇侯府就是一个空壳子,空有侯府牌子却没有当家人,人人都能上来踩一脚。

  霍薛氏年纪轻轻守寡,还被人这样欺负,她咬牙不肯低头,硬是将七岁儿子拉扯大。好在霍长渊也争气,他年满十六岁,宗人府依然没有任何将爵位还给霍家意思,霍长渊知道他只能靠自己,于是不顾哭断肠子霍薛氏,十七岁上了战场。

  正巧在同年,积压多年薛家一案平反了,霍家嗅到味道,试探地朝宫里递上一封请封折子。虽然没有音信,但是折子也没有被退回来,霍薛氏大喜,知道儿子袭爵一事,多半有眉目了。

  霍长渊自己也是个狠人,他从军第二年,在战场上立下首功,正式进入众人视野。接下来他又连连打下好几场胜仗,皇帝听闻大喜,在庆功宴上亲自接见了霍长渊。皇帝见霍长渊年纪不大,好奇,询问了他为何要从军。霍长渊说了家中寡母事,皇帝不知道怎么了,听后沉默良久,最后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朕太子,也走丢十二年了。如果他还活着,应该和你差不多大。”

  皇帝问了霍长渊年龄,越发悲伤“才十八岁,他还比你小一岁。你有母亲护持尚且这样,他一个人孤身在外,流落民间,不知道要受多少苦难。”

  皇帝说完哽咽不能语,提早离席。皇帝走后,大殿静寂得落针可闻,最后是杨首辅举杯,众人才顺势将气氛又抬起来。

  内宫事没人敢置喙,不过,皇帝问完那句话之后,第二天就有礼部官员来询问霍长渊怎么还没承爵事。上面只需要随便问一句,下面人态度就完全变了。很快,礼部和宗人府便说这是小吏失职,十月份就给霍长渊送来铁券丹书。

  十八岁承侯,靠自己得到圣上赏识,在军中亦有赫赫功勋,霍长渊在京城里一炮而红,靖勇侯府也成为京中炙手可热新贵。

  庆福郡主就是再偏心,此刻想想娘家侄儿们,再想想自家、姑奶奶家儿孙们,还是得承认人和人不一样,霍长渊委实争气。霍薛氏养了一个好儿子,难怪敢这样张扬。

  所以霍薛氏来退亲是真一点都不虚,好端端悔婚确实对靖勇侯府名声有大碍,但是谁让霍长渊本人摆在这里呢。没了程瑜瑾,有是其他更好公卿小姐抢着嫁过来。

  程瑜瑾和霍长渊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是程家占了便宜。庆福郡主感到棘手,要说退亲,他们家肯定是不想退。但是霍薛氏都亲自上了门,听说连霍长渊都来了,他们如果死活不放,也未免太丢份。庆福郡主一时间不知如何下手,她心里暗暗埋怨,早就派了丫鬟去给程老夫人通风报信,怎么还不来

  庆福郡主想法刚落,外面传来笃笃笃声音。庆福郡主松了口气,站起来说“母亲来了。”

  程老夫人在众人簇拥下走进来,她穿着棕色织金比甲,里面搭着深色短袄,领口缀着细细绒毛。霍薛氏见程老夫人也来了,只好站起身,笑着说“老太太来了。”

  霍薛氏虽然站起身,但是并没有多么恭敬,她儿子是侯爷,她现在是老夫人,论起资历比程老太太这个宜春侯夫人还大呢。不过是看在程老夫人年纪大,霍薛氏给程家一个颜面罢了。

  程老夫人注意到霍薛氏变化,心里又沉了沉。曾经程瑜瑾和霍长渊结亲,霍薛氏和庆福郡主是一辈,见了程老夫人要行家礼,可是现在,霍薛氏只是点点头,并没有以晚辈身份自居,看来大姐儿和霍长渊这桩婚事,真不成了。

  程老夫人走近,丫鬟们连忙上前撤换茶具,铺上全新锦垫。程老夫人拄着拐杖,由丫鬟扶着,慢慢坐在太师椅上。

  霍薛氏看着这一幕,心里颇为轻鄙。他们家二姑娘做出那种不知廉耻事,大姑娘见利眼开顶替妹妹功劳,教养出来姑娘一个比一个不体面,程老夫人哪里来底气,在她面前摆这种威风

  然而她们都是贵族女眷,平日里讲究就是一个脸面,霍薛氏没有将心中鄙夷表现出来,而是笑着对程老夫人说“许久不见老太太,太太近日身体可好”

  程老夫人面色沉稳,说“谢霍老夫人关心,老身身体还算健朗。”

  “近日天气寒,干燥,老太太可要小心上火。”

  “谢夫人提醒。”程老夫人笑着应下,她突然话头一转,说道,“老身近年来越来越糊涂,平日多亏了几个孙女孝顺,其中尤以大姑娘为甚。不是老身自夸,大姑娘是老身亲眼看着长大,平日里规矩、女红,无一样差,往来做客夫人,哪一个见了老身大孙女不是满口夸赞老身从小最是疼她,近些年身体越来越不好,就等着看她定下终身,了却生前一桩心愿。”

  霍薛氏笑容有些淡,说“老太太说是,大姑娘确实是个好,我守寡后很少走动,但也听闻过大姑娘美誉。只是,儿女姻缘一事,实在不是你好了,就能合意。渊儿不愿意,这我这个做娘也没有办法。”

  程老夫人脸色不变,说“合意,什么叫合意过日子不是走马观花,姻缘是结两姓之好,讲究是门当户对,哪能由着一时喜欢不喜欢做决定年轻人气性盛,总是想着情情爱爱这些东西,这是纳妾,不是娶妻。霍侯爷今天也来了吧,老身亲自和他说说。”

  程老夫人这么多年管理家业、操磨媳妇不是闹着玩,一沉下脸来人鬼俱灭。霍薛氏也被程老夫人气势压住,只能别着脸,说“去请大爷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