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年超级学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0章要你多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娇杨向来务实, 她不是那种爱随随便便放卫星的人,她既然要当着这么多学术圈内同仁的面讲,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初听苏娇杨讲的时候,报告厅中的专家学者还有些不敢相信, 可越往后面听, 苏娇杨抛出来的重磅炸弹就越多,这些专家学者心中就越震惊。

  汝乃天骄,何不上九霄

  这苏娇杨真是一个人才

  她巧妙的将数学、工程学以及她相当擅长的计算材料学融入了核工程,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 将看起来相当困难的可控核聚变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课题, 每个课题都精准地聚焦到了一个难题上。

  从会议开始的第一天到会议结束的最后一天, 一直都是苏娇杨在讲、在推理,台下的人在记, 偶尔有几个专家学者会站起来提问一些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苏娇杨都能回答得上来。

  要说报告厅中谁最震惊, 那自然非谢荣成教授莫属。

  苏娇杨刚来核工业研究所的时候, 同谢荣成教授谈过一些她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想法,虽然说得句句都在点上, 没什么明显的错误纰漏, 但谢荣成教授在这一行中浸淫多年,怎么会看不出苏娇杨肚子里有多少干货,有多少水货

  谢荣成教授没想到的是, 苏娇杨就待在他们核工业研究所的资料室里闭门造车一个月, 就已经脱胎换骨。

  会议最后, 苏娇杨同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说,“超级列车的发展离不开澎湃无穷的电能,所以这次会议中提到的可控核聚变将会是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会用五年甚至是十年的时间去完成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如果有人愿意加入我们国重团队,那我随时欢迎。福利待遇一切从优,这些大家都是可以打听到的。”

  谢荣成“”

  与会的专家学者“”

  前来旁听蹭会的小萌新“”

  学术圈走过最防不胜防的路,就是苏娇杨的挖人套路。

  你把大家喊来齐聚一堂,讲的大家心潮澎湃,目的就是为了给你们国家重点实验室挖人

  哪怕早已知道苏娇杨有过这样的前科,但如今直面苏娇杨这骚操作时,这些科研人员还是忍不住有些咋舌。

  这苏娇杨未免太过敬业了些难道她就不怕之后走到哪儿都被当贼防着么

  苏娇杨自然是不怕的,因为只要她手里有课题有项目有经费,甭管走到哪儿,大家都会把她当成祖宗一样捧着。

  她需要考虑的,只有科研成果能不能保质保量地做出来这件事,不需要在那些次要的问题上分心。

  苏娇杨做完汇报之后便走了,她临行前同谢荣成教授道了个别,见谢荣成教授看她的目光一脸复杂,就凑过去问,“谢所长,我打算最近将这个项目申报到科技部去,到时候承办单位肯定不能只写我们国防科大与数理国重这两个,你们核工业研究所有没有加入进来一起搞的想法”

  谢荣成教授被从天而降的惊喜砸晕了头,他问苏娇杨,“苏主任,你的意思是,这个项目要同我们核工业研究所一起搞”

  苏娇杨点头笑道“自然,我们国重那边既没有人才储备,也没有技术基础,要想突破这么大的项目,肯定得多方借力。我在核工业研究所待了一个月,你们这边的研究员都很踏实,技术基础也十分扎实,相信有你们的核工业基础加上我们数理国重那边的应用数学团队、计算材料学团队,这般强强联手下来,肯定会给国家带来惊喜。”

  谢荣成教授问,“那苏主任你怎么还从国内研究所挖人要知道,如果论核工业技术的话,有国内南北两所就够了,那些散兵散将做的研究太局限,估计也很难帮得上什么大忙。”

  “但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可控核聚变与一般的研究不同,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如果真能够实现突破,那将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家都在核工业这个碗里吃饭,如果撇下一群人不管的话,等我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未来可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倒不是苏娇杨恻忍之心太重,这些都是她在经历了高能电池研究所事件之后的反思与思考。

  一家独大固然好,可也会失去竞争力。

  大家都没有了危机感,只想安安逸逸的过日子,谁来监督连领导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普通研究员还不把自己彻底放飞

  现如今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摊子已经铺陈到了两个地方,苏娇杨不可能同时盯着两边,将来的数理国重指不定还会更大、研究的项目也会更多,与其自己分身乏术跑断腿,不如来个竞争制与责任制,将在这个行业中讨饭吃的人都聚集起来,搞一个优胜劣汰,别人也不会给她安一个学阀的帽子。

