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僧过阳关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一会,应文骑着电动车匆匆地赶来了,他还带来了两男一女三个年轻人。应文面部蜡黄,骨瘦如柴,精神萎靡,眼睛深陷,看上去怪怪的。他把电动车支到一边,一边掏钱,一边走上前说:“李哥,给我来五百块。”

  李兵接过应文递来的钱装到口袋里,他然后解开布包取出三小包□□给了他。应文接过左手拿了一包,右手把那两包往裤袋里一塞,又顺手从上衣袋掏出一片锡纸,他迫不及待的把手里的那包□□用嘴啃了一个小口,往锡纸上倒了一点,就又装进裤袋里,他又从上衣兜里掏出打火机“咔擦”一声打着了火,把左手的锡纸连同□□一起点燃,又抬起左手放在鼻子前眼睛微微一闭深深吸了一口自语说:“哇--!好爽啊!”

  那三个人支好了电动车相继来到李兵面前,你一千我八百买起了□□。

  唐僧见应文吸的那香甜痛快样,便站起身走到他面前问:“你吸的那是啥?”

  应文猜测这□□是他们捎来的便毫无顾忌地答道:“□□。”

  唐僧好奇地问:“舒服吗?”

  应文眉头一扬:“那当然了。吸后浑身轻飘飘的如羽化而登仙,轻松的很、痛快的很哪!”

  接着唐僧反问道:“□□不是害品吗?”

  应文认同地点点头:“没错。”

  “它不是对身体有害吗?”唐僧又问。

  应文抬头望一眼漂浮的一块阴云迷茫地说:“这我知道。”

  唐僧用责怪的语气说:“那你还吸?”

  应文皱皱眉无可奈何地答道:“没办法,上瘾了。”

  唐僧一听便规劝他:“赶紧你把它戒了。”

  应文瞪大眼睛看着唐僧无能为力地说:“戒了?”接着他又叹口气:“说得倒轻巧,难那!我都吸七八年了,现在是一刻也离不了了。”

  唐僧听后就鼓励他:“我就不信只要下定决心还能戒不了?”

  应文一筹莫展地说:“长老,不瞒你说我也下决心戒过。可你不知道,那瘾一犯鼻涕长流,哈欠连连,浑身颤抖,十分难受,把你折磨的死去活来。以前,那瘾一来,我曾让人把我捆在树上,都捆了好几次,但最终还是没能戒掉。”接着他把话题一转问:“你不吸这个吧?”

  唐僧望着他直言:“我不吸。”

  “那就好。”接着应文又劝说道:“我以我沉痛的教训奉劝你,远离害品,千万别碰它。一粘上它就像狗皮膏药粘在你身上甩都甩不离。你不但身体受害,而且经济蒙受巨大损失,我把一套一百多万的别墅都吸光了。老婆见我不可救药,撇下三个孩子就走了。现在人们都叫我败家子,我见人都抬不起头了。”说着他难过地低下了头。

  “应文,走啦!”买好了□□的同伴叫道。

  应文应着:“知道啦。”他们去骑上电动车走了,李兵拿着□□也去了。

  唐僧转身回到徒弟们面前感叹地说:“真是人心隔肚皮红黑难相知,刚刚我才知道那和尚让我们捎的东西居然是害品□□,他把我们当枪使了。”

  悟空有点不想信:“不会吧。和尚说那是药品呀,怎么成了□□呢?”

  八戒懊悔地说:“我还以为我们顺路做了一好事呢,没想到我们是助纣为虐啊!真是可恨。”

  唐僧遗憾地说:“想不到我们出家的行善之人不明就里地做了一件糊涂事,想想真让人后悔。”

  沙僧抱怨着说:“怨老球,东西都捎来了,木已成舟,现在说这些后悔话还有什么用呢?以后,再遇到别人捎东西,不管他说的再美,我们就别管闲事了。”

  唐僧抬头看看天空,见天色还早于是就说:“不说这些了,我们那就赶路吧。”

  路上悟空告诉他们中午他去化斋时,州长的儿子也是吸毒,经常来向州长要钱,要是不给他就砸州长家里的东西。

  沙僧担忧地说:“人们吸食害品,这些绝迹多年的东西又悄悄地兴盛起来了。国家禁都禁不住,大有泛滥之势。”

  西边的太阳渐渐坠下去了。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子,村子的四围飘浮着淡淡的青烟。悟空提议:“师父,天不早了,我们今晚就在这个村子歇息吧?”

  “那好吧!”唐僧同意了。

  唐僧师徒往村里走去。忽然他们看见村边停着一辆警车,这时,几个民警押着一个戴着手铐的罪犯直奔警车而去,引来了人们的观看。

  悟空走上前去好奇的问路边一观众:“这人犯啥罪了?”

  观众望着罪犯说:“他开车撞死人了。”

  悟空不解地问:“好好的,怎么把人撞死了呢?”

  观众转过脸望着悟空说:“他开车开着开着突然出现了幻觉撞死了路边一个三十岁的青年,他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跑了。”

  悟空听吧,惋惜地说:“跑啥呢?咋不停下车报警呢?”

  观众眼睛一瞪说:“他还敢报警?”

  悟空不明白地问:“为啥呢?”

  观众脱口说:“他吸毒。”

  悟空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一定是开车时那瘾犯了出现了幻觉才把人撞死了。他怕查出是毒驾,负全责所以才侥幸地逃逸了。”

  这时八戒见悟空与观众说的没完没了就催促了起来:“猴哥,快走呀!”

  悟空应道:“来了。”说着撇下观众快步追了上去。

  他们沿着村道向前走着,忽然路北一幢豪华的三层小楼映入他们的眼帘。这家主人叫张毛蛋,他姊妹五个,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村里人人看不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初中还没毕业,十五岁的毛蛋就到南方打工去了,他在建筑工地一干就是五六年。一天中午吃过饭,他发现三四个工友们聚集在一起有滋有味地在吸着什么烟。他好奇地凑到一个工友面前讨要说:“大哥,给我也来一支。”

  那个工友不耐烦地说:“去,去,一边去。这烟你不能吸。”

  毛蛋好奇地玩缠着:“小气鬼,抽你一支烟就把你抽穷了。”

  工友见推辞不过就给了他一支,毛蛋接过掏出打火机点燃抽了一口夸赞起来:“哎呀!这烟真好吸!”怪不得呢!因为这烟里掺有□□。

  从此毛蛋逐渐上瘾再也离不开那烟了,最后竟吸起了□□,吸着、吸着一个月的工钱不够用了,就向工友们借,后来他就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渐渐的他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就回到家乡利用南方的关系秘密开拓了家乡的害品市场,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土豪。有了钱后,张毛蛋乐善好施,广交朋友;他还热衷公益事业给村里修路、建校捐款;给敬老院、寺院捐款。村委换届时他被村民选举为村长,后又被推选为州里的众议员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