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9)
苏秋淮看完了字条,不置可否,只是把它撕碎,确认不会被认出上头的字迹后,扔掉了。
君卿旸回来时,苏秋淮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他把自己裹成一团,呈现一种很没有安全感的睡姿。
君卿旸眼中闪过一丝不明意味的情愫,而后关上窗户去睡了。
次日。
君卿旸起床后,苏秋淮已经整装待发,正在房内吃早饭。
“你醒了?”苏秋淮道:“来吃饭吧。”
“现在什么时辰?”君卿旸穿上衣服下床,走到桌边坐下。早饭是米粥包子,清淡却也挡饱。
“不知道,睡不着就起来了,没打扰到你吧?”
君卿旸一直是初到卯时起床,本以为苏秋淮不习武,应该睡得久些,没想到比自己起的还早。
“没有。天还没亮就起床,这是画师平常的作息吗?”君卿旸笑道。
苏秋淮失笑:“或许是吧,反正我睡眠质量不大好,失眠是常事,你不必在意。”
君卿旸点点头,开始吃早饭。
三人收拾一番便再次上路,这次君茗直到深夜才把马车停下,彼时已经到了土家村外。
土家村是个贫穷且破败的小村子,夜里虽视线不清,但隐约也可以看出路上的黄土尘埃,路边的土堆野坟,远处村中稀稀落落的几间破房子,这不像是个村子,倒像是个闹鬼的事发现场 。
三人在村外找到一家同样破败的小客栈住下,环境脏乱差,客人也没有几个。这家掌柜的欲言又止了一晚上,终于在第二天他们要离开时出声问道:“三位爷......这是要去土家村吗?”
君卿旸:“对,掌柜的可有什么事?”
“诶,哪能有什么事,就是,这个村吧,现在没几个人了,都是些老弱病残的,你们去那......实在没什么看头。往西边一点的县里东西多,我们县老爷治理的可好了,倒不如去那边玩玩。”
“多谢您的好意,”君卿旸微笑道:“那我们走了。”
那店家看他们没有要回头的意思,也不劝了,只是嘟嘟囔囔的说土家村什么时候也有大排面的人来了,这破地方鸟都不来拉屎。
“土家村到底发生过什么?”走出一段路,苏秋淮问道。
“不太清楚。”君卿旸显然也对掌柜的态度感到奇怪:“这里难不成是个空村子?”
君茗称职的当一个小喽啰,不插嘴不发表意见。
“那个县老爷又是干什么的?我听那人的语气,似乎很敬仰他。”
君卿旸道:“是这个村隶属的县城官员,最近上任的,听说政绩不错。但若是治理的好,又为什么还会存在有这样的村子?”
昨天在村外看已经很破败了,进到村里就更是萧条。
苏秋淮想起初中学的《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用来形容这里再合适不过
村子里死气沉沉的,连条狗都没有。
“确认是这个村子?”君卿旸问君茗。
“确认,”君茗忙道:“是大长老花了大价钱找梵罗教查的......但也只查出了这么多。”
苏秋淮眼神微微一动。
“不如先找个人家问问,”苏秋淮建议:“这村子不大,那两人既然都是这个村的,那应该有人认识。”
“也只能这样了。”君卿旸点点头。
不过想找一个人出来也不太容易。他们一连敲了三家都无人应答,直到第四家,君茗敲了十几下,又喊了几声,才有人开了门。
开门的是个老太太,很沧桑的一个耄耋老人。她努力睁大混沌的双眼,声音里混杂着浓重的口音:“你们是谁?”
苏秋淮愣是没听明白,君茗也是一脸懵,倒是君卿旸意外的能听懂:“老人家,您好,我们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老太太迟疑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是没听清楚还是在犹豫,过了好久又问:“是谁嘛?”
“赵五和李报国。”
老太太听了这两个名字,叹了口气,打开门:“你们进来吧。”
“多谢。”
“你怎么会这里的方言?”苏秋淮小声问君卿旸。
“前年出来游历时经过,时间久了就学了些方言。”君卿旸道。
苏秋淮点点头,若有所思。
这老人是独居,房子不大,有个小院子,里头种了些菜,但不是很多,长势也并不喜人。
进了屋子,老太太坐在一个破椅子上,指了指边上的几个椅子,示意他们坐下。
椅子虽然破,但并不脏,看得出老人每日都有打理。老太太等三个人坐下来,道:“赵五和李报国家里,都死绝啦。”
“那您能和我们说说他们去哪了吗?我们是他们的......朋友,已经好久没见他们了,有些担心,想来找找。”
“你们也是当兵的啊?”老太太说:“唉,我也不知道啊,前年赵五他父亲过世,他就没再回来过,李报国本来就是孤儿啊,当了兵就不回来了。”
“当兵?他们是被朝廷征兵征走了吗?”
“对,”老太太神色黯淡:“你们说认识赵五李报国,那你们有没有见过我儿子?他叫刘照,头上有个胎记......我知道他可能没了,我......”
老太太的神色让人心酸,他们只得说没见过,又扯了些其他话题。
“县里不是来了新太爷吗?为什么村里还是这么......”君卿旸欲言又止。
“破,是吧。”老太太苦笑:“老太爷哪管我们死活?只要县里光鲜了,这些没人听说的破地方没人会来,自然就没人管。”
问了几句,也没什么可问的了,三人便告辞离开,走之前,君卿旸拿出一些银两给老太太:“老太太,辛苦您给我们说这些了,这些钱您拿着,算是谢礼。”
老太太不愿收,君卿旸跟她唠叨好久她才勉强收下,临到终还千恩万谢的。
“我这一把老骨头,也出不去,家里没人......谢谢你们了。”
“没事。那我们先走了。”
告别了老太太,又走访几家,几乎都是一样的情况,家里青壮年出去当兵,若是活着且有亲人在世的,会寄回钱财等东西,如果人没了,或者亲人已经不在,那就不会再存在于土家村。而土家村就是因为这样,人口一年年减少,以至于落到了现如今这般境况。
“公子,现在怎么办?”从最后一户人家出来,君茗问。
君卿旸沉吟片刻,道:“既然那两个人都是去当兵,那就去看看是否能从兵部找出什么线索。”说罢,他吩咐君茗:“你去让大长老联系楚皇,最晚明天,我要知道兵部有关赵五和李报国的事情。”
“是。”君茗接下任务,急匆匆的离开了。
“这么短的时间,能行吗?”苏秋淮问道。
“不知道,”君卿旸坦言:“但楚皇怕死,肯定会尽最大努力协助我们。兵部不行,他会派有权势的人来帮我们。”
苏秋淮道:“但愿如此。”
回望破败村落,只见枯树败叶,满眼凄苦。
人民艰辛,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