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都武曌,将开之荼蘼,浓夏锦纨扇,金梧桐井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4章 侯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载衣冠南渡,怎生便散了?”

  “道是一桩公案。说来真可叹人。道的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侯景降梁。侯景自至壽陽,徵求無已,朝廷未嘗拒絕。(侯)景請娶於王、謝,上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侯)景恚,曰:會將吳兒女配奴!(《资治通鉴卷一六一 梁紀十七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亦见于《南史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侯景》)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戊戌,(侯)景反于寿阳(《资治通鉴卷一六一 梁紀十七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大宝二年(公元551年)十一月,己丑,豫章王栋禅位于(侯)景,(侯)景即皇帝位于南郊。还,登太极殿……

  王伟请立七庙,(侯)景曰:“何谓七庙?”伟曰:“天子祭七世祖考。”并请七世讳,(侯)景曰:“前世吾不复记,唯记我父名标;且彼在朔州,那得来啖此!”众咸笑之。(《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

  次年(公元552年),湘东王(萧绎)命王僧辩等东击侯景,二月,庚子,诸军发寻阳,舳舻数百里。陈霸先帅甲士三万,舟舰二千,自南江出湓口,会僧辩于白茅湾……癸酉,王僧辩等至芜湖,侯景守将张黑弃城走。景闻之,甚惧,下诏赦湘东王绎、王僧辩之罪,众咸笑之。……

  (三月)丁丑,僧辩至姑孰,……合战中江,子鉴大败,……子鉴仅以身免,收散卒走还建康……景闻子鉴败,大惧,涕下覆面,引衾而卧,良久方起……(《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侯景战败,东趋吴郡。夏,四月,景与腹心数十人单舸走,推堕二子于水。将入海,瑱遣副将焦僧度追之。景纳羊侃之女为小妻,以其兄鹍为库直都督,待之甚厚。鹍随景东走,与景所亲王元礼、谢葳蕤密图之。葳蕤,答仁之弟也。景下海,欲向蒙山,己卯,景昼寝;鹍语海师:“此中何处有蒙山,汝但听我处分。”遂直向京口。至胡豆洲,景觉,大惊;问岸上人,云“郭元建犹在广陵”.景大喜,将依之。鹍拔刀,叱海师向京口,因谓景曰:“吾等为王效力多矣,今至于此,终无所成,欲就乞头以取富贵。”景未及答,白刃交下。景欲投水,鹍以刀斫之。景走入船中,以佩刀抉船底,鹍以矟刺杀之。(《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侯景乱(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至太始二年(公元552年)四月),前后三载余。(侯)景登帝位,数十日即败,又数十日而卒,计居帝位百余天耳。所谓亦速也者。

  先是,景每出师,戒诸将曰:“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故诸将以杀人为戏笑。(《南史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侯景》)

  是可知其忍者。”

  “登帝位,数十日即败,又数十日而卒,计居帝位百余天耳。倒是败亡得速。只是若侯景这般样“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人,当如何以待之也?”

  “若侯景般惟知“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之人者,见之宜力必杀之,使天下明世间之当有序。侯景类若不为杀,天下之大乱难止。至乎其求婚王、谢门庭。(梁武)帝以为“王、谢门高非偶”。实在天下门庭高偶之般,可以不论。然此大恶之徒,岂宜衣冠门户!况岂有求婚谁者便得谁者之理?便帝皇之家,尚有婚配不遂之时。遑复他人!婚之不遂,世常理耶。何朝何族不见之?岂有不遂便欲以之为奴者?此实孽罪徒也。见之当立除之。岂宜降之于世。”

  “吾闻世间有以侯景言胁天下良善者,则末如何?”

  “此有何惧?此譬若杀人重囚,复为罪之言语也。其所肆意为罪之时,便乃复请其入囚笼时也。怕他怎地?你可知及(侯)景死,僧辩截其二手送齐文宣,传首江陵,果以盐五斗置腹中,送于建康,暴之于市。百姓争取屠脍羹食皆尽,并溧阳主(溧阳主:简文帝女溧阳公主,侯景妃。见之《隋书 卷十三志第八》“其后台城沦没,简文帝受制于侯景。景以简文女溧阳公主为妃”)亦预食例。景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首至江陵,元帝命枭于市三日,然后煮而漆之,以付武库。(《南史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侯景》,亦见于《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若杀来时,不吓煞人麽?似侯景般人,直能止小儿夜啼。”

  “休惊怕也。人间罪犯重时,天聋地哑皆常态。似侯景此般样人,看阎王老儿捉了去。千载不来阳间。来时再作个甚麽,便晓得了。”

  “还是吓煞个人。”

  “你那般怕侯景这般样人麽?那你悄占卜个,看侯景这般样人于何处?”

  “宫里不便占卜。恐晓得了。”

  “不怕。这里无有闲人。我替你看个。日后亦不说的。你悄占来,便知了。”

  未半刻。

  “占了,说侯景这人,卒后不曾降世。鬼界重罪囚也。”

  “这便是了。不消惊怕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