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凌霄花
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诗经·小雅》
赵云和秦苓正策马扬鞭朝渤海湾方向奔来。他们是去渤海郡看望赵鸢。
前方不远处几米开外云烟缭绕亮晶晶的一汪水洼,到近前水洼全无,在往前看又是一汪晶莹透彻的积水,似乎他们的快马永远追不上那汪水。那时海市蜃水,谁也追不上。
茫茫一片禾草森林,周围的土堰上长满了芳草,那是远近文明的七里海芦苇荡,数百里芦苇青翠欲滴,随风飘逸,浩浩荡荡!碧蓝的天空飞着几只鸟。赵云举起手中的马鞭轻轻朝芦苇荡点去,顿时万鸟凌空,非常壮观!河水粼粼碧波,荡漾无穷!
他们到达了小北海桃园,赵鸢住在这里。桃园外桃树,桃花含苞待放,被绿骨朵裹着。
院门敞开着,院内四周开满了各种早春花,红红绿绿,色彩斑斓。院子中央有一棵参天的香椿树,春风袭来香气宜人,鸟儿在枝头莺鸣。
香椿树的右边是一个养鱼池,见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忽见一条鱼跳出水面,赵云一把抓住了那条鱼,然而那条鱼又顺着他的指缝滑进了鱼池。树的左边是菜园里边种着绿油油的生菜和大葱。
突然一只鸭子挺胸恬腹,迈着外八字爪大摇大摆呱呱呱地闯进了院子,后边还跟着八只小鸭子,它们看都不看他俩一眼。
鸭子后面跟着一位洁净的白面书生,约摸二十左右。见此书生身高七尺有余,浓眉细眼,鼻梁笔挺,鼻子下方留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胡须,嘴唇薄得几乎看不见,他头戴官帽,帽上裹着巾觇,侧耳插着簪白笔,身穿质地考究的灰绿色官府,两手背后低头沉思冥想地踱进院内,一幅少年老成之状,和鸭子的挺胸仰颈正好形成鲜明对照。
青年见到院内的赵云忽然像一个大男孩儿一样跳了起来,赵云也跳了起来,四手相击,两人几乎同时喊出“云梯”,“木鸢”。
秦苓听到了他俩彼此叫云梯、木鸢,想到了见到的竹简刻着的两个词,心想难道这是他俩的乳名?
赵鸢注意到了躲在赵云身后的小姑娘。
秦苓见到这位大官员显得非常拘谨,她紧张地拉了拉赵云的手,只听“哎哟”一声,原来是碰到了赵云那受伤的无名指。
“击掌,哎哟,这就是你们兄弟的见面之礼。” 一清脆悦耳之声传来。
好美的声音,有绕梁三日之韵!赵云和秦苓同时朝声音的方向望去,见一聘婷之女站在赵鸢身后。
她约二十岁不到,牙齿晶莹洁白,整齐均匀,肤如朝霞映雪,乌黑亮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髻中间插着一簪子,簪子坠上的翡翠和耳朵上戴的珍珠耳坠交相辉映。身穿宽袖紧身曲裾,手提一柳编筐,脚下穿着一双绣花鞋。
“此生正是吾弟赵云”,被赵云称作木鸢的官人指着赵云向女士介绍道。
接着他看了看秦苓,还没等官人说话,秦苓羞答答而又豪侠般地自报家门:“秦苓。”
赵鸢注意到在秦苓身上温柔与豪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很容易走近而又自备万箭齐发射人脾肺的侠士之能,心里不禁赞叹,好奇妙的女子。
秦苓看见赵鸢不动眼的瞧自己,有些羞涩。
“你是哪里人?” 赵鸢问。
中原陌生人彼此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明白是哪里人,然后心里对号入座那人的地域性格。而熟人间见面寒暄则问“吃了嚒”,然后判断他的经济状况。
“朝阁人。”
赵鸢听见朝阁,眉心拧锁了一下,脸上拂过很难被查到的片刻思虑,然嘴角上扬说道:“幸会!幸会!”
“这位是齐燕大人,燕赵邯郸人,太守特使。”
赵云拱手以敬,秦苓也随之附和并行女子礼,二人几乎一口同声地先发出疑惑音但紧接着加了个重重的好字掩盖住了疑惑之音:“特使大人?好!”
赵鸢一向佩服弟弟的机智,但发现秦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要叫我特使大人。叫我燕姐姐吧!”
“燕姐姐好!难怪姐姐这么美,声音这么好,原来是邯郸人!”
常言道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但燕赵最出名的是邯郸倡。
《陌上桑》里说:
北方有佳人,自名为罗敷。
二十尚不足,作使邯郸倡。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邯郸倡不仅貌美,更是能歌善舞,环肥燕瘦的赵飞燕便出身邯郸倡。她身轻若燕,能掌上跳舞。
“从今往后我有美女姐姐了!”秦苓一步跳到齐燕身边甜声蜜语,“燕姐姐你的声音真好听,好似韩娥在世!”
