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鬼打墙
自江户时期起,有一个流传度很广的游戏。不论是武士还是贫民,亲王还是乐师都听说过亦或者是参与过的一个游戏。游戏的玩法很简单,只需找来几个人每人的手里都点上一盏油灯,亦或是蜡烛。在夜幕降临之后就可以玩了,每个人按照顺序讲述着亲身经历的鬼故事,并且每当一个人讲完故事之后就要吹灭手中的油灯或者是蜡烛。就这样一轮一轮的接力下去。传闻,当讲完第一百个鬼故事都讲完,并且吹灭了第一百个烛火之后,此岸与彼岸的连接便会打开,引来真正的鬼怪。只是,为了避免当最后一个说故事的人,也害怕最后一盏灯被吹熄的时候发生恐怖的事情,在讲到99故事的时候游戏就会结束,而这带着悬疑性的传说却一直流传到如今。
慢慢的这个游戏在时间的洪流中得到了,改……善?人数不再众多,四个人、五个人可以玩,三个人也可以,而手中拿着的也不再是蜡烛、油灯这样易燃的物品,而是手电这种安全科学的照明设施,亦或者是开着手电功能的手机。不过,讲完故事之后还要数数关灯的这个规则,倒是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是……
据说这样讲着怪谈并逐个关掉灯,数到最后,就会多出一个,那个多出来的那个……
听着和四个人在空屋子里站墙角,拍肩头转圈圈的游戏挺像的啊。人身三把火,双肩两把额头一把,三火在人在深山可远行,但是只要灭了一把即便身处是人流庞大的公共场所也依然有被鬼冲身的危险,而拍肩头就是一种简洁的作死行为。对于这种寻鬼游戏,碧虚一直都是敬而远之。
因为她对那些东西过于了解与畏惧,使得她完全无法以游戏的心态来看待它们。
【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的无聊,玩什么不好非得玩命。】
当然,碧虚也不是突然想起来这个游戏的,主要是……
抬头看了看站在身边的纳西斯,又侧耳听了听语音室里传来的女生讲故事的声音。碧虚发现原来还真是有人喜欢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见鬼有什么好玩的,鬼有什么好见的,一个个的长得都不好看。
碧虚怕鬼,怕鬼倒不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过于了解,了解它们的恐怖之处。无法看不见它,听不见它,不受它的任何负面影响。只是碧虚的身份又强迫她必须站在驱鬼镇邪的最前方,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战线上,那才是她最光荣也是唯一应该有的死亡方式。
“咕噜……咕噜咕噜……”
【糟糕,这个声音是……】
有的人尴尬,脸红捂肚子。而有的人则是,低头挑眉,眼含戏谑。
撅嘴瞪眼,生气。
“看什么看,肚子又不是我让它响的,过了饭点是谁的错。”为了不打扰屋内的游戏,碧虚只得做着嘴型无声的抱怨着。【哼,明明是来看旧校舍的,结果却来到教学楼,站在门口听人讲鬼故事。】
没有食物的滋养没有糖分的摄取,碧虚感觉到了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手脚冰凉等等一系列的不良症状。若是漫画化那么碧虚的眼睛里,一定是画满了蚊香。看着有些站不稳,眼神无光的碧虚,涉谷皱了下眉右手迟疑的从裤袋旁划过,却又有些认命般的将兜里的奶糖递出去。
奶、奶糖?
看着突兀的出现在眼前的奶糖,碧虚抬头又看下貌似专注于倾听怪谈的纳西斯,然后又看下奶糖看下人小脑袋来来回回。
涉谷侧身轻靠在墙上,左手插兜,另一只手就这么貌似随意的拿着那颗奶糖。
“这是林放在车上,为防止某个嗜甜症重度患者因为糖分摄取不足而晕倒,从而给清扫垃圾的阿姨造成麻烦。毕竟,这么大型的垃圾,也不知道是要放在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
碧虚趁着纳西斯没有说出更气人的话语,抢过对方手里的奶糖,抬头做着口型控诉对方。
“你才不可回收,不对,你才是垃圾。”然后将糖块放到嘴里泄愤般的使劲咬着。
看着已经恢复精神的碧虚,涉谷便重新将关注点放在里面所讲的怪谈上。
而有了糖分的滋养,碧虚的精神水平勉强的恢复到了基准线上。
教室里的故事,从进山旅行却迷路走不出来只得就地安营结果第二天却看到石标;到,女士在厕所里听到有人问她要不要红外套,不敢要对方就一个劲的推销,而要了红外套就会使自己的上身被血染红死去。
第一个故事让碧虚想到了幼时曾经的遭遇,“鬼打墙”。
