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重锦官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6章 第26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三兄弟又在田间走了一会儿,间或还问了几个在田间劳作的族人今年的收成,知道今年年头时雨水虽多,但还好没有成灾,还是能保证温饱。

  将近午时,族长赶了过来请他们回去用饭,三兄弟欣然应允。族长在回去的路上告诉他们,其他房的人差不多都赶到了,只有霍州的那一房的人因为路上遇到了些事,耽搁了一下,许是明天便能到达。

  话间,便回到了族长家,里面除了有今天早上见过的几个族老外,还多几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一群人正聊得热火朝天。众人见到族长领都着张承先三兄弟进来,忙起身相迎,族长为众人一一引见三兄弟。

  众人又是一番客套,不多时,族长便道酒席已准备好,请众人入席。经过一番推让,族老七叔坐在上座,族长坐在上首第一位,接着便是张承先三兄弟,余下众人按辈份年龄坐下。

  因着族长提前告知,众人均知道张承先兄弟三人正在守孝期,所以对于张承先兄弟面前只放着素菜并没有觉得意外,席间众人也只是以茶代酒敬了他们兄弟几杯便罢了。

  饭后,众人就重修族谱和修葺宗祠的事交换了意见,最终议定了费用平摊的决定,等明天最后的一房族人的代表回来知会一声便可行事。

  见事情都商议好了,张承先兄弟三人便告辞离开,并告知了众人他们兄弟投宿的客栈。虽他们兄弟三人一直都平和地与众人说话,但早已刻进骨子里的良好教养还是让在坐众人自惭形秽,拘束万分。与其留在这里大家尴尬,不如离开让其他人好好叙叙旧,毕竟大家平日都天南地北地忙于生计,能坐在一起的日子实属难得。

  刚回到客栈,一个自称是浦县县丞的人亲自送了张拜贴过来,说是浦县县令想要上门拜防忠勇侯世子及两位公子。

  张承先拿着拜贴与县丞客套了几句,便提笔写了张回贴,内容大意是说自己兄弟三人还在守孝期间,不便拜访县令,请见谅云云,而兄弟三人此次前来浦县,是受家中长辈差遣为了族里修正族谱和修茸宗祠之事。等回贴上的墨迹干了,便交给了县丞,请他转交给县令。

  第二日,快到午时,张福生寻来了客栈,告知有事耽搁的那房族人已回到了张家村,请他们兄弟三人回村一叙。

  若是此时回村怕是要错过饭时,兄弟三人便邀张福生一同用了午饭再回去。经过昨日的短暂相处,张福生知道他们兄弟都是不摆架子的人,是以也欣然同意了。

  几人用过午饭,便打马回村,因张福生不会骑马,便与墨白同乘一骑。

  还未到族长家,便远远看到族长家门前停着一辆豪华的二驾马车,一个看似是车夫的壮汉凶恶地驱赶想要靠近马车细看的小孩子,嘴里骂骂咧咧的。

  张承先当先在族长家门前停了下来,把手里的缰绳抛给了墨言,便要进门。

  “站住,你们是何人?怎么不经通报便往里闯,真是没规矩!我家主子可是京城忠勇侯的本家兄弟,惊扰了我家主子,你们当得起吗?”拦着他们的男人一双绿豆眼上下打量了张承先一行人,见他们穿着的都是普通的棉布直裰,眼中的鄙夷更甚,“果然是乡下人,一点规矩都不懂。”

  林婉蓉拉住了想要过去的张福生,示意他不要说话。以张福生的性子,现在出去只有被削的份。怎么说都是同宗的族人,岂能被个下人欺负了去。

  张承先背着手扫了拦着他的人一眼,话都懒得与他说,直接一脚把人踹到一边,吩咐道:“教教他规矩。”

  “是。”墨言领命把人提到一边。

  进门前,林婉蓉叫了张小山过来耳语几句,便跟着在张承彦身后进了门,而张小山则领命离去。

  族长听到门口的动静,首先迎了出来,见是张承先到了,如蒙大敕,忙把人迎进门。

  林婉蓉跟在后面看了周围一眼,院子里已经堆了有小半个院子的礼盒,因为包装严实,所以看不出来里面装的到底是啥玩意。

  一个穿着锦服的中年男人也跟在族长身后走了出来,“哈哈哈……原来是承先兄弟来,老大哥我可等了你一上午了,你可真是个忙人啊。”说着,还想要拍张承先的肩膀。

  张承先微一侧身,躲开了他的手。

  手落了空,男人脸色僵了僵,旋即恢复,“老大哥今天可要跟承先兄弟好好叙叙旧,对了,后面这两位是——”

  “舍弟承彦、承康。”

  “原来是承彦兄弟和承康兄弟,老大哥我是隔房的来宝大哥。哎呀,想不到我们老张家还有此如风神俊秀的人物,以后再有人笑我们家没有个拿得出手的人物,老大哥一准儿糊他一脸。”

  林婉蓉、张承彦随着张承先齐齐向张来宝拱手行礼,“来宝大哥。”

  “哈哈哈,自家兄弟,客套什么。”虽嘴里说得亲密,人却实打实地受了三兄弟这一礼,“快屋里坐,老大哥这次带了些极品黄山毛峰茶来,兄弟可有口福了。”话间便挤开族长,把张承先兄弟引进屋。