“韩娥,我可比不了。”
韩娥是战国时韩国一位歌女。一次韩娥经过齐国,丢了盘缠,店住不起,连饭也吃不成了。不得已,韩娥就在齐国的雍门卖唱,那歌声圆润婉转,吸引了无数路人旁听,人们纷纷解囊,给她银子。当韩娥离开齐国后,当地人在很长时间还记得韩娥的歌,感觉那歌声似乎三天三夜还围着屋梁打转转。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出于此。
“大家在这站着干嘛,屋里请!”看见大家站在院里,赵鸢邀请大家进屋。
赵鸢住在盐所后堂。后堂是盐所盐官的起居之地,前堂是办公之地。
暮色临近,而此时太阳正好,夕阳无限好。
阳光斜射进后堂一件红色的衣服上,那是赵强的官服,红色官袍在阳光的映照下使室内笼罩在一片玫瑰色中。
红色官袍旁并排挂着黄色、白色、和黑色的官服,加上赵强身上穿的青色的官袍正好构成四季五时官服。
那年代官服是按照季节穿着的,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穿青色服装;夏季红色;季夏黄色;秋季白色;冬季用黑色。季夏,是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即夏秋之交的季节。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也是官吏的服装。
官服的旁边是如同赵云房间那样的两层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不同的书,有竹简书,纸质书籍,真丝锦缎书。书架的对面是一个柜子,柜门上刻着“云梯”和“木鸢”四个大字。
柜子旁边是一个木几,上面放着几个小木碗,小木碗很精致,有的成鸟样,有的成马样,有的成牛样,有的成鸭样,有的成狗样。
秦苓的目光停留在了这些小木碗上。这些小木碗雕刻的动物栩栩如生。
“你们饿了吧!我去厨房招呼做饭!”哥哥的话把秦苓的目光拉了回来。
赵鸢一边说着一边脱下官服,露出了里边的直裾布衣。一向对衣服敏感的秦苓认出了这件布衣,那是黄胡爷爷求他给一位友人做的。原来,赵鸢就是黄胡爷爷的“友人”。
“今天我下厨!”齐燕说道“,你俩有福气,我准备了好吃的!”她说着用手指了指胳膊上挎着的小柳篮儿。
“燕姐姐,我帮你!” 秦苓甜甜地说道。二人走出了房间。
姑娘们刚出房门,赵鸢问道:“秦苓是谁?是不是黄胡爷爷的孙女?她怎么和你在一起?”
“不告诉你!”赵云调皮地说道。看见哥哥沉脸了,他故意说道:“你先告诉我这位齐女子是谁?”
“三日不见刮目相看我小弟”,哥哥说。”这位齐女子是太守夫人的义女,是来督察本地的县官和我这个盐官的。也许明天太守夫人还会委派她其他的职位。”
“哈哈哈,其他职位?委派做我嫂子吧!”
“胡说!“赵鸢义正严辞地喝道。“你还是说说那小妹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和她在一起?”
赵云本想卖官司,可在哥哥的一再追问下讲诉了从飞云路到鹿场山的经历。
“我们的故事是不是可以写一部乐府诗?”赵云诙谐的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东汉时期采集乐府诗是官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赵鸢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地去采诗。他下基层采诗,连带收税。
采诗中他结识了许多民间艺人,美女帅哥。齐燕就是他去邯郸时认识的一位美女,她的父母战乱时死于非命,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她自己,由于她美丽动人成为了邯郸倡。赵鸢把她送给了太守,太守夫人收她为义女。
也许齐燕的经历使她看上去少女老成,其实她和赵云同岁。
“黄胡爷爷可好?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了”,哥哥没有接赵云的话茬。
“黄胡爷爷很好!他让我转告你爸妈很好。”
“你们到这里他可知晓?”
“不知晓!他知道我们在常州。哈哈哈,放出去的鸟他可管不了了“,赵云得意的说。
“你的学堂关闭了,秦苓的学堂也关闭了。天下要大乱吗?”哥哥不无担心的说到 ,”这样吧,我联络黄胡爷爷,你们可以在我这里多呆些日子。”
哥哥真好!赵云心想。其实哥哥在赵云心目中即是哥又是爸妈,有哥哥在,他尽管东闯西祸,后面有哥哥替他收拾残局。
”哥,有件事情我得告诉你。大虎伯伯是匈奴人,他的真名叫于罗夫。”
“这个我早知道!他是匈奴单于!”
“单于?与罗夫是单于?赵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大虎伯伯现在即为了单于。爸妈为他工作。”
“这样啊!”
“他们表面为他工作,实则为朝廷做内探!”
黄巾起义,朝廷为了讨伐起义军,要匈奴援兵,单于羌渠派其长子右贤王于夫罗出兵援汉,谁知随后南匈奴发生政变,其父羌渠被杀,于夫罗速速决定带领人马杀回美稷即位单于。
回南匈奴的路上,在平阳于夫罗被暗箭刺伤,当年身为野战军医的赵云爸爸在野地发现了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的於夫罗,把他背回咱家,救活了他。
赵云爸爸对于罗夫有救命之恩,于罗夫很是感激。朝廷知道后命令他留在于罗夫身边,助他有朝一日上位单于。
爸妈怕带上兄弟俩跟去出意外,就把他俩留下了。他们夫妻公开身份是于罗夫的贴身医护,跟着胡人马去了胡国。”
世事难料,特别是一旦个人的命运同国家连在一起,他们的命运不再属于自己,也不再属于他们的亲属。
“爸妈是朝廷派在胡国的内探”,赵云琢磨着,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个疑惑:“为什么于罗夫杀秦苓的麋鹿,把囊袋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