“鬼打墙”是民间比较常见的一种灵异现象,经常在类似坟地阴煞之气比较重的地方发生,而发生的时间大都是在晚上。碰上“鬼打墙”的人,会不停绕着同一个地方转圈,但当事人却坚信自己走的是一条直线。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上的解释是,因为周围没有明确的标志性物体,易使人混淆方向,从而给了你错误的信息。而人的两条腿的长短和力量也有差别,这样迈出的步距也会有差别,比如左腿迈的步子距离长 ,右腿迈的距离短,积累走下来,是一个大大的圆圈。科学家也曾用野鸭做过实验,蒙住了野鸭的眼睛,让后将其放飞在空中,人们发现野鸭的飞行轨迹是一个圆圈。当然,这些科学研究是某“博士”说的,碧虚并不擅长研究她更擅长解决。
而对于碧虚来说,所谓的“鬼打墙”在茅山术中的解释也仅为“鬼迷心窍”这种令人不明觉厉的解释。而破解的方法,却简单的很就沿着原来的方向90度转弯,虽说方向可能不对,但却可以脱离这个无穷无尽的圈子。
小的时候准确说是碧虚上小学正式念书之前,经常被身为茅山掌教的祖父带出去旅行。有一次去东北,在一个偏远而不流行火花的小城市里。祖父站在一片坟地看了几个小时之后,就带着小孙女去老乡家里借助。但是第二天晚上准确来说是深夜,祖父就将碧虚从被窝里刨了出来,然后扔到了坟地里面让她一个人在里面待上一两个小时,并且承诺自己就站在坟地外面,等时间到了就会进去把人带出来。那时的碧虚只有4、5岁,可以说是个标准的三头身双马尾的小萌萝。
听到祖父要把自己一个人扔到坟地里,碧虚哭的惊天动地,可是再怎么哭最终还是被扔了进去。祖父虽然面容和善但是处事却很强硬。否则,碧虚的母亲绝不会放手让老人把孩子带走。前两夜的时候碧虚胆子小不敢乱走,就老老实实的蹲着蹲在一个坟包一个坟包之间的间隙处。胆战心惊的特别小声的念着“无量天尊”。
而到了第三夜,当碧虚发现并不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小孩子的胆子就变大了起来,开始在坟地里慢慢的走,小小的但很清澈的眼睛看着墓碑上的刻字。可是,慢慢看下来碧虚就开始害怕了,小金豆开始一颗颗的往外冒。
因为,碧虚发现她已经看到同一个墓碑三次了,不管从哪一个方向走,都会回到这个地方。小碧虚那时虽然不认识碑上的字,但是好歹也会看图找不同了,先别说墓碑上的字是各有特点的,这周围的墓碑不可能都是一个人的,就连旁边的那从杂草,都是一样的形状。
小碧虚一边捂着嘴无声的抽噎着,一边想着进来前祖父那些杂七杂八的嘱托,比如不要乱动坟上的植物啊,不要靠在墓碑坐着或者站着,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不要摸不要碰,不要对亡者不敬。害怕的话,嘴里就要一直念着“无量天尊”,若是发现自己一直在转圈圈那就是鬼打墙了,碰到了也不要怕没什么吓人的只是会令人一直绕圈圈而已。
只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小碧虚只顾得害怕了,根本不会认为自己会有胆子在坟地里走动,不会认为自己辣么倒霉会转圈圈找不到祖父。可是既然碰到了,哭也没有用,虽说。碧虚知道到时间一到祖父会来找自己,不会真的把自己一个人抛下。可是恐惧心理却让她渴望更快的离开这里。
小碧虚只得拿出身上带着的家门钥匙,一边抽抽噎噎的哭一边坑坑巴巴的小声念着“无量天尊”,蹲下来围着自己画了个圈,然后在圈中央以自己的两肩朝向为“横”、以面背朝向为“竖”画了个“十字”,再然后两肩改面背,面背改两肩。转头九十度继续往前走。直到看到了新的墓碑,碧虚就知道自己走出来了,然后撒丫子的朝祖父跑去。抓着对方的裤腿就开始放声大哭,一直哭、一直哭。直到祖父将小碧虚抱回了借住的老乡家里还一直哭,就连换衣服都不肯撒手,一直拽着祖父,窝在祖父身上睡觉就连睡着了,那双小手都紧紧的拽着祖父的衣角。
一两天之后碧虚的不安才慢慢地消退,当然,在此期间祖父也没有再将自家孙女扔进坟地就是了。后来碧虚慢慢的长大了,觉得有些事过于巧合了。毕竟人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在坟地里碰上鬼打墙,那个巧合跟走在路上被雷劈了的概率一样,而事前祖父的刻意说出走出鬼打墙的方法,就像是某种预兆和嘱托。
虽然碧虚没有问出口,祖父也没有开口说明过什么。不过碧虚还是能想明白,不外乎祖父是借助那片坟地里的阴气和坟包的位置,布了个迷魂阵。一个和“鬼打墙”相似度很高,破解方法一样的迷魂阵罢了。追其原因也不外乎是为了考察孙女的临场发挥和记忆力罢了。
而后来,当碧虚长大了,认得字多了,会看盘子看星象。就再也没有慌过了。有星星看星星,没星星看盘子。没盘子就看阴气的走向,怎么看不是看,怎么走不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