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不说裘凤游王驾自瑞安一路乘船向东,撇了陆路,只以船行水路全速前进为要,按照圣旨限期,前往封地东靖,且说这一日春末,帝都端阳西南之地,天气午来有些轻躁,橙黄色的阳光落在细叶上灿然跳跃,映出树下斑驳的影子。
端阳城里的人们纷纷躲避着正午清热的太阳,不大出来行走。西城街的商铺半掩着杉木门板,各色货品上盖着冷布。掌柜的谙熟一天的客流时辰,晓得此时并没人来,在门垛子里打起了瞌睡。城门口出入的人好半天也只三三两两,守城的官兵职责在身,没有去阴凉处躲避阳光,却也没十足的精神了。
一辆青辕车打城外远远地颠簸逶迤而来,“吱吱呀呀”地赶着辙,及到了,三赶两步,慢慢停在了端阳城门前。
一个漂亮的年轻人从青辕车里掀帘跳了下来,深深吸了口气:“嗯……罗籍花儿的味道!看来咱们真的是到了,你也下来透口气吧。”
半旧的青布车帘掀开,不见帘里人,只见修长的手指:“让苏合他们去找歇脚的地方吧,咱们自己走进去就好。”
“走进去?鸿胪寺在东街,不近的。”漂亮的年轻人笑道,这一笑三春无色。
“放心吧,不会有人围观你的。”车里的人声音清沉。
“说不定。”漂亮的年轻人笑道。
也许是因为正午时分来往的人太少了,这两个气场不一般的年轻人轻快而行,并没有引来太多人的注意。
端阳城城阔路深,两个人趁步而行,足足有一个时辰,眼前端阳东街的牌坊已昭示着这里的不同,不再是红砖灰瓦的市井样貌,琉璃呈翠,廊柱嵌鹤,正是朝廷各口衙门所驻之地。
走不多远,鸿胪寺的匾额已看得见了。
鸿胪寺,天子脚下,中书门庭主管科举、孝廉之所。在此处供职之人,不说是识遍了天下顶尖儿英才的,也都是历经宦海官潮,能识善辨之人。
可是此时,鸿胪寺门前负责孝廉儒生登记的主簿官朱七言,眼光却有些发直——站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何等舒朗俊逸,竟一时找不出什么描摹的词汇,简直提升了自己对这批儒生的期许啊!
“二位……可是此届举荐的孝廉儒生?”朱七言道。
漂亮的年轻人笑道:“回大人话,在下姓苏名锦衣,这位是霍云,我二人正是此次东靖府孝廉举荐之人。”
站在一边的霍云颔首施礼。
朱七言一笑,低头去看造册名单。
造册名单上,通过此次五年一选,举于孝廉的共有一十七人,很快,朱七言就找了二人的名字,眼前的两人正来自东靖府。
待查证过两人由府尹彭茂良亲自落印的东靖府举孝廉牒文,朱七言抬头笑道:“难为你们路上辛苦,本来按照规矩,待到后日报道之日一满,你们十七人是可以一起得见参知政事翠大人的,只是赶得不巧,这几日我们大人正在准备皇后娘娘归宁之礼,着实繁忙,你们这回怕是见不到了。”低头做着登记,朱七言不忘又解释了一句,“哦,皇后娘娘正是副相翠大人的长女千金。”
二人忙躬了躬身:“不敢劳烦。”
朱七言登记完了二人的报到时辰,又翻了翻一旁官簿,抬头看着他二人:“查验过孝廉文牒,就是报过到了,你们现在算是身在官籍了,说说你们打算当个什么差事吧。”
苏锦衣看了看霍云,又看着朱七言,笑道:“我二人初来天子脚下,连到大人这里的路都是一道打听过来的,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还多,这要是说什么差事……可是半分也不明白了,少不得还得请大人提点。”苏锦衣说着递了个锦袋过去。
朱七言刚想说话,苏锦衣又忙道:“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家乡地界儿上百姓们讨吉利,逢年过节用来敬上尊长的一点子彩头儿,这不正好端午节下,我二人给大人讨个吉利。”
朱七言扯开锦袋,看到里面躺着一个着实分量不轻的“金”鱼,一笑道:“多听得东靖富庶,怎么?老百姓也用得起这个啊?”言罢也不多说,指着官册道,“看东靖府尹彭大人写来的荐折,你二人皆出身商家,这也巧了,历来三司是从不录孝廉出身之人的,不想今年度支使刘大人倒是报来了个司账文书职上的缺儿,你们二位可有谁愿意前往?”
