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诗曰:慈禧老妖卖汗国,订下上千不等约。
而今独立已多日,又签卖国条一个。
话说唐僧师徒取道西行,这天他们走到了一个山沟里,东西两面的山坡上的梯田里生长着十分茂盛的荒蒿、狼尾巴蒿、枣刺、虎谷鸟等许多杂草,不远处的田地里还有人放牧着一大群白羊,也有人放牧着几头黄牛,偶尔也能看到田地里生长着零星的花椒树,一派荒凉的景象。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乡从坡下的村子里出来去走亲戚。他来到路上与路过的唐僧他们顺路前行。
悟空主动搭讪道:“老乡,你是这村的吧?”
老乡答道:“是啊。”
八戒关心地问:“你去哪儿呢?”
老乡焦虑地说:“去我女儿家的。”
悟空刨根问底:“去干啥哩?”
老乡十分气愤地说:“一岁多的小外孙得病了,去了几家大医院诊断不出是啥病。最近又去了省城一家著名的医院看了看,医生说是得了肾结石。现在住院回来了,我去看看。”
沙僧听后奇怪地问:“那么小的婴儿咋会得肾结石呢?”
老乡愤慨地说:“医生诊断是小孩喝的奶粉毒的。”
“怪哉,奶粉是很安全的怎么会有毒呢?”八戒不解地问
老乡不赞同地说:“你别不信,现在假冒伪劣的东西太多了,奶粉也不例外。”
接着悟空指着四周荒芜的田地问:“你这儿的大田地里杂草丛生,人们咋不种粮呢?”
老乡头摇得像拨浪鼓:“别提了,种粮根本不划算。再一个农村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各村里是五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及妇女、小孩世界,他们种不了劳动强度大的土地了,我村就是这样。”
马上的唐僧望着远处问:“地里咋还种着花椒树呢?”
老乡介绍说:“前几年,镇政府响应上级号召要我们村里退耕还林种植花椒树发展经济。起初,村人们根本不愿意种,于是镇里就派包村的副书记带着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到村里做工作,人们才种上了这花椒树。国家每年每亩补贴一百四十元,还有二十元的管护费,一补就是八年。有的树栽上了,有的没有栽;有的栽上死了一些,有些人补种了;有的没有补。后来,经过上级走马观花的验收,最后竟然都享受了国家的补贴。平时人们对花椒不咋管,让其自然生长。八月份花椒成熟后,人们来到地里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汗流满面辛辛苦苦地采摘一大晌,一个人也不过摘一挎篓,效率十分低下。那树是一身刺,有时一不小心扎烂了手指流出了血,弄破了的花椒水一流上去就会又疼又麻,十分难受。它一亩地顶多产八十多斤花椒,好了也就能买一千八百多元,这家数很少,一般都是一千二、三百元。这点收入人们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因而也懒得管理,现在大部分花椒树都死了,剩下了这零星几棵。土地都荒芜了,人们照样领着退耕还林补贴和种地补贴。”
悟空听后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看来,老百姓也是在日捣国家哩,政府知道吗?”
老乡反问道:“政府岂能不知道吗?这些补贴还年年照发。”说完老乡转向另一条岔路走了。
这天,唐僧他们走到了丘陵地带,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有的田地里沿着坡势由上而下覆盖着一条条白色的塑料薄膜带,薄膜上栽种着烟叶苗,嫩绿嫩绿的。有的村民忙里偷闲在地里正弯腰挥锄努力除去杂草呢!身后的绿草乱七八糟的倒下了一片。有的地块里种植着碧绿的麦子,过了扬花期,现在正在灌浆呢!因持续干旱无精打采的。有的地里播上了早玉米,嫩绿的幼苗因缺水份有气无力的。
唐僧他们沿着乡间小路向前走着。这里民风淳厚,治安良好,村民们大部分没修围墙,院里的一切一目了然。奇怪的是许多村民的院里,有一个木棍扎的笼子,里面存放着金灿灿的玉谷穗。一笼有几千斤;有的有两三笼。还有一家玉谷卖了一些,院门前的土场里堆放着六铁丝笼玉谷,足有三万斤。这铁丝笼是村民从镇集市上花六七十元买来储粮的,为了防止雨淋上面都盖上了红蓝的彩条塑料蓬。今天是大晴天,村民就把蓬揭了,晾晒起玉米来。
唐僧他们向前走着。这时,一个锄烟田的村民扛着锄头从地里走出来和唐僧他们顺路前行回家。
悟空打起了招呼:“老乡,地锄完了。”
老乡心事重重地说:“没有。”他接着问:“你们去哪儿的?”
“我们去西天取经呢。”悟空回答。
八戒见才半晌他却背着锄头回家就好奇地问:“老乡,天还早着哩你咋不趁凉快多锄一会呢?”
老乡面带难色地说:“我正在锄烟田时,家里突然打来电话说孩子他舅来要钱了。我欠人家五千块钱快一年了,现在人家正盖房急需用钱呢!可我那两万斤玉谷还没卖呢,我得回去给人家见个面说说。”
唐僧从马上跳下来,八戒把马牵上。他望一眼老乡问:“我们一路走来,见许多住户家里都堆放着整笼玉谷,他们咋不买呢?”
老乡心烦地说:“卖不成啊。”
“为啥卖不成呢?”沙僧不解地问。
老乡以惜售的心情说:“价钱太便宜了,才七毛多一斤。”
“不是一块多一斤吗?”唐僧瞪着眼吃惊地问
老乡痛心地说:“去年玉谷熟的时候还是一块多一斤,但刚收回来,因太湿脱粒不下来,无法卖。再者,我们这里的土地宽展,人们一种玉谷就是二三十亩,五六十亩,一时半会收不回来。等到玉谷从地里收完了,干了,能脱粒下来了,人们去出售了,玉谷价钱却开始下降了。前几年,玉谷价钱一直都稳定在一块多。于是人们都不愿出售,等着涨价。谁知越等价钱越低,
现在人们只好再等着玉谷再涨涨价。”
悟空告诉他:“电视里讲:玉谷国家库存多达两亿七千万吨。政府正号召人们去库存呢!看来涨价的希望是不大可能了。”
老乡一听傻眼了:“电视上真是这么说的?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八戒进一步证实说:“真的,我们不会骗你的,大概你们这里是山区消息闭塞吧。”
“哎呀!这样去年我家种的三十亩玉谷就亏大了。”老乡听后焦急起来。
唐僧也看不惯地问:“玉谷都降价了,这儿咋还有人种玉谷呢?你们就不能调整调整换着种点别的啥作物?”
老乡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我们这里农人的习惯是种一点麦子够吃就行了,这算是保障了米袋子。另外就栽烟、种玉谷是搞经济。栽种烟叶很烦手,收购时松时紧也很不稳定,有些人就不愿意栽植。种玉谷比较简便,又比种麦子产量高,这就叫抓钱袋子。我问你们,前几年国家是咋搞的把玉谷库存搞这么大,现在捣着我们农民种玉谷赚不到钱了。看来我们种地真的是没出路了,怪不得许多人不种地而任其荒芜呢?”
老乡沉甸甸的话语问的唐僧他们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岔路口处老乡停下脚步热情地对他们说:“走,你们到我家去,喝口水,歇歇脚再走。”
“谢谢你!不用了,我们走了。”唐僧感激地说。
老乡这才抬起脚回家了,唐僧他们继续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