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七
两人边走边说着话。
怀莫像平常家人一样聊到昨晚睡前看的电影。
法国电影《爱》里,最终老男人听见女人喊疼痛,毫无征兆地。其实蓄谋已久地从卫生间走出来用枕头按压女人的脸。她窒息而死。老男人随之出走消失。是爱让他这样做的。活着时,琐碎的生活,日渐的衰老,加上巨大的病痛。这对老夫妻觉得日子难捱。尤其是病重后人的尊严,自由消失殆尽。这样的存活里,意义在哪里。作为形式,符号的存在?为子女而活?为世俗而活?唯独不能为自己了。老男人肯定在妻子重病的过程里反复思考过这些问题。其实,女人也早已不想这样地活下去了。
怀莫说,男人可能出走后自寻死路了。因为他们是如此地相爱。
嗯。两年前看过这部电影。边圆回应着。
法国有些非主流,小众化的电影,其实解释的人性很深刻。这部电影的女主年青时演过《广岛之恋》。作为演员,从年轻到年老,演的电影就这两部吧。就成了经典之作。《爱》之后,爱娃没活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里面有一句台词,看过的人应该不会忘记。
他们的女儿对父亲说的。大致是这样的。
听见你们□□的声音,我就安心了。知晓你们仍在相爱。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简单讲述老年生活的无奈,痛苦。人面对的虚无。其实,老男人可以像大多数这种处境的人一样,请护工,儿女轮流照顾,自己粗略地照顾。走完这一过程。但是······边圆停顿了一下。艰难地接着说。
感情上要多大的麻木才能做到。
边圆说。上次照顾母亲。看见过,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气喘。查出了原因也不能做手术。年纪太大。医生怕承担责任。病房里。一个人吃饭。坐在床上。每吃一口。边齁气,边用放下勺子的手扶着床栏。坐不稳。还是中午儿子送的没吃完的饭,应该是凉的。儿女都在奔生存,不可能总是守着她。
还有一个老人本来是住在养老院。病发送来医院。有点中风。吃饭时,护工要喂她,她执拗着要自己吃。结果饭送不到口里去。前胸的衣裳,搁着的桌上都是饭,菜,油汁。
记得当时母亲看见后,长时间的沉默。
边圆说话语气平缓,一如她的人,波澜不惊。
那天你在篮球场,说心里难受。
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吧。明明就在眼前,就是无法诉说。有时成长经历的不同,两人对同一件事的心里体验真的是不一样的。沟通不了。对你触动很大的事,在他那儿不算事。只有自己难受了。
婚姻里还有一点。用自己的思维,标准来衡量,要求对方。前段时间。他母亲生病。父亲过世。能体会到他对母亲的怜惜。他用他的标准。要做手术。兄弟三人出钱。边圆的想法是:年纪大了,不动手术最好。有时会适得其反。他开始心里不舒服。说是边圆不关心母亲,不舍得拿这个钱。边圆说,是,我不可能像你关心你母亲一样关心她。这是事实。但你冤枉我不愿拿钱,这些年,你们兄弟三人给你父母的生活费我出得最多吧。
怀莫若有所思后说。是啊。人其实都是自私的。婚姻里对方能够为你着想其实就是对你的爱。婚姻里有真实的人性。你善,好,会激发出对方的善,好。你的恶,不好,也会激发出对方的恶,不好。
边圆说,沉重的不是婚姻本身,是人性的真实和人生的真相,婚姻是它们的一个面。所以不要与自私的人结婚。
怀莫说,其实有时我们不是对哪个人失望,而是对生活本身的失望。我们总在期盼。那个黑色幽默风格的作家冯古内特到了晚年,说了这么一段话,幽默是远离残酷生活,自我保护的方法。但到最后,大家已经非常疲倦了,而现实又是那样残酷,于是幽默再也不起作用了。
是。冯古内特小说里提出人类存在的基本困惑。为什么人来到世间有没有智者使得世间的一切有意义?有没有一个神能让人们摆脱痛苦?他是深刻的悲观主义者。马克吐温也是。冯古内特说,最终马克吐温不在嘲笑自己的痛苦和周围的一切,他宣布生命是扯淡,他死了。
我想,你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吧。怀莫对边圆说。
曾经是。现在尝试做一个虽知晓生活真相但不厌弃生活的人。做不到每时每刻热爱生活。边圆坦然地回答。
前几天看微博。一个女作家的摘录冯古内特的一段话。“热爱生命的人喜欢······他们露着牙,对,激动地咬着牙去爱牛排,爱女人,爱威士忌,爱有
所有的一切我每当看到这种人,不禁生出警觉······一个假装热爱生命的人其实会用力过猛,就像有什么要隐瞒。”
边圆看着说出这样一段话的怀莫。说,莫非你也曾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们是一类人。有没有没万念俱灰的时候。
有。期盼的总也没有到来。失控感。很长一段时间,下班后。拼命地行走在自然里。很多人的方式会与我不同。他们倾诉,对方会说出要他们乐观起来的话。这两种方式对于我来说,如同口渴时。一种是喝白开水解渴。一种是喝有糖的饮料,越喝越渴。
嗯。我最喜欢的时光。是坐下来写作和行走的时候。我与自己相处。我与自然相处。自然能治愈我的心。
其间,边圆注意到两个路过的人。以前散步时见过的。相似时间同一地点会遇到相同的人。新城对于她来说没有陌生感了。
怀莫想,直到现在,从没遇见过像边圆这样,可以与她说那么多从未说出过的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