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的城市新的生活
暑假结束了,有再多的不舍,依然也要再出发的。在父母和赵军赵叔的陪同下,纪初一要带着赵鸣云在外公外婆的照顾下,开始了他们的B市生活。
8月25日,纪初一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了学校的筛选考试,她之前报考的是五年级,担心她的实际年龄太小,学校没法同意这种例外,但是这几年由于科大少年班的名声大噪,他们学校也是培养了两个的,有点怀疑纪初一会不会是那第三个,所以让纪初一和几个都会在今年入学插班的一起参加了考试。总共有6人,分别来自各个城市,只有纪初一是参加五年级的,同时她也是年级最小的。纪初一安静的参加考试,不希望引起其他人的重视。
幸亏她这几年的对跳舞的坚持,让她比同龄人要高很多,因为班级的同学一直比她大,也就没有特别明显,当真的站在同龄的小朋友身边时,她的优势就凸显了。她已经135了,一起考试的一个将插班到二年的的学生,也才130不到。这也让她顺顺利利的隐藏在学生中参加了考试,只有监考老师知道她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她身边徘徊的时间最长。
当她考英文考试的时候,最是明显,几乎都在看她答卷。不过以她现在的心理抗压能力,这是小事。
第二天,告知她班级的时候,她知道她已经通过了。是五(10)班。
赵鸣云被安排进了附近的幼儿园。
B市太大了,刚到的时候,纪初一就马上让父母带着她去拜访了老秦师傅的三个徒弟,而以后要长期指点她的是三师兄,李政,是B大的历史系教授,接近五十的年纪,看起来就是个老实人,非常入纪初一的眼缘,马上三师兄三师兄的称呼着。弄的父母非常不好意思,无缘无故长了人家一辈,又不肯占人家便宜,强调互称大哥小弟更合适。三师兄坚决不同意乱了辈分。
父母跟他订好每周日的上午9点的学习时间和学费,并放下谢礼,拉着纪初一逃跑似的走了。
纪初一觉得师傅一定是故意的,他才是那个喜欢欺负老实人的人。
接下去父母硬着头皮陪她去见了另外两个,六师兄是个三十左右的年纪,非常和蔼可亲,也是从小跟着师傅学习国画的,现在是美院的留校讲师。他的名字是翟临海。
另一个师姐出国留学去了,也就作罢。
这些年国画衰落了,更多的人选择了油画,师傅的选择在少儿教育中,纪初一有点明白了他的无私和坚持。她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传统文化,一时的退让是为了未来的厚积薄发而已。
纪初一紧接着去拜见了小秦老师的同学,邵美琴,长得比小秦老师漂亮很多,任何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脑海就会出现,她是个美人,这句话来。五官不能说哪里好,就是舒服。小秦老师本质活泼外向,邵老师就是婉约,比江南人更像江南人。邵老师虽然是中央音乐的老师,但是她嫁给了军人,住在大院里。在知道了纪初一要去人大小学读书,就跟她说,让她去她家上课,这样她要近一点,来回的距离减少了一半。邵美琴和小秦老师是中学同学,后来虽然分开十几年,但友情却一直维系不曾间断过。
这时候的老师是伟大的,将教书育人看作他们的信条。在陈国珍的努力和软磨硬泡下,订下每周六下午一节课,每节课1个半小时,每个月200元的价格。还答应给她介绍一个好的舞蹈老师,让她继续学习跳舞。
纪初一把钢琴课安排在周六的下午,暂时定在了下午的4点。邵老师给她写了地址,约好正式开始上课是九月以后。
而练习的钢琴也联系好了,就在纪初一参加考试的那天,陈国珍有意和赵副校长聊天时,问道是否可以借用音乐教室的钢琴,就开始诉说他们的难处,不是不愿意买,而是租的房子隔音不太好,容易影响邻居等等。赵副校长听说了新来的学生小小年纪已经通过了7级考试,也就同意让她每天放学之后可以去练一小时,他电话通知了门卫处,给她一把备用钥匙,并告知她要爱惜音乐教室的乐器,不可随意带人使用,一经发现,没收钥匙。赵副校长也知道她入学成绩优异,又是关系户,还交了借读费,不怎么担心。
人在享受越多得到的同时,责任也就越大。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大家都已经逐渐接受并适应了下来。毕竟改变不了什么。其实纪初一觉得她的父母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以后一定会被放弃的,至于是功成身退还是成为炮灰,就要看父母的分寸把握了。她也是其中一颗重要变数,目前还只是筹码。
房子是早就有人安排好的,一套三居室,离学校如果骑车10分钟,公车就一站路,算是非常近了。而纪初一想的是直接买一套房备着。纪初一非常明白他们想法,她要趁着他们还没动手之前,先抽调一部分出来,以防万一。相信他们不会在意这种小头,毕竟要想牛耕地,还是要让牛吃草的。
纪初一带着陈国珍一直在后海一带穿街走巷,东看看西瞧瞧的,陈国珍也看出了一些门路来。她这几年做的就是土地的买卖,太清楚这其中的杠杆了。后海一圈的四合院占地广,而且房屋质量也很好,一套下来都是几十万的,这个价格目前来说算高的,但是要有人愿意出售才行。
