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天降疑案
2016年底,北京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些,才农历十月,便已满街落叶,清冷萧索。
苏澄从东直门这儿的君信律师事务所落地玻璃窗往外看,一片朦胧,甚至从十五楼往下看,连亮着的“君信”的牌子都看不到,由此可见,最近北京雾霾治理得一点成效都没有,唯一有指望的可能并不是什么政府治理,而是等那迟早都要来的西伯利亚寒流。
然而,苏澄今天的心情很好,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是她三十岁的生日——三十岁的单身“妇女”,这没什么可嘚瑟的——她开心的主要原因是,早上冒着大雾送魏东延主任去机场的时候,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个文件袋扔在后座,以很平常的语气说:
“CTF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很大问题,kleven团队在那边焦头烂额,我不得不去,时间也说不好,半个月到一个月都有可能。”
“哦,我知道,您的大致行程陈秘书都有交代。”苏澄一边紧紧盯住大雾弥漫的快速路,一边小心翼翼答道。
事实上,来君信半年了,苏澄一直在魏东延的团队,魏东延作为主任和老师简直无可挑剔,但同时他严肃不苟言笑的办事风格也让包括苏澄在内的同事们在工作之外对其避而远之。准确来说,今年一起进所的两女一男,属苏澄年纪最大,就算办事风格最成熟吧,平时倒也没表现得比其他两个优秀多少,所以,今天早上魏东延直接电话叫她送他去机场的时候,苏澄还着实有点小小的吃惊,这是魏东延第一次亲自给她打电话,以前有事都是陈秘书传达。
此时一听他开口谈工作,苏澄更加惶恐。一个小小的刚从实习期转正的律师,根本没有为大主任鞍前马后的资格,他实在没必要跟她往细了说。
好在魏东延也并没打算往细了说,仅仅以此做了个开场白后便道:“刚拿了个朋友的案子,倒是不麻烦,但他急在这几天,那边的意思现在舆论正劲,先发个函压一压。”
苏澄一听说是案子,又听说急,再听到“舆论”,不由自主就歪了头往后看。
“你好好开车。”魏东延沉声,“我说,你听。”
“嗯嗯,好。”苏澄吓得一吐舌头。
“那我直说,苏律师,这案子放谁都能做,之所以找你,是因为委托方发通告之前不想让我们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所里盘根错节,照直说,我不放心。你今年才来,据我看行事也算稳重可靠,故有此一说。”
“请您放心——”苏澄脱口而出,心里因为紧张和激动猛地咯噔一下,赶紧找补道,“魏主任您的意思是——我可以——独立办案了?”
“就从这个开始。”魏东延仍是平常。
苏澄心里却泛起巨大的浪花,从在司法局领到实习律师证又换证开始,从进到君信第一天开始,天天盼望的不就是这一天吗?前辈们都说没有两三年的历练不可能独立办案,陈秘书还悄悄告诉苏澄,根据非官方统计,魏东延团队里平均独立办案年限是三年半,远长于其他团队的平均办案年限。
“就这,还是因为Ami和Poul是带案进所,从进所的时候就带着几单大生意,之后跟娱乐圈儿那边资源也多,所以不到一年半都独立办案了,这才拉高了平均数,要不然,估计是要过四年这个坎儿。”
“咱们所儿还跟娱乐圈有牵连啊?”苏澄愕然,“我当时看简介主要是商事纠纷啊非诉这一块的。”
“姐姐你还真是单纯,哪那么多所能厉害到做单一业务?更何况,有钱谁不赚呐?明星们哪个案子不是标的大大的?”陈秘书一边说一边侧脸看魏东延的办公室,收回目光道,“就咱大主任,手里娱乐圈资源都不少——不过话说回来,到他这个级别,没这些资源都不好意思出去跟别人打招呼。”
……
苏澄听刚才魏东延的意思,既是简单案子,又是朋友,还要得急,关键是保密,还得注意舆论动态……这一桩桩一件件,很显然,这临行前托付的,保不齐就是个娱乐圈的案子。这么一想苏澄心里还有点小激动——说不定,自此还就见到哪位明星了呢!——哦哦哦,也是想瞎了心,现如今明星们的案子除了离婚非要到庭的,哪个会跟律师碰面?先不说经纪人、助理这些人能代劳,公司法务都是干什么吃的!