  只有大家都吃饱了,都有活儿做了,才不会有闲心闹事。

  告别了谢荣成所长,苏娇杨乘上从天府市到平沙市的列车,当天傍晚便回了国防科大。

  她给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搞了一个突击检查

  突击检查的结果让苏娇杨相当满意研究员都安安静静地搞着学术研究,科研进度一点都没落下,明明下班的时间已经到了,还有很多研究员留下来主动加班。

  是什么理由让这些科研人员心甘情愿地变成了社畜

  是所谓的科研责任感与使命感吗

  不是,他们是害怕重蹈高能电池研究所的覆辙。

  高能电池研究所的研究员在苏娇杨的突击检查下全军覆没的消息早就传回了国防科大,数理国重的研究员一边在心里感慨苏娇杨的雷厉风行,一边感慨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明明上午苏娇杨还在国重呢,听说下午就去鹏城了,险些将高能电池研究所给搞成血流成河的人间地狱。

  超级列车项目组的人心里也都泛起了嘀咕,是不是他们这技术突破的太快了

  谁能保证苏娇杨会不会给他们来一个突击检查要是搁在之前,从平沙市去鹏城得乘三天三夜的火车,可现在只用个把小时就能过去,谁知道苏娇杨会不会突然给他们制造一个惊吓

  可要是他们迟迟突破不了技术,怕是他们再勤快、再认真、再努力,苏娇杨都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

  好在高能电池研究所那边没过几天就传来了消息,让在国防科大数理国重这边搞电池研究的人全都迁到鹏城去,集中力量办大事。

  于是乎,留在数理国重这边的人赶紧同马上要迁去鹏城的那一波人商量,商量的核心内容之后一个咱都是一个国重的,可得互相帮衬着也不需要做什么违法勾当,只要能把苏娇杨的动向给互相通个气就成。

  别看这件事小,可要是做好了,关键时刻是能保命的。

  于是乎,苏娇杨才刚离开高能电池研究所,那边的研究员就给国防科大这边的研究员通电话了,“苏主任回去了,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到平沙市,顶多一个半小时就能回到国防科大,你们都好好表现,苏主任的脾气很爆,千万别往枪口上撞。另外,你们自求多福”

  国防科大数理国重这边如临大敌,该下班的人都不下班了,个个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聚精会神地搞研究,很多课题组长还临时召开了一个课题组内会议,准备主动给苏娇杨做汇报。

  怎知苏娇杨一晚上都没回来。

  难道是高能电池研究所的情报有误

  还是说,苏娇杨先回家去了,隔天才来

  数理国重的研究员每天都早到晚退,恨不得将自己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给耗在数理国重中,为的就是给苏娇杨留个好印象,然而苏娇杨一直都没回来。

  打死数理国重的研究员都不会想到,苏娇杨确实乘着超级列车从鹏城来到了平沙市,不过超级列车只是在平沙市待了六分钟的停靠时间,然后就往天府市而去了。

  数理国重的研究员患得患失的这一个多月里,人间蒸发的苏娇杨实际上是在核工业研究领域搅风弄雨。

  连续一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数理国重的研究员个个都挂上了天然的熊猫妆,一群人去食堂吃饭,吃着吃着都能打出哈欠来,很多人原本只打算中午睡个午觉,怎料实在太困了,往桌子上一趴,小毯子往身上一盖,美滋滋的进入了午睡时间。

  一睁眼,一闭眼,天就黑了,苏娇杨办公室的灯也亮了。

  苏娇杨办公室的灯亮了

  瞌睡虫瞬间被吓到了外太空,这研究员赶紧喊醒其它沉浸在梦乡中没有醒来的同事,已经打算动笔写检讨了。

  这时,苏娇杨推门走了进来,同那些惊慌失措的研究员说,“我这才走了多久,你们怎么一个个都变成这样了是不是熬夜了”

  “科学研究固然要紧,但身体也是相当重要的。看你们的精神状态都不好,今天早点下班,明天休息一天,后天上午也休息,下午再来上班吧,好好放松放松,后天下午全部都到会议室开会,有新的任务安排。”

  那些研究员被苏娇杨这突如其来的安慰给惊呆了,他们客套着说,“苏主任,用不着放这么长时间的假,咱都是为国家搞科研的,休息一天半多有些太奢侈了。”

  苏娇杨从善如流,“那行,那就崩休息了,你们今天早点下班,明天推迟一小时上班,来了之后直接去会议室就行。今晚回去都睡个好觉。”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苏娇杨还是很喜欢听下属研究员提意见的,只要不是过分违背她的原则与底线,她都会尽量满足。

  那个瞎客套的研究员恨不得甩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他已经能够猜到,不花钱请同办公室的人吃一顿,怕是这个秘密藏不住,用不了十分钟,整个国重的研究员就都会来找他讨债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