第三天,她就找了专门的一些人,放出了求购的意向,在纪初一开学的那天,有了一个消息传来,是在西四那边,一套大四合院,占地500平方,价格50万。陈国珍和纪明东两人跑去看了,房子非常的方正,就是周边环境实在太乱,因此他们想再看看其他的,纪明东现在明白了房子是根,没有根人就是漂泊不安的。而且他现在有种他们家留不住钱的感觉,就想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纪明东前几天也联系了牛振华,没有说什么原因,就简单说了句,想在B市买房子,有没有门路。牛振华最近因为工作,被派去了南面,但是他有关系在,答应找人帮忙问问,在他们将要放弃回S市的时候,找到了一套靠近恭王府的中型四合院,据说离后海隔两条胡同,恭王府的东北方向。这时已是开学半个月了,陈国珍有事先回了S市,纪明东等到周六,接上纪初一一起去看房子。在他认为,这个房子完完全全是为了纪初一买的。他还是喜欢S市多一点,他觉得B市不自由,可是他也不知道女儿可能会住多久,希望女儿住的舒服一些。
两人约人到了那里,还没进门就非常的满意。这块地区住的人不杂相比较西四那边,房子外表至少整洁干净,里面自然不抱希望,介绍人说这套房子最大的特色是标准四合院,坐北朝南,3正2耳东西各3间,听的两人云山雾绕。总结一句,房间够用。
纪明东问那人大小和价格呢,介绍人说400平方不到一点,价格在50万。你M,纪明东再次感觉到了他的预感是正确的,他留不住钱。买还是不买,看了一圈,非常好,装修可能还要几十万,他觉得他又要被掏光了。
在无法决定并且陈国珍不在身边的时候,纪明东习惯的问了问纪初一:“一一,你觉得买不买?我们S市的房子买来才15万诶,这里却要50万,你爸妈两人这几年存的钱也就两百来万呢,心疼的很啊。”
纪初一笑着拍拍纪明东,她知道他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在来B市的事件中,他看清了一件事,在绝对强权面前,他们根本保护不了女儿,这种无力感,让他想用钱去弥补。“爸爸,这房子很像我们老家的房子,虽然破旧,但是很大,有个院子,让人觉得宁静。”
纪明东坐在院子的扶栏上,看着这个大院子。一拍板,买了吧。他相信一定不亏。送给女儿多少都不贵,自己奋斗不就是为了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嘛。
他决定买下以后找人好装修下。
介绍人非常开心,他带很多人看过,有在考虑中的,但是纪明东这种干脆的让他不禁出口问道:“纪先生,你要不要考虑看看,五十万诶,不是小数目。”
纪明东和纪初一对视了一眼,纪初一跳起来击掌道:“谢谢我最最亲爱的爸爸!”
“哈哈,你爸的钱不就是你的吗?我就一个女儿呀。”纪明东转过头笑着回答介绍人,“不用考虑了,这房子和我有缘,我买了。我会跟牛哥说谢谢你帮我们找到这么好的房子的。”
介绍人就要求纪明东直接去房东那里见面详谈,并雀跃的说:“我会争取帮你们再便宜个几万的,向您这么好的客人,我也是头一次遇到。
房东就住的离这不远,也是个四合院,不过没这里大,这里的房子其实是他大伯的,可惜大伯一家在动乱中出了意外,留给了侄子,原本他让他儿子住着,儿子前几年出了国,现在要在那边买房子结婚,就想到这里空着也没用,就挂牌卖了。老夫妻人挺好说话的。您放心。”
纪明东因为房子的缘故改变了行程,又留了下来。当天电话打给了陈国珍告诉她已经买好了,他要办手续,而且他也已经联系了牛振华的助理,以前带着我们游B市的小宋,拖他找个好的设计师和装修队。陈国珍对他的擅作主张表示无奈,但也表示了支持,本来就是要买的。
他们之前就商量好了,这套房子只写纪初一一人的名字。
这时候的房屋交易非常简单,交易所人也不多,有着小宋的陪同和帮助下,房子的产权和土地证都很顺利的转到了纪初一的名下。纪初一看着这永久产权的本本,激动无比,她记得再过几年政策就变了,就不允许永久产权改成是70年。她承认她就是小农思想,对土地无比热爱。
纪明东在办好一切事情以后,也动身回S市。他还要继续为宝贝女儿而奋斗呢,这是他的原话。
房子的装修交给了小宋,一切电话联系。他无比相信小宋的能力,直接先给了小宋10万,不够的话他再给他打。预算和图纸出来以后,一份图纸给女儿,一份给他寄到S市家里。他们家的教育从来都是让孩子参与,哪怕不懂,也不隐瞒。前世是,这世也是。
后来的装修问题,纪初一在小宋哥哥送来图纸的时候,就提了一个要求,她喜欢亮堂的感觉,房子一定要想办法让光线进来。第二次送来图纸的时候,纪初一看到了大幅大幅的使用落地窗,也加大了窗户,风格还是保留着原来的传统风格,门窗的改变势必无法完全传统,也就自然引入现代风格理念。纪明东提了很多,设计师都尽善尽美的完成了,费用也就跟着增加了。最后订方案的时候,纪明东飞来了B市,带了一个人过来。第二天又带着人走了,据说图纸最终出了第三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