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都武曌,将开之荼蘼,浓夏锦纨扇,金梧桐井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7章 贵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师师,你所言吾国历朝,无论帝后妃、亲王、公主,婚之纳娶,皆重子嗣者。寿王妃以精修之名,凡婚后近五年间,不与寿王合房,斯事宫之上下,难有容者。如此,寿王妃为度女道士,自合情理。无可怪者。所言当然。

  然杨氏玉环经寿王妃度为女道士,立为寿王父、玄宗内官一品贵妃,朝之上下,岂有能容此者之臣耶?斯事纵出君王之意,朝中三省六部,贵戚之臣,岂不言此?况册一品贵妃,必经朝堂之议,朝堂上下皆不容此事时,敕诏如何行得下耶?此难言说。”

  “斯事本来罕闻。《资治通鉴》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潜内太真宫中。太真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警颖,善承迎上意,不期岁,宠遇如惠妃,宫中号曰“娘子”,凡仪体皆如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史书此处“为女官,号太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之为女官一词,真大有深意,此词之用,当有承之。可为斯事之一解耶。”

  “师师,你言那杨玉环为女官一词,大有深意,此词之用,当有承之。竟是何意?”

  “以是为女官,未必便为嫔御也。”

  “宫中岂有位列内官一品四妃之首贵妃、仪体如皇后而非嫔御者?”

  “自然有之。所谓何朝何代,宫中无罕异之事也。”

  “便是如此,岂有亲王妃以君主之旨度为女道士居君主宫之道观中,立为内官一品四妃之首贵妃、仪体如皇后,而朝之内外能容之者?斯事,便于何朝何代,亦难行之。”

  “固然如此。你看那唐玄宗前廷后宫,何人议此当为不当为也?”

  “师师此言确是。唐玄宗一朝名臣数众,何无人议此当为不当为也?”

  “此固亦别有因由者。其因有三。

  其一,寿王妃杨氏玉环于寿王宅时论及,则天皇后于唐太宗皇帝后宫居备选内官五品才人承旨之位,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未有不合宫之体制之处。

  至开元二十八年属太后忌辰,寿王妃杨氏玉环度为女道士,长居君上宫之道观。于君上宫之道观中,以宫中咸议唐太宗、高宗两朝故事,依亲王妃礼为待之女道士杨氏玉环难免亦复议论之。

  此议复之一出,其时之唐玄宗本于斯事极重之。以唐玄宗于宫中常自称阿瞒(阿瞒,即曹操),自谓曹操之转世也。斯事有唐时文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 忠志》记“玄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

  唐李濬《松窗杂录》“上(唐玄宗)曰:大哥好作主人,阿瞒(唐玄宗自称)但谨为上客。上(唐玄宗)在禁中尝自称阿瞒。”

  唐玄宗生之初,曾自言唐太宗转世,以其自称唐太宗转世,故则天皇后朝之时,则天皇后将唐高宗之生母、唐太宗之文德皇后赐与唐高宗之玉龙子赠为印证。玉龙子事记于唐郑处诲撰《明皇杂录》。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唐天后尝朝诸皇孙坐于殿上,观其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获,独玄宗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之,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遂命取玉龙子以赐。玉龙子,太宗于晋阳宫得之,文德皇后常置之衣箱中,及大帝载诞之三日后,以朱络衣褓并玉龙子赐焉。其后常藏之内府,虽其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

  为此,唐玄宗于则天皇后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事极耿耿于怀之。

  其二,寿王妃杨玉环以精修之故,为册寿王正妃凡近五载间不与寿王合房。宫之体制,皇家事即国家事。况皇家子嗣事也。斯事实关国体,故寿王妃以精修之由,太后忌辰追福孝之为名,度为女道士。

  其三,女道士杨氏玉环于寿王宅言则天皇后出家为尼复入宫封高宗二品嫔之首昭仪,是合体制之论。其居寿王宅时虽传于宫中,未为实证。待其入君上宫之道观,宫内言之,是实证也。

  女道士杨氏玉环于君上宫之道观中时,复引前朝例证——

  一若汉宣帝曾着皇后遣备选家人子王政君予汉宣帝子汉元帝生孙,居汉元帝后位之事也(《汉书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久之,宣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备选)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王)政君与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王)政君等五人,……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王)政君太子宫,见丙殿。得御幸,有身”)。

  二若晋武帝曾遣其(晋武帝)才人谢玖予其子(晋武帝子)晋惠帝生孙(《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晋武帝后宫才人多有为晋武帝生子者,是为晋武帝嫔御。此若(晋)武帝二十六男:…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王才人生孝怀帝…(《晋书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之才人者。晋武帝赐晋武帝才人谢玖予其子晋惠帝,为晋惠帝生愍怀太子,则为晋惠帝嫔御也(《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

  三若汉元帝之嫔御傅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即汉宣帝之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倢伃,甚有宠。……元帝既重傅倢伃,及冯倢伃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宫,以二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在倢伃上。昭其仪,尊之也。(《汉书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是汉元帝之傅昭仪乃汉元帝时之宫之才人,汉元帝为太子时与其相悦,至汉元帝继位为君上,纳之为昭仪之事。

  四若孝文幽皇后为尼迎之复入宫中封昭仪又居皇后位之事。孝文幽皇后,亦冯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贱,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生后与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高祖犹留念焉。岁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及至,宠爱过初,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拜为左昭仪,后立为皇后。《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