  被挤开的族长无奈一笑,只得跟在后头,无意中还收到了林婉蓉同情的眼神一枚。

  还没进屋,屋里的人也都迎了出来,众人互相厮见了一番,方进屋坐下。

  人太多,族长家的堂屋便显得有些挤,加上张来宝带来侍候茶水的下人,更显拥挤。张承先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提议到宗祠议事,众人纷纷应允,一群人便又呼啦啦地转移到宗祠去。

  “族长啊,你可是我们张家村的脸面,房子那么小,也腻丢人了些,赶紧找人盖一间宽敞漂亮的呗,银子不凑手找兄弟,别客气。”张来宝见张承先兄弟没多大搭理他,便拉着族长说话。

  族长笑呵呵地推却,转而说起把修族谱和修葺宗祠的事,把大家昨日商量好的方案说了出来,其实就是告知张来宝。

  “族长,修族谱这个事,我是个粗人,不懂,你们商量着做就行。至于这修葺宗祠的事嘛,费用包在兄弟身上,你们想要怎么就怎么修。”张来宝大手一挥,一副老子就是钱多的拽样。

  张承先淡淡地扫了张来宝一眼,说:“来宝大哥的好意,兄弟心领了,只是这修葺宗祠是族里每个人的事,费用岂可让大哥一人承担,这不是让地下的老祖宗半夜来骂我们吗?”

  “对对对,兄弟虽没有来宝大哥的家底厚,但修葺宗祠这钱还是能拿出来的。”

  “就是,钱都让大哥出了,那我们都成什么了。”

  “每一房都出些钱,这才是对祖宗的孝顺。”

  “兄弟也只是一片好意,既然大家都不乐意,那就当兄弟没说过。”张来宝语气一转,说:“兄弟往日也受了族里的恩惠,这心里一直记着。如果日后兄弟们有何为难之事,都可来找我,能帮的兄弟一定尽力。”

  “好了。”族长站了出来,示意大家都静一静,“我跟族老们找人算了算,后日是个吉日,我们就在那天修正族谱,明日大家就把自己那一房的都理清了,后日过来便可。至于宗祠的修葺,费用我们都算出来,每房出八十两即可。日子也订在后日吧,反正人我们都已经提前找好了,下午去通知他们一声便可。”

  众人都点头同意。

  “好了,既然正事谈妥了,兄弟我就请大伙在镇上的百味楼吃个便饭如何?”不等众人回答,张来宝又转而跟张承先说:“承先兄弟,不会不给面子我这个老大哥吧?”

  “族兄相邀,自是该到。只是我们兄弟有孝在身,实在不便赴宴,还请族兄见谅。”

  此时,站在张来宝身边的一个族老附在他耳边说了忠勇侯老夫人刚仙逝的事,张来宝恍然,说:“等他日凑巧,老大哥一定请兄弟好好痛饮一番,到时承先兄弟可不能推脱了。”

  “多谢族兄。”

  最后,族长也说家中有事处理,没有去。张来宝也没有勉强,呼啦啦带着一群人到了县里。

  等人都走了,族长和张承先三兄弟均松了口气,见大家都是一样的表现,几人不禁一笑。族长感觉自己无形间与他们三兄弟的关系亲近了些。

  “族长,我们兄弟回村前,家父曾交待,说要给族里再添加些族田,不知现在附近可有合适的田地?”

  族长听到张承先的话,顿时惊喜,“有的,这真是太好了,这样族里就有余钱为孩子们买些文房四宝了。”

  看到族长因添了族田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孩子们买文房四宝,张承先对族长的印象更好了,“不知这笔支出需要增添多少族田?”

  族长估算了一下,道:“一百亩良田应该够了。”怕三兄弟不知道地价,他又说:“我们村里,一亩良田大概要5两银子。”

  张承先点头表示知道,说:“族长,族田还是添个二百亩吧,每年多出来的银两就先存着,若是哪家不趁手了,也可以应个急。银两我就先不给族长了,免给你招来祸事。不过这事还是得麻烦族长去办,等事成了,我便打发墨云陪你到县衙把地契那些办下来。”

  “好的,没问题,等确定了,我便去找你。”族长一想到族里能添二百亩族田,笑得合不拢嘴。

  张承先想了想,又跟族长说了添族田的事等修葺好祠堂,各房族人都回去了再办也不迟,族长也清楚忠勇侯府的历代主子为村子里做事向来都不喜招摇,遂也不意外他这么说。

  辞别了族长,兄弟三人便回了县里,半路时,张小山便赶了上来。

  在进客栈前,林婉蓉似乎撇见了阿九的背影,只是等她定睛去看时,却并没有看到人。林婉蓉觉得应该是自己看错了,哪能她跑哪都能遇见他们。

  阿九快步走进了一间普通的民房里,跟正在院里磨豆子的夫妻俩打了声招呼,便进了屋,屋里坐着的冷俊男子赫然是此刻本应在京城的镇南王秦翊。

  “王爷。”

  “嗯,可有打探到什么?”

  “没有,不过,属下倒是看到了忠勇侯府的张承康公子。”

  秦翊意外,“不是在侯府守孝吗,她来这里做什么?”

  “属下不清楚,跟她一起的还有忠勇侯世子和二房的张承彦。”

  “去查一查。”

  “是。”阿九领命离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