瞎想间思维扯得有点远,迎面的车莫名打远光闪了苏澄一下,她一个激灵赶紧扶着方向盘正正身子,顺便抓住机会变到快车道。
没想到一个小动作却叫魏东延发现了,他沉声道:“不急。安全稳定最重要。”
苏澄感觉他像在说车况,又像在说案子,遂不敢插话,静待下文。
魏东延却像是靠在后座上睡着了,过了好一会儿,从后视镜里看到苏澄仍是一脸紧张和期待,这才又开口道:“也没什么交代的,资料都在袋子里,按你惯常的程序做就行——哦,委托人联系方式也在袋子里,出函还是立案你们沟通,此事不必另外联系我。”
“好的,魏主任。”
魏东延这个早上说的话比这一年来加起来对苏澄说的话尚且要多十倍,苏澄瞧出他的不耐烦,遂赶紧收声,连个疑惑的表情都不敢再有。生怕他小看了她的能力,好不容易获得的机会就此飞了。
一路无话。
到得机场,大雾尚未消散,航班果然延误,苏澄帮魏东延拖下行李换好登机牌,一路送到安检,等候的时候她有点拿不准是先走还是陪同接着等,就一直拖着行李箱望着地面踌躇。
“苏律师个人的事怎样?”谁料魏东延猝不及防的开口。
“额,”苏澄像是突然被点名,心里猛地一疼,神情更加狼狈道,“没,还没。”
“这不是讯问,你误会了,”魏东延好不容易挤出一个浅显的看起来还算温和的笑容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既是来了君信,就是新的生活。”
如果说是别人贸然跟苏澄说这样一段话,她大可以装作听不懂避开,或者大大咧咧故作坦然的一笑而过,这年头,逢场作戏谁不会呀,可是,魏东延这样说,她苏澄就没办法假装听不懂的忽悠过去,作为君信最大的合伙人,他当然看过她的简历,就算她一开始就跟人事上申请了简历不公开,可魏东延当然有资格知道,也必须知道,所以,他知道苏澄三十岁之前的工作和生活,知道那些年发生了什么,当然,以君信和魏东延的实力,苏澄能够合理推测,他应该也知道她是经历了陈沐阳的牺牲之后选择的退役,半年后离开青城来到北京,至此,方才这一问才算合理。
这段思维的回转当然只用了半秒钟,一想起那段岁月,苏澄条件反射的直了直背,连神情都坚毅起来,甚至就差抬手敬个军礼了:“魏主任放心!我没事!生活工作两分开,我可以!”
魏东延先是一愣,继而耸了耸肩点头道,“好。”
又左右一看,说:“你先回去吧。”
“是!那您慢走!”苏澄得令,这还不赶紧撤,一边笑着告辞,身子早就扭转着小碎步开跑了,一路坐在电梯上一路想,这魏大壮临行前交代个不大不小的案子,不说重要,也不说不重要,要走要走了还刻意提起她不为人知的往事来问,尽管就一两句话,可句句的潜台词都是,我调查了你的过往,做事最好让我放心。明明该是一句交代和压制的话,他偏不直接说,偏要说得如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温情——怕了怕了,君信这块招牌真不是盖的。
也难怪魏东延四十五六就能走到今天的位置——看人用人例不虚发。苏澄感叹,自己其实没什么优势,一起来的叫蔡栋的小男生今年二十七,不仅人长得俊秀,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那个小姑娘谢婷婷就更厉害了,人家本科到博士都是清华自不必说不说,另外还有两年海牙国际法庭、柬埔寨国际法庭的从业背景,她苏澄有什么,青城大学本硕连读?军功章?……这都不相干的,魏东延居然能多看她一眼,居然能把她调查得这么清楚,可见并非一时起意。倒也不在怕的,她苏澄这些年什么没见过,说句夸张点的话,和平年代里生死她都算经历过了,当年政审哪个犄角旮旯没被翻个底儿朝天?都是小事儿。
说是小事儿,以后还是得机灵行事,留个心眼儿。
苏澄这样想着,找到车,也不着急发动,就赶紧拿了文件袋来看——不管怎样,入职仅一年就得到首肯开始独立办案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多年的职业习惯也早令她养成了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有事就得当即处理,什么都耽误不得。
——是一份授权委托书和几张光盘,授权君信所处理公司演员“张雨霈”名誉权相关民事纠纷以及行使必要的刑事自诉权利。
哦,果然是娱乐圈的事儿,看来是个名誉侵权的问题,苏澄大大松了一口气,这样说来就简单了,总不过是谁谁谁发表了不当言论,做了影响别个名誉的事儿,对这个叫“张雨霈”的人造成了挺大的困扰,他们不胜其烦,便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等等,“行使必要的刑事自诉权利”,那就是他们觉得构成诽谤咯?这样一瞧事儿还不小。
——再等等,张雨霈是谁?“演员张雨霈”?苏澄大脑里飞速搜了一遍——好歹她有九成小女生的爱好,平时也看娱乐八卦——一线二线明星里确认没有这号人物,稍有名气的演员歌手里也没听过这个名字,要说是十八线小明星吧,也翻不起大浪,名誉权能达到诽谤的程度?
苏澄很是不解,把授权委托书翻到背面,看见落款处盖的公章是“道雨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哦哦哦,这下了然了。道雨班,倒是个挺知名的相声团体,这年头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几句,尤其是它的掌门人郭道福,知名度还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