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我那颜控一家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章029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什么”孟大山噌地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 “不是说上火车前给我打电话的吗怎么突然到家了”

  田明丽摇头,“我也不清楚,当时娘正在院子里教我、秀美和雪妹织鞋子呢,大姑就被壮壮妈领着进来了。”

  “她一个人来的”

  “没有, 两个表哥陪着一起的。”

  孟大山点点头, 转而看向张老汉, “老哥, 对不住了,家里来客了,我必须赶回去招待,不过你放心,这油我会让这三个小子好好打的。”

  张老汉朝他摆摆手,“这有什么好对不住的, 快回去吧,别让客人等急了。”

  “哎, 好嘞。”

  孟大山当即把罩褂一脱, 骑上洋车就走,田明丽和自家男人说句话的功夫,扭头一瞅公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中心街的尽头, 可见他有多心急, 想见大姐的心有多迫切。

  一路狂蹬,孟大山硬是将原本十分钟的路程压缩到5分钟, 洋车飙出了摩托车的速度, 飞奔回家。

  刚进门, 姐姐苍老但无比熟悉的面容就出现在眼前,时隔多年再次相见,姐弟俩悲喜交加,抱头痛哭。

  等情绪释放完毕已经是十分钟以后,孟大山扶着已经拄上拐棍的大姐进屋说话。

  虽然在弟弟回来以前已经听弟妹说了家里的近况,真正碰面后,还是忍不住再问一遍,不是对弟妹不信任,就是单纯想让弟弟和她多说些话。

  孟大山自然也配合的很,将这些年来家里发生的大小事都挑拣着重要的、有意思的一一讲给姐姐听,他说话逗趣,跟讲故事似的,时不时就逗得老太太哈哈大笑。

  然而到底年龄不饶人,笑得厉害了老太太不由就喘起来,紧张得一旁的两个儿子赶集递茶杯的递茶杯,拍背的拍背。

  这母慈子孝的一幕落在孟大山眼里尤感欣慰,虽然记忆里的姐姐变得老迈让人心痛,但作为弟弟,看到对方的孩子都这么孝顺也替姐姐高兴。

  大概是意识到自己冷落了两个侄子,接下来孟大山有意把话题往他们身上引。

  自打父亲去世,这是何安涛和何安波兄弟俩第一次见到母亲这么高兴,他们看向孟大山的眼神里不自觉的就带上两抹谢意和尊敬,这抹谢意和尊敬直接冲散了他们对仅比自己大一两岁的同龄人喊舅舅的别扭感,彻底放开自己当成小辈来交谈。

  堂屋里不断响起的说笑声让里屋炕上睡着的孟繁意从睡梦中醒过来,她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耳朵里传来的陌生嗓音让小人儿恍惚了一瞬,翻身看到旁边排排睡的星姐和茳哥才清醒过来。

  怕吵醒美梦正酣的堂哥堂姐,孟繁意也没有喊人,自己坐起来,溜到炕尾,那里常年放着一个大椅子,奶奶习惯用来搭换洗衣服,她趴在炕沿上撅着肥屁股小心翼翼的顺着椅子往下爬,趿拉着奶奶的一双软底布鞋走到里屋门口往外探头。

  孟兰花坐的位置正对着里屋门,她正和弟弟说着话呢,视线里就出现了一个小人儿,因为不戴老花镜看不清对方的长相,但那一晃眼的白还是瞬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乐呵呵开口,“哟,这是谁家的小娃娃呀”

  孟繁意脸贴墙,好奇的看着问话的和蔼老太太,奶声奶气答道,“孟家哒”

  屋里的众人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周雪跑过去,见闺女脚上还套着婆婆的鞋子,忙拎着她进里屋穿上自己的鞋,这才抱着孩子出来。

  见小孙女姗姗出场,孟大山顿时来了兴致,招呼着小儿媳把孩子抱过来,“大姐,你还没见过我家这三个孩子吧,不是我吹啊,她们是一个赛一个的俊,随便扒拉出哪个人物都是一等一的好,尤其是你面前的这个,真是好到你弟弟我做梦都能笑醒。”

  “哦”不得不说,作为亲姐弟,弟弟这么颜控,姐姐多多少少也是带点基因的,听孟大山这么一描述,孟兰花的好奇心彻底被激出来了,催两个儿子,“涛子波子啊,我那老花镜哪儿去了,快给我找出来,我得好好看看这孩子。”

  趁着找眼睛的功夫,孟大山继续介绍,“这是老三家的,排行也是老三,叫繁繁,还有老大家的星星,老二家的茳茳,这会儿还睡着呢,等她们醒了就带过来见你。繁繁呀,这是爷爷的姐姐,你得喊姑奶奶。”