“不知是个什么品级?”苏锦衣向前凑了一步,笑道。
朱七言一笑:“说不上说不上,年轻人还需要先历练些日子,倒也不用先想这些品级的事情。”
苏锦衣看起来有些失望,回身看了一眼霍云。
想是见惯了来谋官的人露出这样的神态,朱七言了然一笑:“苏公子这可浅薄了,我手中这一排官位里,三司度支使的司账文书可算是个正经差事了,不然……”官家笑了笑,“还有各府的幕僚参官,你们可去?”
“小生不才,幕僚参官又是个什么官职?两厢比较哪个得见大人们多一些呢?还有……”苏锦衣道。
朱七言“哼”地一笑,手指向下继续划看。
对于苏锦衣一直在演“官儿迷”这件事,霍云只是很有耐心地看着,时不时助演一下“懵”,并没有说话,他的注意力在片刻之前集中在了鸿胪寺这位登记官员手中的官簿之上。
那里记载着此次报来的十几个官职空缺,一看之下,霍云已记在了心里,就像这位官员所讲,朝廷给予孝廉举子的正经差事实在不多,除了户部这个小文职,其他的位置几乎全是幕僚家臣,甚至并不是大员之家。
但是霍云也注意到了,在这十几个空缺官职中竟还有两个是文渊阁的将士郎位,官职虽然低得很,平日里只在文渊阁随侍,轻易不得出来,但是比之其他位置明显高出了一截,而且是宫中的职位。
当然,霍云也看到了,在官册最不起眼的位置,录着一行,正是参知政事府上的一个差事——订书。这是做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给翠少平管书库的,还不是个主管,就是个修补书页,誊誊抄抄的。
这是霍云和翠少平约定好的,要在参知政事府上给自己选一个清净独立不惹人注意的所在,为的是接触起来理所当然。
这个订书,果然再合适不过,几近透明啊……
“那就多谢大人了,以后诸事还请大人多多提点,若是以后三司之内有锦衣可以效劳的地方,大人一定别嫌在下微末,吩咐便是。”苏锦衣抱拳道。
“好说好说。”朱七言道,说罢抬头看着霍云,微微笑道:“那……这位霍公子呢?”
被朱七言一问,霍云看起来有些为难,木讷地摇了摇头:“霍某并不知一众官位如何计较,虽说家中虽有生意来往,也并不是我在打理,霍云身无所长,这……还请大人提点。”
“他啊,天天就知道看书,是个读书读呆了的。有没有什么不用说话,不用接人待物的去处,最适合他,还请大人垂恩,我这个朋友倒是写了一手不错的字,比如翰林院啊,什么藏书阁什么的……”苏锦衣似是抢着给霍云打了个圆场道。
朱大人一笑,似是轻蔑地摇了摇头:“这些地方,是从不招孝廉之人的。”
“哦……哦……”苏锦衣显得有些尴尬,应道。
霍云脸上亦有些局促,不自觉往后退了半步。
朱七言捋了捋胡子,看看霍云又看了看官薄:“要不,见一见霍先生的墨宝?”
苏锦衣嘴角微扬,知这一问便成了三分了。
霍云看起来些许有些紧张,道过不敢,慢慢走上前,拿起朱大人递过来的笔,犹豫片刻,落笔……
霍云还没写完,朱七言心中已然吃了一惊,这字照着文渊阁乃至翰林院的修书们也不差什么了吧?!标标准准的瘦金,一笔一划仿佛雕刻,至瘦而不失其肉,风骨尤甚却丝毫不张扬,朱七言不禁惊异地又抬头仔细看了霍云一眼,觉得眼前的年轻人越发得耐看,竟是颇有遗世的清俊之风,只是好像完全不通俗物,从来了便一直沉默着。
“你可愿意到宫中的文渊阁去……”
“宫,宫中?”朱七言话没说完,霍云似乎不安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