  孟繁意坐在爷爷的怀里,仰头看着老太太,乖巧的喊了声,“呼、奶奶”话一出口,她抬手捂脸,发音又错了,看来自己得加强练习了。

  孟繁意一个成年芯子为了发音不清羞耻,然而在不知情的大人眼里,这正是她的童真可爱之处,孟大山更是因为孙女的这个反应瞬间切换到“傻爷爷”模式,开始了他的日常彩虹屁。

  正在这时,给母亲找老花镜的何安涛和何安波回来了,戴上眼镜,孟兰花的视线立时清晰起来,低下头仔细端详弟弟口中的骄傲。

  “呀”饶是已经因为弟弟的铺垫做好了心理准备,孟兰花依旧被惊艳到了,第一眼就险些被这雪肤花貌的晃花了,和弟弟感叹,“你说的真是一点没错,不夸张啊,我活了六十多年还真是第一次见这么俊的娃娃,山子你有福气呀。”

  “是吧”孟大山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过会儿再让你见见星星和茳茳,她们也是不差的。”

  “行,我等着。”

  孟兰花就这么在孟家住了下来,何安涛和何安波因为家里那边还有工作,俩人是请假过来的不能久待,见母亲在舅舅这里一切都好,也没什么不放心的,隔天就买了火车票回家。

  临走前孟大山想让他们把来时带的那一麻袋安省特产以及给孟家一家子的见面礼捎回去,兄弟俩见状撒腿就跑,气得孟大山在后面直跳脚。

  孟兰花好笑的看着弟弟,“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大老远拿过来就是一片心意,你再让他们带回去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啊,如果实在收的不安心,就当成我的伙食费吧。”

  “姐咱们一家人能不说两家话吗我还缺你一口吃的”

  “既然是一家人,那你有什么不好收下的”孟兰花反问。

  孟大山成功被噎住。

  那天听张老汉说起他闺女在城里干啥都需要花钱买的时候,成晖庭三兄弟心里隐隐有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在之后看着榨油机时不时闲置的过程中逐渐成型既然赚加工费这条路被恶意劈了叉,为啥他们不直接榨花生油来卖呢。

  三人一合计,越发觉得可行,找到最近很少去打油坊特意留在家里陪大姐的孟大山把想法说了,征求他的意见。

  孟大山也觉得这是条路子,主要他们这边家家户户都种花生,原料太充足了,随便在本村收一收都能有千儿八百斤,只是有一点,“你们能舍下脸皮自己去推销吗”

  孟京成看了一眼弟弟,“总要迈出第一步的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那行,我就一个要求,既然决定下了,那就好好做,长远做,如果让我发现你们就是三分钟热度乱烧钱,我铁定饶不了你们。”

  “嗯,爹你放心吧。”

  在取得亲爹的鼓威励胁和资金的双重支持后,三兄弟很快分工,因为家里种的花生仅够自家吃,所以他们先悄悄找到相熟的人家按照市价花了一千块钱买了一千斤花生,天蒙蒙亮的时候用牛车运到了打油坊。

  紧接着,由孟京成出面去县塑料厂买了一百个十斤装的白色塑料桶,三兄弟里最会说话的孟京晖去城里探查市场行情,孟京庭则留守打油坊,看顾生意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和大哥一起把收购来的花生榨了装桶。

  一开始不了解行情,不敢多榨,先弄了25斤,装了十桶,由孟京晖赶着牛车拉到县城卖,不过他并没有像一开始打算的那样到菜市场推销,而是直接去了县纺织厂家属院。这时候的工人本就吃香,他提前打听过,纺织厂是本县效益最好的一个厂,因此犹豫都没犹豫,直接杀过来。

  孟京晖来得很早,把牛车停在了家属院大门西旁的巷子口,这是去菜市场的必经之路,果然没两分钟就看到了一个挎着篮子出来准备买菜的中年妇人。

  “大娘,买油吗”孟京晖及时出声提醒她。

  显然不是第一次有人这么干了,被拦下的中年妇人直接走过来,“什么油怎么卖的”

  “纯花生油,三十块钱一桶,一桶十斤。自家地里新产的花生,刚榨出来鲜着呢,不信你摸摸,桶上还带着余温呢。”

  妇女上前摸了摸,果真。见她意动,孟京晖趁热打铁的游说,“我给您竹签蘸一下尝尝,真的是纯种花生油,真材实料,没有一点添加,而且价格也实惠,同样的斤两您去外面买怎么也得三十五块钱起步吧,还不保证是纯的。”

  “你这斤两够吗”

  “不仅够,还有富余呢,您看,这是塑料厂统一生产的容量桶,肯定不能作假吧,刻度线在这儿呢,我家这油都装超线了。”孟京晖指给她看。

  妇女凑近瞅了瞅,可不是嘛,当即下了决定,“我出来买菜没多带钱,你等我一下回家拿。”

  孟京晖爽快道,“没问题。”

  五分钟后,等妇女再过来时已经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一群听到消息同样想买油的大娘大婶们,见这小伙子长得俊卖的油更好,痛快的一人拎回去一桶。

  托她们宣传的福,太阳还刚出来呢,孟京晖身后的牛车上就空了,还要安慰没赶上的人,“不要着急,明天我还来。”

  孟京晖回到打油坊的时候才刚过8点,见他回来的这么快,孟京成和孟京庭赶紧过去问情况,“生意怎么样”

  大概是卖的很顺利心情大好,孟京晖难得自恋一把,“托我这张俊脸的福,都卖光了,大娘送外号“油郎潘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